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放牧强度对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慧敏 高志伟 +3 位作者 张晓嘉 吴佳芯 王伟峰 韩国栋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64-1770,共7页
研究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细菌群落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为荒漠草原的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理论和技术支持。以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不放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对土... 研究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细菌群落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为荒漠草原的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理论和技术支持。以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不放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对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细菌群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与不放牧相比,重度放牧降低了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的全氮、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含量及土壤湿度。轻度放牧降低了芽单胞菌门的丰度。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细菌的优势门无变化,α-多样性无变化。轻度放牧改变了细菌β-多样性。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敏感性,为实现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放牧强度 细菌群落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荒漠草原人工草地固碳效应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高翠萍 韩国栋 +2 位作者 王忠武 李治国 任海燕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85,共5页
以内蒙古荒漠草原9种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植物和土壤的固碳能力差异。结果表明:与天然草地相比,四子王旗荒漠草原区人工草地可以有效地增加土壤碳储量,并且以紫花苜蓿、柠条和小叶锦鸡儿人工草地的固碳能力最强;且该地区各类草地... 以内蒙古荒漠草原9种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植物和土壤的固碳能力差异。结果表明:与天然草地相比,四子王旗荒漠草原区人工草地可以有效地增加土壤碳储量,并且以紫花苜蓿、柠条和小叶锦鸡儿人工草地的固碳能力最强;且该地区各类草地植物根系主要集中在0~30cm,地下生物量均高于地上生物量。地上草产量最高的为谷草、紫花苜蓿和青莜麦;地下生物量则以紫花苜蓿、小叶锦鸡儿和柠条人工草地最高。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种植紫花苜蓿、小叶锦鸡儿和柠条等豆科植物可以有效地促进土壤碳库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固碳效应 人工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降水对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任梓欢 王忠武 +3 位作者 康慧 付净瑶 孟浦嘉 韩国栋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39-1347,共9页
为探究模拟降水处理下土壤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变化与土壤养分供应状况的内在联系机制。以内蒙古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根据多年降水平均量设置了4个梯度:减少自然降水的50%(P-50%)、对照(P CK)、增加自然降水的50%(P+50%)... 为探究模拟降水处理下土壤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变化与土壤养分供应状况的内在联系机制。以内蒙古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根据多年降水平均量设置了4个梯度:减少自然降水的50%(P-50%)、对照(P CK)、增加自然降水的50%(P+50%)和增加自然降水的100%(P+100%)。结果表明:内蒙古荒漠草原中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对水分敏感度有较大差异;10~20 cm土层增水下显著增加了脲酶(17.36%)、碱性磷酸酶(9.9%)、蔗糖酶(34.85%)活性;3种土壤酶均与速效磷、全氮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而速效磷的增加会降低全钾含量。综上,减水处理极显著抑制了碱性磷酸酶活性(P<0.01),蔗糖酶活性随增水梯度的增加表现为先显著升高后显著降低(P<0.05),脲酶活性表现为平稳升高,土壤酶活性改变对土壤养分含量起到促进作用,过量养分之间又产生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模拟降水 土壤酶活性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放牧对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不同组分有机磷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吴佳芯 张育涵 +1 位作者 李邵宇 韩国栋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79-1488,共10页
探究长期放牧对荒漠草原土壤不同组分有机磷含量的影响,对干旱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的合理利用和地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托于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研究基地的长期放牧平台,设置4个不同放牧强度:轻度(Light grazin... 探究长期放牧对荒漠草原土壤不同组分有机磷含量的影响,对干旱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的合理利用和地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托于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研究基地的长期放牧平台,设置4个不同放牧强度:轻度(Light grazing,LG)、中度(Moderate grazing,MG)、重度(Heavy grazing,HG)和对照(Control,CK),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特性,并利用Bowman-Cole磷分级体系测定不同组分有机磷含量,揭示不同组分有机磷对放牧强度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磷组分占比情况为:中活性有机磷>活性有机磷>稳性有机磷。其中,活性有机磷含量随放牧强度增加显著增加,中活性有机磷含量随放牧强度增加显著降低,而稳性有机磷含量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放牧通过改变土壤微生物和间接影响土壤有机质来调控活性有机磷含量;放牧通过改变土壤磷养分间接调控中活性有机磷含量。综上,长期放牧对荒漠草原不同组分有机磷含量的影响存在差异,可通过提高微生物代谢底物养分缓解放牧导致的磷资源短缺,这将有助于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从而维持草地生态功能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放牧强度 有机磷组分 微生物生物量磷 土壤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碳氮磷获取酶活性及微生物熵 被引量:2
5
作者 吴佳芯 李邵宇 韩国栋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40-2249,共10页
荒漠草原是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气候条件恶劣和长期不合理人为干扰,导致荒漠草原退化严重。微生物熵是反映微生物利用碳氮磷养分的关键因子,土壤酶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动力,在土壤养分转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荒漠草原是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气候条件恶劣和长期不合理人为干扰,导致荒漠草原退化严重。微生物熵是反映微生物利用碳氮磷养分的关键因子,土壤酶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动力,在土壤养分转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各生态系统关于在不同放牧梯度下微生物熵和土壤酶耦合关系的研究较少。为探究不同放牧梯度下,土壤碳氮磷获取酶、土壤微生物熵特征及影响因子,本研究以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随放牧强度增加,土壤微生物熵碳氮磷含量及β-葡萄糖苷酶、纤维二糖水解酶、β-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亮氨酸氨基肽、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呈降低趋势。2)土壤碳氮磷获取酶与土壤微生物熵碳氮磷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3)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熵磷、土壤最大持水量和微生物熵碳是土壤酶活性的关键驱动因子。本研究为探索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长期放牧养分循环机理以及草地生态系统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放牧强度 土壤微生物熵 土壤酶活性 理化性质 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经营管理策略对内蒙古家庭牧场影响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8
6
作者 付净瑶 王忠武 +3 位作者 李治国 韩国栋 那顺孟克 赵生厚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911-1921,共11页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和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其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问题是当下研究的热点话题。家庭牧场作为比较典型的畜牧业生产组织形式,已经成为内蒙古农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气候变化和人类干扰在一定程度上...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和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其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问题是当下研究的热点话题。家庭牧场作为比较典型的畜牧业生产组织形式,已经成为内蒙古农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气候变化和人类干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草地的退化,这不仅带来了生态系统功能衰退等问题,也对家庭牧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对家庭牧场的发展及定义进行了论述,就内蒙古不同草地类型下的家庭牧场经营管理策略中产生的作用以及造成的影响进行综述,最后从内蒙古家庭牧场的经营模式、牧户经营意识、管理制度、金融制度及社会服务体系、景观化遥感技术这几个方面提出问题并进行展望,以期为内蒙古草原家庭牧场实现草畜平衡的同时提高农牧民经济效益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牧场 经营管理 草畜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荒漠草原4种优势植物生物量分配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彬 李邵宇 +5 位作者 古琛 赵萌莉 邹俊明 段红梅 刘浩杰 李建国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355-3363,共9页
放牧是荒漠草原主要利用方式之一,生物量是生态系统获取能量能力的主要体现。目前对荒漠草原优势植物生物量分配及权衡研究相对缺乏。本研究以内蒙古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不同放牧梯度(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并以不放牧作... 放牧是荒漠草原主要利用方式之一,生物量是生态系统获取能量能力的主要体现。目前对荒漠草原优势植物生物量分配及权衡研究相对缺乏。本研究以内蒙古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不同放牧梯度(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并以不放牧作为对照,通过对群落特征和4种优势植物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冷蒿(Artemisia frigida)、银灰旋花(Convolvulus ammannii)生物量进行分析,揭示不同放牧梯度下优势植物生物量分配特征及生物量权衡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增加,荒漠草原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凋落物、盖度、4种优势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呈降低趋势;4种优势植物生物量均表现出向地下权衡,且随着放牧强度增加,权衡值变大;4种优势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均与群落盖度和凋落物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冷蒿和银灰旋花根冠比均与群落盖度和凋落物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本研究为理解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短花针茅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生物量权衡 生物量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7种针茅属植物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胡雪峰 张峰 +5 位作者 张彬 史世斌 杨阳 乔荠瑢 赵天启 赵萌莉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778-2784,共7页
针茅属植物是内蒙古草原的主要优势种或建群种,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本研究以内蒙古地区7种针茅属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群落中的相对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及其在群落中的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戈壁... 针茅属植物是内蒙古草原的主要优势种或建群种,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本研究以内蒙古地区7种针茅属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群落中的相对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及其在群落中的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戈壁针茅(S.tianschanica)、小针茅(S.klemenzii)、沙生针茅(S.glareosa)和大针茅(S.grandis)在群落中的相对重要值大于30%,而克氏针茅(S.krylovii.)和贝加尔针茅(S.baicalensis)的相对重要值较小。生态位宽度分析发现:短花针茅、戈壁针茅、小针茅、沙生针茅和大针茅的生态位宽度较高,在群落中具有优势地位,且对生长环境适应能力较强。而克氏针茅和贝加尔针茅生态位宽度显著低于上述5种针茅属植物。贝加尔针茅、克氏针茅、沙生针茅及大针茅的平均生态位重叠指数较大;而戈壁针茅、短花针茅及小针茅的平均生态位重叠指数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茅属植物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相对重要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强度对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碳氮及其稳定同位素的影响 被引量:19
9
作者 于志慧 吕广一 +3 位作者 王新雅 徐学宝 贾东璇 王成杰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44-552,共9页
为了探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土壤碳氮元素的影响,选取内蒙古希拉穆仁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3种放牧强度(无牧、轻度放牧、重度放牧)对0~50 cm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全氮(Total nitrogen,TN)、稳定碳、氮同位素(δ... 为了探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土壤碳氮元素的影响,选取内蒙古希拉穆仁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3种放牧强度(无牧、轻度放牧、重度放牧)对0~50 cm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全氮(Total nitrogen,TN)、稳定碳、氮同位素(δ^(13)C,δ^(15)N)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土壤容重升高,草地地上生物量下降;土壤SOC,TN含量及土壤δ^(15)N值减小,土壤δ^(13)C值增大。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无牧和轻度放牧样地土壤SOC,TN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单峰变化,重度放牧样地土壤SOC,TN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土壤δ^(13)C和δ^(15)N值增大。可见,重度放牧不利于荒漠草原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会减缓氮循环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放牧强度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 稳定碳同位素 稳定氮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葱属植物野生成年植株耐旱生理响应及综合性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金花 高佳荷 +2 位作者 伊如 敖恩 成格尔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7-515,共9页
为丰富野生葱属(Allium L.)植物耐旱种质资源研究,探究内蒙古常见葱属植物种间耐旱能力差异,明确葱属植物应对干旱环境的生理响应机制,本研究以蒙古韭(Allium mongolicum Regel)、碱韭(Allium polyrhizum Turcz.ex Regel)、细叶韭(Alliu... 为丰富野生葱属(Allium L.)植物耐旱种质资源研究,探究内蒙古常见葱属植物种间耐旱能力差异,明确葱属植物应对干旱环境的生理响应机制,本研究以蒙古韭(Allium mongolicum Regel)、碱韭(Allium polyrhizum Turcz.ex Regel)、细叶韭(Allium tenuissimum L.)3种葱属植物野生成年植株为研究对象,采用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设置对照组(0%)和4个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实验组(15%,30%,45%和60%),分别于第7,14,21,28天测定生理和光合特性等指标。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加和胁迫时间延长,3种植物生理指标变化存在差异。在受到胁迫后游离脯氨酸(Proline,Pro)和叶绿素(Chlorophyl,Chl)含量在细叶韭叶内含量最高、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在碱韭内含量最高,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在碱韭和蒙古韭叶内均具有较高活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分析方法综合评价3种葱属植物的耐旱能力,耐旱能力最强的是细叶韭,蒙古韭在15%和30%较低浓度干旱胁迫下抗旱能力强于碱韭,而碱韭在45%和60%较高浓度干旱胁迫下抗旱能力强于蒙古韭。本研究结果可为葱属植物耐旱性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葱属 干旱胁迫 生理指标 耐旱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子液体的氯虫苯甲酰胺多孔中空二氧化硅缓释剂研发及对沙葱萤叶甲的生物活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淼 杨佳乐 +4 位作者 陈景 张文兵 李颖 韩国栋 谭瑶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8,共11页
多孔中空二氧化硅(PHS)是一种理想的杀虫剂载体,但常规软模板法制备二氧化硅过程中常用的有机溶剂大多具有较强的毒性和易挥发性,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存在风险。本研究以咪唑为阳离子配体、水杨酸为阴离子配体的疏水性离子液体(IMI-SA... 多孔中空二氧化硅(PHS)是一种理想的杀虫剂载体,但常规软模板法制备二氧化硅过程中常用的有机溶剂大多具有较强的毒性和易挥发性,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存在风险。本研究以咪唑为阳离子配体、水杨酸为阴离子配体的疏水性离子液体(IMI-SA)作为软模板,以氯虫苯甲酰胺(chlorantraniliprole,CHL)为模式杀虫剂,成功构建了一种简单、绿色的农药微囊缓释剂(imidazole-chlorantraniliprole-porous hollow silica,IMI-CHL-PHS)制备方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多孔中空二氧化硅对氯虫苯甲酰胺的载药量为19.43%;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酸性条件下释放速率快于碱性条件;IMI-CHL-PHS微囊剂具有一定的光稳定性。盆栽安全性试验表明,IMI-CHL-PHS微囊剂在推荐施用浓度及4倍推荐浓度下对黑麦草和韭菜生长均无不良影响。生物活性测定表明,采用点滴法施药时,IMI-CHL-PHS微囊剂对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幼虫的活性高于氯虫苯甲酰胺原药,处理后24 h,IMI-CHL-PHS微囊剂对沙葱萤叶甲3龄1 d幼虫的活性(LD50值为17.59 mg/kg)是氯虫苯甲酰胺原药(LD50值48.40 mg/kg)的2.8倍,48 h时的活性(LD50值为2.85 mg/kg)是氯虫苯甲酰胺原药(LD50值43.94 mg/kg)的17.2倍;采用浸叶法施药时,IMI-CHL-PHS微囊剂在24和48 h时的活性均低于氯虫苯甲酰胺原药。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点滴法还是浸叶法施药,IMI-CHL-PHS微囊剂的活性均随着时间延长而升高,即48 h的LD50值均小于24 h的LD50值,而氯虫苯甲酰胺原药的活性随时间延长并无显著变化,表明所制备的微囊剂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可以有效延长药剂的持效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剂 缓释颗粒 离子液体 氯虫苯甲酰胺 沙葱萤叶甲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草原过度放牧方式下布氏田鼠种群季节动态与植被特征的关系
12
作者 康晓玉 叶国辉 +7 位作者 孙珊珊 王海龙 张治良 李亚楠 布仁其其格 王千成 袁帅 付和平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931-2940,共10页
放牧是草地主要的利用方式,鼠类种群与植物群落的关系是维持草地放牧系统平衡的关键。研究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种群与栖息地植被特征的关系,不仅为鼠害防控决策提供理论依据,而且有利于典型草原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研... 放牧是草地主要的利用方式,鼠类种群与植物群落的关系是维持草地放牧系统平衡的关键。研究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种群与栖息地植被特征的关系,不仅为鼠害防控决策提供理论依据,而且有利于典型草原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研究于2018—2023年春、夏、秋3个季节利用标志重捕法对典型草原布氏田鼠种群数量进行调查,使用样方法对其植物群落进行调查,采用层次分割效应和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季节过度放牧方式下布氏田鼠种群动态与植被特征的关系。结果显示,春季影响过牧区和禁牧区布氏田鼠种群动态的关键植物因子分别是植物密度和地上生物量,变异解释贡献达到76.81%和57.66%;夏季分别是植物丰富度(36.32%)和Shannon-Wiener指数(52.55%);秋季分别是植物高度(52.04%)和均匀度指数(81.76%)。可见,影响布氏田鼠种群季节动态的植物因子明显不同,且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与布氏田鼠种群数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因此,提高典型草原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是降低布氏田鼠危害的有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田鼠 种群动态 植被特征 层次分割 多元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草原土壤生物结皮中藻菌相互关系及其生态功能
13
作者 郭子晴 纪艳福 韩国栋 《草原与草业》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土壤生物结皮(soil biological crusts,SBCs)是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地表覆盖层,其核心生物组分——藻及藻际微生物的种类组成、生理特性及复杂的“藻-菌互作”网络深刻主导着结皮的形成、发育与生态功能。本文系统综述了国内... 土壤生物结皮(soil biological crusts,SBCs)是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地表覆盖层,其核心生物组分——藻及藻际微生物的种类组成、生理特性及复杂的“藻-菌互作”网络深刻主导着结皮的形成、发育与生态功能。本文系统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藻际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藻菌互作的核心机制(包括物质交换与代谢互作、信号传导与群体感应、协同抗逆与生态位分化)及其在土壤结构稳定、养分循环提升(尤其氮磷)、水分调节和促进高等植物定居中的功能贡献。综合分析表明,藻菌通过胞外多糖分泌、代谢产物交换及群体感应信号分子构建紧密协同网络,显著增强了土壤抗侵蚀能力、提升了土壤养分有效性并有效改善了微生境水分状况。尽管藻菌互作对SBCs至关重要,当前研究仍面临群落动态定量分析不足、分子互作机制解析不深入及生态修复技术应用滞后等挑战,未来研究亟需整合多组学技术与长期定位监测,深入解析藻菌互作的分子调控网络与极端环境适应机制并推动其工程化应用。本综述为深入理解SBCs中藻菌生命共同体的互作机理与生态功能提供了系统理论依据,为推进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精准修复、土壤资源可持续管理及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赢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 藻际微生物 土壤生物结皮 荒漠草原生态系统 生态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冰草MwLEA3基因ihpRNA表达载体的构建
14
作者 石凤敏 云锦凤 赵彦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7-92,共6页
采用RT-PCR方法从蒙古冰草中克隆出MwLEA3基因的特异性cDNA序列,并连入克隆载体pGM-T中。根据植物中ihpRNA原理,成功构建了35S启动子调控的具有MwLEA3基因反向重复结构的ihpRNA表达载体pART27-MwLEA3(HB)-MwLEA3(EX),并通过冻融法转化将... 采用RT-PCR方法从蒙古冰草中克隆出MwLEA3基因的特异性cDNA序列,并连入克隆载体pGM-T中。根据植物中ihpRNA原理,成功构建了35S启动子调控的具有MwLEA3基因反向重复结构的ihpRNA表达载体pART27-MwLEA3(HB)-MwLEA3(EX),并通过冻融法转化将MwLEA3基因的ihpRNA表达框架成功导入根癌农杆菌LBA4404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冰草 MwLEA3基因 ihpRNA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温对荒漠草原不同退化程度草地恢复初期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琪 郑佳华 +1 位作者 赵萌莉 张军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77-1085,共9页
为探讨增温对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不同退化程度草地恢复初期的影响,本研究以天然草地为对照,在不同退化程度的自然恢复草地上设置增温处理。增温一年后,在2021年8月测定增温处理下天然草地和不同退化程度草地恢复初期植... 为探讨增温对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不同退化程度草地恢复初期的影响,本研究以天然草地为对照,在不同退化程度的自然恢复草地上设置增温处理。增温一年后,在2021年8月测定增温处理下天然草地和不同退化程度草地恢复初期植物的高度、密度和生物量,并计算重要值和植物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增温降低了天然草地和轻度退化草地的物种数;增温和退化的交互作用极显著降低群落地上生物量和C_(3)植物生物量(P<0.01),增温显著增加了天然草地的地上生物量,显著降低了重度退化草地的地上生物量(P<0.05);增温和退化的交互作用对物种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增温增加了天然草地的群落多样性,降低了退化草地的群落多样性;增温增强了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和不同功能群生物量的相关性。综上所述,在未来全球持续变暖的趋势下,退化草地的初期恢复将变得更加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温 退化草地恢复 群落多样性 地上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应用于草地啮齿动物生态学: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9
16
作者 付和平 温都苏 +4 位作者 袁帅 杨素文 吕志岗 薛河儒 武晓东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在分析国内外大数据产生背景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大数据应用于生态学研究领域的前沿性文献及研究成果,从草地啮齿动物个体与行为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以及全球变化与草地啮齿动物生态系统等方面,分析了将大数据应用于草地啮... 在分析国内外大数据产生背景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大数据应用于生态学研究领域的前沿性文献及研究成果,从草地啮齿动物个体与行为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以及全球变化与草地啮齿动物生态系统等方面,分析了将大数据应用于草地啮齿动物生态学研究所带来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针对草地啮齿动物生态学研究提出"生态痛点"的观点,并对把握"生态痛点"开展草地啮齿动物生态学与鼠害控制的创新性研究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啮齿动物 生态痛点 生态学 草地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地区蒙古韭潜在适生区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郎显鹏 樊如月 李青丰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525-3534,共10页
当前,气候变化正在威胁全球生物多样性。蒙古韭(Allium mongolicum)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中重要的牧草以及群落稳定物种,目前其自然分布区域正逐渐缩减并面临濒危处境。为探究未来蒙古韭自然群体演化过程,本研究结合物种分布数据与22个环境... 当前,气候变化正在威胁全球生物多样性。蒙古韭(Allium mongolicum)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中重要的牧草以及群落稳定物种,目前其自然分布区域正逐渐缩减并面临濒危处境。为探究未来蒙古韭自然群体演化过程,本研究结合物种分布数据与22个环境变量数据,应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对蒙古韭在近代以及未来3种气候情景下(SSP126可持续发展路径、SSP245中度发展路径、SSP585化石燃料常规发展路径)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潜在分布格局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结果精度均大于0.8,模拟效果良好;影响蒙古韭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为年平均温度、最暖季平均温度、年均降水量和最暖季平均降水量;不同气候情景下未来蒙古韭潜在适生区面积均有所缩减,受降雨和温度影响,高适生区向蒙古高原地区收缩;未来蒙古韭核心适生区总体向东南方向迁移后再向西南方向迁移;蒙古韭未来潜在适生区缩减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吉林省西北部和内蒙古东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Ent模型 蒙古韭 生境预测 迁移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氮添加对荒漠草原植物和土壤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宏宇 高翠萍 +3 位作者 吕广一 杨昌祥 张春英 王成杰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9-247,共9页
为了探究放牧和氮添加对内蒙古荒漠草原植物—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在禁牧(UG,0只羊单位·hm^(-2))和重度放牧(HG,1.74只羊单位·hm-2)样地进行氮添加处理,各处理水平为:对照(CK,0 g·m^(-2)·a^(-1))、低氮(LN,5 g... 为了探究放牧和氮添加对内蒙古荒漠草原植物—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在禁牧(UG,0只羊单位·hm^(-2))和重度放牧(HG,1.74只羊单位·hm-2)样地进行氮添加处理,各处理水平为:对照(CK,0 g·m^(-2)·a^(-1))、低氮(LN,5 g·m^(-2)·a^(-1))、中氮(MN,10 g·m^(-2)·a^(-1))和高氮(HN,20 g·m^(-2)·a^(-1))。通过对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叶片和土壤全碳(Total carbon, TC)、全氮(Total nitrogen, TN)、稳定碳同位素(Stable carbon isotopes, δ13C)、稳定氮同位素(Stable nitrogen isotopes, δ15N)及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 SOC)、速效氮(Available nitrogen, AN)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放牧显著增加土壤TC、TN和AN含量(P<0.05);放牧使短花针茅叶片δ13C,δ15N值显著减小(P<0.05);氮添加使短花针茅叶片δ15N值显著减小(P<0.05)。放牧和氮添加在一定程度上均加速了短花针茅和土壤的养分循环,同时氮添加对短花针茅的氮吸收及分馏效应有一定影响,对退化草地恢复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氮添加 植物和土壤 碳氮含量 稳定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强度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雷蕾 张峰 +4 位作者 郑佳华 杨立山 王文琼 李邵宇 张彬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5-283,共9页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但是过去的研究很少关注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Ecosystem multifunctionality, EMF)。因此,本研究以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对象,在测定植物群落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和多种土壤...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但是过去的研究很少关注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Ecosystem multifunctionality, EMF)。因此,本研究以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对象,在测定植物群落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和多种土壤酶活性等11种生态系统功能的基础上量化EMF,并探究不同放牧强度(对照,No grazing, CK;轻度,Light grazing, LG;、中度,Moderate grazing, MG;和重度放牧,Heavy grazing, HG)对植物多样性与EMF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导致植物多样性、单一生态系统功能和EMF显著降低(P<0.05),不同放牧强度下EMF分别是0.6,0.25,-0.18和-0.78。不同放牧强度下,大多数生态系统单一功能都与植物多样性显著正相关(P<0.05)。EMF与植物多样性指数线性正相关,香农维纳指数与EMF的拟合结果最好,是预测EMF变化的最佳指标。因此,为实现荒漠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和功能的可持续性,在草地管理中可适当降低载畜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放牧 生态系统多功能性 植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添加对亏缺灌溉玉米光合荧光生理参数的补偿效应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晓敏 杨威 +3 位作者 屈忠义 张栋良 王丽萍 李羿辛 《农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89-97,共9页
玉米生长中后期极易受到土壤水分亏缺胁迫的影响,施用生物炭是改善土壤水分条件、调节作物生长生理表现的有效途径。为探究生物炭对中后期亏缺灌溉玉米光合与荧光生理特征的影响规律,该研究采用测坑原位控制试验,设计生物炭(施用量0、30... 玉米生长中后期极易受到土壤水分亏缺胁迫的影响,施用生物炭是改善土壤水分条件、调节作物生长生理表现的有效途径。为探究生物炭对中后期亏缺灌溉玉米光合与荧光生理特征的影响规律,该研究采用测坑原位控制试验,设计生物炭(施用量0、30 t/hm^(2))与灌溉程度(土壤含水量分别保持田间持水率95%±5%(充分灌溉)、70%±5%(中度亏缺灌溉)、50%±5%(重度亏缺灌溉))共计6个组合处理。在作物抽穗-灌浆期控制土壤水分条件持续27 d,测定并分析玉米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快速荧光诱导动力学OJIP曲线参数和内源激素的响应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水分亏缺胁迫时间的延长,亏缺灌溉不同程度地诱导叶片合成大量脱落酸,叶绿素相对含量减少,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降低。重度亏缺灌溉导致光系统II(Photosystem II,PSII)部分功能失活,电子传递受阻,叶绿素快速荧光诱导动力学OJIP曲线I-P相的最大荧光强度受到不同程度的降低。重度亏缺灌溉条件下,生物炭添加的叶片脱落酸含量较未添加生物炭处理降低21.89%~52.15%,生长素含量增加47.77%~82.63%,净光合速率提高1.66%~32.63%,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PSII潜在光化学活性、电子传递速率、性能指数提高。应用生物炭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调节脱落酸和生长素含量,提高PSII光能转化与电子传递效率,进而改善光合荧光性能,缓解重度亏缺灌溉对玉米叶绿体和PSII的受损程度,提高玉米中后期的耐旱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节水灌溉 玉米 叶片气体交换 叶绿素荧光 脱落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