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金属裸支架植入术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悦喜 阿荣 袁托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5期1235-1236,共2页
目的评价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金属裸支架植入术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04例冠心病患者均行金属裸支架植入术,其中31例合并糖尿病。结果(1)两组患者病变支数及病变累及部位构成比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两组患... 目的评价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金属裸支架植入术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04例冠心病患者均行金属裸支架植入术,其中31例合并糖尿病。结果(1)两组患者病变支数及病变累及部位构成比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成功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3)两组患者再狭窄发生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安全,疗效明显,但因病变严重、累及冠状动脉支数较多,支架植入后病变复发、再狭窄发生率高,故不推荐采用金属裸支架植入术,建议首选植入药物洗脱支架或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糖尿病 金属裸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10例经验 被引量:3
2
作者 袁托亚 任保军 刘智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9-201,共3页
目的:观察双心室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例慢性心力衰竭伴室内传导阻滞患者进行双心室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观察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NYHA心功能分级、QRS时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目的:观察双心室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例慢性心力衰竭伴室内传导阻滞患者进行双心室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观察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NYHA心功能分级、QRS时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二尖瓣反流量(MR)和6分钟步行试验的变化。结果:10例患者顺利完成三腔起搏器(美敦力)植入术,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平均放射时间为(42.3±20.2)min。双心室再同步化治疗后,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由术前(3.7±0.5)改善为(2.5±0.5)(术后3个月)和(2.4±0.5)(术后6个月),P均<0.05;QRS时限由术前(152.8±25.5)ms减少到(122.2±22.4)ms(术后3个月)和(119.1±20.8)ms(术后6个月),P均<0.05;LVEF由术前(0.28±0.06)增加到(0.44±0.09)(术后3个月)和(0.45±0.12)(术后6个月),P均<0.05;LVEDD由术前(70.5±8.3)mm减少到(64.8±8.6)mm(术后3个月,P>0.05)和(61.5±10.4)mm(术后6个月,P<0.05);MR由术前(27.8±13.6)ml减少到(16.3±9.1)ml(术后3个月)和(10.7±9.4)ml(术后6个月),P均<0.05;6分钟步行试验由术前(174.6±123.7)m增加到(329.7±118.9)m(术后3个月)和(446.2±184.1)m(术后6个月),P均<0.05。LVEF与6分钟步行试验呈正相关(r=0.636,P<0.05)。结论:双心室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可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伴心室内传导延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和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慢性 心脏起搏 人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损害中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春燕 于赛华 王永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5-485,共1页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心脏损害 肿瘤坏死因子 病理生理作用 发病过程 功能特性 左室肥厚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8-异前列腺素F_(2α)变化及其与血脂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袁托亚 任保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3-275,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水平变化及其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32例稳定性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组)、3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组)、38例急性心肌梗死(急性...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水平变化及其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32例稳定性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组)、3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组)、38例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组)和30例造影排除冠心病者(对照组)的血浆8-iso-PGF2α水平,同时测定其血脂。结果: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8-iso-PGF2α均较对照组增高,且随病情加重8-iso- PGF2α逐渐增高,3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浆8-iso-PGF2α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正相关(P<0.05),与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中存在着氧化应激损伤,且随病情加重这种损伤逐渐加重,TC和LDL-C的增高可能加重了这种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8-异前列腺素F2Α 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含量的变化
5
作者 王春燕 阿荣 季英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50-350,共1页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室性心律失常 血清 肿瘤坏死因子 含量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振国 于赛华 白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7期1553-1555,共3页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疗效。方法:将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常规给予阿司匹林、硝酸异山梨酯及降压药,治疗组应用疏血通注射液6mL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用硝酸甘油l0mg...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疗效。方法:将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常规给予阿司匹林、硝酸异山梨酯及降压药,治疗组应用疏血通注射液6mL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用硝酸甘油l0mg静滴,日1次,10天为l疗程,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治疗前后分别记录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图改变情况及测定血脂、血液流变学参数。治疗组患者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1.7%、78.3%,优于对照组的80.0%、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血脂、血液流变学参数较治疗前也有明显差异(P<0.05)。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P<0.05),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对冠心病有较好的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疏血通注射液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能量放射性核素在PET/CT及SPECT采集中的相互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国建 王雪梅 +4 位作者 刘艳阳 周伟娜 何玉林 王相成 贾日东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利用模型探讨99TcmO4-与18F-氟脱氧葡萄糖(FDG)在图像采集中的相互影响,讨论同一患者是否可以同日分别采用PET/CT及SPECT两种仪器行高低两种能量放射性核素显像。材料与方法利用统一规格、相同容积(500ml)的5个塑料瓶(编号A、B、C、... 目的利用模型探讨99TcmO4-与18F-氟脱氧葡萄糖(FDG)在图像采集中的相互影响,讨论同一患者是否可以同日分别采用PET/CT及SPECT两种仪器行高低两种能量放射性核素显像。材料与方法利用统一规格、相同容积(500ml)的5个塑料瓶(编号A、B、C、D、E),其内均注入500ml蒸馏水制作成模型。A瓶注入0.5mCi18F-FDG行PET/CT显像;B瓶注入1mCi99TcmO4-行SPECT显像;C瓶内同时注入混合好的0.5mCi18F-FDG和1mCi99TcmO4-;D瓶内先注入1mCi99TcmO4-后再注入0.5mCi18F-FDG;E瓶先注入0.5mCi18F-FDG后再注入1mCi99TcmO4-。然后对C、D、E瓶分别行PET/CT显像和SPECT显像,并判断图像效果。结果 A瓶PET/CT显像和B瓶SPECT显像图像效果为1级;C、D瓶SPECT及PET/CT显像图像均为2级;E瓶SPECT显像图像为3级,PET/CT显像图像为1级。结论同时加入18F-FDG和99TcmO4-对PET/CT和SPECT图像质量均有影响。先加入18F-FDG后加入99TcmO4-对PET/CT图像质量影响小,但SPECT图像不能分辨。先加入99TcmO4-后加入18F-FDG对PET/CT和SPECT图像质量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放射性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