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6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研究生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学专业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贾玉山 格根图 +2 位作者 王志军 都帅 孙鹏波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0期136-139,共4页
面对我国现代农业对于高素质、专业性、应用型等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该文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学专业为例,基于多年来对研究生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针对草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共性问题,构建以政策为引领、以“校企、校校、校... 面对我国现代农业对于高素质、专业性、应用型等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该文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学专业为例,基于多年来对研究生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针对草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共性问题,构建以政策为引领、以“校企、校校、校院”搭建的协同创新平台为基础,以“科研—创新促产—学科、教材建设—教学模式—赛事—科研”为方法的互相交叉、良性循环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坚持融合发展、开放创新,强化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对企业的服务能力,以期为我国农业院校培养研究生应用创新型人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学 研究生 应用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不同类型草原植物群落叶片氮、磷含量变化研究
2
作者 徐龙超 李邵宇 +7 位作者 白梅 张峰 张彬 杨立山 王文琼 邢佳庆 乌云嘎 赵萌莉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5-471,共7页
内蒙古草原作为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其植物叶片氮、磷含量变化对于理解生态系统响应环境变化至关重要。鉴于此,本研究以内蒙古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系统分析了植物叶片氮、磷含量与气候因子、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根系... 内蒙古草原作为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其植物叶片氮、磷含量变化对于理解生态系统响应环境变化至关重要。鉴于此,本研究以内蒙古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系统分析了植物叶片氮、磷含量与气候因子、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根系和土壤中氮、磷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内蒙古草原叶片氮、磷元素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4.08 mg·g^(-1)和1.28 mg·g^(-1)。(2)降水和温度与叶片氮、磷含量变化呈现出极显著的非线性关系(P<0.001);土壤含水量和pH值与叶片氮含量变化呈现出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土壤容重、含水量和pH值与叶片磷含量变化呈现出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3)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降水是影响叶片氮、磷含量的重要因子。研究表明,水分是内蒙古草原植物群落叶片氮、磷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本研究结果可为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功能调节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氮 叶片磷 气候因子 土壤理化性质 内蒙古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牧草种子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云岚 石凤翎 +1 位作者 李青丰 花梅 《草原与草业》 2023年第3期40-44,共5页
为了适应我国草种业发展和新农科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内蒙古农业大学积极开展牧草种子学课程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实践、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了以培养创新能力为基础的牧草种子学课程教学... 为了适应我国草种业发展和新农科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内蒙古农业大学积极开展牧草种子学课程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实践、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了以培养创新能力为基础的牧草种子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问题,为草种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打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业 创新 牧草种子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学学科建设的现状和思考——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学学科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韩国栋 石凤翎 王明玖 《草学》 2020年第S01期4-10,共7页
草学是草业科学的简称,是研究草与草地属性和功能的学科,即研究草地资源特征、发展规律、保护利用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草学成为一级学科,为草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面临很大的挑战。本文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学学科为例,在分... 草学是草业科学的简称,是研究草与草地属性和功能的学科,即研究草地资源特征、发展规律、保护利用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草学成为一级学科,为草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面临很大的挑战。本文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学学科为例,在分析学科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学科发展的形势和行业发展对草学学科的要求,提出了发展草学,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加强草学学科创新,提升学科水平;凝练学科方向,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发展思路,可供草学学科建设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学学科 现状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情况及实施效果——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忠武 韩国栋 +6 位作者 红梅 斯琴 王俊杰 李治国 高翠萍 张志强 王赟博 《草原与草业》 2018年第2期1-4,共4页
内蒙古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于2014年获批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项目,结合专业特点,草业科学专业制定了独具特色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方案,从培养模式、教学组织方式、课堂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创新思路。通过近3年... 内蒙古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于2014年获批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项目,结合专业特点,草业科学专业制定了独具特色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方案,从培养模式、教学组织方式、课堂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创新思路。通过近3年的运行,在制度建设、教学效果、学风建设、实践教学及对外交流等方面都初见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凸显出了一些不足,所以,今后在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教学的实施以及教学手段的革新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为培养真正的草业科学卓越人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农林人才 培养模式 教学效果 拔尖创新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业科学专业本科野外综合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启示——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治国 韩国栋 +6 位作者 王忠武 屈志强 高翠萍 袁帅 张志强 赵淑文 王占义 《草学》 2020年第S01期83-88,共6页
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和多年实践教学经验积累为基础,总结了本专业依托野外实习基地,开展野外综合实习的创新与实践。从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野外综合教学实习的定位、野外实习课程的设置、实习管理与实现等... 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和多年实践教学经验积累为基础,总结了本专业依托野外实习基地,开展野外综合实习的创新与实践。从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野外综合教学实习的定位、野外实习课程的设置、实习管理与实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草业科学专业本科野外综合实习模式的构建,实现了理论教学与生产科研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系统性、先进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提升野外综合实习的效果,提升了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业科学 综合实习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坪学》本科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浅析——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叶文兴 武倩 +1 位作者 朱爱民 徐军 《草原与草业》 2023年第2期46-49,共4页
《草坪学》课程是草业科学专业、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它是一门以研究草坪植物、草坪建植、草坪养护管理的理论和技术综合应用型学科。本文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坪课程本科教学与实践改革为例,讨论《草坪学》课程建设中... 《草坪学》课程是草业科学专业、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它是一门以研究草坪植物、草坪建植、草坪养护管理的理论和技术综合应用型学科。本文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坪课程本科教学与实践改革为例,讨论《草坪学》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旨在以提高草坪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科专业建设,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坪学 理论与实践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问卷调查的草地调查规划学课程建设探讨——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为例
8
作者 王占义 乌云嘎 +1 位作者 那亚 李治国 《草原与草业》 2020年第2期47-52,共6页
草地调查规划学是内蒙古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本科教学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通过问卷对学校草业科学专业5个班级共165名本科生进行了调查,在了解了学生对这一专业课程最新认识和看法以及对课程内容、授课方式、实践实习、考核与评价的建... 草地调查规划学是内蒙古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本科教学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通过问卷对学校草业科学专业5个班级共165名本科生进行了调查,在了解了学生对这一专业课程最新认识和看法以及对课程内容、授课方式、实践实习、考核与评价的建议的基础上,对该课程需要进一步改革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并提出了6个方面的改革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监测 分类 分布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课堂在《草业科学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为例
9
作者 王静 王成杰 王忠武 《草原与草业》 2022年第2期50-52,共3页
本文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为例,介绍了“雨课堂”在《草业科学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剖析了《草业科学专业英语》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用“雨课堂”后对相应问题的解决方法。“雨课堂”是适应当今信息化时代... 本文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为例,介绍了“雨课堂”在《草业科学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剖析了《草业科学专业英语》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用“雨课堂”后对相应问题的解决方法。“雨课堂”是适应当今信息化时代的现代化教学工具,是广大教师的得力助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课堂 专业英语 草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学学科发展现状及建设思路——基于第四轮评估结果的探讨
10
作者 王忠武 格根图 +4 位作者 任海燕 屈志强 王赟博 高翠萍 韩国栋 《草原与草业》 2021年第4期59-62,共4页
通过对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的梳理,论述了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学学科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与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以德育为基础,秉承老一辈草原人“传、帮、带”的优良传统,组建“学科带头人-专... 通过对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的梳理,论述了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学学科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与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以德育为基础,秉承老一辈草原人“传、帮、带”的优良传统,组建“学科带头人-专家-学科负责人-骨干-后备人才”五级学科建设人才梯队,以确保学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学学科 学科评估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降水对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任梓欢 王忠武 +3 位作者 康慧 付净瑶 孟浦嘉 韩国栋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39-1347,共9页
为探究模拟降水处理下土壤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变化与土壤养分供应状况的内在联系机制。以内蒙古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根据多年降水平均量设置了4个梯度:减少自然降水的50%(P-50%)、对照(P CK)、增加自然降水的50%(P+50%)... 为探究模拟降水处理下土壤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变化与土壤养分供应状况的内在联系机制。以内蒙古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根据多年降水平均量设置了4个梯度:减少自然降水的50%(P-50%)、对照(P CK)、增加自然降水的50%(P+50%)和增加自然降水的100%(P+100%)。结果表明:内蒙古荒漠草原中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对水分敏感度有较大差异;10~20 cm土层增水下显著增加了脲酶(17.36%)、碱性磷酸酶(9.9%)、蔗糖酶(34.85%)活性;3种土壤酶均与速效磷、全氮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而速效磷的增加会降低全钾含量。综上,减水处理极显著抑制了碱性磷酸酶活性(P<0.01),蔗糖酶活性随增水梯度的增加表现为先显著升高后显著降低(P<0.05),脲酶活性表现为平稳升高,土壤酶活性改变对土壤养分含量起到促进作用,过量养分之间又产生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模拟降水 土壤酶活性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放牧对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不同组分有机磷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佳芯 张育涵 +1 位作者 李邵宇 韩国栋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79-1488,共10页
探究长期放牧对荒漠草原土壤不同组分有机磷含量的影响,对干旱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的合理利用和地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托于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研究基地的长期放牧平台,设置4个不同放牧强度:轻度(Light grazin... 探究长期放牧对荒漠草原土壤不同组分有机磷含量的影响,对干旱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的合理利用和地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托于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研究基地的长期放牧平台,设置4个不同放牧强度:轻度(Light grazing,LG)、中度(Moderate grazing,MG)、重度(Heavy grazing,HG)和对照(Control,CK),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特性,并利用Bowman-Cole磷分级体系测定不同组分有机磷含量,揭示不同组分有机磷对放牧强度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磷组分占比情况为:中活性有机磷>活性有机磷>稳性有机磷。其中,活性有机磷含量随放牧强度增加显著增加,中活性有机磷含量随放牧强度增加显著降低,而稳性有机磷含量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放牧通过改变土壤微生物和间接影响土壤有机质来调控活性有机磷含量;放牧通过改变土壤磷养分间接调控中活性有机磷含量。综上,长期放牧对荒漠草原不同组分有机磷含量的影响存在差异,可通过提高微生物代谢底物养分缓解放牧导致的磷资源短缺,这将有助于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从而维持草地生态功能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放牧强度 有机磷组分 微生物生物量磷 土壤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碳氮磷获取酶活性及微生物熵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佳芯 李邵宇 韩国栋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40-2249,共10页
荒漠草原是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气候条件恶劣和长期不合理人为干扰,导致荒漠草原退化严重。微生物熵是反映微生物利用碳氮磷养分的关键因子,土壤酶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动力,在土壤养分转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荒漠草原是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气候条件恶劣和长期不合理人为干扰,导致荒漠草原退化严重。微生物熵是反映微生物利用碳氮磷养分的关键因子,土壤酶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动力,在土壤养分转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各生态系统关于在不同放牧梯度下微生物熵和土壤酶耦合关系的研究较少。为探究不同放牧梯度下,土壤碳氮磷获取酶、土壤微生物熵特征及影响因子,本研究以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随放牧强度增加,土壤微生物熵碳氮磷含量及β-葡萄糖苷酶、纤维二糖水解酶、β-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亮氨酸氨基肽、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呈降低趋势。2)土壤碳氮磷获取酶与土壤微生物熵碳氮磷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3)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熵磷、土壤最大持水量和微生物熵碳是土壤酶活性的关键驱动因子。本研究为探索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长期放牧养分循环机理以及草地生态系统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放牧强度 土壤微生物熵 土壤酶活性 理化性质 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放牧荒漠草原植物多样性调查方法的比较和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蓓蕾 李楠 +1 位作者 王忠武 侯东杰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932-3940,共9页
调查方法是影响草原群落植物多样性结果直接且重要的因素,目前研究中缺乏重视。在内蒙古放牧荒漠草原利用不同调查方法探究4种放牧强度下植物多样性特征。研究结果发现:巢式样方法中随调查面积的增加,不同放牧强度下群落物种、属、科的... 调查方法是影响草原群落植物多样性结果直接且重要的因素,目前研究中缺乏重视。在内蒙古放牧荒漠草原利用不同调查方法探究4种放牧强度下植物多样性特征。研究结果发现:巢式样方法中随调查面积的增加,不同放牧强度下群落物种、属、科的数量和植物功能群多样性类型和数量均显著增加(P<0.05),但以上指标在高频次和低频次样方调查法间无显著差异。通过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与投入时间的平衡,对于不放牧和轻度放牧荒漠草原,4 m×4 m样方或高频次样方调查法可获得准确的植物多样性结果。对于中度和重度放牧荒漠草原,至少4 m×4 m的调查样方才能获得准确的结果。这些结果表明不同调查方法对放牧草原植物多样性结果影响极大。本研究为评估和优化放牧草原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调查方法提供数据支持,也为放牧草原的科学合理地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次调查法 巢式样方法 植物多样性调查 荒漠草原 放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荒漠草原区不同弃耕地植物物种生态位
15
作者 王文琼 张峰 +5 位作者 郑佳华 李邵宇 何江峰 杨立山 张彬 赵萌莉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71-1582,共12页
生态位特征能够准确反映植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弃耕年限对植物物种生态位特征的影响,在内蒙古荒漠草原区,分别选取弃耕5年、弃耕15年、弃耕20年3个不同恢复阶段的植物群落样地,并以天然草地作为对照,通过对植物种群Shannon-Wiene... 生态位特征能够准确反映植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弃耕年限对植物物种生态位特征的影响,在内蒙古荒漠草原区,分别选取弃耕5年、弃耕15年、弃耕20年3个不同恢复阶段的植物群落样地,并以天然草地作为对照,通过对植物种群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进行分析,探讨弃耕地植物群落组成的演替规律。结果表明:弃耕演替阶段重要值较高的物种逐渐由一、二年生植物转为多年生禾草,生态位宽度最大物种也由一年生植物转变为多年生植物,但仍与天然草地生态位宽度最大的物种不同。弃耕20年和天然草地生态位重叠程度整体高于弃耕5年与弃耕15年;弃耕15年生态位重叠主要集中在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和栉叶蒿(Neopallasia petinata)之间;天然草地和弃耕20年处理下生态位重叠最大的物种对为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和栉叶蒿(Neopallasia petinata)。本研究表明,随着弃耕年限增加,弃耕地植物群落特征逐渐向天然草地方向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弃耕演替 优势种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物种重要值 天然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中东部地区草原土壤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16
作者 师泰龙 许学慧 +1 位作者 张悦欣 红梅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32-1841,共10页
为探究内蒙古中东部地区草原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状况,采集四子王旗、苏尼特右旗、商都、锡林浩特、西乌旗、新巴尔虎左旗、鄂温克族自治旗等地区土壤,对其中重金属元素(Cd、Cr、As、Zn、Pb和Cu)的全量和有效态含量进行测定,... 为探究内蒙古中东部地区草原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状况,采集四子王旗、苏尼特右旗、商都、锡林浩特、西乌旗、新巴尔虎左旗、鄂温克族自治旗等地区土壤,对其中重金属元素(Cd、Cr、As、Zn、Pb和Cu)的全量和有效态含量进行测定,运用空间插值法分析内蒙古草原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异特征;同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风险评估指数法对重金属元素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内蒙古中东部地区草原土壤全量重金属元素Cr、Cu、Pb的平均含量相对较低,而Cd、As和Zn全量的均值分别是背景值的3.58倍、1.53倍和1.98倍.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Cd的污染程度最高,其它元素污染程度相对较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显示Cd为研究区土壤中最主要的潜在生态危害因子,其次是As,其它元素则处于低生态危害.风险评估指数法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占重金属总量的百分含量不到10%,说明研究区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生物可利用性较低,对环境构成的风险也相对较低.综合来看,研究区土壤中Cd元素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需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加大监测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草原土壤 重金属污染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腐烂茎线虫在内蒙古地区适生区预测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帆 赵远征 +2 位作者 张晓明 王东 周洪友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8,共8页
【目的】为保障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加强腐烂茎线虫的检疫防控工作,对其在内蒙古地区的适生区进行预测分析。【方法】根据腐烂茎线虫在我国最新的分布和环境数据,通过MaxEnt生态位模型和ArcGIS软件,预测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腐烂茎线虫... 【目的】为保障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加强腐烂茎线虫的检疫防控工作,对其在内蒙古地区的适生区进行预测分析。【方法】根据腐烂茎线虫在我国最新的分布和环境数据,通过MaxEnt生态位模型和ArcGIS软件,预测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腐烂茎线虫在内蒙古地区的适生区。【结果】MaxEnt模型的AUC平均值为0.929,预测结果准确可靠。预测结果显示:当前气候条件下腐烂茎线虫在内蒙古地区的适生区面积为41.8万km^(2),占全区面积的35.31%。研究表明,在2021—2040年和2041—2060年,腐烂茎线虫在内蒙古地区的总适生区面积将不断扩大;其中在SSP1_2.6气候情景下,在赤峰市、通辽市和兴安盟将出现腐烂茎线虫的高适生区;在SSP3_7.0气候情景下,在鄂尔多斯市、赤峰市、通辽市将出现腐烂茎线虫高适生区。利用Jackknife刀切法计算得到影响腐烂茎线虫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为温度季节性变化方差、最湿月降雨量、最冷季平均温、昼夜温差月均温、最湿季平均温。【结论】腐烂茎线虫在内蒙古地区有进一步扩散的风险,建议在未来气候情景下出现腐烂茎线虫高度适生区的盟市,应加强调运检疫和疫情监测,防止腐烂茎线虫进一步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烂茎线虫 MAXENT 潜在适生区 气候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放牧强度上内蒙古短花针茅草原植物功能群水分和氮素利用效率相关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亚婷 王玺 +5 位作者 赵天启 贾丽欣 杨阳 乔荠瑢 张峰 赵萌莉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64-970,共7页
以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不同的放牧梯度:无牧区、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载畜率依次为0、0.91、1.82和2.71 sheep·hm^(-2)·0.5 a^(-1);根据生活型划分植物功能群(多年生杂类草,多... 以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不同的放牧梯度:无牧区、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载畜率依次为0、0.91、1.82和2.71 sheep·hm^(-2)·0.5 a^(-1);根据生活型划分植物功能群(多年生杂类草,多年生禾草,一年生草本,小半灌木),利用稳定性碳同位素测定植物叶片的碳同位素值,结合植物叶片C/N,探讨放牧对植物功能群水分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分析不同植物功能群面对干扰时的生理生态应对策略,为放牧条件下荒漠草原植物资源利用对策的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一年生草本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增大(P=0.000 7),而多年生杂草和多年生禾草水分利用效率降低(P=0.000 9,P=0.000 02),小半灌木的水分利用效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2)随放牧强度的增大,植物功能群的N素含量普遍增大,而C/N普遍降低,植物的资源利用效率降低;(3)在一年生草本植物中,δ^(13)C与C/N呈极显著负相关(r=-0.865,P<0.01),而在多年生禾草、杂类草和半灌木中,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699,r=0.593,r=0.642,P<0.05);δ^(13)C与C/N之间的关系因植物体内N的分配而异,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资源利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群 短花针茅草原 载畜率 氮素利用效率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可培养真菌的群落结构和空间分布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贾美清 黄静 +4 位作者 孟元 韩国栋 孙胜 张国刚 杨英花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5-321,共7页
为了揭示荒漠草原土壤可培养真菌的群落结构和空间分布,以实现利用微生物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对退化草地提前预测和有效管理,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和18SrRNA分子鉴定技术对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可培养真菌的群落结构、多样性、空间分布及其... 为了揭示荒漠草原土壤可培养真菌的群落结构和空间分布,以实现利用微生物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对退化草地提前预测和有效管理,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和18SrRNA分子鉴定技术对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可培养真菌的群落结构、多样性、空间分布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可培养真菌在0~30cm土层的数量为26.65×104~90.69×104 CFU·g-1,各土层的真菌分布次序为:0~10cm>10~20cm>20~30cm。分离到的真菌分别属于14个属,其中青霉菌属是优势菌属,占0~30cm可培养真菌总数的48.76%,其次是曲霉属,占可培养真菌总数的10%。在0~10cm土层,可培养真菌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H')最高。可培养真菌的数量与含水量、速效钾和铵态氮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硝态氮和速效磷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可培养真菌 18S RRNA 多样性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草甸草原家庭牧场模型模拟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江文 王静 +4 位作者 李治国 王瑞珍 潘占磊 武倩 韩国栋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46-1153,共8页
家庭牧场是我国牧区的基本草地管理单元,其经营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家畜的生产和草地的生态环境,因此开展家庭牧场优化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内蒙古草甸草原家庭牧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家庭牧场生产经营中涉及的家畜... 家庭牧场是我国牧区的基本草地管理单元,其经营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家畜的生产和草地的生态环境,因此开展家庭牧场优化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内蒙古草甸草原家庭牧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家庭牧场生产经营中涉及的家畜、草地、气候、经济、政策等进行调查,对各项指标取平均值后建立典型牧户,利用家庭牧场家畜生产优化管理模型(OMMLP),分析不同家畜载畜率水平下草畜平衡现状和牧民的经济收入状况。结果表明:载畜率越高,草畜矛盾越突出;当载畜率水平在1.12 SE·hm^(-2)时,草畜之间可达到或接近最佳平衡状态,即冬季牧草供给可满足畜群能量需求,夏季牧草供给有剩余;家庭牧场生产经营的总支出随家畜载畜率的升高而增多,总收入和净收入的变化则随着家畜载畜率的升高而先增多后减少;当载畜率水平处在1.15 SE·hm^(-2)时,牧场生产经营的净收入达到最大值;故将载畜率水平控制在1.12~1.15SE·hm^(-2)之间,可使当地家庭牧场生产经营达到最优化水平。在中等载畜率(1.12 SE·hm^(-2))条件下,既可保持牧场草畜最佳平衡状态,又可保证牧民生产经营净收入达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牧场 草甸草原 模型 净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