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哈尔里克山二叠纪碱性花岗岩-石英正长岩组合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6
1
作者 汪传胜 顾连兴 +5 位作者 张遵忠 吴昌志 唐俊华 三金柱 黎广荣 李中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182-3196,共15页
哈尔里克奥姆尔塔格碱性花岗岩(OMAG)侵入于小铺东二长花岗岩中。该岩体岩性较均一,呈灰紫色,主要矿物组合为石英、钾长石、钠长石、碱性角闪石和霓石;化学成分上富硅、碱,贫钙、镁,低铝;富Rb、Th、U和Zr,Ga/Al比值大(3.18×10~4~3... 哈尔里克奥姆尔塔格碱性花岗岩(OMAG)侵入于小铺东二长花岗岩中。该岩体岩性较均一,呈灰紫色,主要矿物组合为石英、钾长石、钠长石、碱性角闪石和霓石;化学成分上富硅、碱,贫钙、镁,低铝;富Rb、Th、U和Zr,Ga/Al比值大(3.18×10~4~3.56×10~4),贫Ba、Sr,岩石中Co、Cr、V和Ni等过渡元素显著亏损,U、Hf、Zr和Nb等高场强元素的含量高;稀土总量较高,配分模式右倾,并具有显著的负铕异常;LA-ICP-MS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87.6±2.1Ma;具有正的ε_(Nd)(t)值(+4.96),较低的(^(87)Sr/^(86)Sr),值(0.70159)。同样侵入于小铺东二长花岗岩中的恰干昆多沟含角闪石石英正长岩(QGQS)也呈灰紫色,其结构和构造与OMAG非常相似。两个岩体在主量元素和REE图解上均呈现有规律的分布和一致的演化趋势。从QGQS到OMAG,SiO_2含量增加(从64.71%~64.83%到71.23%~74.31%)、全碱含量降低(从11.72%~11.79%到8.49%~9.87%)和Al_2O_3含量减少(从16.09%~16.19%到11.44%~13.34%)、稀土总量减少(从592.3×10^(-6)~656.0×10^(-6)到273.9×10^(-6)~405.9×10^(-6))、轻/重稀土比值降低(从18.2~20.1到4.4~6.0)、稀土配分曲线从平滑到Eu显著亏损。基于OMAG的岩相学、矿物学、地球化学、锆石年代学和与QGQS的对比研究,笔者认为奥姆尔塔格碱性花岗岩可能是由石英正长岩母岩浆经过分离结晶作用演化的产物,且这种石英正长岩岩浆起源于亏损地幔;根据哈尔里克造山带地质演化历史的分析,这两个岩体均形成于紧随主碰撞后的挤压-伸展转折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哈尔里克山 二叠纪 碱性花岗岩 石英正长岩 组合 成因 构造意义 distribution patterns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二长花岗岩 comparative study 稀土总量 含量 演化 岩体 亏损 角闪石 分离结晶作用 compres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