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添加剂对水稻秸秆青贮发酵品质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41
1
作者 赵金鹏 赵杰 +5 位作者 李君风 董志浩 陈雷 白云峰 贾玉山 邵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2-159,共8页
[目的]本文旨在评价甲酸、纤维素酶和乳酸菌对水稻秸秆青贮发酵品质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降解的影响。[方法]试验设无添加对照组(CK)、甲酸添加(6 m L·kg^(-1))组(F)、纤维素酶添加(0.5 g·kg^(-1))组(C)、乳酸菌添加1×106C... [目的]本文旨在评价甲酸、纤维素酶和乳酸菌对水稻秸秆青贮发酵品质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降解的影响。[方法]试验设无添加对照组(CK)、甲酸添加(6 m L·kg^(-1))组(F)、纤维素酶添加(0.5 g·kg^(-1))组(C)、乳酸菌添加1×106CFU·g^(-1)组(L)和乳酸菌+纤维素酶组合添加组(CL),添加量以鲜质量计。水稻秸秆青贮6、15、30和60 d后采集样品,分析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组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甲酸(F组)显著提高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P<0.05),降低氨态氮/总氮值,但一定程度上抑制乳酸发酵;纤维素酶组对水稻秸秆青贮发酵品质具有一定的改善效果;添加乳酸菌L组显著提高乳酸含量和乳酸/乙酸值(P<0.05),显著降低pH值、氨态氮/总氮值和乙酸含量(P<0.05),明显改善水稻秸秆青贮发酵品质;相对于L组,CL组并没有进一步改善青贮发酵品质。整个青贮过程中,F组始终显示最低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P<0.05),C组和CL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L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又低于C组(P>0.05)。[结论]甲酸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作用最为明显,乳酸菌和纤维素酶组合添加不但提高了发酵品质,还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具有较为明显的降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秸秆 添加剂 发酵品质 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对象草青贮发酵品质及体外消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29
2
作者 丁浩 吴永杰 +6 位作者 邵涛 赵杰 代童童 董东 尹雪敬 贾玉山 李君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600-2608,共9页
为探讨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对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ach)青贮发酵品质与体外消化率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CK)、添加纤维素酶组(CE)、添加木聚糖酶组(XE)和组合添加酶组(CX,纤维素酶+木聚糖酶)。青贮7,30,60,90 d后开窖取样,测... 为探讨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对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ach)青贮发酵品质与体外消化率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CK)、添加纤维素酶组(CE)、添加木聚糖酶组(XE)和组合添加酶组(CX,纤维素酶+木聚糖酶)。青贮7,30,60,90 d后开窖取样,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CE,XE和CX组显著提高了乳酸含量(P<0.05),降低了pH、氨态氮/总氮和干物质损失;添加酶处理组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均低于对照,并且水溶性碳水化合物、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增加;体外发酵试验中,CE,XE和CX组青贮饲料干物质消化率、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酸性洗涤消化率和体外产气均显著高于CK(P<0.05),且CX组体外产气量最高,而CE与XE之间差异不显著。综上,添加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提高了象草青贮发酵品质与体外消化率,组合添加酶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草 纤维素酶 木聚糖酶 发酵品质 体外消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贮藏时间对甜高粱青贮发酵品质、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赵杰 尹雪敬 +4 位作者 王思然 董志浩 李君风 贾玉山 邵涛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4-175,共12页
为评价贮藏时间对甜高粱青贮发酵品质、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功能的影响,将蜡熟期甜高粱(SS)自然青贮1、3、7、15、30和60 d,开窖后,随机取样进行化学成分、发酵参数和微生物数量分析。同时,对鲜样、青贮7和60 d的甜高粱青贮饲料(SSS)进一... 为评价贮藏时间对甜高粱青贮发酵品质、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功能的影响,将蜡熟期甜高粱(SS)自然青贮1、3、7、15、30和60 d,开窖后,随机取样进行化学成分、发酵参数和微生物数量分析。同时,对鲜样、青贮7和60 d的甜高粱青贮饲料(SSS)进一步进行高通量测序和KEGG功能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青贮60 d后,甜高粱青贮饲料呈低pH值、高乳酸含量和高乳乙比的同型乳酸发酵。肠杆菌属(26.0%)和泛菌属(25.7%)为SS鲜样的优势菌属,而明串珠菌属(34.1%)和乳球菌属(31.6%)则在7 d的SSS中占据优势,随后在60 d的SSS中被乳杆菌属(73.5%)取代。斯皮尔曼相关性热图显示乳杆菌属相对丰度与乳酸含量呈正相关,与pH值呈负相关。青贮前后微生物群落功能存在较大差异:青贮过程下调了氨基酸、能量、辅因子和维生素代谢,但上调了核苷酸和碳水化合物代谢。总体而言,高通量测序结合KEGG功能预测分析进一步证实了甜高粱青贮过程中球状乳酸菌至杆状乳酸菌的演替规律,并初步发现了碳水化合物代谢上调及氨基酸代谢下调的功能转变趋势。研究青贮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动态和功能变化对深入揭示厌氧发酵机理和生产高品质青贮饲料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发酵品质 微生物群落演替 功能变化 青贮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