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10种葱属植物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燕玲 王六英 李红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1999年第5期73-75,共3页
报道了在内蒙古境内分布的 10种葱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 ,对其中的山韭和细叶韭进行了核型分析 ,其核型公式分别为 2n =2x =16m( 4SAT)和 2n =4x =32 =2 6m +2sm +4st。
关键词 葱属 染色体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刈割及其对草地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文建 韩国栋 《内蒙古草业》 1999年第4期1-3,共3页
本文较详细地评述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草地刈割活动及其对草地生态系统影响研究的进展。
关键词 草地生态系统 刈割 影响 草地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植被利用强度对水土流失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许志信 白飞 曲永全 《内蒙古草业》 2000年第2期1-7,共7页
:1 999年 5~ 9月在锡盟东乌旗贺斯格乌拉牧场进行了草原植被不同利用强度对水土流失影响的研究。试验表明 ,草原植被的利用强度与水土流失密切相关。例如 8月 2 1日的降雨量为 2 3 8mm ,对照区的清水径流量为 1 92 5 93m3/km2 ,土壤侵... :1 999年 5~ 9月在锡盟东乌旗贺斯格乌拉牧场进行了草原植被不同利用强度对水土流失影响的研究。试验表明 ,草原植被的利用强度与水土流失密切相关。例如 8月 2 1日的降雨量为 2 3 8mm ,对照区的清水径流量为 1 92 5 93m3/km2 ,土壤侵蚀量为 4 92t/km2 ;轻度利用区分别为 30 1 4 1 0m3/km2 和 6 0t/km2 ;中度利用区分别为 3864 77m3/km2 和 8 1 2t/km2 ;重度利用区分别为 470 9 34m3/km2 和 1 3 0 4t/km2 。除植被因素外 ,降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植被 利用强度 水土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Υ射线对苏丹草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支中生 高卫华 张恩厚 《内蒙古草业》 1999年第2期36-38,共3页
将本地不同颜色的苏丹草种子进行隔离繁殖,经过3年逐代去杂去劣,选出颜色一致的黑稃苏丹草。用Υ射线辐照黑稃苏丹草,分析辐照剂量对苏丹草的影响。结果表明,60CO—Υ射线对苏丹草有明显的抑制和损伤作用,使苏丹草出苗期延迟... 将本地不同颜色的苏丹草种子进行隔离繁殖,经过3年逐代去杂去劣,选出颜色一致的黑稃苏丹草。用Υ射线辐照黑稃苏丹草,分析辐照剂量对苏丹草的影响。结果表明,60CO—Υ射线对苏丹草有明显的抑制和损伤作用,使苏丹草出苗期延迟,植株高度降低,M1平均单穗种子粒数减少。辐照群体的变异系数大于对照,说明辐照可扩大变异范围,增加选择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稃苏丹草 辐照诱变 变异 Γ射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刍议 被引量:15
5
作者 赵钢 《内蒙古草业》 1999年第2期1-6,共6页
维护草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是草地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放牧家畜作为草地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与牧草植物相互竞争、相互适应,协同进化,共同维持着草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适度的放牧活动调节着不同植物间的相互关系,使草... 维护草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是草地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放牧家畜作为草地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与牧草植物相互竞争、相互适应,协同进化,共同维持着草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适度的放牧活动调节着不同植物间的相互关系,使草地维持着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一定的稳定性。过度放牧则破坏草地植被,草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下降。家畜的放牧采食活动有利于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在最优放牧强度下,由于草地植物的补偿性生长,特别是植物的超补偿性生长,家畜的放牧采食活动不仅不会导致草地初级生产力的下降,反而能够促进草地初级生产力的增长,使之高于未放牧时的初级生产力。在自然放牧生态系统中,如果牧食压力维持在未放牧前植物生产量的一半左右,植物和动物种群就会出现周期性的波动,而如果牧食压力过高,则植物种群和动物种群将会下降和崩溃。综上所述,草地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应立足于合理调整草地载畜量,使之与草地生产力相匹配,并大力发展季节畜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畜牧业 可持续发展 草地生产力 载畜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拉善双峰驼夏季牧食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许志信 郭继承 +5 位作者 岳东贵 赵萌莉 陈玉琦 张晓瑞 敖特恒 布仁 《内蒙古草业》 1999年第3期1-4,共4页
1998 年夏季在内蒙古巴盟乌拉特后旗测定了阿拉善双峰驼的牧食行为, 主要研究骆驼的采食量, 饮水量、昼夜活动节律和反刍行为以及排泄行为等。研究结果表明, 阿拉善双峰驼每日的采食时间为58413 ±6198 分钟,... 1998 年夏季在内蒙古巴盟乌拉特后旗测定了阿拉善双峰驼的牧食行为, 主要研究骆驼的采食量, 饮水量、昼夜活动节律和反刍行为以及排泄行为等。研究结果表明, 阿拉善双峰驼每日的采食时间为58413 ±6198 分钟, 反刍时间为32940 ±7386 分钟, 站立时间为10800 ±3305 分钟, 卧息时间为33180 ±5461 分钟, 游走时间为10490 ±1550 分钟。由于受天气、地形、草地植被及饲养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骆驼的牧食行为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双峰骆驼 放牧 牧食行为 草地植被 夏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林郭勒盟草地重点保护药用植物资源的评价 被引量:5
7
作者 金洪 杨洁 +1 位作者 刘永利 乌兰 《内蒙古草业》 2000年第1期27-32,共6页
本文将锡林郭勒盟需重点保护的 4 6种药用植物根据生物生态学特性 ,药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市场需求状况等情况划分为三个级别 。
关键词 锡林郭勒盟 重点保护 药用植物资源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扦插差巴嘎蒿治理流动沙丘建立人工草场初探 被引量:1
8
作者 谢建华 海棠 《内蒙古草业》 1999年第3期58-63,共6页
采用差巴嘎蒿( Arte misia halodendron Turcz) 营养枝扦插, 结合补播牧草、围栏保护、更新利用等技术措施, 4 年间, 在流动沙丘建立人工草地113h m 2 , 平均h m 2 产干草42114 K... 采用差巴嘎蒿( Arte misia halodendron Turcz) 营养枝扦插, 结合补播牧草、围栏保护、更新利用等技术措施, 4 年间, 在流动沙丘建立人工草地113h m 2 , 平均h m 2 产干草42114 Kg , 可加工利用产量达28374 Kg/hm 2 , 利用率6737 % 。每治理667h m 2 流动沙丘, 可饲养25 只绵羊。试验表明, 扦插差巴嘎蒿治理流动沙丘, 是一条投资少, 见效快,简便易行的改造, 利用沙丘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扦插 差巴嘎蒿 流动沙丘 治沙 人工草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和浩特市草地区划
9
作者 马庆文 李延伟 +2 位作者 布仁吉雅 占布拉 杨尚明 《内蒙古草业》 1999年第2期9-12,共4页
在草地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农业生物气候的地域分异规律,以草地类型为基础,从生产性(草地经营和发展方向)、生态区域性、现状与方向的一致性、政区性等出发,将呼和浩特市草地区划为两个“区”即土默川平原温性干草原(灌区)奶... 在草地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农业生物气候的地域分异规律,以草地类型为基础,从生产性(草地经营和发展方向)、生态区域性、现状与方向的一致性、政区性等出发,将呼和浩特市草地区划为两个“区”即土默川平原温性干草原(灌区)奶牛—猪禽区(Ⅰ)、阴山丘陵温性(干)草原养羊———猪禽区(Ⅱ),同时对其各自的自然经济特征、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与途径等作了分析和阐述,以期生产实践借鉴与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区划 草地生态经济系统 呼和浩特 草地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撂荒恢复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占布拉 张昊 +1 位作者 陈世鐄 贾鲜艳 《中国草地》 CSCD 2000年第6期68-69,共2页
在无外力干扰下研究了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撂荒地恢复规律。结果表明 ,短花针茅草原自然恢复时间长 ,生态环境脆弱 ;根茎禾草阶段时间较短 。
关键词 短花短茅荒漠草原 撂荒演替 植被恢复 恢复规律
原文传递
敖汉苜蓿授粉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9
11
作者 金洪 李造哲 +2 位作者 吴永敷 贺俊英 王学敏 《中国草地》 CSCD 1999年第6期1-8,共8页
对敖汉苜蓿的授粉受精、花粉萌发以及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敖汉苜蓿在人工授粉10min 后花粉粒的内壁穿过外壁的萌发孔向外突出,20min 时形成花粉管,1h 后花粉管触及柱头,而后沿花柱道伸长。24 ~27h... 对敖汉苜蓿的授粉受精、花粉萌发以及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敖汉苜蓿在人工授粉10min 后花粉粒的内壁穿过外壁的萌发孔向外突出,20min 时形成花粉管,1h 后花粉管触及柱头,而后沿花柱道伸长。24 ~27h 到达子房开始受精;经过受精作用胚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到第22d 便形成了具有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的完整胚。胚的整个形成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球状胚形成期、子叶形成期、胚各部分发育成熟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敖汉苜蓿 授粉受精 胚胎发育
原文传递
羊茅黑麦草种群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被引量:4
12
作者 米福贵 Ph.Barre +2 位作者 C.Mousset S.Marhadour M.Ghesquière 《中国草地》 CSCD 2001年第1期54-58,共5页
回顾了羊茅黑麦草种群研究工作的最新进展 ,介绍了有关种间杂交过程中的基因渐渗、多倍体形成及分子标记的应用等。
关键词 黑麦草 羊茅 种间杂交 多倍体 分子标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