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1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农业大学智慧林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1
作者 张胜利 代金玲 +3 位作者 卢秀琴 王冰 白玉娥 何炎红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7期22-25,共4页
该文以内蒙古农业大学智慧林业专业建设为例,提出立足内蒙古,面向西部,旨在培养基础扎实、技术过硬、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强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林业生产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模块,加强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多学科交叉... 该文以内蒙古农业大学智慧林业专业建设为例,提出立足内蒙古,面向西部,旨在培养基础扎实、技术过硬、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强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林业生产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模块,加强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多学科交叉的教学科研创新团队以及多元化教改评体系,初步探索适合内蒙古林业现代化的智慧林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作为其他林业院校该专业建设的先驱,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与相关院校共同推进智慧林业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林业 人才培养模式 内蒙古农业大学 课程体系 专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以内蒙古农业大学林业硕士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韩胜利 孙美霞 白英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1期262-265,共4页
新时代背景下,新农科建设为我国高校农业类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培养专业学位硕士是高校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以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主要... 新时代背景下,新农科建设为我国高校农业类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培养专业学位硕士是高校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以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主要从招生就业、毕业生对专业培养质量和用人单位对专业认可度、毕业生能力评价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并探讨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改革思路,为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创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专业学位 林业硕士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温对内蒙古大青山油松人工林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3
作者 冯辉 马秀枝 +3 位作者 李长生 李枭阳 李顺顺 崔昕远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260,共8页
[目的]分析土壤团聚体粒级组成和稳定性及各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对模拟增温的响应,为明晰内蒙古大青山油松人工林土壤结构稳定性和碳储能力在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动态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内蒙古大青山油松人工林0—40 cm土壤为研究对... [目的]分析土壤团聚体粒级组成和稳定性及各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对模拟增温的响应,为明晰内蒙古大青山油松人工林土壤结构稳定性和碳储能力在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动态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内蒙古大青山油松人工林0—4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连续4 a的全年野外模拟增温试验,采用湿筛法将土壤分成>0.25 mm,0.25~0.053 mm、<0.053 mm这3个粒级,并测量各粒级团聚体内的有机碳含量。[结果]①研究区土壤以微团聚体为优势粒级,增温显著降低了各土层土壤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含量,而粉黏粒团聚体含量在各土层中均表现为显著增加,分别增加14.92%,14.01%,13.84%;②与对照相比,增温后土壤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均显著降低,MWD在各土层分别下降了5.93%,3.66%和5.68%,GMD在各土层分别减少8.83%,8.41%,10.63%;③两种处理下各土层中均是土壤粉黏粒有机碳含量最高,增温使各土层粉黏粒团聚体内的有机碳含量升高却降低了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内的有机碳含量;增温后表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升高,而1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有机碳含量下降;④在增温条件下土壤粉黏粒团聚体的有机碳贡献率最大,与对照相比,增温后土壤粉黏粒的有机碳贡献率各土层分别增加44.39%,39.60%和43.31%,其次为微团聚体,土壤大团聚体的有机碳贡献率最低。[结论]增温导致土壤团聚体组成发生变化,破坏了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并且降低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内有机碳含量,表明增温不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物理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人工林 模拟增温 土壤团聚体 稳定性 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园绿地景观设计——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旧教学楼旁绿地设计为例
4
作者 李欣 闫晓云 《花卉》 2018年第14期54-55,共2页
在高校绿地景观的设计中,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设计搭配休闲娱乐设施会为师生营造良好的学习与工作氛围。大学校园主要是以学习为主,所以在进行人工创造环境时都遵循这样的思想即激励学生学习,陶冶学生高尚的情趣,利于学生德、智、体、... 在高校绿地景观的设计中,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设计搭配休闲娱乐设施会为师生营造良好的学习与工作氛围。大学校园主要是以学习为主,所以在进行人工创造环境时都遵循这样的思想即激励学生学习,陶冶学生高尚的情趣,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健康发展。在旧教学楼旁绿地设计中主要以安静学习区为主,配合以休闲娱乐区、体育活动区为一体,构建一个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的活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 文化 配置 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农业大学校园环境噪声状况与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阿木热吉日嘎拉 常金宝 《中国城市林业》 2014年第4期33-35,共3页
噪声污染是当前城市主要污染种类之一,被称为人类的"隐形杀手"。大学校园绿地属于特殊的专用绿地之一,其对噪声的反射、吸收、折射等作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污染的强度。文中利用通过HS5660D型精密噪声频谱分析仪对内蒙古农业... 噪声污染是当前城市主要污染种类之一,被称为人类的"隐形杀手"。大学校园绿地属于特殊的专用绿地之一,其对噪声的反射、吸收、折射等作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污染的强度。文中利用通过HS5660D型精密噪声频谱分析仪对内蒙古农业大学校园环境噪声进行24小时观测的数据,依据国家环保局颁布的噪音标准值,对内蒙古农业大学(东区)不同区段的环境噪声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以分析不同绿地的减噪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 校园环境 减噪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农业大学新校区主教学楼屋顶花园设计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郝思文 段广德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7年第3期56-59,共4页
本案从实地调研、现状分析入手,拟对内蒙古农业大学新校区主教学楼屋顶花园进行规划设计,结合"雨水花园"、"互联网+"等新的理念,在对内蒙古农业大学新校区主教学楼的现状进行充分分析后,提出"云径游园"... 本案从实地调研、现状分析入手,拟对内蒙古农业大学新校区主教学楼屋顶花园进行规划设计,结合"雨水花园"、"互联网+"等新的理念,在对内蒙古农业大学新校区主教学楼的现状进行充分分析后,提出"云径游园"的规划主题。设计过程中,利用"蓝哈达"路网、"红丝带"综合体等串联整个屋顶空间,并利用可渗透铺装、太阳能电池板等手段进行雨水与能源的收集与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设计所营造出的景观新奇,富有艺术气息,丰富校园的文化内涵,有效改善了校园小气候,提高校园绿地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教学楼 屋顶花园 规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校园屋顶花园规划方案——以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楼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温昊 王雷 《现代园艺》 2022年第15期113-115,共3页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屋顶花园一定会成为未来绿化的一股新浪潮。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西区食品楼屋顶花园为设计对象,设计主题为“趣学”,即结合项目区位特点与内蒙古农业大学的院校特色,力求技术与艺术的平衡结合,为师生设计出不仅具有景...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屋顶花园一定会成为未来绿化的一股新浪潮。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西区食品楼屋顶花园为设计对象,设计主题为“趣学”,即结合项目区位特点与内蒙古农业大学的院校特色,力求技术与艺术的平衡结合,为师生设计出不仅具有景观效益更有生态效益的空间,同时注重屋顶绿化之中施工的防渗漏、楼体承载力等问题。项目主要以植物铺装划分各类功能区,功能区紧扣项目主题,以“趣”“学”为主题划分为景物观赏区、休闲娱乐区和学习实践区,每个区块动静结合,着重突出供师生观赏学习实践的功能。然后,叠加植物、山石、小品、道路铺装以及现代科技的应用,利用园林造园手法在屋顶上创作类自然环境,为学校内师生以及人民群众营造良好观赏氛围的游憩境域。本设计项目有助于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屋顶花园在校园中的应用,为以后校园屋顶花园设计提供一定理念构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屋顶花园 规划设计 校园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森林火灾发生风险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8
8
作者 张恒 李慧 赵鹏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669-5683,共15页
森林火灾是危害森林健康的主要灾害之一,科学预测森林火灾是预防森林火灾的重要依据。以中国新旧森林火灾政策作为分界线,将内蒙古森林历史火灾数据分为四个阶段,基于增强回归树模型建立内蒙古森林火灾发生模型,预测森林火灾发生情况,... 森林火灾是危害森林健康的主要灾害之一,科学预测森林火灾是预防森林火灾的重要依据。以中国新旧森林火灾政策作为分界线,将内蒙古森林历史火灾数据分为四个阶段,基于增强回归树模型建立内蒙古森林火灾发生模型,预测森林火灾发生情况,解释不同时期森林火灾和火灾风险变化的差异。预测结果表明:(1)4个时期建模精度AUC均大于0.94,表明BRT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研究区森林火灾的发生;(2)气温日较差、日最小相对湿度、上一年春防累计降水量、上一年秋防累计降水量、上一年春防最高地表气温海拔、距火点最近公路距离被确定为影响内蒙古森林火灾发生的重要驱动因素。(3)新旧《森林防火条例》实施前后森林火灾风险等级变化:1981—1988年3月14日,中、高和极高森林火灾风险区分布在呼伦贝尔的东部,而2009—2020年中、高和极高森林火灾风险区分布在呼伦贝尔南部和中部、赤峰市的西南部、锡林郭勒盟和呼和浩特市的中部、乌兰察布市和包头市的南部以及鄂尔多斯市的东部。有助于了解不同时期《森林防火条例》影响下的内蒙古森林火灾的驱动因素和火险等级的变化,为优化森林火灾管理政策及预测预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森林防火政策 火灾预测 驱动因素 火灾风险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兴安岭3种主要火源引发森林火灾次数和面积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6
9
作者 张恒 周振东 王玉霞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6-174,共9页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1981—2020年森林火灾资料为基础,分别分析3种火源的时间变化特征;通过MK突变检验进行趋势分析;使用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与核密度分析方法分析3种火源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内蒙古大兴安岭1981—2020年间雷击火的辐...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1981—2020年森林火灾资料为基础,分别分析3种火源的时间变化特征;通过MK突变检验进行趋势分析;使用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与核密度分析方法分析3种火源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内蒙古大兴安岭1981—2020年间雷击火的辐射范围最广,吸烟火与农事用火相对集中;3种火源(除雷击火频次在增加)的发生频次与危害均在减小;雷击火高发于夏季,以5—7月最为活跃,且在00:00—0:59发生次数最多,04:00—4:59危害最大,吸烟火与农事用火高发于春季,以4—5月份最为活跃,且在08:00—19:59期间多发频发并具有一定危害性;雷击火重点防范地区为北部原始林区、满归、阿龙山、莫尔道嘎、根河、甘河、克一河、伊图里河林业局,吸烟火与农事用火的重点防范地区为大杨树和毕拉河林业局。随着内蒙古大兴安岭火源管控、林火监测和扑救能力的逐渐加强,致使3种火源在近年来造成的火场总面积都有大幅度下降;3种火源引发的森林火灾多发生于春季和夏季,引发的森林火灾在空间上都呈显著聚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大兴安岭 森林火灾 火源 时间变化 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农业大学西校区教学楼屋顶花园规划设计
10
作者 董一博 王雷 《现代园艺》 2022年第15期151-153,共3页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城市的生生不息离不开校园这一活力因素,校园里人口众多,绿化率低,这使校园生态环境难以得到有效改善,从而使老师和同学失去了舒适的学习和工作环...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城市的生生不息离不开校园这一活力因素,校园里人口众多,绿化率低,这使校园生态环境难以得到有效改善,从而使老师和同学失去了舒适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以及悠闲的生活空间。所以,在校园内建设体系较为完善的屋顶花园来规避校园生态环境问题,起到减缓热岛效应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研究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西校区教学楼——博学楼为目标,以“为城市校园造生态绿洲”为理念进行屋顶花园的设计。屋顶花园由入口游憩区、植物观赏区、中心活动区和安静休闲区4个区域组成。采用直线型的园路将每个功能分区串联起来形成一个能赏、能游、能学习的景观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屋顶花园 规划设计 校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空间尺度的内蒙古森林火点及面积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恒 刘瑞祥 杨宏伟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0-208,共9页
通过选用空间变异性分析(变异系数)、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热点分析和尺度方差分析等方法,研究1981—2020年内蒙古森林火点及面积在盟市和旗县2个空间尺度上分布的变异性、关联性及尺度效应。结果表明:盟市尺度林火面积变异系数总体呈... 通过选用空间变异性分析(变异系数)、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热点分析和尺度方差分析等方法,研究1981—2020年内蒙古森林火点及面积在盟市和旗县2个空间尺度上分布的变异性、关联性及尺度效应。结果表明:盟市尺度林火面积变异系数总体呈上升趋势;旗县尺度林火面积变异系数总体呈下降趋势,旗县尺度空间变异性更大。40 a全局森林火点Moran's I指数为0.99,双空间尺度Moran's I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其中,盟市级别最大值在1991—1995年,为0.46;旗县级别最大值在1986—1990年,为0.61。双尺度森林火点在空间上均呈现高度聚集性。旗县级尺度更显著地展示了森林火灾的空间分布差异及较小区域的森林火灾热点类型;盟市级尺度揭示了森林火灾的总体空间分布规律,热点类型明显缺乏多样性。盟市尺度热点区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冷点区不明显。旗县尺度均存在热点聚集区,林火发生水平较高。不同空间尺度的尺度方差表现为旗县>盟市,旗县级尺度林火面积差异对全内蒙古自治区的总体差异贡献率远超过盟市尺度。1981—2020年林火面积在双空间尺度呈现一定的分布规律,火点空间聚集性呈减弱趋势,森林火点与林火面积之间不完全呈正相关关系。内蒙古东部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火灾发生次数高于中西部,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大防火力度。随着尺度的减小,林火空间分布模式愈加明显、聚集度增强,未来需进一步缩小研究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 分布格局 空间自相关 尺度效应 森林火点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12个天然五角枫种群的表型多样性
12
作者 刘倩 张鸿翎 +2 位作者 白淑兰 韩道仁图雅 冀鹏浩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4-194,共11页
【目的】为内蒙古五角枫Acer pictum良种选育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内蒙古五角枫12个天然种群84株样树为研究对象,观测叶片和果实的24个重要表型性状,运用变异分析、Shannon-Wiener多样性分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 【目的】为内蒙古五角枫Acer pictum良种选育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内蒙古五角枫12个天然种群84株样树为研究对象,观测叶片和果实的24个重要表型性状,运用变异分析、Shannon-Wiener多样性分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探究其表型遗传多样性。【结果】表型性状变异系数为12.50%~32.37%,着生痕长的变异系数最大,果实性状变异系数(27.96%)大于叶片性状变异系数(19.84%)。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4.382~4.423,叶片长和叶柄宽的多样性指数最大。表型分化系数表明种群间变异(50.53%)与种群内变异(49.47%)基本相当。主成分分析中所提取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0.92%,大部分表型性状可以用于评价五角枫种质资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欧氏距离10处,可以将12个天然种群聚为4类,类群Ⅰ果实张开角和连接角较大,类群Ⅱ叶柄宽和叶柄基部宽最大,类群Ⅲ叶片长、叶片宽和叶面积较大,类群Ⅳ各叶裂片长和叶裂数量最大。随着分布经度增大,各类群五角枫叶片和果实表型性状指标值呈现变大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叶片左侧角与裂片长和裂片数负相关,果实张开角和连接角与果实大小负相关。【结论】内蒙古五角枫表型变异程度大且多样性丰富,叶片和果实的重要表型性状可作为种质资源收集的参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角枫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内蒙古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罕山次生林北段森林死亡梯度下植物多样性特征
13
作者 赵鹏武 管立娟 +3 位作者 周梅 舒洋 乌艺恒 陈佳佳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8,共8页
【目的】青山保护区是内蒙古罕山次生林北段的典型区域,了解内蒙古罕山次生林北段森林死亡梯度下植物多样性特征,为科学保护和利用森林自生植物群落,探索更适宜森林发展的植物群落提供依据。【方法】以青山保护区山杨Populus davidiana... 【目的】青山保护区是内蒙古罕山次生林北段的典型区域,了解内蒙古罕山次生林北段森林死亡梯度下植物多样性特征,为科学保护和利用森林自生植物群落,探索更适宜森林发展的植物群落提供依据。【方法】以青山保护区山杨Populus davidiana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法对不同死亡梯度林下植物组成进行调查,使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群落相似系数对植物组成及多样性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内蒙古罕山次生林区北段不同死亡梯度下样地植物有45种,其中,乔木9种,灌木5种,草本31种,样地内的植物物种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轻度死亡样地、重度死亡样地、中度死亡样地。不同样地内的Simpson和Shannon-Wiener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轻度死亡林分、重度死亡林分、中度死亡林分。中度死亡样地的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通过主坐标分析(PCoA)发现轻度死亡样地内的群落差异最大。Sorensen群落相似系数(SI)为55%-61%,不同死亡梯度林分内共有种为13种,乔木层和灌木层对SI的差异影响并不大,草本多样性的降低效益明显,导致不同死亡梯度林分SI差异变大。总体而言,随着山杨死亡程度的增加植被组成差异性也不断增加。【结论】森林死亡导致植物多样性总体趋于降低,森林大量死亡抑制了草本植物多样性,但是促进了乔木和灌木的更新。研究区山杨优势度出现衰退,林内更新能否形成混交林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罕山次生林 植物多样性 群落 森林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瑞香狼毒在内蒙古的潜在适生区分析
14
作者 晁开瑞 董金阳 +3 位作者 周敏 姜海燕 赵佳 王斌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8-263,共6页
【目的】探究瑞香狼毒在内蒙古的未来适生区变化,为内蒙古草地瑞香狼毒防控和退化草地管理对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最大熵(MaxEnt)模型对现在及未来2050s、2070s的可持续发展路径(SSP126)、化石燃料常规发展路径(SSP585)2种气... 【目的】探究瑞香狼毒在内蒙古的未来适生区变化,为内蒙古草地瑞香狼毒防控和退化草地管理对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最大熵(MaxEnt)模型对现在及未来2050s、2070s的可持续发展路径(SSP126)、化石燃料常规发展路径(SSP585)2种气候情景下瑞香狼毒在内蒙古的适生区进行预测。【结果】MaxEnt模型的训练集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50,模型具有较高可信度;最暖季度平均降水量(bio18)、海拔(elev)、最冷季度平均降水量(bio19)、最湿季度平均温度(bio8)、最冷季度平均温度(bio11)和降水量季节性变化(bio15)为影响瑞香狼毒在内蒙古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当代瑞香狼毒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内蒙古的东部地区与西南部地区,总适生面积为37.168×10^(4) km^(2),未来瑞香狼毒在内蒙古的分布会向内蒙古西部地区迁移。在SSP126气候情景下,2050s总适生面积减少到23.621×10^(4) km^(2);2070s时适生面积为22.137×10^(4) km^(2)。在SSP585气候情景下,2050s总适生面积减少至11.556×10^(4) km^(2);2070s总适生面积为14.154×10^(4) km^(2)。【结论】气候变化下瑞香狼毒在内蒙古的潜在适生区将向西部地区迁移,应加强对危害程度监查,避免其危害草原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香狼毒 最大熵模型 潜在适生区 毒害草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内蒙古榆属植物潜在适生区预测
15
作者 樊学伦 姜海燕 +5 位作者 吴云菊 张建华 闫伟 党海龙 晁开瑞 杨楠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6,共10页
榆属植物是我国重要的植物资源,评价榆属植物生境适应性对于其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采用R语言Kuenm包优化最大熵(MaxEnt)模型,分析影响内蒙古榆属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预测在2种气候情景(SSP126、SSP585)下,3个未来时期(2041—2060年、... 榆属植物是我国重要的植物资源,评价榆属植物生境适应性对于其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采用R语言Kuenm包优化最大熵(MaxEnt)模型,分析影响内蒙古榆属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预测在2种气候情景(SSP126、SSP585)下,3个未来时期(2041—2060年、2061—2080年、2081—2100年)内蒙古榆属植物的潜在分布范围。结果表明:1)影响内蒙古榆属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年平均气温和海拔,二者的贡献率分别为36.1%和23.9%;其次是最潮湿月降水量和气温季节性变化标准差,贡献率分别为15.2%和11.5%。2)1970—2000年内蒙古榆属植物潜在适生区面积为5.12×10^(5)km^(2),呼和浩特、乌兰察布和锡林郭勒是主要分布区。3)在未来气候情景下,内蒙古榆属植物适生区发生不同程度的迁移和退化。特别是在SSP585情景下,适生区破碎化严重,高适生区几乎完全退化。到21世纪末,内蒙古榆属植物的适生区面积分别退化至3.54×10^(5)km^(2)(SSP126)、1.75×10^(5)km^(2)(SSP585),退化程度分别为30.8%、65.8%。在未来时期,潜在适生区中心质点向高原气候区及高纬度地区迁移。气候变化对榆属植物的影响较为显著,适生区面积减少,适生区等级逐渐降低,应加大对内蒙古地区榆属植物的保护力度。基于适地适树原则,建议在包头、呼和浩特和锡林郭勒等地区增加榆属植物的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属植物 内蒙古自治区 MaxEnt模型 适生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黄花刺茄在内蒙古的潜在适生区预测
16
作者 孟达 董金阳 +4 位作者 姜海燕 赵胜国 吴云菊 党海龙 房钰欣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221,共9页
黄花刺茄(Solanum rostratum Dunal)是一种繁殖能力较强的外来入侵物种,对其进行监测和预报对于保护生态安全、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数据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黄花刺茄在内蒙古的未来适生区变化,本研究通过对2种气候情景下(SSP126可持续... 黄花刺茄(Solanum rostratum Dunal)是一种繁殖能力较强的外来入侵物种,对其进行监测和预报对于保护生态安全、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数据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黄花刺茄在内蒙古的未来适生区变化,本研究通过对2种气候情景下(SSP126可持续发展路径、SSP585化石燃料常规发展路径)用MaxEnt模型对现在2020s及未来2050s和2070s的黄花刺茄在内蒙古的适生区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MaxEnt的训练集AUC(Area under curve)值为0.927,其中最暖季度平均降水量和最冷季度平均温度为影响黄花刺茄分布的主要气候变量;当代2020s的黄花刺茄主要集中在内蒙古的东部地区,未来2050s和2070s会向西部地区迁移;在SSP126气候情景下,黄花刺茄2050s适生面积为4.0371×10^(5) km^(2),2070s为5.5407×10^(5) km^(2);在SSP585气候情景下,黄花刺茄2050s适生面积达到5.8343×10^(5) km^(2),2070s为8.2609×10^(5) km^(2);SSP126下的黄花刺茄适生区扩增更慢。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政策,SSP126气候情景更符合未来的适生区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刺茄 MAXENT 潜在适生区 外来入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火驱动因素识别及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庆 张恒 +6 位作者 张秋良 赵鹏武 诺敏 王嘉夫 高健 赵梦玉 杨泽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4-125,共12页
【目的】选择和验证适合研究区的林火预测模型,明确火灾发生的关键驱动因素并绘制火险区划图,为森林火灾预防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方法】基于1981—2020年历史火灾数据,融合多源(气象条件、地形、植被、人类活动和社会... 【目的】选择和验证适合研究区的林火预测模型,明确火灾发生的关键驱动因素并绘制火险区划图,为森林火灾预防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方法】基于1981—2020年历史火灾数据,融合多源(气象条件、地形、植被、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数据,比较4种机器学习方法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火预测中的适用性,同时,基于显著影响火灾发生的驱动因素绘制火灾发生可能性地图和火险区划图。【结果】(1)增强回归树模型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下的面积值为0.967,随机森林模型的AUC为0.947,均表现出优异的预测性能。Logistic回归模型和Gompit回归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较上两种略低,AUC分别为0.852、0.851,也满足研究区的基本预测要求。(2)气象因素气温日较差、日最小相对湿度是影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火发生的主导因素;海拔在驱动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排序中位居前列;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因素(如距公路的距离、距火灾瞭望塔的距离、人均GDP等)对林火发生也有一定影响。(3)内蒙古大兴安岭东部和东南部存在大面积火灾中、高风险区,北部中俄边境和西南部中蒙边境也有较高的火灾风险。火灾发生前一年秋季防火期的平均气温、平均地表温度等因素会影响第2年森林火灾的发生。【结论】与其他3种模型相比,增强回归树模型是最适合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火发生的预测模型。气象因子、海拔显著影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火发生,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因素对火灾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区的中高火险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东南部,北部和西南部也有一定的火灾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模型比较 林火发生概率 林火驱动因素 火险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火时空动态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班擎宇 贾超 +1 位作者 王悦宇博 张恒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23,共8页
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火灾频发,研究其季节性变化趋势及空间动态分布特征,对今后该地区森林防火期划分和防火资源的合理分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对1981—2018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火灾数据进行趋势和... 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火灾频发,研究其季节性变化趋势及空间动态分布特征,对今后该地区森林防火期划分和防火资源的合理分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对1981—2018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火灾数据进行趋势和突变分析,使用分位数回归法研究影响森林火灾过火面积的时间与空间因素,得出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火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火灾整体呈先下降(1981—1999年)再上升(2000—2007年)又下降(2008—2018年)的趋势。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春、夏、秋三季,春季森林火灾变化较复杂,波动明显,在1991年发生突变;秋季森林火灾波动较平缓,但在1994年发生突变;2004—2011年期间夏季森林火灾明显增长,火险期向夏季发生偏移和延长;冬季发生火灾较少。森林火灾过火面积与火灾持续时间呈正相关,尤其在高分位点处,正相关性更加显著。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鄂伦春自治旗等地,从空间横向动态变化来看,整体呈现由西南向东北递增的趋势;从空间纵向动态变化来看,海拔对森林火灾过火面积的影响并不显著。建议应加强内蒙古大兴安岭东北地区及春、夏两季的林火监测和防火宣传,适当调整森林防火期和防火资源时空分配,将有助于减少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火灾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大兴安岭 森林火灾 过火面积 时空分布 林火监测 防火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火发生概率及驱动因素在1987年森林大火重大历史事件前后的差异
19
作者 周庆 张恒 +6 位作者 赵鹏武 周勇 章林 弥宏卓 王嘉夫 赵梦玉 杨泽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94,共14页
[目的]分析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火发生概率及驱动因素在1987年森林大火前后的差异,了解重大历史事件对林火防控的影响,为未来重大事件发生背景下的林火管理与防火资源合理配置优化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基于1980-2018年(39年)内蒙古大兴安... [目的]分析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火发生概率及驱动因素在1987年森林大火前后的差异,了解重大历史事件对林火防控的影响,为未来重大事件发生背景下的林火管理与防火资源合理配置优化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基于1980-2018年(39年)内蒙古大兴安岭历史火灾数据,以对我国森林火灾防控有重大影响的1987年森林大火为分界线,采用逻辑斯蒂回归(LR)和增强回归树(BRT)2种林火预测模型对1987年森林大火发生前、发生后和所有年份3个时期的林火发生概率和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和比较,同时计算各旗(县)低、中、高3个火险等级的面积,判读不同时期的林火驱动因素和火险变化差异。[结果]1)无论用所有年份还是用1987年前和1987年后的数据建模,BRT模型预测精度均高于LR模型,虽然LR模型预测精度略低,但也可以满足预测需求;2)2种林火预测模型对3个时期的预测准确率均表现为所有年份>1987年后>1987年前,说明在样本数据量足够的情况下,以1987年森林大火为分界线并未提高预测精度,利用所有年份数据建模具有较高可信度;3)气候因素在不同时期均为影响林火发生的主导因素,尤其要关注火灾发生前一年秋季防火期的相关气象指标(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高地表温度、日照时数);4)3个时期的火灾中高风险区发生明显变化,内蒙古大兴安岭东部(鄂伦春自治旗东南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大部及阿荣旗中部)3个时期均有较高火灾风险,北部原始林区(额尔古纳市北部)1987年前中高风险区很少,1987年后中高风险区显著增多。导致火灾发生的原因1987年前主要是人为因素,1987年后有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使人为因素引发的森林火灾减少,但雷击火次数有所增加。[结论]1987年森林大火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使我国森林防火政策发生巨大变化,影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火发生概率及驱动因素的主导因素由人为因素转变为自然因素(雷击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重大历史事件 1987年森林大火 预测精度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固阳县主要灌木人工林植被层固碳速率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金鹏 高润红 谢金君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3期36-40,共5页
为了探究内蒙古固阳县不同灌木人工林植被层的固碳速率,以固阳县3种常见灌木人工林树种(柠条,沙棘,山杏)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标准木取样,建立各树种生物量模型,结合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研究区内3种常见灌木林树种进行碳含量测定,并分... 为了探究内蒙古固阳县不同灌木人工林植被层的固碳速率,以固阳县3种常见灌木人工林树种(柠条,沙棘,山杏)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标准木取样,建立各树种生物量模型,结合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研究区内3种常见灌木林树种进行碳含量测定,并分析估算不同灌木树种的碳密度和固碳速率。结果表明:固阳地区3种不同灌木不同林龄人工林植被层固碳速率为0.12~1.0 t hm^(-2)·a^(-1),其中柠条人工林植被层固碳速率为0.12~0.38 t hm^(-2)·a^(-1),沙棘人工林植被层为0.12~1.0 t hm^(-2)·a^(-1),山杏人工林植被层为0.22~0.68 t hm^(-2)·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灌木林 碳密度 固碳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