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陵冬瓜山层状铜矿同位素地球化学及成矿机制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徐兆文 陆现彩 +5 位作者 高庚 方长泉 王云健 杨小男 蒋少涌 陈帮国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4-51,共8页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铜、金、硫产地,区内分布着一系列喷流沉积及喷流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层状铜金矿床。本文以冬瓜山层状铜矿床为例,通过热液流体和矿石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层状铜矿床的成矿机制,重点分析了成矿物质的来源...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铜、金、硫产地,区内分布着一系列喷流沉积及喷流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层状铜金矿床。本文以冬瓜山层状铜矿床为例,通过热液流体和矿石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层状铜矿床的成矿机制,重点分析了成矿物质的来源。冬瓜山铜矿床热液流体氢、氧、碳和锶同位素分析表明,成矿热液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混有少量大气降水;CO2可能主要来自被岩浆同化的原始地层中海相沉积碳酸盐;ISr具有地壳物质来源的特征。各种类型矿石的硫、铅同位素研究显示,硫具有海底喷流沉积和后期岩浆热液叠加作用的特征,铅则以上地壳铅为主,混有少量的地幔铅。上述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冬瓜山层状铜矿床是在原始沉积基础上,经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成矿作用所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地球化学 物质来源 成矿机制 层状铜矿 铜陵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冬瓜山层状铜矿床成矿机制及热液叠加改造作用时代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徐兆文 陆现彩 +5 位作者 凌洪飞 陆建军 蒋少涌 聂桂平 黄顺生 华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2-372,共1页
关键词 改造作用 热液叠加 层状铜矿床 成矿机制 冬瓜 同位素年龄 流体包裹体特征 安徽 石英闪长斑岩 燕山中晚期 石英闪长岩 构造背景 扬子板块 岩浆侵入 铜陵地区 层状矿床 喷流沉积 热液交代 成矿流体 氧同位素 矿床地质 石炭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邹平王家庄铜矿床成矿地球化学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军 徐兆文 +4 位作者 李海勇 刘苏明 杨小男 陆现彩 李红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6-476,共11页
王家庄铜矿床的矿化脉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16~566℃之间,均值为289℃;盐度介于7.2%~63.2%NaCleq,均值为21.1%NaCleq。流体的气相成分主要为H2O和CO2。在均一温度为240~440℃区间内,出现了富气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富液相的... 王家庄铜矿床的矿化脉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16~566℃之间,均值为289℃;盐度介于7.2%~63.2%NaCleq,均值为21.1%NaCleq。流体的气相成分主要为H2O和CO2。在均一温度为240~440℃区间内,出现了富气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富液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和含子晶的三相水溶液包裹体共存现象,以及加温后富气相包裹体均一到气相和同期富液相包裹体均一到液相的特征,表明成矿流体曾发生过沸腾作用;其中第一次发生于360~400℃,主要形成高温、高盐度含子晶的三相水溶液包裹体和高温、中盐度富液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及高温、低盐度富气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第二次发生于240~320℃,主要形成高—中温、高盐度的含子晶的三相水溶液包裹体和高—中温、中盐度富液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及高—中温、低盐度富气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之后主要形成富液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具有中低温和中盐度的特征。矿化脉石英中的δ18OH2O介于-1.14‰~1.79‰之间,均值为0.94‰;δD介于-63.70‰^-56.50‰之间,均值为-59.8‰;说明王家庄铜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后期混入大气降水。矿石矿物的δ34S变化于-8.80‰^-2.80‰之间,均值为-6.33‰。矿石矿物的n(206Pb)/n(204Pb)介于18.1684~18.3637之间,均值为18.2892;n(207Pb)/n(204Pb)介于15.5546~15.6342之间,均值为15.5777;n(208Pb)/n(204Pb)介于38.1286~38.4840之间,均值为38.2780。说明矿石具有贫重硫和富放射性成因铅的特征,硫、铅主要来源于深部,后期可能受到地壳物质或大气降水的混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成矿地球化学 成因机制 王家庄铜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红山嘴-车排子断裂带含油气流体活动特点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38
4
作者 曹剑 胡文瑄 +3 位作者 张义杰 姚素平 张越迁 唐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91-599,共9页
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包裹体地球化学角度系统对比分析了准噶尔盆地红车断裂带地区(主断裂及其上下盘)的含油气流体活动特点,结果表明,断裂在构造活动期是油气流体运移的良好通道,断裂上下盘中聚集的油气经由主断裂运移进入,且上盘优先... 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包裹体地球化学角度系统对比分析了准噶尔盆地红车断裂带地区(主断裂及其上下盘)的含油气流体活动特点,结果表明,断裂在构造活动期是油气流体运移的良好通道,断裂上下盘中聚集的油气经由主断裂运移进入,且上盘优先接受充注,油气在断裂带中的运聚主要包括两个期次,每一期次又包括了多个幕,并可能具有幕式活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流体包裹体 含油气流体运移 断裂 红山嘴 车排子 准噶尔盆地 新疆 地球化学研究 流体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西连阳复式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高剑峰 凌洪飞 +4 位作者 沈渭洲 陆建军 张敏 黄国龙 谭正中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45-1656,共12页
粤西连阳复式岩体由燕山早期连阳花岗岩岩体(锆石 U-Pb 年龄为144.3±0.8Ma)和燕山晚期白浆花岗岩岩体(锆石 U-Pb 年龄为106.4±0.7Ma)组成。这两个岩体在岩石化学上均富硅,属准铝质,并相对富钾。在微量元素组成上,连阳岩体和... 粤西连阳复式岩体由燕山早期连阳花岗岩岩体(锆石 U-Pb 年龄为144.3±0.8Ma)和燕山晚期白浆花岗岩岩体(锆石 U-Pb 年龄为106.4±0.7Ma)组成。这两个岩体在岩石化学上均富硅,属准铝质,并相对富钾。在微量元素组成上,连阳岩体和白浆岩体都强烈亏损 Ba、Sr 和 Ti,轻微亏损 Nb 和 Ta。两岩体的稀土元素特征类似,总量比较高,分别为187.6~300.6×10^(-6)和185.5~294.3×10^(-6),轻稀土富集,LREE/HREE 分别为4.17~9.28和4.13~7.08,(La/Yb)_N 分别为3.66~9.03和3.29~5.16,Eu 明显亏损,δEu 值分别为0.04~0.53和0.04~0.16。连阳岩体的ε_(Nd)(t)为-9.1~-7.6,白浆岩体的ε_(Nd)(t)为-9.8~-7.8,两者具有相似的 Nd 同位素组成。钕模式年龄分别为1.56~1.68Ga 和1.54~1.71Ga。研究表明,连阳复式岩体燕山期花岗岩形成于地壳剪切-拉张的构造背景下,是中元古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B定年 微量元素 钕同位素 花岗岩 南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气成藏演化的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50
6
作者 曹剑 胡文瑄 +4 位作者 姚素平 张义杰 王绪龙 张越迁 唐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00-707,共8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区是叠合盆地“多源多期”油气成藏的一个典型实例。本文通过对油气运聚过程中的“化石”记录——包裹体进行研究,采用储层游离烃和包裹体烃成分对比分析,有机包裹体光性特征鉴别,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结合地层埋藏—热...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区是叠合盆地“多源多期”油气成藏的一个典型实例。本文通过对油气运聚过程中的“化石”记录——包裹体进行研究,采用储层游离烃和包裹体烃成分对比分析,有机包裹体光性特征鉴别,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结合地层埋藏—热史,以及有机包裹体红外光谱特征分析,确定了油气来源与成藏期次。再结合烃源岩生排烃史和构造发育史,恢复了复杂的油气成藏演化过程1中晚二叠世,下二叠统佳木河组烃源油沿断裂和输导层运移至石炭系—二叠系圈闭中聚集;2晚三叠世到早侏罗世,下二叠统风城组烃源油沿断裂、不整合和输导层运移,在二叠系—三叠系的各套储层中聚集;3早白垩世至今,佳木河组的天然气,以及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烃源油推动早期的原生油藏向上倾方向运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裹体 生物标志化合物 成藏演化 叠合盆地 新疆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来宾蓬莱滩二叠纪瓜德鲁普统—乐平统界线剖面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57
7
作者 杨振宇 沈渭洲 郑连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5,共15页
广西来宾蓬莱滩二叠系瓜德鲁普统-乐平统界线剖面已被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确定为国际界线层型标准剖面,在该界面附近发生了一次重要的全球性生物绝灭事件。蓬莱滩剖面样品采自乐平统合山组底部(由硅质岩和透镜状灰岩组成)和瓜德鲁普统茅... 广西来宾蓬莱滩二叠系瓜德鲁普统-乐平统界线剖面已被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确定为国际界线层型标准剖面,在该界面附近发生了一次重要的全球性生物绝灭事件。蓬莱滩剖面样品采自乐平统合山组底部(由硅质岩和透镜状灰岩组成)和瓜德鲁普统茅口组上部来宾灰岩(由硅质灰岩、灰岩和少量硅质岩组成)。它们具有高的SiO2含量(除3个样品低于10%以外,其余样品均大于17%,平均为43.44%)、m值(>50)与Sr/Ba值(>1.0)和低的MgO/CaO(绝大部分低于0.2)与V/(V+Ni)值(<0.46);Ce和Eu亏损明显。这些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它们是在相对氧化的浅海环境中形成的,硅的来源非常丰富。样品的εNd(t)值(-7.5^-3.3)和(87Sr/86Sr)i值(0.70705~0.70739)都位于全球大洋Nd、Sr同位素演化曲线晚二叠纪时期区域内。有机碳的δ13Corg值变化明显(-26.7‰^-23.2‰),尤其是在瓜德鲁普统与乐平统以及茅口组与合山组界线附近发生显著的负漂移(达3.4‰),而且与无机碳的δ13C值呈现大致平行的变化趋势,证实在该界线附近发生过生物绝灭事件。虽然对瓜德鲁普统—乐平统交替时期发生的生物绝灭事件已提出过包括海平面下降在内的多种假设,但本文认为,由地幔柱上升引起的、以峨嵋山玄武岩喷发为代表的超级火山活动以及由此引起的环境效应是该时期生物绝灭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 生物绝灭 火山活动 瓜德鲁普统乐平统 广西来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中侏罗世流纹岩地球化学及成因研究:上地壳成因的的微量元素和Pb-Nd-Sr同位素地球化学制约 被引量:12
8
作者 章邦桐 陈培荣 +1 位作者 凌洪飞 孔兴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11-520,共10页
江西南部龙南-寻邬地区余田群菖蒲组的流纹岩形成于中侏罗世(164.8.1Ma~174.9Ma),为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的酸性端元,属弱过铝质(ACNK平均为1.04)钙碱性系列(σ平均为 1.90)。稀土元素含量高(平均为278.9μg/g),轻稀土富集(L/H平均为7.94)... 江西南部龙南-寻邬地区余田群菖蒲组的流纹岩形成于中侏罗世(164.8.1Ma~174.9Ma),为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的酸性端元,属弱过铝质(ACNK平均为1.04)钙碱性系列(σ平均为 1.90)。稀土元素含量高(平均为278.9μg/g),轻稀土富集(L/H平均为7.94),Eu亏损中等(δEu平均为0.41)。微量元素以富集Rb,Ba,Th,U,Zr,Y,Pb,而亏损Sr,Nb为特征。Pb,Nd,Sr同位素组成为:(^(206)Pb/^(204)Pb)t=17.89~18.58,(^(207)Pb/^(204)Pb)t=15.58~15.70,(^(208)Pb/^(204)Pb)t=37.94~38.82;ε_(Nd)(t)=-7.44~-11.9;I_(Sr)=0.71126~0.71228。对赣南流纹岩微量元素采用蛛网图和模糊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的结果及Pb-Nd-Sr同位素相关特征为其上地壳成因提供了地球化学佐证。赣南流纹岩是由进入上地壳内高位岩浆房的石英拉斑玄武岩浆的底侵作用直接使上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侏罗世 流纹岩 Pb-Nd-Sr同位素 微量元素 模糊聚类分析 赣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花山-姑婆山燕山期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40
9
作者 顾晟彦 华仁民 戚华文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7-109,共13页
广西花山-姑婆山燕山期花岗岩体以高硅、高钾、富碱、低磷、准铝质为特征,具有较高的 TFeO/MgO 值,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高场强元素和稀土元素,普遍出现褐帘石,应归属于富钾的钙碱性花岗岩(KCG)系列岩石,相当于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 广西花山-姑婆山燕山期花岗岩体以高硅、高钾、富碱、低磷、准铝质为特征,具有较高的 TFeO/MgO 值,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高场强元素和稀土元素,普遍出现褐帘石,应归属于富钾的钙碱性花岗岩(KCG)系列岩石,相当于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产生于后造山陆内挤压向拉张转换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其形成与岩石圈伸展-减薄、亏损地幔岩浆的上涌和富含金云母-钾质碱镁闪石的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期花山-姑婆山花岗岩体 KCG 含金云母-钾质碱镁闪石的岩石圈地幔 后造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黄铜矿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娟 陆建军 +2 位作者 陆现彩 王汝成 苏贵珍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5-322,共8页
黄铜矿是自然界中最为常见的含铜硫化物,矿石或尾矿中黄铜矿的风化往往会导致严重的矿区重金属污染,细菌的参与可以改变黄铜矿的氧化分解行为.本文通过对比实验系统研究了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o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对黄铜矿氧化... 黄铜矿是自然界中最为常见的含铜硫化物,矿石或尾矿中黄铜矿的风化往往会导致严重的矿区重金属污染,细菌的参与可以改变黄铜矿的氧化分解行为.本文通过对比实验系统研究了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o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对黄铜矿氧化分解的影响.利用等离子光谱仪(ICP-AES)、pH计、X射线衍射仪(XRD)和激光拉曼光谱分别测定了实验溶液的成分变化以及黄铜矿表面沉淀的物质组成.结果表明,细菌对实验溶液的pH值、Eh值和黄铜矿的氧化进程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随着反应的进行及细菌的生长,溶液的pH值呈下降趋势,Eh值呈上升趋势,H+和Cu2+离子浓度升高.实验表明,细菌是整个氧化过程的主导因素,反应初期,Acido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氧化溶液和黄铜矿中的Fe2+成Fe3+;随着反应的进行和Fe3+的增多,在Acido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和Fe3+的共同作用下,黄铜矿被氧化,并可生成自然硫,自然硫进而被Acido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氧化为SO42-;Fe3+对黄铜矿的化学氧化作用和细菌的生物氧化作用持续进行,构成了黄铜矿的氧化过程.反应后期,Fe3+以次生沉淀形式覆盖在矿物表面,沉淀物对黄铜矿的溶出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铜矿 氧化亚铁硫杆菌 微生物氧化 氧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普陀花岗杂岩体中的石英闪长质包体:斜长石内部复杂环带研究与岩浆混合史记录 被引量:48
11
作者 谢磊 王德滋 +2 位作者 王汝成 邱检生 陈小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397-1408,共12页
浙江普陀花岗杂岩体包含若干石英闪长质包体,该类包体中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斜长石:正常环带的斜长石、筛孔构造的斜长石和酸性斜长石为核的“反环带”斜长石。根据斜长石的环带构造特征和成分分析,认为本区的岩浆演化过程大致如下:下部... 浙江普陀花岗杂岩体包含若干石英闪长质包体,该类包体中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斜长石:正常环带的斜长石、筛孔构造的斜长石和酸性斜长石为核的“反环带”斜长石。根据斜长石的环带构造特征和成分分析,认为本区的岩浆演化过程大致如下:下部基性岩浆注入到上覆酸性岩浆中并进行混合作用,酸性岩浆中已结晶的富钠质斜长石晶体进入偏基性的混合岩浆中,部分熔融形成筛孔构造;随着端员岩浆的进一步混合,富钠质斜长石晶体与中性混合熔体仅形成粗糙的边界,而保留原先构造特征;同时混合岩浆可以直接结晶出正常环带斜长石,呈单颗粒或以膜的形式包围其它环带构造的长石。本文还通过与平潭甬闪辉长岩杂岩体内筛孔斜长石的对比,认为斜长石的环带构造和成分可以反映岩浆源区特征和岩浆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混合 石英闪长岩包体 斜长石 筛孔构造 浙江普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石炭—二叠系方解石脉的碳、氧、锶同位素组成与含油气流体运移 被引量:35
12
作者 曹剑 胡文 +4 位作者 姚素平 张义杰 王绪龙 张越迁 黄志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22-729,共8页
在准噶尔盆地当前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区西北缘和腹部地区,油气主要源于深部石炭系—二叠系。通过对其中的典型水岩反应产物,即裂隙方解石脉进行碳、氧、锶同位素组成分析,尝试讨论了油源流体运移的基本特征。实验结果表明,25件方解石脉... 在准噶尔盆地当前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区西北缘和腹部地区,油气主要源于深部石炭系—二叠系。通过对其中的典型水岩反应产物,即裂隙方解石脉进行碳、氧、锶同位素组成分析,尝试讨论了油源流体运移的基本特征。实验结果表明,25件方解石脉样品的δ13CPDB位于-21.5‰~5.2‰之间,δ18OPDB(δ18OSMOW)在-8.1‰~-22.3‰(22.6‰~6.9‰)之间;20个87Sr/86Sr比值分布在0.703896~0.706423之间。据此,结合样品地质产状和区域地质背景,提出本区含油气流体在运移过程中伴随着深部热流体的影响,它们在流经石炭—二叠系时,对火山岩层的溶蚀使得流体岩石相互作用产物,即方解石脉的同位素组成反映出火山岩地层的地球化学标记。该认识表明,在今后的区域储层成岩演化和油气运移研究工作中,应充分考虑这类深部热流体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 、锶同位素 方解石脉 储层成岩 油气运移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漂塘钨矿花岗岩成岩年龄与成矿年龄的精确测定 被引量:77
13
作者 张文兰 华仁民 +3 位作者 王汝成 李惠民 屈文俊 季建清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9-670,共12页
漂塘钨矿是赣南著名的钨锡多金属矿床,由漂塘本区、木梓园和大龙山三个矿段组成。多年以来,有关漂塘花岗岩成岩年龄,大多是利用邻近的西华山花岗岩的数据进行推断,而已有的年龄测试数据精度很难保证。对该矿床的成矿年龄则报道更少。本... 漂塘钨矿是赣南著名的钨锡多金属矿床,由漂塘本区、木梓园和大龙山三个矿段组成。多年以来,有关漂塘花岗岩成岩年龄,大多是利用邻近的西华山花岗岩的数据进行推断,而已有的年龄测试数据精度很难保证。对该矿床的成矿年龄则报道更少。本文利用单颗粒锆石U-Pb法对漂塘本区和木梓园的成矿花岗岩进行定年,获得了两条很好的U-Pb年龄谐和线,漂塘本区和木梓园成矿花岗岩的年龄分别为161.8±1Ma和153.3±1.9Ma。利用矿石中的白云母40Ar/39Ar同位素定年获得了漂塘本区成矿年龄为152±1.9Ma,利用矿石中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木梓园成矿年龄为151.1±8.5Ma。以上年龄数据表明,矿床的成矿作用或与花岗岩侵位基本同时发生,或稍晚于花岗岩。赣南其他矿集区的一些代表性钨矿如淘锡坑、大吉山等的成矿与成岩也有这两种情况,可见这种成矿方式在赣南地区具有代表性。本文的年龄测定和近年来发表的一些年龄数据表明,赣南钨锡矿床属于华南燕山中期第一阶段陆壳重熔型花岗岩类大规模活动及其伴随的钨锡等金属大规模成矿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塘钨矿 单颗粒锆石U-PB年龄 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 白云母40Ar/39Ar法年龄 中生代大规模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东南黄沙坪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99
14
作者 姚军明 华仁民 林锦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88-696,共9页
湘东南花岗岩带位于南岭花岗岩带中段,包含以千里山、骑田岭等为代表的花岗岩类和以水口山、铜山岭及宝山为代表的花岗闪长岩类。黄沙坪花岗岩体与前者相邻产出,在岩石地球化学上也具有相类似的特征,其主量元素表现为高硅、高钾、高K2O... 湘东南花岗岩带位于南岭花岗岩带中段,包含以千里山、骑田岭等为代表的花岗岩类和以水口山、铜山岭及宝山为代表的花岗闪长岩类。黄沙坪花岗岩体与前者相邻产出,在岩石地球化学上也具有相类似的特征,其主量元素表现为高硅、高钾、高K2O/Na2O比值,低磷,微量元素以富集Rb、Th、U、K、Ta、Nb,贫Ba、Sr、P、Eu、Ti为特征,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利用LA-ICP-MS锆石U-Pb原位定年方法,测得黄沙坪花岗岩的年龄为161.6±1.1Ma,也与区内千里山(162.55±3.25Ma)、骑田岭(161±2Ma)等花岗岩岩体的年龄基本一致,代表了湘东南乃至南岭地区燕山期花岗岩的主要形成时期。因此本文认为,黄沙坪花岗岩体与千里山、骑田岭等岩体属于同一类型,岩石成因可能与印支造山运动后的岩石圈伸展有关,形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而与水口山、铜山岭和宝山等花岗闪长质岩体有较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锆石U—Pb定年 花岗岩 地球化学 黄沙坪 湘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昌潍古近系原型盆地粘土矿物的成岩演化与古地温 被引量:18
15
作者 赵明 陈小明 +2 位作者 季峻峰 张耘 张哲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195-2204,共10页
山东昌潍盆地形成于古近系的古新世-始新世早期(Ek-Es_4),本文主要研究昌潍盆地的粘土矿物特征及其古地温。昌雄古近系(Ek-Es_4)原型盆地的粘土矿物种类有:无序高岭石、伊/蒙混层矿物、伊利石和辉绿泥石(铁斜绿泥石)。利用粘土矿物温度... 山东昌潍盆地形成于古近系的古新世-始新世早期(Ek-Es_4),本文主要研究昌潍盆地的粘土矿物特征及其古地温。昌雄古近系(Ek-Es_4)原型盆地的粘土矿物种类有:无序高岭石、伊/蒙混层矿物、伊利石和辉绿泥石(铁斜绿泥石)。利用粘土矿物温度计估算了盆地埋藏深度的古地温,探讨了古近系(Ek-Es_4)原型盆地的成岩作用和有机质热演化阶段。研究表明: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伊/蒙混层矿物(L/S)由无序向有序连续转变;高岭石的有序性、伊利石和绿泥石的结晶程度趋于增强。根据伊/蒙混层矿物(L/S)地温计获得盆地不同深度的成岩温度范围;成油深度约为3000~4000m±。现今地温与古地温的对比,显示盆地存在热异常,导致热异常的形成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因素:(1)盆地曾经历过地壳抬升阶段;(2)盆地内有岩浆活动热事件发生;(3)盆地裂陷期的构造动力学作用导致古地温梯度过高。昌潍原型盆地较高的古地温梯度吻合于裂陷盆地构造动力学演化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昌潍古近系原型盆地 粘土矿物 伊/蒙混层矿物(I/S) 成岩演化 温度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柯坪地区寒武纪-奥陶纪碳酸盐岩沉积旋回的碳氧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29
16
作者 谢小敏 胡文瑄 +4 位作者 王小林 钱一雄 张军涛 曹剑 李庆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5-88,共14页
野外观测发现,在新疆柯坪地区蓬莱坝剖面,中寒武统阿瓦塔格组(2a)至下奥陶统蓬莱坝组(O1p)的碳酸盐岩在剖面上存在不同尺度的沉积旋回:体系域级、米级旋回级、藻纹层级。对49件样品进行微区取样,共得到98件样品,对其进行了精细的不同尺... 野外观测发现,在新疆柯坪地区蓬莱坝剖面,中寒武统阿瓦塔格组(2a)至下奥陶统蓬莱坝组(O1p)的碳酸盐岩在剖面上存在不同尺度的沉积旋回:体系域级、米级旋回级、藻纹层级。对49件样品进行微区取样,共得到98件样品,对其进行了精细的不同尺度沉积旋回碳氧同位素组成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岩样品的δ13C值(PDB)分布在-1.6‰~1.6‰之间,平均为-0.5‰,δ18O值(PDB)为-12.7‰~-4.3‰,平均-6.2‰,因此,除了明显受到后期成岩蚀变作用(退白云岩化)的藻碳酸盐岩外,其余样品的碳氧同位素组成总体位于正常的海相碳酸盐岩沉积范围内。在体系域尺度上,对于Ⅲ2旋回层序高水位体系域(2a1),海平面变化是控制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组成的主要因素;对于Ⅲ3旋回层序(2a2—O1p),伴随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岩石沉积微环境复杂多变。在米级旋回尺度上,米级旋回的形成除了受高频海平面变化影响外,还受到古构造、古气候的叠加影响。在藻纹层旋回尺度上,δ13C值比δ18O值更能反映藻纹层的旋回性变化特征,藻纹层的形成受控于有机质沉积速率的季节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旋回 碳同位素 氧同位素 中寒武世-早奥陶世 碳酸盐岩 柯坪地区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石土岭铀矿床碱交代作用成因探讨 被引量:22
17
作者 邓平 凌洪飞 +4 位作者 沈渭洲 高剑峰 谭正中 朱捌 黄国龙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7-565,共9页
粤北石土岭铀矿床碱交代作用十分发育,矿区范围内围岩蚀变强烈,主要发育有白云母化、钾长石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等蚀变类型。它们多呈面状展布,与铀成矿关系十分密切。本文根据含矿主岩、碱交代岩、辉绿岩与沥青铀矿在形成时间上的对... 粤北石土岭铀矿床碱交代作用十分发育,矿区范围内围岩蚀变强烈,主要发育有白云母化、钾长石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等蚀变类型。它们多呈面状展布,与铀成矿关系十分密切。本文根据含矿主岩、碱交代岩、辉绿岩与沥青铀矿在形成时间上的对比,以及碱交代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认为石土岭铀矿床的碱交代作用主要是地幔流体沿深层次伸展构造上升过程中产生的交代作用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交代 地球化学 地幔流体 铀矿床 粤北 广东 碱交代作用 成因探讨 围岩蚀变 钾长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地区新元古代变质沉积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27
18
作者 魏震洋 于津海 +1 位作者 王丽娟 舒良树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9,共19页
对华夏地块南岭地区38个新元古代基底变质岩的岩相学和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它们的原岩都是沉积岩。不同地区变质沉积岩的化学成分存在一定的变化,但是它们大都具有明显的轻重稀土元素分异和Eu负异常(Eu/Eu=0.35~0.76),高K2O/Na2O、La/Co... 对华夏地块南岭地区38个新元古代基底变质岩的岩相学和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它们的原岩都是沉积岩。不同地区变质沉积岩的化学成分存在一定的变化,但是它们大都具有明显的轻重稀土元素分异和Eu负异常(Eu/Eu=0.35~0.76),高K2O/Na2O、La/Co、Th/Sc比值和低Cr/Zr比值,显示了高成熟度和沉积再循环地壳的特点,表明沉积岩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古老的再循环的地壳,它们沉积于被动大陆边缘。与其他地区元古宙沉积岩的地球化学对比显示,南岭地区这些新元古代沉积岩不同于赣中和扬子地块南缘的元古宙沉积岩,而与印度东北部Lesser Himalaya地区的元古宙沉积岩较为相似。所以,南岭地区新元古代沉积岩的物质不可能来自与赣中和扬子地块南缘沉积物相同的扬子南部的源区,而应该来自南方,这一推论与岩相古地理分析以及沉积物中碎屑锆石形貌特征和年龄谱变化的结论是一致的,指示华夏南部新元古代时曾与一个大陆源区相邻。根据地球化学对比研究,结合已有的年代学对比,推断华夏地块南岭地区(特别是中部)新元古代沉积物很可能来源于与Lesser Himalaya地区元古宙沉积岩相同的源区,即东Gondwana大陆的北缘。这样,华夏地块在Rodinia超大陆裂解时期很可能是位于西澳大利亚-东印度-东南极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新元古代 变质沉积岩 南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邹平王家庄铜矿含矿岩体地球化学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军 徐兆文 +4 位作者 李海勇 刘苏明 杨小男 朱蓓蓓 李红超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32-641,共10页
王家庄铜矿床是山东省重要的铜金属产地之一.在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通过岩石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法,详细研究了与王家庄铜金矿床有关的石英二长岩,研究表明含矿岩体具有偏碱性,富钠和准铝质的特征;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 王家庄铜矿床是山东省重要的铜金属产地之一.在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通过岩石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法,详细研究了与王家庄铜金矿床有关的石英二长岩,研究表明含矿岩体具有偏碱性,富钠和准铝质的特征;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Th、U富集,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亏损;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a/Yb)N=23.09~29.93,未见Eu异常(8Eu=0.85~1.05).全岩^205Pb/^204Pb介于18.5826~18.6675之间,均值为18.6197;^207Pb/^204Pb介于15.5850~15.6077之间,均值为15.5931^207Pb/^204Pb介于38.5749~38.6109之间,均值为38.5980;全岩δ^18O值变化于8.23‰~10.90‰之间,均值为9.40‰;铅、氧同位素组成表明成岩物质来自地壳深部或地幔,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可能受到富^18O地壳物质的混染,具富放射性成因铅的特征(^207Pb/^204Pb〉18.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化学 同位素地球化学 成因机制 王家庄含矿岩体 山东邹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岩中片钠铝石的特征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曲希玉 刘立 +2 位作者 高玉巧 刘娜 彭晓蕾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37-844,I0005,共9页
片钠铝石是一种斜方晶系、含水、钠和铝的碳酸盐矿物,砂岩中的片钠铝石是最晚形成的自生矿物之一,一般以放射状、束状、毛发状、板状等分布于砂岩的孔隙中或交代长石和岩屑等。片钠铝石是在高CO2分压,温度在25~100℃,碱性—弱酸性流体... 片钠铝石是一种斜方晶系、含水、钠和铝的碳酸盐矿物,砂岩中的片钠铝石是最晚形成的自生矿物之一,一般以放射状、束状、毛发状、板状等分布于砂岩的孔隙中或交代长石和岩屑等。片钠铝石是在高CO2分压,温度在25~100℃,碱性—弱酸性流体条件下形成的。片钠铝石的溶解实验表明,地层条件下片钠铝石发生溶解的温度区间为100~150℃,且反应后有碳酸盐及其他矿物生成。片钠铝石在100℃时的稳定和新碳酸盐矿物的生成表明,地层条件下片钠铝石能够稳定存在,能够实现CO2在地下的永久贮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钠铝石 水热实验 CO2地下贮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