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里香酚对犊牛源生物被膜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的消除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赵红霞 顾珂瑞 +5 位作者 宋晨 李培锋 孙月 樊宏亮 郭宇 徐文琦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1,共6页
为了了解内蒙古地区犊牛病料中生物被膜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情况、耐药情况及百里香酚对生物被膜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的消除作用。本试验采用生化鉴定和PCR方法,对采集到的104份犊牛病料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采用K-... 为了了解内蒙古地区犊牛病料中生物被膜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情况、耐药情况及百里香酚对生物被膜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的消除作用。本试验采用生化鉴定和PCR方法,对采集到的104份犊牛病料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采用K-B法检测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对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改良结晶紫染色法测定分离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选取2株生物被膜强阳性菌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百里香酚对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并进行百里香酚耐药性消除试验。结果显示,在104份犊牛病料中共分离鉴定获得4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对氨苄西林、头孢西丁、卡那霉素、复方新诺明和红霉素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达到50.0%以上;74.4%(32/43)的分离株为多重耐药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强、中、弱和无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分离株分别占比23.3%(10/43)、16.3%(7/43)、32.6%(14/43)和27.9%(12/43);生物被膜阳性株中83.9%(26/31)为多重耐药株。百里香酚对2株生物被膜强阳性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256 mg/mL,经百里香酚处理后均恢复了对头孢噻肟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百里香酚对生物被膜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耐药消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物被膜 多重耐药性 百里香酚 耐药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公英水煎液对犊牛源多重耐药大肠杆菌耐药性的消除作用 被引量:7
2
作者 王琪 张惠玲 +8 位作者 刘日蓉 孙月 李培锋 樊舒婷 宋晨 郝普国 徐文琦 郭宇 赵红霞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6-131,共6页
为了了解内蒙古地区腹泻犊牛中大肠杆菌的污染状况、耐药情况及蒲公英水煎液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耐药性的消除作用。本试验采用革兰染色、生化试验和PCR方法对采集到的107份犊牛源病料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和鉴定,采用K-B法检测分离菌株对1... 为了了解内蒙古地区腹泻犊牛中大肠杆菌的污染状况、耐药情况及蒲公英水煎液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耐药性的消除作用。本试验采用革兰染色、生化试验和PCR方法对采集到的107份犊牛源病料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和鉴定,采用K-B法检测分离菌株对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方法进行8种耐药基因的检测,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蒲公英水煎液对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将菌株与蒲公英水煎液作用后进行耐药消除试验。结果显示,从107份病料中分离鉴定出44株犊牛源大肠杆菌,分离率为41%;大肠杆菌分离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达到50%以上;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中bla CTX-M基因携带率为86%,喹诺酮类耐药基因中qnr(S)基因携带率为32%;蒲公英水煎液对筛选出的耐药菌株的MIC为200 mg/mL;经蒲公英水煎液处理后的大肠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增强,而且更不容易出现耐药。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腹泻犊牛中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严重,而蒲公英水煎液对大肠杆菌的多重耐药有一定的消除作用,可降低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增加临床疗效,本试验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有效预防和治疗犊牛腹泻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牛源大肠杆菌 中药 耐药性 耐药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氏副柔线虫rDNA-ITS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晓东 杨晓野 +5 位作者 杨莲茹 李林川 左海涛 娜仁花 赵治国 王俊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75-779,共5页
运用PCR方法以保守引物NC5、NC13、NC13r和NC2扩增从内蒙古地区骆驼皱胃分离的3条斯氏副柔线虫(Parabronema skrjabini)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1(ITS1)、5.8S序列和内转录间隔区2(ITS2)。将PCR扩增出的片段纯化后克隆至pGM-T载体,用... 运用PCR方法以保守引物NC5、NC13、NC13r和NC2扩增从内蒙古地区骆驼皱胃分离的3条斯氏副柔线虫(Parabronema skrjabini)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1(ITS1)、5.8S序列和内转录间隔区2(ITS2)。将PCR扩增出的片段纯化后克隆至pGM-T载体,用PCR技术及酶切鉴定阳性菌落,对阳性菌落质粒DNA进行测序。结果表明线虫1(P.sk1)扩增的ITS片段大小为837 bp,包含部分的18S、28S及全部的ITS1(298 bp)、5.8S(157 bp)及ITS2(281 bp)序列;线虫2(P.sk2)扩增的ITS1片段大小为372 bp,包含部分的18S、5.8S及全部的ITS1(296 bp);线虫3(P.sk3)扩增的ITS2片段大小为484 bp,包含部分的5.8S、28S及全部的ITS2(284 bp)序列。同其它属线虫同源性比较ITS2序列同源性在30.2%-60.1%。本研究系首次报道骆驼斯氏副柔线虫的ITS序列,为斯氏副柔线虫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氏副柔线虫 内转录间隔区 PCR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