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农田耕层土壤地膜残留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7
1
作者 尹少媛 赵宝平 +7 位作者 米俊珍 刘宏金 郭晓宇 武岩 包菡 杨帆 武俊英 刘景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985-1992,共8页
为评估内蒙古农田地膜残留污染现状,本研究于2021年4月选择内蒙古覆膜年限为1~40 a的10个旗县的30个农田地膜残留监测点为研究对象,对各监测点农田耕层土壤地膜残留量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耕地耕层(0~30 cm... 为评估内蒙古农田地膜残留污染现状,本研究于2021年4月选择内蒙古覆膜年限为1~40 a的10个旗县的30个农田地膜残留监测点为研究对象,对各监测点农田耕层土壤地膜残留量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耕地耕层(0~30 cm)土壤平均地膜残留量已高于我国农田残留量限值,且3个区域残留量差异明显,表现为北方高原山地区>东北湿润平原地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平原区;农户的回收意识更加影响农田残膜量;土壤残膜主要集中在0~10 cm土层中,且表现为随覆膜年限增加,0~10 cm土层中的残膜含量比例减少,10~30 cm的土层残膜含量比例随覆膜年限增加而增加;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小面积残膜量(<4 cm2)在深层土壤不断增加。研究表明,内蒙古农田残膜污染较为严重,10 cm以下土层中的残膜量和碎片化呈加重趋势,应加强地膜回收、生物降解膜替代等措施,以缓解区域作物种植体系中残膜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膜 时空变化 残膜分布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阴山北麓马铃薯应用 PBAT/PLA全生物降解地膜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武岩 靳拓 +6 位作者 王跃飞 贺鹏程 罗军 刘宏金 张雷 郭晓宇 陈瑞英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100-2108,共9页
内蒙古阴山北麓作为内蒙古的粮食主产区,普遍存在农田残膜污染的问题。应用全生物降解地膜是解决农田残膜污染的重要途径,研究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乳酸(PBAT/PLA)全生物降解地膜增温保墒性能、降解性能及其产量经济效益对于... 内蒙古阴山北麓作为内蒙古的粮食主产区,普遍存在农田残膜污染的问题。应用全生物降解地膜是解决农田残膜污染的重要途径,研究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乳酸(PBAT/PLA)全生物降解地膜增温保墒性能、降解性能及其产量经济效益对于解决农田残膜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马铃薯田开展了3种PBAT/PLA全生物降解地膜、1种普通PE地膜和裸地处理(分别标记为F1、F2、F3、CK和OF)的覆膜栽培试验和降解地膜填埋试验。结果表明,各覆膜处理5—6月土壤温度逐渐升高,7—8月中旬达到作物生育期峰值,随后降低至较低水平。与普通PE地膜相比,3种全生物降解地膜在马铃薯发芽、幼苗期(5—6月)平均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未形成显著差异(P>0.05),能够满足马铃薯生育前期的生长需求。F1和F2处理在作物覆膜后42—56 d进入诱导期,当季作物收获前均能进入破碎期,降解率为34.21%—42.74%,填埋365 d后基本降解完全;F3处理覆膜后68—84 d进入诱导期,作物收获前降解率为15.47%—28.04%,填埋365—540 d基本降解完全。3种全生物降解地膜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分别为49.64—58.53 t·hm^(-2)和1.6×10^(4)—2.4×10^(4) yuan·hm^(-2),未与普通PE地膜形成显著差异(P>0.05)。F1和F2处理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显著高于裸地(P<0.05),其中作物产量分别提高36.85%和38.27%,经济效益分别增加1.43×10^(4) yuan·hm^(-2)和1.5×10^(4) yuan·hm^(-2);与普通PE地膜相比,作物产量分别增加4.1%和5.18%。根据降解性能和作物产量综合评价,在内蒙古阴山北麓马铃薯种植条件下,F1和F2处理具有较好的降解性能,且在提高作物产量、保护耕地生态环境方面具有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阴山北麓 马铃薯 全生物降解地膜 降解率 产量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肥配施对小麦和燕麦镉积累、分配及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高广贤 赵宝平 +3 位作者 刘义强 鲁瑞英 王永宁 郭晓宇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6-715,共10页
【目的】农田土壤镉污染严重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探讨化肥减量同时配施不同有机肥条件下小麦和燕麦各器官镉积累、分配及转运特征,对于指导作物合理施肥、保证农产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化肥施用减量20%基础上,设厩肥30000 kg/... 【目的】农田土壤镉污染严重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探讨化肥减量同时配施不同有机肥条件下小麦和燕麦各器官镉积累、分配及转运特征,对于指导作物合理施肥、保证农产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化肥施用减量20%基础上,设厩肥30000 kg/hm^(2)(AM)、生物有机肥600 kg/hm^(2)(BF)、厩肥30000 kg/hm^(2)+生物有机肥600 kg/hm^(2)(AM+BF)及化肥正常施用量(CK)4个施肥处理,研究不同有机肥处理对小麦和燕麦镉积累、分配、转运特征的影响。【结果】(1)与CK相比,不同有机肥配施处理可使小麦和燕麦生物量增加6.78%~11.00%;同时可使各器官镉含量总体降低,其中籽粒镉含量降低11.76%~47.06%。(2)各有机肥配施处理使各器官镉富集系数总体降低,籽粒富集系数降低0~38.46%;BF、AM+BF处理根、茎、叶、穗镉向籽粒的转运系数分别降低16.67%~42.86%、15.79%~42.03%、0~56.10%、6.82%~22.06%。(3)燕麦灌浆期后茎秆镉含量下降伴随着籽粒镉含量上升;燕麦抽穗期后各器官镉向籽粒的转移量、转移率、贡献率均以茎秆为最高。【结论】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可降低作物籽粒镉含量、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且对燕麦籽粒降镉效果优于小麦;燕麦抽穗期后茎秆转运的镉是籽粒镉积累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燕麦 富集 转运 有机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沟排盐对西辽河平原苏打盐碱荒地改良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胡玲玲 张万锋 +5 位作者 王伟 刘红霞 郭富强 张晶 丁奋谦 妥德宝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16,共5页
为探究暗沟排盐技术对西辽河平原苏打盐碱荒地改良效果的影响,在科左中旗胜利乡盐碱荒地,通过设置暗沟并应用不同的改良措施,暗沟间距分别设置5 m(L1)、10 m(L2)和15 m(L3),以及无暗沟(CK)处理,在此基础上施入脱硫石膏30 t/hm^(2),腐殖... 为探究暗沟排盐技术对西辽河平原苏打盐碱荒地改良效果的影响,在科左中旗胜利乡盐碱荒地,通过设置暗沟并应用不同的改良措施,暗沟间距分别设置5 m(L1)、10 m(L2)和15 m(L3),以及无暗沟(CK)处理,在此基础上施入脱硫石膏30 t/hm^(2),腐殖酸4.5 t/hm^(2)(F1)和9 t/hm^(2)(F2),共8个处理,对暗沟排盐工程结合化学改良措施对苏打盐碱荒地土壤的脱盐效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暗沟排盐技术对降低苏打盐碱荒地的土壤盐分有显著效果,0~40 cm深度土壤全盐量平均降低1.74 g/kg,暗沟间距越小,脱盐效果越显著。此外,施入腐殖酸对降低土壤盐碱度也有显著影响,平均降低了5.7%,其中间距5 m,施用量4.5 t/hm^(2)处理的降低幅度最大,达到了8.2%。从试验结果来看,暗沟间距10 m和施用4.5 t/hm^(2)腐殖酸的组合是最佳的改良效果。研究结果可为西辽河平原盐碱荒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辽河平原 苏打盐碱荒地 碱化度 全盐量 土壤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钝化剂对镉污染小麦镉富集及产量的影响
5
作者 贾彪 赵宝平 +6 位作者 张茹 鲁瑞英 王永宁 郭晓宇 陈淼 雷雪峰 刘景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8-657,共10页
为实现河套灌区轻中度Cd污染农田的修复与安全利用,在河套灌区轻中度Cd污染农田开展了为期两年不同钝化剂处理的大田试验,7种钝化剂分别为生物炭(BC)、海泡石(SEP)、膨润土(BE)、坡缕石(PA)、腐植酸(HA)、硅酸钠(SS)、硫酸锰(MN),以不... 为实现河套灌区轻中度Cd污染农田的修复与安全利用,在河套灌区轻中度Cd污染农田开展了为期两年不同钝化剂处理的大田试验,7种钝化剂分别为生物炭(BC)、海泡石(SEP)、膨润土(BE)、坡缕石(PA)、腐植酸(HA)、硅酸钠(SS)、硫酸锰(MN),以不施用钝化剂为对照(CK),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小麦产量、生物量、各器官Cd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比较了不同钝化剂的钝化效果。结果表明,2020-2021年,SEP和SS处理较CK增产显著,增幅为11.09%~81.49%,各器官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籽粒及根增加显著;SS处理显著降低叶部Cd含量,降幅为26.75%,SEP处理显著降低籽粒Cd含量,降幅达47.62%。钝化剂处理下,各部位Cd富集系数均<1,根部到叶部Cd最高。小麦籽粒Cd含量与茎中Cd富集系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茎向叶部、根向穗部的Cd转运系数呈显著的正相关;2年茎的Cd富集系数对籽粒Cd富集系数均有显著正效应,穗到籽粒、茎到叶的Cd转运系数对籽粒Cd富集系数影响最大。海泡石和硅酸钠处理增加了小麦产量,降低了植株Cd含量,抑制了Cd在植株体内的转运富集;内蒙古河套灌区轻中度Cd污染农田,推荐施用硅酸钠和海泡石进行小麦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污染 小麦 转运系数 富集系数 生物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质型叶面阻隔剂对春小麦镉吸收转运的阻控效果
6
作者 王清宇 刘美英 +4 位作者 郝孟婕 赵宝平 关世羽 王永宁 鲁瑞英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9-174,共6页
为研究喷施不同叶面阻隔剂对北方田间春小麦镉的阻控效果,以‘永良4号’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方法,于分蘖期、孕穗期向小麦喷施4种不同矿质元素型叶面阻隔剂,分别为混合型(MAC)、锰锌元素型(MZ)、硫元素型(S)、硅元素型(Si),同时设... 为研究喷施不同叶面阻隔剂对北方田间春小麦镉的阻控效果,以‘永良4号’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方法,于分蘖期、孕穗期向小麦喷施4种不同矿质元素型叶面阻隔剂,分别为混合型(MAC)、锰锌元素型(MZ)、硫元素型(S)、硅元素型(Si),同时设置清水喷施为对照,通过测定小麦各器官镉含量分析不同叶面阻隔剂对小麦镉的阻控效果。结果表明:(1)与清水对照相比较,4种不同矿质元素型叶面阻隔剂均有效降低小麦籽粒中的镉含量,其中,MZ、S处理使籽粒降镉效果显著,4种叶面阻隔剂的降镉能力为MZ>S>Si>MAC,籽粒镉含量分别降低了47.7%、40.1%、33.3%和26.5%。(2)小麦各器官镉富集系数的表现为根>茎>叶>颖壳>籽粒,叶面喷施4种矿质元素型阻隔剂后均抑制了小麦籽粒的富集能力,而MAC和MZ处理增加了小麦根部的富集能力,抑制了叶片中镉的累积。(3)MAC和MZ处理阻隔剂抑制了镉从根至茎部的转移,S和Si处理主要抑制叶至籽粒部的镉转运。因此,在通过叶面喷施阻隔剂阻隔小麦镉的污染方面,可以选取喷施MZ型和S型叶面阻隔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阻隔剂 春小麦 镉含量 富集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阻隔联合土壤钝化在中轻度镉污染碱性麦田上的降镉效果
7
作者 刘臻函 刘美英 +5 位作者 赵宝平 解婷 杨纪元 王永宁 杨波 兴安 《中国土壤与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7-203,共7页
碱性农田土壤镉(Cd)污染导致春小麦等农产品Cd超标,危害人类健康,亟待对受污染耕地进行安全利用和治理修复。以内蒙古某Cd污染农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施钝化剂生物炭、膨润土和叶面喷施阻隔剂磷酸二氢钠、锰锌微肥及其联用等小麦安全... 碱性农田土壤镉(Cd)污染导致春小麦等农产品Cd超标,危害人类健康,亟待对受污染耕地进行安全利用和治理修复。以内蒙古某Cd污染农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施钝化剂生物炭、膨润土和叶面喷施阻隔剂磷酸二氢钠、锰锌微肥及其联用等小麦安全种植技术的降Cd效果,确保农产品质量达标。研究结果表明,联合修复技术均使得小麦籽粒Cd含量达到了食品安全限量标准,其中在土壤使用生物炭与叶面喷施锰锌微肥联合修复下籽粒Cd含量较对照降低53.8%,通过减小小麦籽粒的Cd富集系数,进而有效降低小麦籽粒Cd含量。可见,叶面阻隔联合钝化技术,尤其是叶面喷施锰锌微肥的同时土施生物炭能更有效地阻隔春小麦对Cd的吸收和转运,降低春小麦籽粒Cd的含量,是值得在Cd中轻度污染碱性麦田推广应用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污染 春小麦 土壤钝化 叶面阻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镉浓度对3个燕麦品种光合特性及镉富集转运系数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茹 赵宝平 +3 位作者 王永宁 乔志刚 米俊珍 刘景辉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089-2099,共11页
为了探究不同燕麦(Avena sativa L.)品种镉富集转运特性及耐镉性生理差异,以‘坝莜1号’、‘燕科2号’、‘白燕2号’为供试品种,于播种前对土壤进行不同镉浓度(0,20,40,60,100 mg·kg^(-1))处理,测定燕麦生长、光合特性指标及各部... 为了探究不同燕麦(Avena sativa L.)品种镉富集转运特性及耐镉性生理差异,以‘坝莜1号’、‘燕科2号’、‘白燕2号’为供试品种,于播种前对土壤进行不同镉浓度(0,20,40,60,100 mg·kg^(-1))处理,测定燕麦生长、光合特性指标及各部位镉含量,计算富集转运系数。结果表明:燕麦株高、叶面积及产量在20 mg·kg^(-1)镉浓度达到最大,‘坝莜1号’表现最优,其次为‘燕科2号’;各品种在20 mg·kg^(-1)镉浓度下光合指标较对照均有所升高,随着镉浓度的增加,光合参数均呈下降趋势,但‘坝莜1号’较‘燕科2号’、‘白燕2号’降幅较小;在不同镉浓度胁迫下,‘坝莜1号’各部位对镉的吸收能力最弱,‘白燕2号’最强。综上,不同品种对镉的耐性不同,耐镉性表现为‘坝莜1号’>‘燕科2号’>‘白燕2号’,且耐性强的品种具有更强的光合能力并减少植株对镉的吸收,降低籽粒镉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品种 光合特性 富集系数 转运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植株生长及叶片生理活性对土壤镉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8
9
作者 马凤仪 赵宝平 +4 位作者 张茹 王永宁 郭晓宇 王美玲 刘景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47-1354,共8页
该研究以燕麦品种‘燕科2号’(籽粒镉积累量高,Yh)和‘200919-7-1’(籽粒镉积累量低,Yl)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在土壤Cd胁迫条件下测定两种类型燕麦植株生长、叶片光合生理参数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探讨两品种对Cd胁迫的响应差异。结果... 该研究以燕麦品种‘燕科2号’(籽粒镉积累量高,Yh)和‘200919-7-1’(籽粒镉积累量低,Yl)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在土壤Cd胁迫条件下测定两种类型燕麦植株生长、叶片光合生理参数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探讨两品种对Cd胁迫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1)Cd胁迫条件下,燕麦品种Yh和Yl植株生长、气体交换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均受到抑制,并以单株干重、叶片净光合速率(P)、光化学淬灭系数(qP)表现最为突出,Yh的降幅分别为38.2%、35.0%、14.7%,Yl降幅分别为40.8%、57.1%、27.3%。(2)镉胁迫均诱导增强了两个类型燕麦品种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尤其是SOD活性得到显著增强,Yh和Yl的增幅分别为41.9%和44.9%;Cd胁迫也显著提高了MDA含量,Yh和Yl的增幅分别达到22.2%和18.1%。研究发现,在Cd胁迫条件下,与低Cd积累燕麦品种相比,高Cd积累燕麦品种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以及较强的净光合速率和优异的叶绿素荧光特性,从而表现出较强的耐Cd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镉胁迫 高和低镉积累 生长 生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镉高产春小麦品种筛选及富集转运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马凤仪 马立超 +5 位作者 赵宝平 王永宁 鲁瑞英 郭晓宇 陈淼 刘景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94-1003,共10页
筛选具有低Cd积累且高产特性的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可使春小麦在轻度Cd污染农田得到安全生产利用。本研究以21个春小麦品种(编号X1~X21)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和2021年连续2年开展大田试验,通过籽粒Cd含量和产量聚类分析,... 筛选具有低Cd积累且高产特性的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可使春小麦在轻度Cd污染农田得到安全生产利用。本研究以21个春小麦品种(编号X1~X21)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和2021年连续2年开展大田试验,通过籽粒Cd含量和产量聚类分析,筛选具有低Cd高产特性的春小麦品种,并分析不同类型春小麦产量、Cd富集、转运系数差异。结果表明,X4、X6~X8、X10、X16~X21等11个品种具有低Cd高产特性,且标靶危害系数均小于1,X14为Cd高积累且低产品种,这两种类型分别占供试品种的52.38%和4.76%;综合2年试验结果,低产中Cd类型春小麦品种茎的富集系数较高产低Cd类型春小麦品种高0.4倍,低产高Cd类型春小麦品种根、茎、叶、颖壳到籽粒的Cd转运系数较高产低Cd类型春小麦品种分别显著高2.5、2.2、1.8、2.2倍。研究表明,丰强6号、丰强11号等11个高产低Cd春小麦品种可在Cd污染农田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镉(CD) 低Cd高产 富集系数 转运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盐碱地土壤性状及镉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高广贤 刘义强 +5 位作者 杨波 王永宁 郭晓宇 陈淼 赵宝平 刘景辉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38,共9页
盐碱地盐分含量高,会对植物生长起抑制作用或直接造成危害,盐碱地的安全利用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为探讨化肥减量配施不同有机肥对盐碱地土壤性状及镉形态的影响变化特征,试验在化肥施用减量20%的基础上,设厩肥30000 kg/hm^(2)(... 盐碱地盐分含量高,会对植物生长起抑制作用或直接造成危害,盐碱地的安全利用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为探讨化肥减量配施不同有机肥对盐碱地土壤性状及镉形态的影响变化特征,试验在化肥施用减量20%的基础上,设厩肥30000 kg/hm^(2)(AM)、生物有机肥600 kg/hm^(2)(BF)、厩肥30000 kg/hm^(2)+生物有机肥600kg/hm^(2)(AM+BF)及化肥正常施用量(CK)4种施肥处理,研究不同有机肥配施对土壤性状、镉含量及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2020年,处理BF较CK土壤镉含量显著降低了16.99%;2021年,处理BF和AM与CK相比,土壤镉含量分别降低了14.06%和10.16%,且差异显著。2020年,与CK相比,处理BF、AM和AM+BF土壤有效态镉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67.44%、34.88%和60.47%;2021年,处理BF、AM和AM+BF与CK相比,有效态镉含量分别降低了66.67%、27.27%和51.52%,且差异显著。与CK相比,有机肥配施对土壤中镉形态的分配比例有明显影响,交换态镉降低19.34%~75.69%、有机结合态镉提高45.78%~135.22%、土壤pH提高1.06%~5.81%;阳离子交换量提高5.29%~29.11%、有机质含量提高4.35%~30.14%、土壤容重降低0.76%~9.09%、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7.84%~56.02%、脲酶活性提高14.67%~29.07%、碱性磷酸酶活性提高16.54%~40.09%、微生物量碳提高8.02%~25.09%、微生物量氮提高12.28%~33.12%。综上,在盐碱土壤条件下,配施有机肥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生物学特性,促进土壤交换态镉向有机结合态镉的转化,达到降低土壤有效态镉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有机肥 土壤性状 镉累积 镉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燕麦品种籽粒镉富集特征及安全风险评价
12
作者 马凤仪 赵宝平 +5 位作者 张茹 杨波 王永宁 郭晓宇 陈淼 刘景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458-2467,共10页
为揭示影响燕麦籽粒镉(Cd)含量的关键因素,以18个燕麦品种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开展连续2期大田试验,研究燕麦不同器官间Cd富集转运对籽粒Cd含量的影响,并通过聚类分析、THQ值进行低Cd积累品种筛选和安全风险评价;通过相关... 为揭示影响燕麦籽粒镉(Cd)含量的关键因素,以18个燕麦品种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开展连续2期大田试验,研究燕麦不同器官间Cd富集转运对籽粒Cd含量的影响,并通过聚类分析、THQ值进行低Cd积累品种筛选和安全风险评价;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评估影响籽粒Cd含量的关键器官和关键过程。结果表明:坝燕7号、201229-1-1、200919-7-1、坝莜14号、坝燕6号、白燕9号等13个品种为籽粒Cd低积累型品种,坝燕4号、燕科2号、蒙燕2号、白燕17号为籽粒Cd高积累型品种,分别占供试品种的72.22%和22.22%;燕麦籽粒Cd含量与茎中Cd富集系数及Cd从根到籽粒、茎到籽粒、叶到籽粒的转运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在主成分分析中,茎中Cd的富集系数及Cd从根到籽粒、茎到籽粒、叶到籽粒的转运系数对区分高、低Cd积累燕麦品种贡献较大。因此,茎是影响燕麦籽粒Cd含量差异的关键器官,Cd从根到籽粒、茎到籽粒、叶到籽粒的转运过程是造成燕麦籽粒Cd含量差异的关键转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富集系数 转运系数 安全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