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传统发酵乳制品中益生酵母菌的筛选及其对Cheddar干酪质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敏 曹志军 +1 位作者 苏杰 李艳梅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8-20,24,共4页
从内蒙古传统乳制品中分离到32株酵母菌,对株菌进行潜在益生酵母菌筛选试验,得到2株(X4,Y2)存活率较高的潜在益生酵母菌。将这两种酵母应用于cheddar干酪的加工中,测定了它们在干酪成熟过程中对干酪质地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X4和Y2菌株... 从内蒙古传统乳制品中分离到32株酵母菌,对株菌进行潜在益生酵母菌筛选试验,得到2株(X4,Y2)存活率较高的潜在益生酵母菌。将这两种酵母应用于cheddar干酪的加工中,测定了它们在干酪成熟过程中对干酪质地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X4和Y2菌株后,cheddar干酪在成熟期间质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硬度和凝聚性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影响极显著(P<0.05);所测干酪弹性和黏着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且差异性显著(P<0.05);而成熟期间干酪的胶性、凝聚性、回弹性和咀嚼性都呈下降趋势,其中干酪的凝聚性变化不显著(P>0.05),其余变化影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酵母菌 CHEDDAR干酪 质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葡萄醋发酵用优势醋酸菌的筛选鉴定及应用
2
作者 聂红帆 楠极 +2 位作者 胡海霞 苗甫青 曹施静 《食品工业科技》 2025年第18期201-211,共11页
为筛选适用于葡萄醋发酵的优良醋酸菌,该研究对内蒙古自治区7个不同区域,不同品种葡萄中的菌株进行分离筛选,并采用产酸定性试验、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再对筛选的醋酸菌进行耐乙醇、耐低pH、耐乙酸的发酵特性... 为筛选适用于葡萄醋发酵的优良醋酸菌,该研究对内蒙古自治区7个不同区域,不同品种葡萄中的菌株进行分离筛选,并采用产酸定性试验、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再对筛选的醋酸菌进行耐乙醇、耐低pH、耐乙酸的发酵特性研究以及产酸量测定试验。最后用所得醋酸菌进行葡萄醋的酿造,对发酵完成的葡萄醋进行有机酸的测定、电子鼻检测分析以及感官评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71株产酸菌株,并成功鉴定出4株醋酸菌,其中菌株DJN2和XHN1均为巴氏醋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菌株TA3、XM1均为米醋酸杆菌(Acetobacter oryzae)。DJN2、XHN1、XM1这3株醋酸菌均能耐受11%的无水乙醇、最低pH为2.8、3%的冰乙酸,且这3株醋酸菌产酸能力较强,产酸量均大于41 g/L。筛选出的3株优势醋酸菌发酵的三组葡萄醋均检测出6种有机酸,分别是乙酸、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琥珀酸、乳酸,三组葡萄醋通过电子鼻18个传感器检测分析,得出其中有15个传感器的响应值均高于商业醋酸菌AS1.41发酵的葡萄醋,醋样香气浓郁,口感酸甜,具有独特果酸味。本研究为新型葡萄醋发酵菌种的开发以及葡萄醋品质的改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醋 发酵 醋酸菌 产酸量 耐受 电子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米醋发酵过程中醋酸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特性研究
3
作者 曹施静 胡海霞 楠极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87-293,共7页
为解决小米醋醋体稳定性难以保障等问题,筛选适合发酵的优良醋酸菌。该实验以传统固态小米醋发酵过程中的醋液及醋醅为研究对象,从采集的醋醅、醋液中筛选出24株菌,根据菌落形态及生理生化实验初步判断为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定性... 为解决小米醋醋体稳定性难以保障等问题,筛选适合发酵的优良醋酸菌。该实验以传统固态小米醋发酵过程中的醋液及醋醅为研究对象,从采集的醋醅、醋液中筛选出24株菌,根据菌落形态及生理生化实验初步判断为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定性实验中有23株菌产生红褐色沉淀,其中菌株SY01、SY02、SH06、YH07、GL11、GL19产酸能力强,产酸达到40.5 g/L。将产酸高的菌株进行耐受性实验,得出菌株SY02、SH06、GL19能耐受9%(体积分数)乙醇、10 g/L氯化钠和4.0%(体积分数)乙酸。生长曲线显示,菌株SY02、SH06在12~36 h为对数生长期,GL19在12~48 h为对数生长期。经鉴定,菌株SY02、SH06、GL19均为巴氏醋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s)。该实验为提高小米醋良好醋体风格,研发直投式发酵剂提供理论支持,同时对小米醋的可持续发展和传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米醋 醋酸菌 分离筛选 发酵特性 菌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李糖乳酪杆菌Z23的益生特性、安全性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4
作者 何宇星 白高娃 +4 位作者 于靖和 刘玮 杨晓凤 刘明超 乌云达来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84-196,共13页
鼠李糖乳酪杆菌因其优良的益生特性成为近年来深入研究、商业运用最广的菌株之一。因此,该研究以分离于蒙古国Hurunge中的1株鼠李糖乳酪杆菌Z23为研究对象,对菌株Z23进行体外益生特性评价和体内外安全性评价,最后测定其全基因组序列,通... 鼠李糖乳酪杆菌因其优良的益生特性成为近年来深入研究、商业运用最广的菌株之一。因此,该研究以分离于蒙古国Hurunge中的1株鼠李糖乳酪杆菌Z23为研究对象,对菌株Z23进行体外益生特性评价和体内外安全性评价,最后测定其全基因组序列,通过基因型与表型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挖掘该菌株与益生特性相关的功能基因。结果表明,菌株Z23在pH2.5酸性环境和0.5%胆盐环境中3 h的存活率分别为85.42%和84.04%;在模拟人工胃液中3 h和模拟人工肠液中4 h的存活率分别为90.19%和85.96%;对二甲苯、乙酸乙酯及正十六烷的疏水性分别为45.08%、19.33%及33.10%;对人结肠癌细胞(Caco-2)3 h的黏附率为5.20%,5 h后菌株Z23的自动聚集率达74.63%,均优于LGG;对4种常见人体致病菌的共聚集率均在36%以上,对7种常见人体致病菌均具有抑制作用。并且,菌株Z23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尤其菌悬液和发酵上清液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均高于LGG,但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低于LGG,而且菌株Z23的抗氧化能力主要集中于菌悬液和发酵上清液。体外安全性试验表明,菌株Z23无溶血活性和氨基酸脱羧酶活性;对克林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氨苄西林5种抗生素敏感;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结果为安全无毒。菌株Z23的全基因组序列大小为3006999 bp,平均GC含量为46.65%,包含1个2960559 bp的染色体和1个46440 bp的质粒,整个基因组含2800个蛋白编码基因(CDSs),共产生2个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T3PKS和细菌素),且多个与酸耐受性、胆盐耐受性以及抗氧化等相关益生特性基因,并且无可表达的致病性基因。综上所述,菌株Z23是一株具有优良益生特性和安全性的菌株,可为日后应用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乳酪杆菌 益生特性 全基因组 安全性 功能基因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族奶酪成熟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5
作者 林佳卫 刘敏 +2 位作者 韩琬 邹寅 杜皓月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6-150,共5页
以自然发酵蒙古族奶酪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蒙古族奶酪成熟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奶酪成熟10 d时微生物群落丰度和多样性最高,之后多样性先减少后增大。凝乳、奶酪成熟0 d和30 d时... 以自然发酵蒙古族奶酪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蒙古族奶酪成熟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奶酪成熟10 d时微生物群落丰度和多样性最高,之后多样性先减少后增大。凝乳、奶酪成熟0 d和30 d时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较小,凝乳、奶酪成熟10 d和20 d时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较大。发酵凝乳及奶酪样品中细菌属以乳球菌属(Lactococcu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片球菌属(Pediococcus)和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为主,其中乳球菌属(Lactococcus)是主要优势细菌,参与整个成熟过程;真菌属以地霉菌属(Geotrichum)、孢圆酵母属(Torulaspora)、伊萨酵母菌(Issatchenkia)、毕赤酵母菌属(Pichia)和克鲁维酵母属(Kluyveromyces)为主。此外,在奶酪成熟过程中首次发现拉恩氏菌属(Rahnella)和拉乌尔菌属(Raoultella),其可能会引起奶酪风味的变化,并对奶酪安全性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奶酪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群落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士苹果在减压贮藏过程中相关品质指标与硬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黄海英 李晓娟 李正英 《农产品加工》 2020年第8期59-62,68,共5页
研究了富士苹果在减压贮藏过程中环境中的乙烯含量、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β-半乳糖苷酶(β-Gal)活性、果胶质含量与果实硬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苹果在减压贮藏条件下,贮藏环境中的乙烯含量、 PG活性、β-Gal活性值及最高值均较... 研究了富士苹果在减压贮藏过程中环境中的乙烯含量、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β-半乳糖苷酶(β-Gal)活性、果胶质含量与果实硬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苹果在减压贮藏条件下,贮藏环境中的乙烯含量、 PG活性、β-Gal活性值及最高值均较常压条件下的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环境中的乙烯含量、PG活性、β-Gal活性增大,引起原果胶水解成水溶性果胶,细胞壁松弛,果实硬度下降,整个贮藏期果实硬度下降了21.7%,常压贮藏条件下硬度下降了35.9%。因此,可判断减压贮藏通过抑制PG活性及β-Gal活性,从而延缓了原果胶的水解速度,抑制了软化速率,延长果实的保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贮藏 乙烯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β-半乳糖甘酶 果胶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即食玉米棒在加工过程中叶酸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薛宝玲 宋晓彬 《农产品加工》 2022年第11期6-10,共5页
玉米是我国常见的主食之一,而玉米能够为人们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中叶酸就是重要的一种。对玉米进行蒸制、煮制、微波加工,采用HPLC测定玉米叶酸含量,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探讨提取液中α-淀粉酶、蛋白酶、pH值、大鼠血清、抗坏血酸盐、β... 玉米是我国常见的主食之一,而玉米能够为人们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中叶酸就是重要的一种。对玉米进行蒸制、煮制、微波加工,采用HPLC测定玉米叶酸含量,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探讨提取液中α-淀粉酶、蛋白酶、pH值、大鼠血清、抗坏血酸盐、β-巯基乙醇等对玉米叶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α-淀粉酶100μL,蛋白酶35μL,pH值7.5弱碱性,大鼠血清100μL,抗坏血酸盐1 g,β-巯基乙醇500μL测定蒸制、微波条件的叶酸含量为22.73μg/mL,19.76μg/μL,分别高于煮制条件下叶酸含量17.57μg/μL,以期为玉米加工过程中叶酸成分的保持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食玉米 叶酸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