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1-2024年内蒙古查干淖尔叶绿素a演变及其驱动机制
1
作者 张昊 史小红 +4 位作者 卢俊平 赵胜男 孙标 侯波 张立杰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38-1947,共10页
叶绿素a是湖泊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重要指标,其浓度变化反映湖泊的营养状态和生态健康。本研究基于2011-2024年查干淖尔水质及环境数据,采用相关性和冗余分析等方法,揭示叶绿素a浓度年际与年内变化特征及其关键驱动因子。结果表明:2011... 叶绿素a是湖泊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重要指标,其浓度变化反映湖泊的营养状态和生态健康。本研究基于2011-2024年查干淖尔水质及环境数据,采用相关性和冗余分析等方法,揭示叶绿素a浓度年际与年内变化特征及其关键驱动因子。结果表明:2011-2024年间,查干淖尔叶绿素a浓度的年际变化稳定,主要受水文条件、营养盐输入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在季节变化上,叶绿素a浓度呈现夏季>冬季>秋季>春季。春季水体稀释导致叶绿素a浓度下降,夏季气温升高促进浮游植物增殖,秋季温度降低抑制繁殖,冬季结冰导致营养物质向水体迁移以及冰下光合作用保持了较高的叶绿素a浓度。本研究进一步发现,春季和秋季,叶绿素a浓度与总氮呈正相关、与总磷呈负相关;而在夏季和冬季,叶绿素a浓度与总氮呈负相关、与总磷呈正相关,这反映了水体营养盐变化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季节性影响。冗余分析进一步表明叶绿素a浓度的季节性变化不仅受当季气候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前后季节交互作用的影响,形成跨季节的连锁效应。未来的研究应关注季节间的相互关系及环境效应,以进一步揭示湖泊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为湖泊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A 演变特征 驱动因素 查干淖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三大湖泊近10年水化学特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邹佳慧 孙标 +2 位作者 赵胜男 潘学如 叶博文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47-1259,共13页
内蒙古自治区三大湖泊达里湖、乌梁素海、呼伦湖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影响显著,尤其是作为尾闾湖的达里湖已由淡水湖演化为中咸水湖。于2022年对达里湖、乌梁素海、呼伦湖进行调查采样,与收集的历史资料进行比对分析,采用Piper三线图、G... 内蒙古自治区三大湖泊达里湖、乌梁素海、呼伦湖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影响显著,尤其是作为尾闾湖的达里湖已由淡水湖演化为中咸水湖。于2022年对达里湖、乌梁素海、呼伦湖进行调查采样,与收集的历史资料进行比对分析,采用Piper三线图、Gibbs图、空间差异分析、端元图、离子比值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三大湖泊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利用三大湖泊主要离子浓度历年对比图分析近10年湖泊主要离子浓度变化,并从环境角度分析达里湖盐化原因。结果表明:1)达里湖、乌梁素海、呼伦湖的水化学类型分别为HCO_(3)^(-)-Na^(+)-Cl^(-)型、HCO_(3)^(-)-Cl^(-)-Na^(+)型、HCO_(3)^(-)-Na^(+)-Cl^(-)型。2)各湖泊变异系数较大的水化学组分空间分布表现为达里湖离子[HCO_(3)^(-)与总溶解性固体(TDS)]浓度呈现西部高、东部低的分布特征,乌梁素海离子(HCO_(3)^(-)与SO_(4)^(2-))浓度总体上呈现由四周向中部递减的变化趋势,呼伦湖离子(HCO_(3)^(-)与SO_(4)^(2-))浓度的空间分布受入湖河流离子浓度的影响。3)三大湖泊的水化学特征主要受蒸发作用和岩石风化作用的影响,其中达里湖受蒸发岩矿物与硅酸岩矿物共同作用的影响,乌梁素海和呼伦湖主要受硅酸岩矿物作用的影响,达里湖地下水存在阳离子吸附作用。4)近10年达里湖离子浓度整体呈逐年上升的变化趋势。达里湖湖面蒸发量远大于湖面降水量,加之河流补给量逐年减少,导致湖面萎缩以及湖水盐化程度逐渐增大。从根本上来讲,环境因素造成的入湖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大,最终促使湖泊盐化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 达里湖 乌梁素海 呼伦湖 离子浓度 盐化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1年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6
3
作者 叶博文 孙标 +4 位作者 史小红 赵胜男 邹佳慧 赵云靓 姚卫泽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1-283,共13页
[目的]对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草原生境质量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和MODIS数据构建生态遥感指数(RSEI)评价研究区的生... [目的]对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草原生境质量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和MODIS数据构建生态遥感指数(RSEI)评价研究区的生境质量,并运用Moran指数和地理探测器分析遥感生态指数(RSEI)的空间异质性和影响因素。[结果]①2000—2021年研究区的生境质量经历了先恶化后改善的过程。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中部的典型草原和东部的草甸草原生境质量较好,而西部的荒漠草原区生境质量较差。②5个年份的全局莫兰指数(global Moran’s I)均大于0.935,表明研究区内RSEI的空间分布呈高度正相关,主要呈现高高和低低聚类分布。③地理探测器结果显示,绿度是影响RSEI的主要因素,模型因子与自然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最为显著,其次是模型因子与社会经济因子的耦合。[结论]锡林郭勒盟东部的生境质量高值区应继续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西部的生境质量低值区要注重对荒漠草原的修复与治理,遏制沙漠向东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遥感生态指数RSEI 生态环境评价 时空变化 草原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冰中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环境因子关系
4
作者 张昊 史小红 +6 位作者 卢俊平 赵胜男 孙标 崔志谋 全栋 卢宗福 孙嘉乐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62-1977,共16页
浮游植物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功能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目前针对湖泊冰封期冰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仍然较少。为揭示湖冰中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于2023年2月对东居延海、乌梁素海、哈素海和查干... 浮游植物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功能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目前针对湖泊冰封期冰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仍然较少。为揭示湖冰中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于2023年2月对东居延海、乌梁素海、哈素海和查干淖尔冰中浮游植物和理化指标进行取样调查。结果显示:(1)在乌梁素海、东居延海、查干淖尔和哈素海冰层中,共鉴定出132种浮游植物,蓝藻门在丰度上占主导地位,达50.01%;而在物种数上,绿藻门和硅藻门分别占34.85%和33.33%。(2)东居延海冰中鉴定出26种浮游植物,以小球藻属一种(Chlorella sp.)为优势种;乌梁素海冰中鉴定出80种,以泽丝藻属一种(Limnothrix sp.)为优势种;哈素海冰中鉴定出54种,以微囊藻属一种(Microcystis sp.)为优势种;查干淖尔冰中鉴定出34种,以环离浮鞘丝藻(Ulothrix zonata)为优势种。(3)东居延海冰中的生态系统较为单一,浮游植物多样性较低;乌梁素海冰中的浮游植物多样性较高;哈素海和查干淖尔冰中的浮游植物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不同湖泊间藻类的相似性差异显著,乌梁素海与哈素海的相似性最高,东居延海与乌梁素海的差异最大,查干淖尔则表现出一定的独特性。(4)不同湖泊冰层中,浮游植物优势种的生存受盐度、温度、总氮和总磷等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不同物种对这些因素的响应差异显著。未来应深入研究冰层中浮游植物优势种与环境因子的动态关系,以更好地指导湖泊生态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冰 分层冰 优势种 群落结构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彦淖尔市生境质量长时序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5
作者 叶博文 孙标 +6 位作者 史小红 赵胜男 邹佳慧 姚卫泽 赵云靓 郭玉颖 庞嘉琪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2-245,共14页
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研究巴彦淖尔市生境质量对指导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获取MODIS数据并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通过Sen(Theil-Sen median)和MK(Mann-Kendall)趋势分析研究其变... 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研究巴彦淖尔市生境质量对指导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获取MODIS数据并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通过Sen(Theil-Sen median)和MK(Mann-Kendall)趋势分析研究其变化趋势并利用Hurst指数模型分析RSEI的持续特征,最后结合地理探测器探究RSEI的驱动因素,探讨巴彦淖尔市2000—2022年RSEI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巴彦淖尔市多年平均RSEI为0.306,整体生境质量较差,在研究初期(2000—2010年)生境质量明显恶化,但在后期(2010—2022年)明显改善。(2)RSEI等级差的区域主要集中于巴彦淖尔市西北部;较差等级集中在东北部,一般、良好等级主要位于南部的河套灌区;优秀等级聚集分布在乌梁素海附近。(3)利用Hurst指数、Sen和MK趋势分析表明,在未来可能出现波动的区域占93.70%;呈退化趋势的区域占35.20%。(4)模型因子(NDVI、WET、NDBSI、LST)和以土地利用为主的社会经济因子作为研究区生境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其解释力在不断增强,模型因子与社会经济因子交互后的解释力高于其与自然因子的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趋势分析 巴彦淖尔市 时空变化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9-2021年蒙新高原湖泊时空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叶博文 孙标 +7 位作者 史小红 赵胜男 刘建强 邹佳慧 姚卫泽 赵云靓 郭玉颖 庞嘉琪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2-1267,I0031,I0032,共18页
内陆湖泊是水资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维系区域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作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指示器。本研究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遥感云平台,以JRC(JRC Global Surface Water)水体数据为主要数据源,运用皮尔... 内陆湖泊是水资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维系区域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作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指示器。本研究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遥感云平台,以JRC(JRC Global Surface Water)水体数据为主要数据源,运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研究1989-2021年蒙新高原湖区湖泊数量和面积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并定量分析蒙新高原湖泊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近33 a来,蒙新高原湖泊数量和面积整体上显著增加,小型湖泊(1~10 km^(2))的面积和数量占比最大且增加最为显著,其次是中型湖泊(10~100 km^(2))和大型湖泊(>100 km^(2))。在所有海拔带中,湖泊普遍呈现扩张的趋势,其中低海拔地区(DEM<1000 m)的湖泊扩张最为显著。与低海拔地区相比,高海拔地区(DEM≥1500 m)湖泊的变化受温度和降水影响显著,且在不同垂直地带上表现出一致性;湖区内14个流域的湖泊发生扩张,其中8个流域扩张显著,强烈的人类活动加之气候变化的影响,东部的额尔古纳河流域和内蒙古高原内陆河流域的湖泊明显萎缩。掌握蒙新高原湖泊时空变化特征及相关原因,可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区乃至全球气候变化和水资源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新高原湖区 湖泊动态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