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温病的发展与科学技术
1
作者 韩雪梅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8-78,共1页
中医温病的发展与科学技术韩雪梅·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系以温病学为代表的带头学科近年来开创了中医血液病学、中医病毒学、中医肿瘤学、中医痰症学、中医瘀症学、中医难治治疗学,以及脏腑辨证的分支学科如中医肺病学、中医肾病学... 中医温病的发展与科学技术韩雪梅·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系以温病学为代表的带头学科近年来开创了中医血液病学、中医病毒学、中医肿瘤学、中医痰症学、中医瘀症学、中医难治治疗学,以及脏腑辨证的分支学科如中医肺病学、中医肾病学、中医肝病学、中医脑病学等。当代中医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 中医温病 温病学 中医理论 中医科研 中医学特点 实验分析 现代科学技术 科研管理 内蒙古医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减补阳还五汤和额尔敦—乌日勒对大白兔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麻春杰 韩雪梅 +2 位作者 图门巴雅尔 王滨 丁连平 《中医药学刊》 2002年第2期222-222,237,共2页
观察中药 (补阳还五汤加减 )和蒙药 (额尔敦—乌日勒、嘎日迪— 13)对大白兔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并与盐水模型、阿斯匹林肠溶片、补阳还五汤做对照。结果表明 ,补阳还五汤加减与蒙药均对大白兔脑缺... 观察中药 (补阳还五汤加减 )和蒙药 (额尔敦—乌日勒、嘎日迪— 13)对大白兔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并与盐水模型、阿斯匹林肠溶片、补阳还五汤做对照。结果表明 ,补阳还五汤加减与蒙药均对大白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并且对血液流变性亦有一定的改变作用 ,初步为中蒙医药治疗脑缺血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蒙药 血液流变学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宗元教授运用抗过敏煎治疗慢性肾病经验 被引量:2
3
作者 董飞侠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5年第3期14-15,共2页
朱宗元,男,1937年生,江苏省武进县人。1956年考入上海中医学院,1962年毕业后到内蒙古医学院中医系任教至今。从事中医教学、医疗及科研工作30余年,擅长中医内科与外科,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急重症有一定心得,能结合中西医理论指导临床医疗,... 朱宗元,男,1937年生,江苏省武进县人。1956年考入上海中医学院,1962年毕业后到内蒙古医学院中医系任教至今。从事中医教学、医疗及科研工作30余年,擅长中医内科与外科,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急重症有一定心得,能结合中西医理论指导临床医疗,在治疗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系统疾病及免疫失常疾病方面有特长。编著《阴阳五行学说》等多部著作,其中《阴阳五行学说》一书已在日本国翻译出版,发表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数十篇。现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内蒙古分会副秘书长,内蒙古科协委员,内蒙古学院中蒙医系主任、中医基础教研室主任、中医基础教研室主任、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中医药疗法 %抗过敏煎/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病下焦辨证探析
4
作者 韩雪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5年第6期3-4,共2页
温病的辨证以卫气营血与三焦所属脏腑的病理变化为基础,是整个温病学的核心。在温病的三焦辨证中,其下焦辨证多以肝肾为核心,正如吴鞠通所说“下焦,肝与肾也”。但下焦辨证不仅为肝肾病变,若按脏腑在躯干的部位来划分,下焦的脏腑除肝肾... 温病的辨证以卫气营血与三焦所属脏腑的病理变化为基础,是整个温病学的核心。在温病的三焦辨证中,其下焦辨证多以肝肾为核心,正如吴鞠通所说“下焦,肝与肾也”。但下焦辨证不仅为肝肾病变,若按脏腑在躯干的部位来划分,下焦的脏腑除肝肾外,还包括膀胱、胞宫和部分肠道在内。从《温病条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 下焦 辨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病肺肠同病临证辨要
5
作者 韩雪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5年第2期3-4,共2页
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的互为络属构成表里关系,因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环循胃口,上膈属肺。这种经脉的络属构成了肺与大肠在生理功能上的必然联系,肺主宣发是大肠濡润的基础,肺主肃降是大肠传导的动力,肺主通调是大肠燥化的条件。... 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的互为络属构成表里关系,因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环循胃口,上膈属肺。这种经脉的络属构成了肺与大肠在生理功能上的必然联系,肺主宣发是大肠濡润的基础,肺主肃降是大肠传导的动力,肺主通调是大肠燥化的条件。在温病六淫温邪的作用下,这种生理平衡一旦遭到破坏,临床就会出现肺与大肠诸种病理变化,在温病中常见于风温病与秋燥病。在临床可归纳为三种类型:一是肺热壅盛、大肠燥结;二是肺阴不足、肠枯便秘;三是肺热移肠、肠热下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 肺病辨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病血瘀证辨证诊断述要
6
作者 韩雪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7年第2期7-7,共1页
关键词 温病 血瘀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