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γ-氨基丁酸缓解燕麦幼苗盐碱胁迫的生理效应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碧茹 米俊珍 +2 位作者 赵宝平 徐忠山 刘景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2-229,共8页
为探究外源γ-氨基丁酸(GABA)对燕麦耐盐碱性的影响,以燕麦白燕2号为试验材料,在混合盐碱(NaCl∶Na_(2)SO_(4)∶NaHCO_(3)∶Na_(2)CO_(3)摩尔比为1∶9∶9∶1)胁迫下叶面喷施不同浓度GABA,测定燕麦幼苗叶绿素含量、荧光参数、渗透调节物... 为探究外源γ-氨基丁酸(GABA)对燕麦耐盐碱性的影响,以燕麦白燕2号为试验材料,在混合盐碱(NaCl∶Na_(2)SO_(4)∶NaHCO_(3)∶Na_(2)CO_(3)摩尔比为1∶9∶9∶1)胁迫下叶面喷施不同浓度GABA,测定燕麦幼苗叶绿素含量、荧光参数、渗透调节物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同时对幼苗生长缓解效应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外源喷施4~6 mmol·L^(-1) GABA可显著提高盐碱胁迫下燕麦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和光系统Ⅱ反应活性,促进光合作用;在盐碱胁迫下,与喷施清水相比,燕麦幼苗叶面喷施不同浓度GABA后,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SS)含量分别下降了14.7%~29.7%、28.2%~54.4%和1.8%~11.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提高了17.9%~58.3%、4.4%~33.4%和8.3%~19.1%。经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得出,叶面喷施GABA提高燕麦幼苗耐盐碱性的最佳浓度为6 mmol·L^(-1)。以上结果说明,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GABA能够提高燕麦幼苗光合能力和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提高燕麦幼苗的抗盐碱能力,有效缓解盐碱胁迫对幼苗生长带来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燕麦 盐碱胁迫 生理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裸燕麦品种抗倒能力及产量差异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杨志雪 米俊珍 +3 位作者 刘景辉 赵宝平 朱珊珊 李英浩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5-613,共9页
为筛选抗倒伏能力强的高产裸燕麦品种,对16个裸燕麦品种的抗倒伏能力和产量进行比较,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对与抗倒伏相关的7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裸燕麦品种间地上部生物量构成、主要农艺性状、茎秆基部第二节间形态及倒伏指... 为筛选抗倒伏能力强的高产裸燕麦品种,对16个裸燕麦品种的抗倒伏能力和产量进行比较,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对与抗倒伏相关的7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裸燕麦品种间地上部生物量构成、主要农艺性状、茎秆基部第二节间形态及倒伏指数、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存在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株高和穗位高是评价裸燕麦抗倒伏能力的关键。产量较高的白燕2号、白燕18号、花早2号的株高、穗位高较低,倒伏指数较小且田间未发现倒伏;坝莜14号、晋燕17号虽具有较高产量,但其株高、穗位高较高,倒伏指数较大,且田间分别表现为7级易倒伏和5级中抗倒伏。白燕2号、白燕18号、花早2号抗倒伏综合表现良好,产量高,适宜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地区及类似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燕麦 农艺性状 抗倒伏能力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幅条播和种植密度对燕麦茎秆抗倒伏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冯学颖 米俊珍 +4 位作者 刘景辉 赵宝平 王英 田露 徐忠山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3-521,共9页
为明确宽幅条播和种植密度对燕麦茎秆抗倒伏性能的调节作用,于2019—2020年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以燕麦品种蒙农大燕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宽幅条播和常规条播两种播种方式及300万株·hm^(-2)、450万株·hm... 为明确宽幅条播和种植密度对燕麦茎秆抗倒伏性能的调节作用,于2019—2020年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以燕麦品种蒙农大燕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宽幅条播和常规条播两种播种方式及300万株·hm^(-2)、450万株·hm^(-2)、600万株·hm^(-2)3个种植密度,分析不同播种方式和种植密度下燕麦茎秆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和钾含量及抗倒伏指数和倒伏率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燕麦倒伏率及倒伏等级均呈增加趋势,茎秆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钾含量及抗倒伏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在同一种植密度下宽幅条播燕麦的茎秆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钾含量及抗倒伏指数均高于常规条播,其中纤维素含量较常规条播增加了5.7%~16.3%,且在高密度下增幅最大;半纤维素、木质素和钾含量及抗倒伏指数分别增加10.9%~20.3%、13.6%~23.3%、1.6%~25.5%和12.7%~56.5%。宽幅条播有利于燕麦产量构成因素协同增加,尤其是穗数增加,进而起到增产作用,在高密度下效果更显著。由此可见,宽幅条播可有效缓解群体密度增加后燕麦茎秆抗倒相关化学成分含量及抗倒伏指数的降低,减少燕麦倒伏率及倒伏程度,促进燕麦产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幅条播 种植密度 燕麦 抗倒伏 纤维素 木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润土与秸秆配施对根区土壤有机碳化学结构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崔雪梅 米俊珍 +4 位作者 刘景辉 赵宝平 张兰英 吴胜 胡可欣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4,共7页
为揭示膨润土与秸秆配施后土壤有机碳及其化学结构特征,选取黄土高原旱作区3年田间定位试验中的秸秆还田(S)、单施膨润土(B)、膨润土配施秸秆(H)、不施膨润土和秸秆不还田(CK)4个处理,研究膨润土与秸秆配施对根际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 为揭示膨润土与秸秆配施后土壤有机碳及其化学结构特征,选取黄土高原旱作区3年田间定位试验中的秸秆还田(S)、单施膨润土(B)、膨润土配施秸秆(H)、不施膨润土和秸秆不还田(CK)4个处理,研究膨润土与秸秆配施对根际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化学结构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膨润土和秸秆均能不同程度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其中H处理较CK显著提高了19.65%。与CK相比,仅有H处理显著增加了烷基碳和烷氧碳的相对含量和脂族碳/芳香碳值,分别提高了25.53%、18.00%和50.98%;仅有H处理芳香性显著降低了30.93%;与CK相比,各处理增加了烷基碳/烷氧碳值,增幅为5.26%~17.54%,差异不显著;各处理降低了羧基碳和芳香碳相对含量,降幅分别为24.50%~38.19%和1.29%~21.97%,差异不显著。与CK相比,S、B和H处理蔗糖酶活性显著提高12.63%~33.16%;β-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提高10.72%~45.56%;锰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提高25.10%~70.98%。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蔗糖酶、β-葡萄糖苷酶和锰过氧化物酶活性均与有机碳含量、烷基碳含量和烷基碳/烷氧碳值呈正相关,与羧基碳和芳香性呈负相关。综上所述,膨润土与秸秆配施能够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土壤酶活性,增加活性有机碳含量,使土壤有机碳分子活化,有利于改善黄土高原旱作区土壤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秸秆还田 土壤有机碳 有机碳化学结构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燕麦种质蛋白质形成的生理机制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澳 刘景辉 +4 位作者 米俊珍 李英浩 赵宝平 王莹 王千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75-984,共10页
为探究不同燕麦种质资源蛋白质含量的生理差异,以高蛋白燕麦种质A34和低蛋白燕麦种质B23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分析了籽粒蛋白质含量及花后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种质资源A34和B23籽粒蛋白质含量在开花后的变化规律相... 为探究不同燕麦种质资源蛋白质含量的生理差异,以高蛋白燕麦种质A34和低蛋白燕麦种质B23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分析了籽粒蛋白质含量及花后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种质资源A34和B23籽粒蛋白质含量在开花后的变化规律相似。与B23相比,A34的旗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在花后5~15 d显著降低,花后20~30 d显著升高;花后5~30 d,A34旗叶的硝酸还原酶、丙酮酸磷酸二激酶、谷氨酸合成酶、天冬酰胺合成酶活性以及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籽粒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这表明种质资源A34通过调控叶片和籽粒蛋白质相关代谢酶活性促进籽粒蛋白质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种质资源 蛋白质 硝酸还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量对缩行带状滴灌燕麦抗倒伏能力和产量的影响
6
作者 杨志雪 刘景辉 +5 位作者 米俊珍 孙婧 赵宝平 任长忠 田露 郑成忠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831-2847,共17页
为明确缩行带状滴灌下播量对燕麦抗倒伏能力和产量的影响,于2022—2023年以抗倒伏品种“坝莜1号”和易倒伏品种“燕科2号”为试验材料,分别设90 kg hm^(-2)(S1)、120 kg hm^(-2)(S2)、150 kg hm^(-2)(S3)、180 kg hm^(-2)(S4)和210 kg h... 为明确缩行带状滴灌下播量对燕麦抗倒伏能力和产量的影响,于2022—2023年以抗倒伏品种“坝莜1号”和易倒伏品种“燕科2号”为试验材料,分别设90 kg hm^(-2)(S1)、120 kg hm^(-2)(S2)、150 kg hm^(-2)(S3)、180 kg hm^(-2)(S4)和210 kg hm^(-2)(S5)5个播量,研究其对燕麦茎秆基部理化特性、抗倒伏能力、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株高和重心高度随播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坝莜1号”在S3处理下最高,较其他处理株分别增加了2.63%~13.36%和1.49%~12.30%;“燕科2号”在S2处理下最高,较其他处理分别增加了2.52%~15.20%、4.67%~21.21%。两燕麦茎秆基部第二节间长随播量增加而增加,S1较其他处理降低了10.86%~96.39%,第二节间粗、干重、充实度及抗折力随播量增加而减小,S1较其他处理分别增加了1.76%~32.81%、9.08%~125.89%、26.88%~292.64%、6.48%~129.70%。随着播量的增加,燕麦茎秆基部纤维素、可溶性糖、C/N、钾、硅含量逐渐降低,氮含量相反。与其他处理相比较,S1处理各化学组分含量分别增加了5.81%~74.10%、1.62%~24.34%、4.78%~55.41%、1.90%~107.78%、2.00%~17.37%,氮含量降低了2.95%~22.66%。倒伏率和倒伏级别在不同年份和品种间表现不同:2022年坝莜1号和燕科2号分别在S4~S5和S3~S5播量下发生倒伏,2023年两燕麦均发生倒伏,且倒伏率和倒伏分级随播量增加而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随播量增加而降低,但籽粒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坝莜1号”和“燕科2号”分别在150 kg hm^(-2)和120 kg hm^(-2)下籽粒产量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燕麦茎秆基部节间形态特征和化学组分含量显著影响茎秆基部抗折力,从而影响田间倒伏率和级别,可作为评价燕麦抗倒伏能力的关键指标。综合考虑抗倒伏能力与籽粒产量,坝莜1号最佳播量为150 kg hm^(-2),燕科2号最佳播量为120 kg 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秆基部形态 茎秆基部化学组分含量 抗折力 倒伏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润土与秸秆配施对燕麦根区土壤有机碳组分和丛植菌根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7
作者 崔雪梅 米俊珍 +3 位作者 刘景辉 赵宝平 张兰英 胡可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15-1224,共10页
为探究膨润土与秸秆配施后燕麦根区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和丛植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izal fungi, AMF)多样性变化,在黄土高原旱作区燕麦单作田间定位试验中,连续3年进行秸秆还田(S)、单施膨润土(B)、膨润土配施秸秆(H)... 为探究膨润土与秸秆配施后燕麦根区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和丛植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izal fungi, AMF)多样性变化,在黄土高原旱作区燕麦单作田间定位试验中,连续3年进行秸秆还田(S)、单施膨润土(B)、膨润土配施秸秆(H)、不施膨润土和秸秆不还田(CK)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和AMF多样性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与CK相比,B、S和H处理能不同程度提高土壤总有机碳(TOC)和不同组分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DOC)、轻组有机碳(LFOC)、颗粒有机碳(POC)、粗颗粒有机碳(CPOC)和细颗粒有机碳(FPOC)]含量及其分配比例,0~20 cm土层增幅大于20~40 cm土层。与CK相比,其他处理提高了0~20 cm土层土壤TOC、DOC、LFOC、POC、CPOC和FPOC含量,其中H处理提高显著(P<0.05),依次提高了19.55%、27.21%、54.69%、56.35%、54.72%和31.11%;各处理增加了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OC)含量,增幅为2.59%~6.03%,但差异不显著。与CK相比,H处理显著提高土壤LFOC/TOC、POC/TOC、CPOC/TOC和POC/MOC,增幅分别为29.71%、30.45%、30.49%和50.91%;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层土壤AMF香农指数和辛普森指数,增幅分别为60.87%和16.05%。相关性分析表明,香农指数与土壤CPO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DO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辛普森指数与LFO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上,膨润土与秸秆配施可不同程度提高燕麦耕层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AMF多样性,可用于改善黄土高原旱作区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秸秆还田 土壤有机碳 矿物结合态有机碳 AM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胁迫下燕麦幼苗生长生理差异及耐盐碱阈值
8
作者 张碧茹 米俊珍 +1 位作者 赵宝平 刘景辉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49-1857,共9页
为研究混合盐碱胁迫对燕麦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计算耐盐碱阈值,选用相对盐碱敏感品种‘白燕5号’和相对耐盐碱品种‘坝莜18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浓度的盐碱胁迫处理,分析燕麦生长、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盐碱胁迫... 为研究混合盐碱胁迫对燕麦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计算耐盐碱阈值,选用相对盐碱敏感品种‘白燕5号’和相对耐盐碱品种‘坝莜18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浓度的盐碱胁迫处理,分析燕麦生长、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盐碱胁迫对‘白燕5号’和‘坝莜18号’幼苗的株高、根长和生物量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分别在150 mmol/L和200 mmol/L胁迫时差异显著。(2)随着胁迫浓度的升高,‘白燕5号’SPAD值、P_(n)、G_(s)及T_(r)均呈下降趋势,在100 mmol/L胁迫时差异显著;‘坝莜18号’SPAD值、P_(n)、G_(s)、T_(r)则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C_(i)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胁迫达到200 mmol/L时差异显著。(3)‘白燕5号’和‘坝莜18号’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均呈上升趋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则呈相反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白燕5号’和‘坝莜18号’SOD活性分别在150 mmol/L和200 mmol/L胁迫时达到峰值且差异显著。(4)以株高较对照降低50%为标准,得‘白燕5号’和‘坝莜18号’幼苗对盐碱胁迫的耐受阈值分别为163.4 mmol/L和200.0 mmol/L。综上所述,燕麦幼苗混合盐碱耐受阈值的确定,可为盐碱地燕麦栽培与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盐碱胁迫 生理差异 耐盐碱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水剂与微生物菌肥配施对黄土高原旱作燕麦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田露 刘景辉 +3 位作者 赵宝平 米俊珍 李英浩 费楠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7-324,共8页
[目的]分析保水剂与微生物菌肥配施后旱作燕麦生长及水分利用情况,为黄土高原旱作区农田生产提供一种有效的保水培肥措施,指导该区域旱作农业生产。[方法]通过在黄土高原旱作区设不施保水剂和微生物菌肥(CK)、单施保水剂(A)、单施微生... [目的]分析保水剂与微生物菌肥配施后旱作燕麦生长及水分利用情况,为黄土高原旱作区农田生产提供一种有效的保水培肥措施,指导该区域旱作农业生产。[方法]通过在黄土高原旱作区设不施保水剂和微生物菌肥(CK)、单施保水剂(A)、单施微生物菌肥(M)、保水剂和生物菌肥配施(AM)4个处理,分析燕麦全生育时期土壤水分变化、关键生育时期生长发育变化、全生育时期耗水量特征、产量构成及水分利用情况。[结果]①AM处理可促进燕麦生长发育。以灌浆期为例,AM处理可提高株高3.27%~25.96%,单株叶面积7.94%~23.06%,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11.48%~21.88%。②AM处理可提高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5.89%~11.50%),显著降低燕麦土壤贮水消耗(7.70%~18.76%),使总耗水量降低0.46%~1.26%。③AM处理可促进燕麦籽粒和生物产量形成,进而促进水分利用,使籽粒产量提高8.40%~20.12%,生物产量提高10.80%~25.09%,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2.19%~26.80%。[结论]保水剂和微生物菌肥配施能够显著促进旱作燕麦生长,改善农田土壤水分状况,具有蓄水保墒作用,实现燕麦产量增加,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微生物菌肥 旱作燕麦 水分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行配施保水剂对滴灌燕麦群体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田露 刘景辉 +6 位作者 米俊珍 赵宝平 李英浩 张胜 王凤梧 焦伟红 高卿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2-342,共11页
为探索适应于滴灌燕麦的高效栽培技术,于2019-2020年通过裂区试验,设置20 cm(A,常规等行距种植)、15 cm(B,带状种植)和10 cm(C,带状种植)3种行距作为主区,以及22.5 kg·hm^(-2)(Y)、0 kg·hm^(-2)(N)2个保水剂施用水平作为副区... 为探索适应于滴灌燕麦的高效栽培技术,于2019-2020年通过裂区试验,设置20 cm(A,常规等行距种植)、15 cm(B,带状种植)和10 cm(C,带状种植)3种行距作为主区,以及22.5 kg·hm^(-2)(Y)、0 kg·hm^(-2)(N)2个保水剂施用水平作为副区,分析行距和保水剂对滴灌燕麦群体数量、群体质量和产量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缩小行距能够促进燕麦群体结构形成、群体质量提升以及产量的增加,过度缩小行距则会抑制燕麦生长。在不施用保水剂条件下,AN和BN处理间燕麦群体结构、群体质量及产量基本上差异不显著;施用保水剂后差异显著,与AY处理相比,BY处理分蘖期总茎数、分蘖数、分蘖成穗率、株高、叶面积指数、抗倒伏指数和籽粒产量2年平均分别提高1.93%、4.48%、4.40%、3.37%、9.43%、6.87%和16.65%。同种行距下,保水剂的施用能不同程度促进燕麦群体结构形成、群体质量提升以及产量的增加,整体以行距为15 cm的带状种植表现更优;与BN处理相比,BY处理的基本苗数、分蘖盛期总茎数、总分蘖数、分蘖成穗率、株高、叶面积指数、抗倒伏指数和籽粒产量2年平均分别提高1.88%、3.27%、5.10%、2.96%、6.67%、17.24%、17.12%和22.99%。综合来看,将种植行距由20 cm缩小为15 cm,等行距种植调整为8行一带的带状种植,结合施用22.5 kg·hm^(-2)保水剂的种植方式能够改善滴灌燕麦群体特征,促进籽粒产量形成,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滴灌 行距 保水剂 群体特征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氮肥减量对糜子产量、氮素利用及土壤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英 刘景辉 +4 位作者 武俊英 米俊珍 孙梦媛 张兰英 冯学颖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87-1197,共11页
针对黄土高原旱作区糜子生产中氮肥种类单一、“一炮轰”等施肥方式造成氮肥利用率低的问题,本文以当地常规施氮(尿素N120kg/hm^(2))为对照,设置不同控释氮肥减量处理探究糜子产量、成熟期氮素积累分配及氮素利用效率对控释氮肥的响应,... 针对黄土高原旱作区糜子生产中氮肥种类单一、“一炮轰”等施肥方式造成氮肥利用率低的问题,本文以当地常规施氮(尿素N120kg/hm^(2))为对照,设置不同控释氮肥减量处理探究糜子产量、成熟期氮素积累分配及氮素利用效率对控释氮肥的响应,分析土壤各形态氮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以期为建立旱地糜子控释氮肥一次性基施轻简栽培技术提供支撑。结果表明:施用控释氮肥通过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和穗重显著提高了糜子产量,两年分别增产3.88%和4.97%,控释氮肥减量20%以下时糜子产量与尿素差异不显著。施用控释氮肥可提高糜子成熟期氮素积累量1.97%~3.21%,增加糜子氮素向籽粒中的分配比例0.55%~1.18%,控释氮肥减量20%以上时糜子氮素积累量显著低于尿素全量基施处理。施用控释氮肥提高了糜子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率及氮素生理利用率,其中氮肥偏生产力显著提高3.88%~4.14%。与施用尿素相比,等量控释氮肥可显著提高糜子抽穗期和成熟期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5.41%~11.80%和4.04%~14.77%。随着控释氮肥减量,糜子田各形态氮素均呈降低趋势,减氮20%以上时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糜子氮素积累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氮素利用效率指标与土壤硝态氮含量相关性最强。综上,施用控释氮肥可显著提高糜子生育中后期土壤供氮能力,促进糜子对氮素的吸收利用进而增加产量并提高经济效益,且在适量减氮20%时并未显著降低糜子产量,因此控释氮肥在糜子生产中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及减氮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积累及分配 硝态氮 微生物生物量氮 氮肥农学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氮肥减量对旱作糜子田土壤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12
作者 王英 武俊英 +4 位作者 刘景辉 米俊珍 孙梦媛 张兰英 冯学颖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4-124,共11页
为明确内蒙古黄土高原旱作区控释氮肥施用下糜子田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变化规律,设置大田试验,以普通尿素为对照,研究控释氮肥的不同减量处理对糜子产量以及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不同土层(0~20和20~40 cm)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影... 为明确内蒙古黄土高原旱作区控释氮肥施用下糜子田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变化规律,设置大田试验,以普通尿素为对照,研究控释氮肥的不同减量处理对糜子产量以及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不同土层(0~20和20~40 cm)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糜子生育期内,土壤酶活性、酶综合指数及微生物量碳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峰值出现在抽穗期,土层间土壤生物学特性表现为0~20 cm优于20~40 cm,且不同氮肥处理对0~20 cm土壤生物学特性影响更大。施氮肥显著提高了糜子生育期内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酶综合指数及微生物量碳含量,增幅分别为2.37%~24.37%、3.79%~25.83%、3.65%~33.24%、2.18%~22.51%和4.09%~26.66%。控释氮肥等量施用及减量20%以下较普通尿素并未显著影响糜子生育后期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含量。但控释氮肥减量30%时较尿素处理显著降低土壤土壤脲酶活性3.65%~7.12%、酶综合指数2.62%~9.60%,控释氮肥减量40%时显著降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3.65%~7.12%、蔗糖酶活性4.85%~16.63%及微生物量碳含量5.45%~13.90%。施用等量控释氮肥显著提高糜子产量4.42%,控释氮肥减量30%~40%时糜子产量显著降低3.19%~5.23%。综上所述,施用控释氮肥在提高糜子产量的同时并未显著影响土壤生物学特性,但控释氮肥减量30%及以上时土壤生物学特性变差,糜子产量降低显著。因此,在该地区糜子生产中应以控释氮肥全量施用或减氮20%以下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尿素 土壤酶活性 酶综合指数 微生物量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幅条播和种植密度对燕麦抗倒伏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13
作者 冯学颖 米俊珍 +5 位作者 刘景辉 赵宝平 王英 田露 陈晓晶 王欣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14-920,共7页
为明确宽幅条播对燕麦抗倒伏性和产量的调节作用及其适宜种植密度,于2019-2020年,通过裂区试验,设置2种播种方式(宽幅条播和常规条播)和三个种植密度水平[300×10^(4)株·hm^(-2)(D1)、450×10^(4)株·hm^(-2)(D2)、600... 为明确宽幅条播对燕麦抗倒伏性和产量的调节作用及其适宜种植密度,于2019-2020年,通过裂区试验,设置2种播种方式(宽幅条播和常规条播)和三个种植密度水平[300×10^(4)株·hm^(-2)(D1)、450×10^(4)株·hm^(-2)(D2)、600×10^(4)株·hm^(-2)(D3)],分析了播种方式与种植密度对燕麦植株抗倒伏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种植密度下,宽幅条播的燕麦茎秆机械强度、茎粗、壁厚均显著高于常规条播。在籽粒灌浆期,与常规条播相比,宽幅条播的燕麦基部第二节间机械强度在D1、D2、D3下分别提高9.3%、11.6%和17.0%,茎粗分别增加7.3%、7.6%和7.3%,株高分别降低2.3%、1.9%和3.0%,重心高度分别下降6.5%、7.8%和6.0%。相比于常规条播,燕麦宽幅条播主要通过增加穗数来增产。在D1、D2、D3下,宽幅条播的两年平均产量较常规条播分别增加了8.6%、9.3%和14.5%。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两种播种方式下燕麦茎秆机械强度、茎粗、壁厚均呈减小趋势,株高、重心高度、节间长均呈增加趋势,但宽幅条播的各指标变化幅度均小于常规条播。因此,生产中采用宽幅条播可显著提高燕麦茎秆抗倒伏能力和籽粒产量,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实现燕麦抗倒性与产量协同提高;本试验条件下,宽幅条播燕麦达到最高产的密度为600×10^(4)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宽幅播种 种植密度 抗倒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腐植酸对燕麦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英浩 刘景辉 +3 位作者 赵宝平 田露 米俊珍 王琦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101-2107,共7页
以燕麦品种‘燕科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分别在正常供水(75%田间持水量)、中度干旱胁迫(60%田间持水量)和重度干旱胁迫(45%田间持水量)3个水分条件下喷施腐植酸(HA)和等量清水(CK),对燕麦叶片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及... 以燕麦品种‘燕科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分别在正常供水(75%田间持水量)、中度干旱胁迫(60%田间持水量)和重度干旱胁迫(45%田间持水量)3个水分条件下喷施腐植酸(HA)和等量清水(CK),对燕麦叶片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和籽粒产量进行测定,以明确腐植酸在干旱胁迫下对燕麦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代谢变化的影响,探讨HA对燕麦耐旱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减少,燕麦叶片中蔗糖和淀粉含量逐渐显著降低,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显著降低,而酸性转化酶(S-AI)和淀粉水解酶(α-GC)活性显著提高。(2)燕麦叶片可溶性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减少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导致籽粒产量显著下降,且干旱胁迫程度越重变化幅度越大。(3)叶面喷施HA能不同程度提升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燕麦叶片中上述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并调节相关酶活性,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并在重度胁迫下的效果更佳。研究发现,腐植酸可以通过调控燕麦叶片NSC的代谢来响应干旱胁迫,降低叶片细胞渗透势,有效缓解干旱胁迫造成的损伤,增强植株耐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干旱胁迫 腐植酸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相关代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幅条播和种植密度对燕麦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冯学颖 刘景辉 +3 位作者 赵宝平 王英 陈晓晶 徐忠山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27-1534,共8页
为明确宽幅条播和种植密度对燕麦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调节作用,于2019-2020年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以蒙农大燕1号为试验材料,设宽幅条播(K)和常规条播(C)两种播种方式以及300万株·hm^(-2)(D1)、450万株&... 为明确宽幅条播和种植密度对燕麦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调节作用,于2019-2020年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以蒙农大燕1号为试验材料,设宽幅条播(K)和常规条播(C)两种播种方式以及300万株·hm^(-2)(D1)、450万株·hm^(-2)(D2)、600万株·hm^(-2)(D3)三个植种密度,比较分析了不同播种方式和密度下燕麦光合能力、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燕麦叶片光合参数和SPAD值及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均呈下降趋势。各密度下宽幅条播燕麦的叶片光合参数及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常规条播。其中,宽幅条播燕麦的净光合速率较常规条播增加了7.2%~24.8%,且在D3下增幅最大;蒸腾速率、胞间CO_(2)浓度和SPAD值分别增加1.8%~24.1%、1.7%~25.5%和2.2%~11.5%;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增加4.9%~56.2%。宽幅条播显著提高了燕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其中在D1、D2和D3下分别增产8.6%、9.3%和14.5%,差异均达到0.05显著水平。由此可见,宽幅条播可有效促进燕麦光合作用、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增长,最终实现增产,尤其是可有效缓解高密度下燕麦群体光合、干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幅条播 种植密度 燕麦 光合特性 干物质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腐酸浸种对燕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英浩 刘景辉 +2 位作者 赵宝平 米俊珍 田露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2-76,89,共6页
为筛选燕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适浸种方法,以燕麦品种坝莜3号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黄腐酸浓度(稀释50、100、150、200、250、300倍)和5个浸种时间(3、6、9、12、15 h),共30个组合处理,蒸馏水浸种作为对照(ck),对各浸种浓度、浸种时间... 为筛选燕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适浸种方法,以燕麦品种坝莜3号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黄腐酸浓度(稀释50、100、150、200、250、300倍)和5个浸种时间(3、6、9、12、15 h),共30个组合处理,蒸馏水浸种作为对照(ck),对各浸种浓度、浸种时间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150倍和200倍黄腐酸稀释液浸种处理可显著提高燕麦种子活力,促进幼苗生长,而50倍和100倍稀释液浸种处理显著抑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各指标值随浸种时间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浸种9 h达到最高值;二者交互作用对燕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显著影响。综合分析,优先选择用稀释200倍的黄腐酸溶液浸种9 h作为燕麦浸种的最佳处理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黄腐酸 浸种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燕麦生长及叶片光系统Ⅱ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英浩 刘景辉 +2 位作者 赵宝平 田露 薛国兴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706-1713,共8页
以‘燕科2号’燕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水的方式分别设置正常供水(75%田间持水量)、中度干旱胁迫(60%田间持水量)、重度干旱胁迫(45%田间持水量)3个水分处理,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了不同水分梯度下燕麦生长和叶片光反应系统Ⅱ(P... 以‘燕科2号’燕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水的方式分别设置正常供水(75%田间持水量)、中度干旱胁迫(60%田间持水量)、重度干旱胁迫(45%田间持水量)3个水分处理,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了不同水分梯度下燕麦生长和叶片光反应系统Ⅱ(PSⅡ)功能的变化,探讨干旱胁迫对燕麦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导致燕麦株高变矮,叶片数、主茎数、穗数减少,叶片失绿发黄及籽粒产量显著下降。(2)与正常供水相比,重度干旱胁迫下燕麦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合性能指数(PIABS)显著降低。(3)重度干旱胁迫导致燕麦叶片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ABS/RC)和单位反应中心耗散掉的能量(DI0/RC)明显下降,单位反应中心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ET0/RC)和单位反应中心捕获的光能(TR0/RC)明显升高;有活性反应中心的开放程度(Ψ0)和电子传递链的量子产额(φE0)明显下降、非光化学淬灭最大量子产额(φD0)明显升高,VJ、VK、VL 3个位点的相对荧光强度明显升高,OJIP曲线初始斜率Mo明显升高。研究发现,燕麦叶片PSⅡ对中度干旱胁迫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而重度干旱胁迫严重伤害其叶片PSⅡ反应中心,导致其反应中心能流分配失衡,电子传递受阻和PSⅡ稳固性减弱,进而影响燕麦光合作用,最终导致燕麦生长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干旱胁迫 光系统Ⅱ 叶绿素荧光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胁迫对不同品种燕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孙墨可 李俊伟 +7 位作者 张曼 董玉迪 田娟 李颖慧 徐威威 郭来春 王春龙 任长忠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09-114,共6页
为了筛选燕麦苗期的耐碱材料,明确耐碱性评价的关键指标,对20份燕麦幼苗施加100 mmol/L碱胁迫(NaHCO_(3)∶Na_(2)CO_(3)=5∶1,pH值=8.3),测定生长表型和生理指标共计12项指标的变化率,利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热图和聚类等方法,评估... 为了筛选燕麦苗期的耐碱材料,明确耐碱性评价的关键指标,对20份燕麦幼苗施加100 mmol/L碱胁迫(NaHCO_(3)∶Na_(2)CO_(3)=5∶1,pH值=8.3),测定生长表型和生理指标共计12项指标的变化率,利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热图和聚类等方法,评估各材料耐碱能力,剖析各项指标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燕麦材料对碱胁迫响应存在差异,各指标对碱胁迫的响应不同;根据综合打分结果,燕麦耐碱能力由大到小表现为BY6>BY7>BY12>BY19>BY15>BY8>BY17>BY14>BY2>BY9>BY20>BY11>BY1>BY18>BY16>BY5>BY3>BY10>BY4>BY13;聚类分析将20份材料划分为耐碱能力不同的4个类群;各指标对鉴定燕麦耐碱性的影响力大小依次为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Na^(+)含量>POD活性>SOD活性>CAT活性>MDA含量>根系活力>根长>株高>K^(+)含量>植株鲜质量。结果显示,BY7、BY6、BY19等12份材料为燕麦苗期的耐碱材料。脯氨酸、Na^(+)、可溶性糖含量等指标是燕麦苗期耐碱性评价中的关键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碱胁迫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生长表型 生理指标 热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胁迫下燕麦叶片代谢组差异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俊伟 刘景辉 +5 位作者 赵宝平 米俊珍 王俊英 郭来春 王春龙 任长忠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607-2618,共12页
以燕麦(Avena sativa)叶片为材料,结合广靶代谢组和靶向代谢组检测方法,分析了盐胁迫和碱胁迫条件下的主要差异代谢物及其代谢途径。结果发现:盐胁迫和碱胁迫条件下,燕麦叶片的主要差异代谢物均以脂类代谢物为主,有机酸是盐胁迫与碱胁... 以燕麦(Avena sativa)叶片为材料,结合广靶代谢组和靶向代谢组检测方法,分析了盐胁迫和碱胁迫条件下的主要差异代谢物及其代谢途径。结果发现:盐胁迫和碱胁迫条件下,燕麦叶片的主要差异代谢物均以脂类代谢物为主,有机酸是盐胁迫与碱胁迫之间的主要差异代谢物;富集分析表明,碱胁迫下的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CA)代谢途径与盐胁迫条件下存在差别。通过检测TCA循环相关的有机酸,发现碱胁迫下燕麦叶片的柠檬酸、乌头酸、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草酰乙酸含量高于盐胁迫,其中乌头酸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有机酸。总之,TCA循环是盐胁迫和碱胁迫之间的主要差异代谢通路,燕麦叶片通过积累有机酸响应碱胁迫。本研究通过代谢组学方法首次证实了燕麦叶片响应盐、碱胁迫的主要差异代谢途径是TCA途径,推测乌头酸在燕麦叶片响应碱胁迫的有机酸调节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为解析燕麦响应盐、碱胁迫的差异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碱胁迫 燕麦 有机酸 乌头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精胺浸种对燕麦种子萌发期的耐盐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碧茹 米俊珍 +4 位作者 赵宝平 海霞 张兰英 李英浩 刘景辉 《种子》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7-111,共5页
为明确促进燕麦种子萌发的亚精胺浸种浓度和浸种时间,探究亚精胺浸种对提高燕麦种子萌发期耐盐性的效果,本试验以盐敏感品种草莜1号和耐盐品种白燕2号为材料,研究盐胁迫(0、50、72.5、100 mmol/L)下适宜亚精胺浸种浓度及浸种时间对燕麦... 为明确促进燕麦种子萌发的亚精胺浸种浓度和浸种时间,探究亚精胺浸种对提高燕麦种子萌发期耐盐性的效果,本试验以盐敏感品种草莜1号和耐盐品种白燕2号为材料,研究盐胁迫(0、50、72.5、100 mmol/L)下适宜亚精胺浸种浓度及浸种时间对燕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胚芽长、胚根长及物质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0.5 mmol/L亚精胺浸种12 h时,燕麦种子发芽率、胚芽长、胚根长及物质转化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72.5 mmol/L盐胁迫下,亚精胺浸种后种子萌发率和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且对盐敏感品种作用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盐胁迫 亚精胺 浸种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