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0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校企合作赋能兽医影像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内蒙古农业大学瑞派动物医院为例
1
作者 王宇 刘行健 呼格吉乐图 《养殖与饲料》 2025年第4期143-146,共4页
[目的]提升学生专业素养,探索兽医影像学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路径。[方法]以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为例,以提升学生素质、贴近实际需求为目标,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从考核标准、开展方式、教育方式等方面对兽医影像学实验课教学进行深... [目的]提升学生专业素养,探索兽医影像学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路径。[方法]以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为例,以提升学生素质、贴近实际需求为目标,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从考核标准、开展方式、教育方式等方面对兽医影像学实验课教学进行深化改革。[结果]探索出了一种目前较为适合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影像学的教学模式,使用该模式教学后,兽医影像学的课程质量有了质的提升,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和掌握度有了明显的提高。[结论]该模式的施行为兽医行业的影像学人才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教育环境,为未来技能型学科的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医影像学 校企合作 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牛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支原体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和毒力基因检测
2
作者 尹凯雯 毛伟 +9 位作者 曹金山 孙月 董海燕 韩凯凡 王博 李培锋 张志丹 樊宏亮 郭宇 赵红霞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8-1341,共14页
【目的】了解内蒙古地区某规模化牧场牛呼吸道疾病主要致病菌及支原体的感染情况、耐药性及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为该牧场牛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提供用药依据。【方法】采集死亡牛的肺脏组织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测序、... 【目的】了解内蒙古地区某规模化牧场牛呼吸道疾病主要致病菌及支原体的感染情况、耐药性及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为该牧场牛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提供用药依据。【方法】采集死亡牛的肺脏组织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测序、PCR鉴定、药敏试验、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检测等。【结果】分离得到在TSA平板上显示圆润、灰白色、透明或半透明菌落,特异性基因及血清型基因扩增符合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A6型溶血性曼氏杆菌预期条带的细菌各1株;在PPLO固体培养基出现肉眼可观察的小气泡,镜检呈煎蛋样,特异性基因扩增符合预期条带的牛支原体1株。16S rRNA测序比对结果发现,3种病原体分别与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性曼氏杆菌和牛支原体相似性在99%以上。耐药性及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性曼氏杆菌对氧氟沙星高度敏感,对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等抗菌药物敏感;多杀性巴氏杆菌携带strA、strB、tetA、tetB、qnrA、bla ROB耐药基因,携带exbB、exbD、ompA、psl等22种毒力基因;溶血性曼氏杆菌携带strA、strB耐药基因,携带gcp、gs60、lktC、tbpB 4种毒力基因;牛支原体对链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和卡那霉素中介,对庆大霉素、氧氟沙星、恩诺沙星、四环素敏感,携带strA、strB、mph、msr-E耐药基因,携带VspX、VspY2、VpmA、P81毒力基因。【结论】该牧场病死牛呼吸道疾病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性曼氏杆菌及牛支原体混合感染所致,且分离菌株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建议临床中治疗牛呼吸道疾病使用氧氟沙星作为主要治疗抗菌药物,不建议使用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溶血性曼氏杆菌 牛支原体 分离鉴定 耐药性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部分地区牛源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3
作者 蔺冰冰 赵洪哲 +5 位作者 关娜 乌日古木拉 其根 张杨 温永俊 王凤雪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73-1883,共11页
【目的】探明内蒙古部分地区肉牛源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erfringens)分离株的流行特性和耐药性,为该地区肉牛产气荚膜梭菌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采集37头病死肉牛的组织样品,采用分离培养、染色镜检... 【目的】探明内蒙古部分地区肉牛源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erfringens)分离株的流行特性和耐药性,为该地区肉牛产气荚膜梭菌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采集37头病死肉牛的组织样品,采用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等方法进行细菌分离鉴定,PCR检测分离菌的毒素类型及耐药基因,并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菌在TSC培养基上呈黑色圆形菌落,在TSA培养基中浑浊产气,镜检见短粗的革兰阳性直杆菌。分离菌发酵蔗糖、葡萄糖、麦芽糖、硫化氢,使明胶液化,在含铁牛乳培养基中“爆裂发酵”。从37头患畜组织样品中分离出8株产气荚膜梭菌,分离率为21.62%。毒素基因PCR分型结果显示,分离株均只含有cpa毒素,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耐药基因PCR检测结果显示,检出多种耐药基因,其中blaTEM、tetM、ermB和sul2基因检出率最高,均为100%;耐药基因aph(3′)-Ⅲ-F、tetB(P)、ermC检出率分别为87.5%、62.5%和62.5%,其余耐药基因未检出。药敏试验结果显示,8株产气荚膜梭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对丁胺卡那、链霉素耐药率均为100%;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耐药率均为87.5%;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100%、75.0%和50.0%;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氯霉素、克林霉素均表现为敏感。【结论】内蒙古部分地区牛群中存在产气荚膜梭菌流行,主要以A型为主,对抗生素产生了较严重的耐受情况,且存在多重耐药。试验结果可为产气荚膜梭菌流行病学研究、临床合理用药和科学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分离鉴定 耐药性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全基因组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黄金田 李静 +3 位作者 丁玉林 王文龙 高娃 王金玲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6-483,共8页
为确定引起内蒙古地区3月龄~6月龄荷斯坦犊牛暴发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原,并分析其基因组序列,本研究对病死犊牛剖检并观察其各脏器的剖检病变,制备各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其组织病变。结果可见犊牛肺脏呈深红色有光泽的肌肉样实变,心脏肥大,... 为确定引起内蒙古地区3月龄~6月龄荷斯坦犊牛暴发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原,并分析其基因组序列,本研究对病死犊牛剖检并观察其各脏器的剖检病变,制备各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其组织病变。结果可见犊牛肺脏呈深红色有光泽的肌肉样实变,心脏肥大,肝脏表面散在细小的结节状灰白色病灶,肾脏表面散在细小深红色出血点;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典型间质性肺炎,多数各级细支气管腔和肺泡腔内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大量增生和浸润,偶见合胞体细胞,在各级细支气管部分黏膜上皮细胞浆内有大小不等的圆形红染的病毒包涵体;轻度纤维化和小坏死灶的变质性肝炎,急性炎性脾肿,多发性小出血灶的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进一步进行RT-PCR检测,结果显示,扩增获得约600 bp的目的条带,测序后与GenBank中相关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目的基因与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美国分离株USII/S1(KU159366)的同源性最高(98.42%),表明该地区某牧场犊牛感染了BRSV。将该病例肺组织研磨上清液接种牛肾细胞(MDBK)盲传3代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经RT-PCR检测确认为BRSV,进一步表明分离到1株BRSV,命名为IM BRSV-39。分段扩增IM BRSV-39株的全基因组序列,经测序后拼接获得长度为15130 bp的BRSV全基因组序列。采用MegAlign软件分析IM BRSV-39株的全基因组序列、G基因序列和F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及突变位点;采用MEGA 11软件构建分离株全基因组进化树分析其遗传进化关系。结果显示,IM BRSV-39株的全基因组序列、G基因和F基因序列均与BRSVⅢ亚型分离株相应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最高、且位于同一进化分支,证实IM BRSV-39株属于BRSVⅢ亚型;突变位点分析结果显示:与BRSVⅢ亚型参考株相比,IM BRSV-39株G基因序列存在7个突变位点,F基因序列存在12个突变位点;G蛋白氨基酸序列存在4个突变位点,其中L13H处在G蛋白的胞质结构域(aa1~aa37);Y^(127)H、I^(139)T、P^(177)L、A^(186)T处在G蛋白的胞外结构域(aa66~aa257);F蛋白氨基酸序列存在5个氨基酸突变位点,其中M^(4)T、M^(7)T、S^(14)C处在F蛋白氨基末端信号肽区(aa1~aa26)。本研究检测并分离到1株BSRV,揭示了该病毒基因组的遗传进化特征,为国内BRSV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包涵体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 全基因组 遗传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牛羊消化道线虫的流行、耐药及其防治情况 被引量:1
5
作者 布音布和 玛丽雅其其格 +1 位作者 侯斌 哈斯苏荣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2-117,共6页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牛羊消化道线虫病对该地区草原畜牧业的影响十分严重。本文对内蒙古自治区十余年关于牛羊消化道线虫流行情况、优势虫种耐药情况和针对性防治方法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牛羊消化道线虫病对该地区草原畜牧业的影响十分严重。本文对内蒙古自治区十余年关于牛羊消化道线虫流行情况、优势虫种耐药情况和针对性防治方法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以期为内蒙古地区牛羊消化道线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并为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羊 内蒙古自治区 消化道线虫 流行 耐药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神经致病型马疱疹病毒1型的分离与鉴定
6
作者 冯心如 刘佳利 +5 位作者 李静 丁玉林 王文龙 高娃 张迪 王金玲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6-640,共5页
为调查内蒙古四子王旗某马场马流产是否由马疱疹病毒1型(EHV-1)感染导致,本研究采集该场马流产胎儿肝、脾等组织,将组织研磨上清液接种MDBK细胞,盲传5代,待出现细胞病变时收集细胞及培养上清,通过gB基因的PCR及透射电镜对分离病毒进行鉴... 为调查内蒙古四子王旗某马场马流产是否由马疱疹病毒1型(EHV-1)感染导致,本研究采集该场马流产胎儿肝、脾等组织,将组织研磨上清液接种MDBK细胞,盲传5代,待出现细胞病变时收集细胞及培养上清,通过gB基因的PCR及透射电镜对分离病毒进行鉴定,采用2代测序技术对分离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并进行分离病毒gB基因的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分析。采用SnapGene6.0.2软件分析分离病毒ORF30基因及其编码氨基酸序列。结果显示,组织上清液接种MDBK细胞并盲传5代后,细胞出现典型的圆缩、融合、脱落和聚堆成葡萄串状等细胞病变特征;EHV-1 gB基因的PCR检测结果呈阳性;电镜观察可见疱疹病毒典型的形态特征,表明分离到1株EHV-1,命名为EHV-1-NM2021。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EHV-1-NM2021 gB基因序列与国内外EHV-1参考株gB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7.7%~100%;构建gB基因的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显示该基因与EHV-1德国株(RacL11)、澳大利亚株(438-77)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亲缘关系较近。此外,ORF30基因序列及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EHV-1-NM2021 ORF30基因nt2254为鸟嘌呤(G),aa752为天冬氨酸(D),该分离株为神经致病型病毒。本研究首次在内蒙古鉴定并分离到神经致病型EHV-1,丰富了国内EHV-1的流行病学数据库,为EHV-1感染所导致马流产的防控奠定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流产 神经致病型马疱疹病毒1型 遗传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牛冠状病毒全基因组测序与遗传进化分析
7
作者 其勒木格 王旭芬 +4 位作者 侯琳 张嘉磊 马聿田 张志丹 周伟光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984-4995,共12页
【目的】了解内蒙古地区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流行毒株的全基因组特征和遗传进化情况,为有效防控BCoV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对疑似感染BCoV的犊牛脾脏进行宏病毒组测序和步移RT-PCR扩增,获得BCoV全基因组序列,并... 【目的】了解内蒙古地区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流行毒株的全基因组特征和遗传进化情况,为有效防控BCoV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对疑似感染BCoV的犊牛脾脏进行宏病毒组测序和步移RT-PCR扩增,获得BCoV全基因组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和遗传进化分析。利用Oligo 7.0软件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S基因,并对其进行遗传进化、氨基酸序列变异、抗原表位预测及三级结构预测分析。【结果】本研究从疑似感染BCoV的犊牛脾脏中成功获得大小为30971 bp的BCoV全基因组序列,NCBI登录号为PP352170.1,该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与BCoV爱尔兰株ABGEB0-62相似性最高,为99.2%,并与该株亲缘关系最近,同时与BCoV法国株BCoV_2014_13和挪威株Nes_2012-01-03属于同一进化分支;扩增出的S基因核苷酸长度为4092 bp,与BCoV爱尔兰株ABGEB0-62 S基因序列亲缘关系最近,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但核苷酸序列与BCoV内蒙古株NMG1 S基因相似性最高,为99.4%;S基因编码的氨基酸与Mebus株比对发现,有15个氨基酸变异位点(S1亚基12个,S2亚基有3个),其中变异的氨基酸残基154、260、499-520、718、1192、1344位氨基酸处于抗原表位区,并导致S蛋白三级结构发生改变。【结论】本研究利用宏病毒组测序和基因组5′-端步移RT-PCR法获得内蒙古BCoV株全基因组序列,其S蛋白抗原表位区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和三级结构改变,预示S蛋白抗原性发生了改变;S1亚基的多态性区域氨基酸位点的变异预示S蛋白的致病性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冠状病毒(BCoV) 全基因组 宏病毒组 S基因 遗传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毒力基因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1
8
作者 杨斯琴 敖日格乐 +1 位作者 王纯洁 周婷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61-764,共4页
为鉴定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奶牛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分离株的血清型、毒力基因和耐药性,本研究分别采用接种小鼠试验、玻片凝集试验、PCR方法及药敏纸片法测定E.coli分离株的致病性、血清型分布、8种毒力基因及对20种抗生素的敏... 为鉴定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奶牛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分离株的血清型、毒力基因和耐药性,本研究分别采用接种小鼠试验、玻片凝集试验、PCR方法及药敏纸片法测定E.coli分离株的致病性、血清型分布、8种毒力基因及对2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从内蒙古奶牛场采集的100份粪便样品中鉴定出50株致病性E.coli(50%)。定型的24株致病性E.coli的血清型共10种,以O18、O146和O152为优势血清型,共14株,占定型菌株的58.3%。50株致病性E.coli中,毒力基因irp2、eae A、stx1、stx2和hly A的检出率分别为100%、50%、14%、10%和8%。另外,所有血清型菌株对受试的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性,并且均耐受青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利福平、复方新诺明和阿莫西林6种抗生素,而且全部含有毒力基因irp2。本研究结果为牛源致病性E.coli病的防控和临床用药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 血清型 毒力基因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成年绒山羊皮肤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尹俊 李金泉 +2 位作者 张燕军 李长青 郭志成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96-1000,共5页
构建了成年绒山羊次级毛囊兴盛期皮肤组织cDNA文库.在GenBank数据库注册非冗余ESTs 392条.序列号为CD051766~CD052157.共有319个已知功能基因.未分类的基因108个;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类70个;代谢类43个;细胞结构类45个;细胞信号和传导类30... 构建了成年绒山羊次级毛囊兴盛期皮肤组织cDNA文库.在GenBank数据库注册非冗余ESTs 392条.序列号为CD051766~CD052157.共有319个已知功能基因.未分类的基因108个;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类70个;代谢类43个;细胞结构类45个;细胞信号和传导类30个;细胞和机体防御的基因15个;参与细胞分裂的基因8个.发现了一些可能和绒毛生长有关的基因:TGFβbinding protein,EDRK enriched factor,growth factor receptor, G protein associated receptor, dermal papilla derived protein 2, homeobox gene otx2, kallikrein7, jagged- 1, thrombospondin- 1 and p 53 inducible protein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山羊 表达序列标签 皮肤 毛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乌审旗地区羊寄生虫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莹莹 乌翠兰 +9 位作者 李斌 杨晓野 王瑞 贡庆扎布 乌云其其格 陈林军 祝晓蕊 刘大程 李平安 王凤龙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57,I0003,共4页
内蒙古乌审旗地区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体经济的蒙古族聚居旗县。养羊业是乌审旗畜牧业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目前乌审旗成为全国县域著名的优质羊产业基地。寄生虫病是羊养殖业中最常见的慢性消耗性疾病,羊感染寄生虫会导致生产性能上的损失,
关键词 内蒙古乌审旗 寄生虫感染 养羊业 流行病学调查 慢性消耗性疾病 优势产业 产业基地 寄生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临床型奶牛子宫内膜炎葡萄球菌毒力基因检测及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赵俊利 李培锋 +2 位作者 李志芳 关红 丁月霞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5-304,共10页
旨在调查引起内蒙古地区奶牛临床型子宫内膜炎致病葡萄球菌的毒力基因分布情况及其耐药现状。本试验对采集自内蒙古不同地区的260份患有临床型子宫内膜炎奶牛的子宫脓性分泌物进行了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调查了超抗原毒素基因(SEs和TSST... 旨在调查引起内蒙古地区奶牛临床型子宫内膜炎致病葡萄球菌的毒力基因分布情况及其耐药现状。本试验对采集自内蒙古不同地区的260份患有临床型子宫内膜炎奶牛的子宫脓性分泌物进行了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调查了超抗原毒素基因(SEs和TSST-1)的分布;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19种抗菌药物对分离菌株的MIC,并对红霉素和四环素耐药菌株携带的相关耐药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260份样品中分离到10种127株(48.8%)葡萄球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3株(41.7%),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4株(58.3%);80株(63.0%)葡萄球菌至少携带1种超抗原毒素基因,超抗原基因可有17种不同的组合,其中sej(38.6%)检出率最高,sec+sej+sen(33.3%)组合最为流行。分离菌株对青霉素(79.5%)和氨苄西林(71.7%)耐药率最高,对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在60%左右,对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40%左右,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20%左右,对3种联合用药的抗菌药物组合耐药率均在10%左右,所有菌株均对万古霉素敏感。菌株对红霉素的耐药表型主要由ermC(46.4%)和ermB(37.5%)基因贡献,未检出ermA基因。菌株对四环素的耐药表型主要由tetK(70.0%)基因介导,其次为tetM(10.0%)基因。22株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均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菌株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克拉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极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P<0.01),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高于MSS(P<0.05)。结果提示:内蒙古地区临床型奶牛子宫内膜炎葡萄球菌携带毒力基因复杂,耐药情况较为严重,且发现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流行。抗微生物药的耐药性可能是导致内蒙古地区奶牛临床子宫内膜炎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子宫内膜炎 葡萄球菌 超抗原基因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内蒙古地区蓝舌病流行情况调查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胜男 吕建华 +5 位作者 常建华 韩明浩 刘昆 海岩 刘威 吴树清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59-762,共4页
为了解内蒙古地区蓝舌病(BT)流行情况,本研究于2013年对内蒙古存在疑似BT病例地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了内蒙古6个盟市不同种类动物的抗凝血及其对应血清样品212份,采用竞争ELISA及套式RT-PCR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竞争ELISA检测结果显... 为了解内蒙古地区蓝舌病(BT)流行情况,本研究于2013年对内蒙古存在疑似BT病例地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了内蒙古6个盟市不同种类动物的抗凝血及其对应血清样品212份,采用竞争ELISA及套式RT-PCR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竞争ELISA检测结果显示212份血清样品中有63份为BT阳性样品,13份为BT弱阳性,总阳性率为35.85%(76/212)。套式RT-PCR检测结果显示212份血液样品中有61份为BT阳性样品,总阳性率为28.77%(61/212),其中绵羊感染率为21.25%(17/80)、绒山羊感染率为35.35%(41/116)、牛感染率为18.75%(3/16)。不同的饲养方式对动物感染BT也有影响,其中圈养感染率为16.67%(1/6),散养感染率为29.13%(60/206)。本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BT流行范围比较广泛,因此有必要加强该病的检测及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 流行病学调查 竞争ELISA 套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羊源大肠杆菌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刘正明 李金泉 +6 位作者 黄德浩 郝欣蔚 郝普国 吴莉芩 吴烨挺 杨奇妙 赵红霞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39-846,共8页
为确定内蒙古地区羊源大肠杆菌的耐药表型及其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本研究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内蒙古地区108株羊源大肠杆菌对13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阿莫西林、头孢噻吩、磺胺甲唑、黏菌素的耐药率最... 为确定内蒙古地区羊源大肠杆菌的耐药表型及其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本研究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内蒙古地区108株羊源大肠杆菌对13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阿莫西林、头孢噻吩、磺胺甲唑、黏菌素的耐药率最高,均达100.0%,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四环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在50%~80%之间,对头孢噻肟、美洛培南、新霉素的耐药率均低于10%,较为敏感。108株羊源大肠杆菌中耐7种以上药物的菌株占94.4%,其中15.6%菌株对13种抗菌药物耐药,只有1株菌对所有抗菌药物敏感。采用PCR方法对羊源大肠杆菌分离株所携带的6种相关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6种耐药基因中的4种耐药基因blaTEM、proP-2、sul-Ⅰ、ampG检出率超过50%,耐药基因aph(3′)-Ⅰ携带率达40%,只有耐药基因aac(3)-Ⅱ检出率仅为5.5%。由此可见,内蒙古地区羊源大肠杆菌对13种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存在严重的多重耐药情况,羊源大肠杆菌分离株携带aph(3′)-Ⅰ、sul-Ⅰ、ampG、blaTEM、proP-2、aac(3)-Ⅱ耐药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耐药性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乌兰察布布氏菌分离株种型鉴定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志国 王妙 +4 位作者 刘日宏 赵鸿雁 朴冬日 崔步云 夏咸柱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18-622,631,共6页
目的鉴定临床分离布氏菌种型,并分析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以牛种、羊种、猪种标准参考菌株为试验对照,采用经典方法和VITEK2.0进行初步鉴定,用AMOS-PCR进行确证,并分析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经典鉴定115株均为羊种菌,羊3型93株,... 目的鉴定临床分离布氏菌种型,并分析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以牛种、羊种、猪种标准参考菌株为试验对照,采用经典方法和VITEK2.0进行初步鉴定,用AMOS-PCR进行确证,并分析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经典鉴定115株均为羊种菌,羊3型93株,羊1型22株;115株菌ProA、TyrA、URE和GlyA全部阳性;91株ELLM阳性、14株APPA阳性,提示均为布氏菌,其中羊种菌91株,猪种菌14株。与经典实验的鉴定符合率比较鉴定布氏菌属100%,鉴定布氏菌种为79%(91/115);AMOS-PCR均获得了约731bp的特异性扩增条带,证实全部为羊种菌。初诊患者84例,构成比为73%;临床表现以疼痛、发热、乏力、多汗居多;88例患者就诊前无用药史,2例有布病治疗史。结论 VITEK2.0是一种高效的布氏菌鉴定方法,但不能替代经典方法;羊种3型菌为该地区的主要流行菌种,再感染可能是慢性患者或有布病治疗史患者分离到布氏菌的主要因素,初诊、未用抗生素且症状典型是分离布氏菌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菌 种型鉴定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奶牛源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小鼠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关红 赵俊利 +3 位作者 赵红霞 李志芳 丁月霞 石瑞丽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24-229,共6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内蒙古地区奶牛源沙门氏菌的分离、血清学鉴定及其对小鼠的致病性研究,探明本地区奶牛源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分布及其对小鼠的致病力强度,为兽医临床防制由沙门氏菌引起的奶牛感染性疾病提供依据。采用SC增菌液和SS琼脂从...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内蒙古地区奶牛源沙门氏菌的分离、血清学鉴定及其对小鼠的致病性研究,探明本地区奶牛源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分布及其对小鼠的致病力强度,为兽医临床防制由沙门氏菌引起的奶牛感染性疾病提供依据。采用SC增菌液和SS琼脂从兽医临床采集的奶牛乳房炎和奶牛子宫内膜炎病料中分离沙门氏菌;对分离到的疑似菌落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和生化鉴定;采用A^F群O抗原多价诊断血清及单价诊断血清对疑似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型鉴定;采用腹腔注射感染小鼠,观察部分菌株对小鼠的致病和致死情况,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从460份病料中共分离、鉴定出沙门氏菌38株,分离率为8.3%;38株分离菌均分布于A^F群内,分属8个群、14种血清型,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分离率最高(39.5%);选择的5株沙门氏菌攻毒后均可引起小鼠发生死亡,死亡率在50%~80%之间;在感染小鼠的心脏、肝脏均回收到了攻毒菌,且发病小鼠的心脏、肝脏和肾脏出现坏死灶,肺脏有细菌性栓子。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奶牛源沙门氏菌血清型分布较复杂,对小鼠有较强的致病性,且不同血清型菌株间的毒力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沙门氏菌 血清型 小鼠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布鲁氏菌临床分离株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志国 王妙 +4 位作者 刘日宏 赵鸿雁 朴东日 崔步云 夏咸柱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91-996,共6页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布鲁氏菌的种群结构和遗传进化特征。方法布鲁氏菌标准参考菌株羊种16M,牛种544A和猪种1 330S作为对照菌株,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ple 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方法对内蒙古地区分离的116株羊种布鲁氏菌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布鲁氏菌的种群结构和遗传进化特征。方法布鲁氏菌标准参考菌株羊种16M,牛种544A和猪种1 330S作为对照菌株,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ple 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方法对内蒙古地区分离的116株羊种布鲁氏菌进行分析,确定待测菌株的序列型(STs),用软件BioNumerics(Version 5.0)构建菌株的最小生成树。结果116株羊种布鲁氏菌全部为ST8型,9个MLST位点的变异完全相同,分离株种群结构单一;羊种菌的生物型与ST型无明显关联,ST8型菌系该地区的主要流行菌种,并与内蒙古地区先前分离羊种布鲁氏菌进化程度相同,且有密切的亲缘关系。结论羊种布鲁氏菌的序列分型(ST)与常规生物分型存在差异,ST8型菌可能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和致病性。MLST是一种较好的羊布鲁氏菌种群和进化关系研究方法,但更适合于具有较大时间跨度和地理分布菌株间的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临床分离株 ML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奶牛源致病性沙门氏菌耐药性分析及ESBLs基因检测 被引量:9
17
作者 赵俊利 石瑞丽 +3 位作者 李志芳 丁月霞 李培锋 关红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150-2159,共10页
为研究内蒙古地区奶牛源致病性沙门氏菌的耐药特性及ESBLs基因流行特征,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22种兽医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沙门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并对其多重耐药特性进行了分析;采用PCR法对具有β-内酰胺类药... 为研究内蒙古地区奶牛源致病性沙门氏菌的耐药特性及ESBLs基因流行特征,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22种兽医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沙门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并对其多重耐药特性进行了分析;采用PCR法对具有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表型的菌株进行了8种动物源沙门氏菌常见ESBLs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内蒙古地区奶牛源致病性沙门氏菌对甲氧苄啶(97.4%)及磺胺甲基异唑(94.7%)的耐药率最高,对多数β-内酰胺类、氨基糖甙类、氯霉素类及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性也较为严重(耐药率为40%~80%),所有菌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均敏感;菌株的多重耐药率为94.7%,有29株菌(76.3%)同时对6类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35株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菌株中,有30株(85.7%)为ESBLs基因阳性,共检出6种ESBLs基因,其中CTX-M型基因检出率最高(40.0%),未检出SHV和PSE型基因;共发现15种ESBLs基因型,9种ESBLs基因型组合,有16株菌(45.7%)同时携带两种或两种以上ESBLs基因。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奶牛源致病性沙门氏菌对兽医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为严重,且ESBLs基因的流行模式较为复杂,提示兽医临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可能是造成该地区奶牛源沙门氏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沙门氏菌 耐药性 ESBLs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内蒙古地区蓝舌病及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及血清型鉴定 被引量:18
18
作者 张胜男 李华春 +6 位作者 朱建波 李乐 苗海生 肖雷 寇美玲 吴树清 常建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39-943,共5页
为了解内蒙古地区蓝舌病(BT)、流行性出血热(EHD)的流行分布情况及存在的血清型,本研究于2015年采集来自内蒙古11个地区的701份反刍兽血清样品,其中包括绵羊244份、山羊347份、牛110份。通过竞争ELISA、中和试验等方法对待检样品分... 为了解内蒙古地区蓝舌病(BT)、流行性出血热(EHD)的流行分布情况及存在的血清型,本研究于2015年采集来自内蒙古11个地区的701份反刍兽血清样品,其中包括绵羊244份、山羊347份、牛110份。通过竞争ELISA、中和试验等方法对待检样品分别进行BT和EHD的抗体检测及血清型鉴定。竞争ELISA检测结果显示,701份反刍兽血清样品中,79份为BT抗体阳性,总阳性率为11.27%(79/701),其中绵羊阳性率为10.25%(25/244)、山羊阳性率为15.56%(54/347)、牛均为阴性。此外,10份为EHD抗体阳性血清,总阳性率为1.43%(10/701),其中绵羊阳性率为2.46%(6/244)、山羊阳性率为1.15%(4/347)、牛均为阴性。中和试验结果显示:ELISA检测阳性血清可以与BTV 7型、10型、23型发生中和反应,但对应的抗体效价较低(介于1∶5~1∶20之间),无法判断阳性血清的具体血清型;EHD血清型主要为6型。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BT和EHD流行分布广泛、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本研究为内蒙古地区BT和EHD防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病学调查 竞争ELISA 中和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试验 被引量:9
19
作者 赵红霞 王晓凯 +7 位作者 宋晨 郭文瑞 郝普国 郭宇 吕向聪 麻海澜 周伟光 樊宏亮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8-63,共6页
为明确引起内蒙古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致病菌种类及其耐药性,本试验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周边奶牛场采集了260份临床型子宫内膜炎病料,继而开展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并用微量稀释法对4种主要分离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显... 为明确引起内蒙古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致病菌种类及其耐药性,本试验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周边奶牛场采集了260份临床型子宫内膜炎病料,继而开展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并用微量稀释法对4种主要分离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从260份临床型子宫内膜炎病料中共获得284株菌株,其中大肠杆菌126株(48.5%)、链球菌84株(32.3%)、金黄色葡萄球菌53株(20.4%)、沙门菌21株(8.1%)。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对磺胺类、苄胺嘧啶类耐药率达98%以上,对头孢噻呋的耐药率为13.7%;链球菌对β-内酰胺类、四环素、卡那霉素的耐药率在80%以上,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26.7%;金黄色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率介于60%~85%,对庆大霉素及3种组合药物的耐药率介于7.5%~13.2%,对万古霉素完全敏感;沙门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庆大霉素、四环素类的土霉素和多西环素的耐药率介于75%~90%,对头孢噻肟较为敏感,耐药率为29%,对氨基糖苷类的妥布霉素和阿米卡星耐药率低于10%;4种分离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耐药率均低于35%。由此可见,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氟喹诺酮类药物是治疗该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子宫内膜炎 致病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内蒙古分离株gB、gC、gD基因的分子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胡文兵 关平原 +2 位作者 郝瑞峰 赵鹏伟 乌日罕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65-971,共7页
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内蒙古分离株gB、gC、gD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IBRV内蒙古分离株gB、gC、gD基因序列分别为2 850、1 723、1 559bp,编码933、508、417个氨基酸组成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序列比较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 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内蒙古分离株gB、gC、gD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IBRV内蒙古分离株gB、gC、gD基因序列分别为2 850、1 723、1 559bp,编码933、508、417个氨基酸组成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序列比较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内蒙古分离株与其他毒株gB、gC、gD基因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为94.9%~99.9%,其推导的氨基酸相似性在90.3%~99.7%,不同IBRV毒株gB、gC、gD基因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高度保守。在系统进化树中内蒙古分离株与瑞典毒株亲缘关系较近,属于同一个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GB基因 GC基因 GD基因 分子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