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鼢鼠与草原鼢鼠头骨特征及差异 被引量:1
1
作者 商正昊妮 满都呼 +5 位作者 袁帅 付和平 伟军 袁伟 徐凯 武晓东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43-1652,共10页
头骨在哺乳动物各项生命活动中所携带的相关信息具有代表性,对头骨的研究可以为哺乳动物分类提供依据,还可以为探索哺乳动物适应性进化如何塑造物种形态积累基础性资料。为明确邻域分布的近缘种对所处生境产生适应性进化在形态上表现出... 头骨在哺乳动物各项生命活动中所携带的相关信息具有代表性,对头骨的研究可以为哺乳动物分类提供依据,还可以为探索哺乳动物适应性进化如何塑造物种形态积累基础性资料。为明确邻域分布的近缘种对所处生境产生适应性进化在形态上表现出的差异,本研究通过对东北鼢鼠(Myospalax psilurus)头骨(标本26号)与草原鼢鼠(M.aspalax)头骨(标本17号)外部形态比较,选取颅全长、基长、腭长、颧宽、眶间宽等13项具有代表性的形态指标,以体重作为协变量进行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鼢鼠的下齿列长在种内性别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1),腭长、鼻骨长仅在草原鼢鼠性别间产生显著差异(P <0.05)。听泡长仅在东北鼢鼠性别间产生差异(P <0.05)。种间差异性分析显示,颅全长、基长、腭长等10项头骨形态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 <0.05)。此外,东北鼢鼠的颅全长等9项头骨指标均与体重增长呈显著正相关性(P <0.05),而仅眶间宽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P <0.01);草原鼢鼠只有颅全长、基长、颧宽等5项数据指标与体重增长显著正相关(P <0.05)。东北鼢鼠和草原鼢鼠在多个头骨形态指标中表现出差异。颅全长、基长、颧宽、齿隙长、上齿列长5项指标在两种鼢鼠至成体时期仍保持生长状态,东北鼢鼠生长部位较草原鼢鼠更为丰富,其眶间宽随体重的增加而变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骨形态 东北鼢鼠 草原鼢鼠 近缘种 协方差分析 眶间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趾跳鼠研究进展
2
作者 孙珊珊 杨可 +7 位作者 张昊婷 商正昊妮 袁伟 那顺孟克 张恒 袁帅 付和平 武晓东 《草原与草业》 2022年第2期1-6,共6页
五趾跳鼠(Allactaga sibirica)是我国分布最广的一种跳鼠,栖息的环境有草原、农田、沙漠、戈壁和丘陵等。对其的研究也涉及到动物生态学的多个方面,本文整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五趾跳鼠相关研究的主要文献,重点介绍了五趾跳鼠的生态... 五趾跳鼠(Allactaga sibirica)是我国分布最广的一种跳鼠,栖息的环境有草原、农田、沙漠、戈壁和丘陵等。对其的研究也涉及到动物生态学的多个方面,本文整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五趾跳鼠相关研究的主要文献,重点介绍了五趾跳鼠的生态特征、食性、年龄划分、种群、群落和鼠蚤关系等相关研究,旨在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趾跳鼠 食性 种群 群落 鼠蚤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的东北鼢鼠种群数量调查最佳尺度选择 被引量:2
3
作者 孙珊珊 满都呼 +6 位作者 伟军 朝克图 阿焱 张恒 付和平 武晓东 袁帅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841-1849,共9页
传统的地下啮齿动物种群数量统计方法如人工捕尽法、土丘计数法等,操作起来费时耗力。无人机航拍技术是一种灵活性强、易操作、可实现地面数据与航拍影像动态分析的技术。本研究基于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航拍技术,采用... 传统的地下啮齿动物种群数量统计方法如人工捕尽法、土丘计数法等,操作起来费时耗力。无人机航拍技术是一种灵活性强、易操作、可实现地面数据与航拍影像动态分析的技术。本研究基于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航拍技术,采用不同飞行高度和拍摄面积在呼伦贝尔草甸草原13处具有代表性地点调查东北鼢鼠(Myospalax psilurus)地面土丘密度。对航拍影像进行目视解译提取土丘数量,结合地面人工调查测定土丘数量,分析最佳航拍高度;分析航拍面积与土丘密度之间的关系,明确无人机调查东北鼢鼠地面土丘的最小取样面积。研究结果表明,在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地区,调查东北鼢鼠种群相对数量时,无人机最佳航拍高度为50 m,最小取样面积为2.21 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呼伦贝尔 草甸草原 目视解译 土丘密度 航拍高度 取样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