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2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农科背景下动物生产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
1
作者 高静 丁霞 +2 位作者 江玮 王园 李大彪 《草原与草业》 2024年第2期55-58,共4页
新农科建设为地方高校动物生产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诸多挑战,但同时也为动物生产类专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本文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以及深化校企合作办学五... 新农科建设为地方高校动物生产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诸多挑战,但同时也为动物生产类专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本文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以及深化校企合作办学五个方面,进一步探索新农科背景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动物生产类专业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院校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
2
作者 范淑花 秦富仓 +1 位作者 盛艳 苏茹嘎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第16期100-103,共4页
地质学基础课程是农林院校重要专业基础课,在农林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内蒙古农业大学几个农林专业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该文着重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践教学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进行探索,结合专业特点... 地质学基础课程是农林院校重要专业基础课,在农林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内蒙古农业大学几个农林专业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该文着重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践教学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进行探索,结合专业特点,通过融合多手段交叉教学模式、构建虚拟仿真地质学实验平台、健全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思路开展教学改革,旨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农林专业技术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院校 地质学基础 教学改革 课程特点 教学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20年内蒙古察汗淖尔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3
作者 张子萱 郑颖 +1 位作者 郭建英 王语馨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9,共15页
[目的]内蒙古察汗淖尔流域作为京津冀地区抵御浑善达克沙地南侵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区生态系统具有敏感性和脆弱性,开展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对察汗淖尔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目的]内蒙古察汗淖尔流域作为京津冀地区抵御浑善达克沙地南侵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区生态系统具有敏感性和脆弱性,开展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对察汗淖尔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基于遥感影像数据,分析1990-2020年察汗淖尔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运用VORS模型构建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估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及其时空演变特征,进一步结合响应弹性和耦合协调度分析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1)耕地和草地是察汗淖尔流域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二者约占流域面积的85%以上,近30年间,林地和建设用地持续扩张,耕地呈逐年减少趋势,主要向林地和草地转移;(2)流域生态系统以健康水平为主,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整体呈先恶化后逐渐好转的变化特征,生态系统健康指数由0.491上升至0.505;(3)草地、湿地和水体对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程度较高,生态弹性指数分别为65.43、3.63和12.36,林地与生态系统健康呈中度不协调关系,严重失调区域以湿地、水体为主,研究期内,林地和建设用地与生态系统健康的耦合协调度有所提升。[结论]自2000年后,内蒙古察汗淖尔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有所好转,但仍处于生态脆弱区,有必要重视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察汗淖尔流域生态系统保护及修复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健康 土地利用变化 VORS模型 察汗淖尔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生态空间的功能评价及管制分区研究
4
作者 肖鹏 秦富仓 +3 位作者 杨振奇 郭建英 刘心宇 要振宇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101,共9页
以黄河流域内蒙古段为研究对象,在GIS技术支持下,结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评价,构建二维关联判断矩阵,进行自然生态空间管制分区,并以此提出相关的管控意见。结果表明: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大致呈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趋势,... 以黄河流域内蒙古段为研究对象,在GIS技术支持下,结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评价,构建二维关联判断矩阵,进行自然生态空间管制分区,并以此提出相关的管控意见。结果表明: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大致呈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趋势,水土保持功能重要性分区较为零散,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重要性大致呈从东至西降低的空间分布趋势。水土流失敏感程度从东向西逐渐敏感分布,土地沙化敏感程度空间分布较为分散,土地沙化情况较为严重。将自然生态空间分成3种类型区域,其中高重要高敏感区约占总面积的33.39%,中度重要敏感区约占总面积的47.70%,低重要低敏感区约占总面积的18.91%。总体来看,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的生态环境敏感性整体较高,因此为缓解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实施生态修复措施,可结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敏感性的评价对自然生态空间进行分区,从而给予分区管制建议,为黄河流域内蒙古段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空间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敏感性 管制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农牧交错区耕地韧性评价及管控
5
作者 阎佳妮 赵华甫 +1 位作者 杨霞 靳知锟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384,共11页
[目的]对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交错区耕地进行韧性评价及管控研究,为辨析该区耕地韧性水平差异,有效开展分区调控及制定针对性的耕地持续利用保护对策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韧性理论,以内蒙古农牧交错区的29个旗县作为研究区域,通过构建... [目的]对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交错区耕地进行韧性评价及管控研究,为辨析该区耕地韧性水平差异,有效开展分区调控及制定针对性的耕地持续利用保护对策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韧性理论,以内蒙古农牧交错区的29个旗县作为研究区域,通过构建“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以旗县为研究单元,利用熵值法综合评价内蒙古农牧交错区耕地韧性特征,依据耕地韧性水平组合特点,划分农牧交错区韧性分区,并提出分区管控路径。[结果]①界定了耕地韧性内涵,并在识别耕地系统自然和社会压力,状态和响应指标基础上,构建了包含目标层、因素层、指标层为框架的“压力—状态—响应”模型。②2000—2022年内蒙古农牧交错带耕地整体韧性水平不高,呈现出“东部高,西部低”的趋势;从历史变化看,受气候影响,整体韧性水平呈降低趋势,东部韧性近期呈现恢复态势。③依据耕地韧性水平变化组合,划分3个区域。1级稳定种植区应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发挥粮食生产功能区功能。2级监测保护区需加大人工投入力度,提升区域机械化水平。3级抚育休耕区应坚持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养则养的国土空间适宜性格局。[结论]内蒙古农牧区耕地韧性普遍较低,应加强土地整治和风沙治理,实现“精准管理”,提高耕地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耕地韧性评价 PSR模型 熵值法 内蒙古农牧交错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不同品系藜麦根系形态和抗拉特性
6
作者 王建瑞 刘瑞香 +3 位作者 郭占斌 王树彦 高万隆 杨广源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67,共7页
为探究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不同品系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间根系形态和抗拉特性,对根系形态和抗拉能力进行对比,筛选出产量高且水土保持效果较好的藜麦品系,为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水土保持提供理论依据。选择阴山北麓地区WD9、... 为探究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不同品系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间根系形态和抗拉特性,对根系形态和抗拉能力进行对比,筛选出产量高且水土保持效果较好的藜麦品系,为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水土保持提供理论依据。选择阴山北麓地区WD9、G28、W7、WD12等4种品系藜麦作为研究对象,对挖掘出的根系进行处理和测量并分析其形态特征,用处理好的根系制作试验根,利用TY-8000拉力材料试验机进行试验,对4个品系80个单根进行拉伸试验,分析不同品系藜麦根系的单根极限抗拉力和抗拉强度。结果表明,在4种藜麦品系中,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最大的是G28藜麦品系,细根根长占比最高的是WD9,达到82.12%。4种不同品系藜麦的根径与单根极限抗拉力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单根极限抗拉力从大到小排序W7>WD9>G28>W7。4种藜麦抗拉强度的极大值均出现在<1 mm的细根中,抗拉强度与根径呈现显著负相关(P<0.05),平均抗拉强度大小排列依次为G28>W7>WD9>WD12。G28品系的根系特性和单根极限抗拉力相较于其他品系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在阴山北麓地区种植G28品系的藜麦不仅可以提高产量,对水土保持也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根系形态特征 根径 单根极限抗拉力 抗拉强度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麦种植对内蒙古阴山北麓不同质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碳氮分布的影响
7
作者 吕舒宁 郭占斌 +1 位作者 刘瑞香 王树彦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4,共10页
为探究藜麦种植对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不同质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碳氮分布的影响,本试验选取砂土、沙壤土、壤土和黏壤土4种不同质地土壤,测定种植蒙藜6号和蒙藜1537后土壤不同团聚体粒径质量百分比及各粒径的有机碳、全氮含量。土壤团... 为探究藜麦种植对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不同质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碳氮分布的影响,本试验选取砂土、沙壤土、壤土和黏壤土4种不同质地土壤,测定种植蒙藜6号和蒙藜1537后土壤不同团聚体粒径质量百分比及各粒径的有机碳、全氮含量。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采用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进行评价,MWD和GMD越大表明团聚体稳定性越大。结果显示:沙壤土和壤土种植蒙藜1537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较播种前降低,其余处理均升高;种植蒙藜6号后黏壤土>2 mm粒径团聚体质量百分比最高,为27.95%,种植蒙藜1537后砂土>2 mm粒径团聚体质量百分比最低,为12.66%,且种植蒙藜6号后>2 mm粒径团聚体质量占比提高效果最为显著;与播种前相比,砂土和黏壤土种植藜麦后各粒径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分别提高0.45~3.09 g·kg^(-1)和0.04~0.76 g·kg^(-1)。研究表明,在4种质地土壤下种植蒙藜6号,在砂土和黏壤土种植蒙藜1537可增强土壤团聚体结构的稳定性,有利于阴山北麓地区农田土壤改良,减缓土地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阴山北麓 土壤团聚体 藜麦 有机碳 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旺业甸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空间结构分析及其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张苗苗 罗于洋 +4 位作者 王树森 张丽娜 马成功 于胜利 王景圆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7,107,共8页
以内蒙古赤峰市旺业甸实验林场未采伐的落叶松人工林幼龄林(18 a)、近熟林(34 a)及成熟林(48 a)为对象,分析3种林分空间结构,对结构不理想的林分进行空间结构优化。采用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及竞争指数4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构建空... 以内蒙古赤峰市旺业甸实验林场未采伐的落叶松人工林幼龄林(18 a)、近熟林(34 a)及成熟林(48 a)为对象,分析3种林分空间结构,对结构不理想的林分进行空间结构优化。采用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及竞争指数4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构建空间结构评价指数,对其空间结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旺业甸落叶松人工林幼龄林呈随机分布,近熟林及成熟林呈均匀分布,靠近随机分布,林木大小分化不明显,林木竞争较大,评价等级均为2级较差。根据评价结果,采用20%采伐强度后,竞争指数明显降低。采伐前后落叶松幼龄林空间结构综合指数由0.247增加为0.308,近熟林由0.312增加为0.406,成熟林由0.265增加为0.319,近熟林评价等级由2级提升为3级。通过对内蒙古赤峰市旺业甸林场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空间结构分析与优化,可以较好地改善当地华北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空间结构,为我国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经营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林分空间结构 模拟采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赵琦 秦富仓 +3 位作者 张恒 董晓宇 李艳 周庆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92,共11页
基于土壤侵蚀数据,对2001-2020年的土壤侵蚀变化状况进行了研究,结合来自自然、社会经济和地理区位的多源数据,运用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对所选的10个影响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并对不同年份土壤侵蚀预测值和实际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内蒙... 基于土壤侵蚀数据,对2001-2020年的土壤侵蚀变化状况进行了研究,结合来自自然、社会经济和地理区位的多源数据,运用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对所选的10个影响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并对不同年份土壤侵蚀预测值和实际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内蒙古黄土高原从2001-2020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从1221.96 t/(km^(2)·a)变为155.97 t/(km^(2)·a),主要以微度和轻度侵蚀占比最大,20 a间微度侵蚀面积有所增加,轻度、中度和强烈侵蚀有所减少。根据模型结果显示,在内蒙古黄土高原地区影响土壤侵蚀发生显著的因素有5个,其中坡度是最显著影响土壤侵蚀发生的因素,其他显著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为距居民点最近距离>距道路最近距离>NDVI>年均降水量;模型的R2=0.89,说明拟合结果较好,表明该模型适用于内蒙古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侵蚀量预测。通过绘制土壤侵蚀发生风险图,发现土壤侵蚀发生概率高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内蒙古黄土高原北部、东北部的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以及西部的阿拉善左旗,这些地区受人类开发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时空分布 随机森林 内蒙古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准格尔旗下侏罗统延安组砒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风化、物源的指示 被引量:1
10
作者 范淑花 秦富仓 +1 位作者 车志晖 盛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6-204,214,共10页
[目的]研究砒砂岩的风化程度和物源特征,为砒砂岩的深入研究及岩土侵蚀防治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内蒙古准格尔旗下侏罗统延安组砒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及试验研究,利用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对砒砂... [目的]研究砒砂岩的风化程度和物源特征,为砒砂岩的深入研究及岩土侵蚀防治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内蒙古准格尔旗下侏罗统延安组砒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及试验研究,利用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对砒砂岩化学蚀变指数(CIA)、斜长石蚀变指数(PIA)、轻重稀土元素比(LREE/HREE)及相关微量、稀土元素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1)准格尔旗下侏罗统延安组砒砂岩以SiO_(2)和Al_(2)O_(3)为主,大部分主量元素含量低于平均上地壳标准化值(UCC);地球化学分类图显示砒砂岩主要为页岩、亚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砒砂岩CIA值为64.95~86.57,平均值为77.46。这与研究区周边的中三叠统二马营组特征较为一致,反映经历共同的岩石风化历史。(2)砒砂岩中粉砂岩和泥岩中各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砂岩,其中Ba含量最高,Zr次之;砒砂岩形成古温度为10.67~22.78℃,平均17.68℃,PIA值为70.48~97.13,平均值为89.76。(3)砒砂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UCC一致,整体呈现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弱负铕异常(δEu)特征;粉砂岩和泥岩总稀土(∑REE)、轻重稀土比(LREE/HREE)、(La/Yb)_(N)值均高于砂岩。这种分异主要是由于表生作用中岩石风化溶出的主要微量元素大多被黏土矿物吸附或水力分选所致。[结论]内蒙古准格尔旗下侏罗统延安组砒砂岩为成分成熟度、分选程度较低的陆源碎屑沉积岩,源区经历了中等—强烈的化学风化;砒砂岩形成时为干旱—半湿润的古气候条件;砒砂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结合主、微量元素判别图指示延安组砒砂岩来自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阴山—大青山地区的海西—印支期花岗岩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砒砂岩 地球化学 风化程度 物源 下侏罗统延安组 准格尔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干旱区沙化土地治理与沙产业技术研发与示范 被引量:1
11
作者 汪季 蒙仲举 党晓宏 《绿色中国》 2016年第10期60-62,共3页
1.目的意义 以阿拉善为主的内蒙古干旱荒漠区集中了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是我国沙尘暴主要源区,是“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北方防沙带”重点区域;阿拉善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俄蒙经济走廊的重要通道东西向... 1.目的意义 以阿拉善为主的内蒙古干旱荒漠区集中了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是我国沙尘暴主要源区,是“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北方防沙带”重点区域;阿拉善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俄蒙经济走廊的重要通道东西向“北京-内蒙古-甘肃-新疆-中亚-西亚-欧洲”与南北向“重庆-四川-陕西-宁夏-内蒙古-蒙古-俄罗斯-欧洲”两大通道的交汇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产业技术 土地治理 干旱区 示范 研发 沙化 干旱荒漠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旱作条件下藜麦抗倒伏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广源 郭占斌 +4 位作者 刘瑞香 王树彦 陈琦 王建瑞 高万隆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8期21-25,共5页
本研究以W-7、W-19、WD-9、G-28等4个藜麦品系为材料,分析不同品系藜麦灌浆期形态特征、茎秆生理特性、茎秆化学成分等差异,探讨藜麦植株特性与倒伏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藜麦品系形态特征、茎秆生理特性、茎秆化学成分以及产量和倒伏率... 本研究以W-7、W-19、WD-9、G-28等4个藜麦品系为材料,分析不同品系藜麦灌浆期形态特征、茎秆生理特性、茎秆化学成分等差异,探讨藜麦植株特性与倒伏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藜麦品系形态特征、茎秆生理特性、茎秆化学成分以及产量和倒伏率差异显著(P<0.05)。WD-9藜麦茎壁厚度、有效分枝数、干物质积累量、茎秆干重以及茎秆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钙、镁、硅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系。藜麦倒伏多发生于灌浆期和成熟期,其中,W-7、WD-9藜麦倒伏率分别为4.01%、1.23%,显著低于其他品系,倒伏评定为0级。W-19藜麦倒伏率最高为24.20%,倒伏评定为3级。藜麦茎粗、茎壁厚度、茎秆干重、茎秆木质素含量及产量与倒伏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WD-9藜麦抗倒伏性能优于其他品系,可作为抗倒伏品系在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阴山北麓 旱作条件下 藜麦 抗倒伏性能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藜麦的抗倒伏性能
13
作者 陈琦 郭占斌 +1 位作者 刘瑞香 杨广源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101,共10页
针对藜麦侧枝折断率和田间倒伏率高、栽培技术落后的现状,选取W-3、W-23、W-26和G-28等4个藜麦品系为研究对象,设计旱作和灌溉种植试验,通过植株形态指标、茎秆生理指标和产量的观测,研究藜麦的抗倒伏性能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为内蒙古阴... 针对藜麦侧枝折断率和田间倒伏率高、栽培技术落后的现状,选取W-3、W-23、W-26和G-28等4个藜麦品系为研究对象,设计旱作和灌溉种植试验,通过植株形态指标、茎秆生理指标和产量的观测,研究藜麦的抗倒伏性能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为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藜麦高产栽培技术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藜麦株高、茎粗、茎壁厚度、茎秆干质量随生育时期的推进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其中,灌溉条件下W-26藜麦株高最高,茎粗和茎壁厚度分别为32.63、6.58 mm,显著高于其他品系,茎秆干质量平均为206.55 g/株;W-23和G-28株高为156.43~177.49 cm,旱作条件下W-23成熟期藜麦茎粗和茎壁厚度最小,分别为21.83、4.47 mm,较灌溉条件分别降低了9.54%、6.68%,茎秆干质量为131.44~168.12 g/株。藜麦茎秆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的含量在灌浆期最高。旱作条件下W-26藜麦灌浆期茎秆木质素、果胶含量最高分别为7.84%、36.58%;旱作条件下,G-28灌浆期藜麦茎秆果胶含量为19.63%,显著低于其他品系。旱作条件下不同品系藜麦倒伏率明显低于灌溉条件。W-23藜麦开花期后发生倒伏,倒伏株数平均为29.34株,显著高于其他品系,灌溉条件下倒伏率最高为33.33%,较旱作条件高8百分点;W-3和W-26藜麦倒伏株数平均为3.42株,倒伏率为1.33%~6.00%,显著低于其他品系。W-3藜麦千粒质量平均为4.26 g,显著高于其他品系,W-3和W-26单株粒质量为54.76~67.22 g, W-26藜麦产量平均为6 477.29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阴山北麓 藜麦 抗倒伏性能 纤维素 木质素 旱作 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草原煤矿区排土场不同规格树枝沙障的防风效益
14
作者 丛龙宇 许丽 +2 位作者 张春良 陈翔 刘瑞瑶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47,共7页
为探究草原煤矿区排土场边坡不同规格机械沙障的防风效益,以排土场边坡设置的树枝沙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规格(0.5 m×0.5 m、1.0 m×1.0 m、1.5 m×1.5 m)高度为30 cm的树枝沙障内不同高度(10、20、30、50、200 cm)的风速... 为探究草原煤矿区排土场边坡不同规格机械沙障的防风效益,以排土场边坡设置的树枝沙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规格(0.5 m×0.5 m、1.0 m×1.0 m、1.5 m×1.5 m)高度为30 cm的树枝沙障内不同高度(10、20、30、50、200 cm)的风速进行测定,同时以未铺设沙障的边坡作为对照,比较分析3种规格沙障防风效能、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风速廓线特征。研究表明,3种规格沙障的防风效能表现为0.5 m×0.5 m>1.0 m×1.0 m>1.5 m×1.5 m,且均在10 cm高度处防风效能最为显著,其防风效能随着高度的增加呈减小趋势;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摩阻风速均表现为0.5 m×0.5 m>1.0 m×1.0 m>1.5 m×1.5 m>对照;不同沙障的风速廓线在50 cm高度内均呈现出不规则的“S”形曲线变化特征,50 cm高度以上风速廓线与对照相似。结果显示0.5 m×0.5 m树枝沙障防风效益最好,可有效改善近地表土壤风蚀情况,建议在草原煤矿区排土场推广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沙障 排土场 防风效能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藜麦根系与土壤水分关系的研究
15
作者 刘阳 郭占斌 +1 位作者 刘瑞香 王树彦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08-116,共9页
在内蒙古阴山北麓武川地区,选择黏壤土、沙壤土、壤土3种土壤质地农田,以1537、1540、蒙藜6号等3个藜麦品种(系)为研究对象,设计大田种植试验,研究不同质地土壤藜麦根系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水分之间的相关性,为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藜麦种... 在内蒙古阴山北麓武川地区,选择黏壤土、沙壤土、壤土3种土壤质地农田,以1537、1540、蒙藜6号等3个藜麦品种(系)为研究对象,设计大田种植试验,研究不同质地土壤藜麦根系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水分之间的相关性,为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藜麦种植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藜麦根系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深度。3种质地土壤种植藜麦的根系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根系总体积均表现为壤土>沙壤土>黏壤土,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藜麦根系总表面积为113.85~643.82 cm^(2),其中壤土质地藜麦试验田内1537藜麦的根系总表面积最大,为643.82 cm^(2)。3种质地藜麦试验田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分别在6.01%~13.79%和1.00~1.74 g/cm^(3)之间。黏壤土和壤土藜麦田在0~60 cm,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降低,80 cm土层深度土壤含水量最大,分别为13.25%和13.79%;沙壤土藜麦田土壤含水量逐渐降低;土壤容重均先增加后降低。在0~20 cm土层深度内,3种质地土壤藜麦根系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根系总体积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除成熟期沙壤土根系总表面积外均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说明不同质地土壤上藜麦根系形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山北麓地区 藜麦 根系分布 土壤水分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呼和浩特新城区野生观赏植物调查
16
作者 程琳 陈国俊 +3 位作者 赵玉根 王利龙 苏峰 王树森 《草原与草业》 2024年第2期21-27,共7页
通过对内蒙古大青山南麓部分区段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并分析其观赏特性,结果表明:新城区常见野生观赏植物共有58科140属184种,其中,草本植物126种,灌木41种,乔木和藤本植物分别为12种和5种,优势科为菊科(Asteraceae)和蔷薇科(Rosa... 通过对内蒙古大青山南麓部分区段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并分析其观赏特性,结果表明:新城区常见野生观赏植物共有58科140属184种,其中,草本植物126种,灌木41种,乔木和藤本植物分别为12种和5种,优势科为菊科(Asteraceae)和蔷薇科(Rosaceae)。按照观赏类型来看,观花植物155种,观叶植物47种,观果植物和观姿植物分别为24种和15种,其中珍稀濒危保护植物7种。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明确了呼和浩特新城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种类分布,研究结果将为今后呼和浩特市野生本观赏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观赏植物 内蒙古大青山 呼和浩特新城区 资源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二连浩特市植物分布新记录
17
作者 王宁 王树森 +1 位作者 李建军 罗于洋 《绿色科技》 2024年第7期130-136,共7页
经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现确认二连浩特市植物资源新分布6种,隶属于5科6属,分别为:脓疮草[Panzerina lanata var.alaschanica(Kuprian.)H.W.Li]、雾冰藜[Grubovia dasyphylla(Fisch.&C.A.Mey.)Freitag&G.Kadereit]、灰叶黄芪(Ast... 经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现确认二连浩特市植物资源新分布6种,隶属于5科6属,分别为:脓疮草[Panzerina lanata var.alaschanica(Kuprian.)H.W.Li]、雾冰藜[Grubovia dasyphylla(Fisch.&C.A.Mey.)Freitag&G.Kadereit]、灰叶黄芪(Astragalus discolor Bunge ex Maxim.)、蛇麻黄(Ephedra distacha L.)、细叶燥原荠[Stevenia tenuifolia(Stephan ex Willd.)D.A.German]、猫头刺(Oxytropis aciphylla Ledeb.),凭证标本暂存于内蒙古农业大学。这些新记录种的发现丰富了二连浩特市植物种类,对该地区植物多样性及资源开发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本植物 灌木植物 二连浩特市 新分布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不同品系藜麦防风效果研究
18
作者 杨广源 郭占斌 +4 位作者 刘瑞香 王树彦 陈琦 王建瑞 高万隆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0期53-63,71,共12页
对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不同品系藜麦采用人工栽培的方法,利用HOBO数采仪观测了灌浆期和成熟期藜麦田在不同株距和行距配置下的防风效果。结果表明:①在不同株距下,不同品系藜麦田,防风效能随着背风面的距离增大而减小,防风效能随着株距... 对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不同品系藜麦采用人工栽培的方法,利用HOBO数采仪观测了灌浆期和成熟期藜麦田在不同株距和行距配置下的防风效果。结果表明:①在不同株距下,不同品系藜麦田,防风效能随着背风面的距离增大而减小,防风效能随着株距增大而减小,成熟期防风效能均大于灌浆期,比灌浆期高4.02%,WD-9藜麦防风效能为8.63%~68.83%,比灌浆期高9.28%,W-7藜麦防风效能为2.14%~56.46%,比灌浆期高15.12%。②在不同株距下,地表粗糙度的变化规律与防风效能相同,比灌浆期藜麦田后1H处平均粗糙度高0.65 cm。灌浆期WD-9藜麦粗糙度最大为6.73 cm,W-19藜麦粗糙度最小为2.79 cm,成熟期WD-9藜麦田粗糙度最大为7.50 cm,W-19藜麦田粗糙度最小为3.56 cm。③在不同行距下,不同品系藜麦田,成熟期防风效能均大于灌浆期,均在藜麦田后1H处达到最大,其中WD-9藜麦田后1H处的防风效能为76.44%~69.89%,比灌浆期高10.48%;藜麦田背风面0H~5H,防风效能均随着行距的增大而降低,平均防风效能比灌浆期高5.71%,藜麦田背风面7H~9H,防风效能均随着行距的增大而提高,平均防风效能比灌浆期高2.00%。④在不同株距下,地表粗糙度的变化规律与防风效能相同,在背风面1H处粗糙度最大,其中WD-9藜麦平均粗糙度最大为10.91 cm,比灌浆期增大0.98 cm,W-19藜麦平均粗糙度最小为6.88 cm,比灌浆期减小0.42 cm。藜麦田背风面0H~5H,粗糙度随着行距的增大而降低,比灌浆期高10.48%,藜麦田背风面7H~9H,粗糙度随着行距的增大而提高,比灌浆期高10.48%。不同品系藜麦中WD-9藜麦在不同配置条件下均可以有更好的防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防风效果 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 地表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内蒙古多伦县土地沙漠化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阿如旱 都来 +1 位作者 盛艳 阿斯那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7-143,共7页
以内蒙古多伦县1960、1975、1987、1995、2000、2005年的土地沙漠化矢量数据及2010年2015年的遥感影像、地形图为主要数据来源,运用NEVI5. 0和ArcGIS10. 2软件提取8个时期土地沙漠化空间信息,划分为轻度沙漠化、中度沙漠化、重度沙漠化... 以内蒙古多伦县1960、1975、1987、1995、2000、2005年的土地沙漠化矢量数据及2010年2015年的遥感影像、地形图为主要数据来源,运用NEVI5. 0和ArcGIS10. 2软件提取8个时期土地沙漠化空间信息,划分为轻度沙漠化、中度沙漠化、重度沙漠化、严重沙漠化等不同类型进行时空分异特征分析。通过选取海拔高程、年均气温、降水量、平均风速、牲畜数量、第一产业、居民点距离等统计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土地沙漠化动力机制,为京津风沙源区防治土地沙漠化,改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960—2015年间多伦县土地沙漠化面积呈减少趋势,其中1960—1995年间呈发展趋势,1995—2015年间呈减少趋势; 1960—1995年间各类土地沙漠化增长的主导因子是第一产业和居民点距离;而在1995—2015年间影响各类土地沙漠化的主导因子是降水量、牲畜数量、第一产业和居民点距离。未来将继续控制牲畜数量、实施土地沙漠化治理政策来逆转土地沙漠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沙漠化 驱动力 LOGISTIC回归模型 内蒙古多伦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土地沙漠化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康健 杨光 +1 位作者 韩雪莹 张雨 《草学》 2022年第6期32-42,共11页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为减轻沙漠化土地的威胁,本研究以1995~2020年6期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ENVI5.3,ArcGIS10.2支持下,通过植被覆盖度等指标,获取了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沙漠化土地分布数据,并采用地理探测器...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为减轻沙漠化土地的威胁,本研究以1995~2020年6期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ENVI5.3,ArcGIS10.2支持下,通过植被覆盖度等指标,获取了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沙漠化土地分布数据,并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沙漠化程度空间分异特征与驱动力进行解释。结果表明:(1)在1995~2020年期间土地整体向良好方向发展,轻度、非沙漠化面积分别增加3 765.36km~2,4 927.48km~2,极重度沙漠化减少了1 853.31km~2。(2)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的沙漠化空间差异主要由人口密度、湿润指数、干燥度、年平均降水量决定,其因子解释力均超过25%,驱动因子间交互均呈现相互增强或非线性增强,交互解释力最强的是湿润指数和土壤,q值为0.4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 沙漠化 动态变化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