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白音查干银多金属矿化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37
1
作者 聂凤军 温银维 +3 位作者 赵元艺 姜羡义 江思宏 张万益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3-220,共8页
白音查干银多金属矿化区是近两年来在内蒙古中东部找到的一处大型构造-蚀变岩型银-铅-锌矿预查区,大规模找矿勘查和综合性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野外地质调查和钻(坑)探结果表明,在白音查干地区及外围存在有数条长千余米、宽几十米到百... 白音查干银多金属矿化区是近两年来在内蒙古中东部找到的一处大型构造-蚀变岩型银-铅-锌矿预查区,大规模找矿勘查和综合性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野外地质调查和钻(坑)探结果表明,在白音查干地区及外围存在有数条长千余米、宽几十米到百余米的银多金属矿化带。钻孔中所见矿化体以厚度大、连续性好和品位高为特征,银含量变化范围为(22.4~2270)×10-6,平均值为502.68×10-6;最高值为3775×10-6;铅为0.46%~5.40%,平均值为0.69%,最高值为6.19%;锌1.34%~18.5%,平均值为2.64%,最高值为32.11%。综合性研究结果表明,海西期中酸性岩浆活动为矿化带的形成提供了动力和物质来源,北北西向构造破碎带为成矿物质的堆积提供了空间条件,二叠系泥质粉砂岩为成矿流体的沉淀起到了圈闭作用。根椐上述成矿理论,结合地质和物化探资料数据,认为在白音查干银多金属矿化区及外围实现更大的找矿突破是完全有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银多金属矿化带 构造-岩浆活动 成矿作用构造-蚀变岩 找矿突破 白音查干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东乌旗吉林宝力格银(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万益 聂凤军 +3 位作者 刘妍 温银维 江思宏 许东青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178-180,共3页
  内蒙古东乌旗吉林宝力格银(金)矿床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新发现的一处中型银矿床.该矿床位于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政府所在地乌里雅斯太镇北东方向120 km.自1991年原内蒙古地质矿产局109队在本区发现银矿点开始至2005年,河南省地质矿产...   内蒙古东乌旗吉林宝力格银(金)矿床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新发现的一处中型银矿床.该矿床位于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政府所在地乌里雅斯太镇北东方向120 km.自1991年原内蒙古地质矿产局109队在本区发现银矿点开始至2005年,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勘查院(简称河南地勘一院)受内蒙古兴业集团的委托在本区完成详查工作,共发现银(金)矿脉35条.对矿区范围内5条矿体计算金属总量分别为Ag,668.69 t;Au,1102.26 kg;Cu,4892.90 t,其中银达到中型矿床规模.笔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吉林宝力格银(金)矿床特征、剖析矿床成因,对在东乌旗地区寻找相类似的工业矿体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中东部半干旱荒漠草原景观区岩屑地球化学测量的方法技术及应用效果 被引量:25
3
作者 范红科 温银维 +1 位作者 姜羡义 朱亚军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4-69,共6页
内蒙古中东部半干旱荒漠草原景观区选择B层-5~+40目粗粒级段的风化岩屑样品可以有效地排除风成沙的干扰,突出成矿及指示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文中介绍了该景观条件下开展岩屑地球化学测量的方法技术,分析了白音查干矿区、油房西矿... 内蒙古中东部半干旱荒漠草原景观区选择B层-5~+40目粗粒级段的风化岩屑样品可以有效地排除风成沙的干扰,突出成矿及指示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文中介绍了该景观条件下开展岩屑地球化学测量的方法技术,分析了白音查干矿区、油房西矿区和小东沟矿区的化探异常特征和找矿成果。认为在半干旱荒漠草原景观区开展岩屑地球化学测量是行之有效的找矿方法,已取得了明显的化探异常圈定和地质找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荒漠草原景观区 岩屑地球化学测量 找矿效果 内蒙古中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某锌铁矿选矿试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学军 刘旭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4-56,60,共4页
对内蒙古某锌铁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采用先浮选后磁选、阶磨阶选的回收工艺流程,获得了含锌57.57%、回收率93.80%的锌精矿和TFe品位65.18%、回收率61.79%的铁精矿。
关键词 锌铁矿 浮选 磁选 阶段磨矿 阶段选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东沟钼矿最优崩矿步距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萍 柯波 赵菲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7-72,共6页
为了确定小东沟钼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的最优崩矿步距,分析了端部放矿放出体体积、正面废石混入体积、侧面废石混入体积和顶部废石混入体积,确定以"回贫差"最大化为目标函数,综合考虑三方废石混入造成的贫化率和回收率,建... 为了确定小东沟钼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的最优崩矿步距,分析了端部放矿放出体体积、正面废石混入体积、侧面废石混入体积和顶部废石混入体积,确定以"回贫差"最大化为目标函数,综合考虑三方废石混入造成的贫化率和回收率,建立新的数学模型,推导出最优崩矿步距方程,结合开采条件和结构参数,计算出最优崩矿步距的数值范围为2.87~3.91 m,运用Ansys分析软件,对孔底距为2.6 m和排距为1.5 m、1.6 m、1.7 m、1.8 m、1.9 m和2.0 m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各模型中时间记录单元的有效应力的变化规律,确定1.8m为最优排距,并对其进行爆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岩石能够充分破碎,最终确定小东沟钼矿最优崩矿步距为3.6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崩矿步距 贫化率 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