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立农业用水科学管理机制的建议——以乌兰察布市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慧成 《江西农业》 2017年第15期57-57,共1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是全国公认的"中国马铃薯之都",近年来通过大面积发展节水灌溉设施,大幅度提高了乌兰察布市的马铃薯生产水平,但在发展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基于此,结合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和水资源利用现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是全国公认的"中国马铃薯之都",近年来通过大面积发展节水灌溉设施,大幅度提高了乌兰察布市的马铃薯生产水平,但在发展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基于此,结合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和水资源利用现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乌兰察布市农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马铃薯 乌兰察布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期下水热因子对燕麦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周磊 王璐 +4 位作者 米俊珍 王凤梧 焦伟红 刘景辉 赵宝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81-1290,共10页
为了解不同播期下水热因子变化对燕麦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白燕2号裸燕麦品种为材料,于2018-2019年探究了5个不同播期(4月18、4月28日、5月8日、5月18日、5月28日)对燕麦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播期的推后,燕麦... 为了解不同播期下水热因子变化对燕麦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白燕2号裸燕麦品种为材料,于2018-2019年探究了5个不同播期(4月18、4月28日、5月8日、5月18日、5月28日)对燕麦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播期的推后,燕麦生育期缩短5~14 d;播期每推迟10 d,营养生长期平均推迟5~9 d;燕麦拔节到抽穗期的降雨分配、全生育期降雨总量和苗期积温提高。(2)拔节到抽穗期的降雨量和整个生育期降雨总量增加有利于燕麦产量提高,分蘖到拔节期积温和拔节到抽穗期的降雨量与粗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抽穗到灌浆期的降雨量与粗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但灌浆到成熟期期间降雨不利于燕麦产量和品质的形成。(3)5月28日播种的燕麦生长表现最佳,株高、茎粗和籽粒产量分别较4月18日播种提高了21.57%、25.12%和24.91%;燕麦品质以5月18日播种表现最优,β-葡聚糖、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较4月18日播种平均提高了43.11%、9.22%和14.65%。总之,我国北方燕麦主产区不同的播期主要因为各生育时期的降雨量不同而影响燕麦产量和品质,其中拔节到灌浆期间的降雨量增加有利于燕麦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提高,燕麦全生育期总降雨量增加有利于产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水热因子 燕麦 生长特性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滴灌模式下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2
3
作者 薛鑫海 陈煜林 +4 位作者 李慧成 冯紫荟 林团荣 丘智晃 邓兰生 《中国马铃薯》 2022年第1期1-11,共11页
绝大部分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以黄皮马铃薯品种为主,缺少与彩色马铃薯品种的对比研究,而且在重底肥轻追肥的条件下进行,并不能很好地表现出不同马铃薯品种的生长特性和产量上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试验在浅埋滴灌模式下,根据马铃薯薯皮... 绝大部分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以黄皮马铃薯品种为主,缺少与彩色马铃薯品种的对比研究,而且在重底肥轻追肥的条件下进行,并不能很好地表现出不同马铃薯品种的生长特性和产量上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试验在浅埋滴灌模式下,根据马铃薯薯皮的颜色,将6个参试马铃薯品种分为2组,分别以乌兰察布市重点推广黄皮品种‘希森6号’(CK_(Y))和红皮品种‘后旗红’(CK_(R))作为对照,调查不同品种的物候期、块茎性状、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养分积累与运移。在黄皮品种中,‘希森6号’(CK_(Y))的产量最高,‘M13’次之,但‘M13’的商品薯率最高且块茎性状的综合表现良好。因此,建议‘M13’在四子王旗继续试验示范。而对于红皮品种来说,‘雪川红’和‘川引2号’产量均显著高于‘后旗红’(CK_(R)),‘雪川红’的商品薯率最高,‘川引2号’次之,分别为88.17%和85.74%,其中‘雪川红’的块茎性状综合表现良好。因此,建议‘雪川红’在四子王旗继续试验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品种 产量 养分积累 比较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程液体配方肥追肥对膜下滴灌马铃薯的减肥增效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邢杰 陈煜林 +4 位作者 丘智晃 赖忠明 李慧成 姬静华 邓兰生 《中国马铃薯》 2022年第1期36-44,共9页
田间液体配肥站模式下,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马铃薯的施肥现状,以马铃薯‘黄心226’为试验材料,设置了常规底肥和中耕肥+滴灌追肥(总养分1200.5 kg/hm^(2))(CK),不施底肥、全程滴灌追肥且追肥总养分分别为398.3 kg/hm^(2)(T1)和53... 田间液体配肥站模式下,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马铃薯的施肥现状,以马铃薯‘黄心226’为试验材料,设置了常规底肥和中耕肥+滴灌追肥(总养分1200.5 kg/hm^(2))(CK),不施底肥、全程滴灌追肥且追肥总养分分别为398.3 kg/hm^(2)(T1)和531.0 kg/hm^(2)(T2)3个施肥处理,探究不施底肥,全程液体配方肥追肥在膜下滴灌马铃薯的减肥增产增效作用。结果表明,T1和T2处理在施肥总量较CK分别减少66.82%和55.77%的情况下,马铃薯地上部农艺性状、匍匐茎数、块茎数、生物量与CK的差异随时间推移逐渐缩小或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T1处理增产3.34%、增收3144元/hm^(2),T2处理提高了相对叶绿素含量,且显著增产22.01%,增收11294元/hm^(2)。综上,不施底肥,全程滴灌追肥且追肥总养分为531.0 kg/hm^(2)的T2施肥模式,可达到减肥、增产、增效的综合最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肥 追肥 农艺性状 产量 大薯率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