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1800年以来内蒙古达里湖浮游植物群落演变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郭鑫 李文宝 +2 位作者 史小红 刘晶晶 史玉娇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8-1278,共11页
湖泊是地质历史上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的重要载体,其沉积物中包含了丰富的环境演变信息。达里湖是典型的草原内陆封闭型湖泊,位于东亚夏季风的北部边缘,地理位置关键。本研究基于在达里湖采集的约238 cm沉积物岩芯(GDL-1),通过210 Pb和137 ... 湖泊是地质历史上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的重要载体,其沉积物中包含了丰富的环境演变信息。达里湖是典型的草原内陆封闭型湖泊,位于东亚夏季风的北部边缘,地理位置关键。本研究基于在达里湖采集的约238 cm沉积物岩芯(GDL-1),通过210 Pb和137 Cs(岩芯上部20 cm)、AMS 14 C测年,以及沉积物样品中甾醇等生物标志物含量分析,重建了近1800年以来达里湖硅藻、蓝藻等典型藻类含量的演化历史,并结合总氮(TN)、总磷(TP)、盐度(Sr/Ba)和温度(T)等环境代用指标,分析藻类群落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达里湖典型藻类总量平均为2.03 ng/g(最高6.69 ng/g,最小0.53 ng/g),其中蓝藻占比平均为60%,绿藻和硅藻占比平均为20%;环境因子对硅藻、蓝藻和典型藻类生物量的解释率分别为47.7%、55.20%和48.10%,T、TN和Sr/Ba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影响因素;硅藻占比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小冰期硅藻占比最高,中世纪暖期占比最低;在达里湖的高盐环境下,湖泊营养盐浓度对藻类的影响受到限制,成为藻类等生长的限制因素;Sr/Ba小于0.9时,硅藻含量与典型藻类总量随着Sr/Ba值的升高而增加,Sr/Ba大于0.9时,典型藻类总量与Sr/Ba值呈负相关关系,而硅藻则表现出对盐度具有一定的耐受性;整体上,近1800年以来,区域或全球性气候事件通过改变达里湖盐度、营养元素浓度和温度来影响典型藻类群落结构。在暖期阶段,蒸发作用增强等导致的湖泊盐度增加成为达里湖典型藻类群落结构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冷期,营养元素浓度和温度的降低成为湖泊水体浮游植物生物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近2000年 达里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夏季大气降水同位素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2
作者 郭鑫 李文宝 +2 位作者 杜蕾 贾德彬 刘廷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88-1096,共9页
为探明内蒙古地区夏季大气降水中δD和δ^(18)O组成特征及其对气象因子变化的响应关系,于2017~2019年夏季采集了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呼和浩特市市区、正蓝旗、克什克腾旗(达里湖)、通辽科尔沁左翼中旗和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右旗(呼伦湖)等6... 为探明内蒙古地区夏季大气降水中δD和δ^(18)O组成特征及其对气象因子变化的响应关系,于2017~2019年夏季采集了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呼和浩特市市区、正蓝旗、克什克腾旗(达里湖)、通辽科尔沁左翼中旗和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右旗(呼伦湖)等6个区域共计82次大气降水样品,结合来自全球降水同位素观测网(GNIP)的包头、张掖等6个区域大气降水样品中δD和δ^(18)O数据,分析了内蒙古地区大气降水中δD和δ^(18)O变化的区域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内蒙古局地大气降水中δD和δ^(18)O值存在自西向东不断偏负的趋势,其中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右旗大气降水中δD和δ^(18)O值最偏负;相对地,西部阿拉善左旗大气降水中δD和δ^(18)O值最偏正;内蒙古地区局地大气降水线斜率和截距同样表现出自西向东逐渐偏正的变化趋势,显示二次蒸发作用的影响逐渐下降,且局地蒸发水汽团对西部地区大气降水影响明显,如位于西风环流影响区的阿拉善左旗等区域局地蒸发气团占到8月部分单次大气降水来源水汽团的100%,而7月份,东亚夏季风环流对内蒙古局地大气降水的影响最为明显;整体上,虽然区域大气湿度变化引起的二次蒸发是影响内蒙古局地大气降水过程的一个关键因素,不过大气降水量对夏季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影响最明显.即西风环流影响区大气湿度变化对氘盈余指数d值的影响程度明显强于东亚夏季风区大气湿度变化的影响,而东亚夏季风环流影响区大气降水量对d值的影响程度则相对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水 氢氧同位素 大气降水线 水汽来源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资源配置效率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许磊 刘永团 +2 位作者 刘硕 张琪 褚建如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2,共10页
资源型城市亟需破解产业结构转型困境实现高质量发展,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对实现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旨在对生产要素进行创新性配置,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因此,本文以我国资源型城市为研究... 资源型城市亟需破解产业结构转型困境实现高质量发展,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对实现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旨在对生产要素进行创新性配置,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因此,本文以我国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13—2022年112个资源型城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计量基本回归模型,验证新质生产力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选用资源配置效率作为中介变量,检验新质生产力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显著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通过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不仅直接推动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而且通过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间接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促进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作用显著,对其合理化作用不显著。根据研究结论,资源型城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分别从新质生产力三要素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对象和新质生产资料及要素融合等方面提出加快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资源型城市 产业结构升级 资源配置效率 区域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内蒙段开河期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史玉娇 李文宝 郭鑫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87-1496,共10页
为探索黄河内蒙段开河初期水-土介质中细菌群落组成情况及生态网络结构,于2021年4月中旬进行取样,共获得黄河水样6个和土样4个.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水、土样品进行测定,并从菌门及菌属水平对二者的细菌群落组成进行了分析... 为探索黄河内蒙段开河初期水-土介质中细菌群落组成情况及生态网络结构,于2021年4月中旬进行取样,共获得黄河水样6个和土样4个.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水、土样品进行测定,并从菌门及菌属水平对二者的细菌群落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河漫滩土样细菌群落结构的分布较水样更为分散,且土样中细菌群落丰富度、均匀度及多样性均高于水体,二者多样性存在显著的组间差异;在菌门水平上,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等是构成水-土样品的优势细菌门类,其中变形菌门在河水中相对丰度均值约为36.57%,在土样中则下降到25.39%,而酸杆菌门主要存在土样中,相对丰度约为14.17%;在菌属水平上, hgcI_clade(6.19%~12.75%)、CL500-29_marine_group(2.97%~5.05%)和Acinetobacter(0.74%~12.24%)是水体中的优势菌属,而norank_f__norank_o__norank_c__KD4-96(1.95%~4.91%)、 norank_f__norank_o__Vicinamibacterales(2.35%~4.67%)和norank_f__Gemmatimonadaceae (2.20%~4.73%)是土样中的优势菌属;不同菌属对水-土细菌群落结构的响应并不一致,其中分别归属于酸杆菌门和芽单胞菌门的norank_f__norank_o__Vicinamibacterales及norank_f__Gemmatimonadaceae等是联系水-土细菌群落的主要菌属,而归属于放线菌门的hgcI_clade和CL500-29_marine_group等是造成水、土优势菌门存在差异的主要菌属;虽然土样较水样拥有更大的生态网络结构,且Delftia、Candidatus_Methylopumilus、Arthrobacter和Rb41等是维持黄河内蒙段水、土介质生态网络结构的关键菌属,但相较于土样网络结构,水体网络结构中不同模块关键菌门及菌属间的生态功能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群落 水土介质 网络结构 开河期 黄河内蒙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