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铁矿—CuCl_2盐溶液反应地球化学模拟实验及表面矿物学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华明 徐兆文 +3 位作者 饶冰 陆现彩 黄顺生 朱士鹏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9-286,共8页
 参照安徽省铜陵冬瓜山铜矿床成矿阶段流体成分和物理化学条件,分别模拟了100MPa下450℃、350℃、250℃和150℃不同温度条件下黄铁矿—CuCl2盐水溶液反应过程,利用扫描电镜(SEM)、俄歇电子谱(AES)表面测试技术,观察测试了实验前后黄铁...  参照安徽省铜陵冬瓜山铜矿床成矿阶段流体成分和物理化学条件,分别模拟了100MPa下450℃、350℃、250℃和150℃不同温度条件下黄铁矿—CuCl2盐水溶液反应过程,利用扫描电镜(SEM)、俄歇电子谱(AES)表面测试技术,观察测试了实验前后黄铁矿表面形貌特征和化学成分变化.分析结果显示,反应后的黄铁矿表面化学组成均发生显著变化,普遍出现约50nm厚的富铜层,450℃、250℃和150℃反应温度下的黄铁矿表面出现多种含铜硫化物的新生物相.实验结果表明黄铁矿可以作为铜富集沉淀的地球化学障,这为研究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层状铜矿成矿规律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地球化学 扫描电镜 俄歇电子谱 表面矿物学 AES深度剖析 表面化学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西大降坪黄铁矿矿床He-Ar同位素和稀土元素组成及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被引量:9
2
作者 李贶 胡凯 +1 位作者 蒋少涌 宋世明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1-620,共10页
对大降坪黄铁矿床的Ⅲ、Ⅳ号矿体样品进行了流体包裹体的He-Ar同位素测定,^3He/^4He值在0.13~2.55Ra之间,^40Ar/^36Ar在348-443之间,反映出成矿流体中有地幔流体的侵入.可能是深源地幔的热液沿着大降坪黄铁矿床的逆冲断层进入... 对大降坪黄铁矿床的Ⅲ、Ⅳ号矿体样品进行了流体包裹体的He-Ar同位素测定,^3He/^4He值在0.13~2.55Ra之间,^40Ar/^36Ar在348-443之间,反映出成矿流体中有地幔流体的侵入.可能是深源地幔的热液沿着大降坪黄铁矿床的逆冲断层进入矿体,对矿体进行了热液改造,分化出Ⅲ号条带状矿体和Ⅳ块状矿体两个不同形态的矿石类型;矿石和围岩的稀土元素的研究结果表明,Ⅲ号矿体和近Ⅲ号矿体围岩及边坡围岩的稀土元素分配曲线基本一致,均表现为铕负异常(8Eu=0.52~0.83),而Ⅳ号块状矿体及近Ⅳ号矿体围岩表现为铕正异常(8Eu=1.03~14.70),可能是受到地幔热液的影响而热液蚀变改造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R同位素 地壳流体 地幔流体 逆冲断层 稀土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火成岩油气藏成藏机制 被引量:44
3
作者 吴昌志 顾连兴 +3 位作者 任作伟 陈振岩 赵明 邱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22-530,共9页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其地层中广泛发育着以玄武质及粗面质为主的火成岩。这些火成岩既可为油气提供储集空间也可作为油气藏的盖层,形成了一定量与火山岩及潜火山岩相关的油气藏。与火山岩有关的油气藏主要有火山岩储层...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其地层中广泛发育着以玄武质及粗面质为主的火成岩。这些火成岩既可为油气提供储集空间也可作为油气藏的盖层,形成了一定量与火山岩及潜火山岩相关的油气藏。与火山岩有关的油气藏主要有火山岩储层型、火山岩盖层型和风化壳型,而与潜火山岩有关的油气藏主要有拱张裂缝型、隐爆角砾岩型、原生裂缝型、蚀变破碎型和侧向隔挡型。本文评述了这些火成岩型油气藏的成藏机制,提出了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中的火成岩油气藏综合成藏模型,以期这类油气藏在今后的油气勘探工作中得到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火成岩 成藏机制 油气盆地 中国东部 火成岩油气藏 新生代盆地 含油气盆地 潜火山岩 隐爆角砾岩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红山嘴-车排子断裂带含油气流体活动特点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38
4
作者 曹剑 胡文瑄 +3 位作者 张义杰 姚素平 张越迁 唐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91-599,共9页
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包裹体地球化学角度系统对比分析了准噶尔盆地红车断裂带地区(主断裂及其上下盘)的含油气流体活动特点,结果表明,断裂在构造活动期是油气流体运移的良好通道,断裂上下盘中聚集的油气经由主断裂运移进入,且上盘优先... 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包裹体地球化学角度系统对比分析了准噶尔盆地红车断裂带地区(主断裂及其上下盘)的含油气流体活动特点,结果表明,断裂在构造活动期是油气流体运移的良好通道,断裂上下盘中聚集的油气经由主断裂运移进入,且上盘优先接受充注,油气在断裂带中的运聚主要包括两个期次,每一期次又包括了多个幕,并可能具有幕式活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流体包裹体 含油气流体运移 断裂 红山嘴 车排子 准噶尔盆地 新疆 地球化学研究 流体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石炭—二叠系方解石脉的碳、氧、锶同位素组成与含油气流体运移 被引量:35
5
作者 曹剑 胡文 +4 位作者 姚素平 张义杰 王绪龙 张越迁 黄志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22-729,共8页
在准噶尔盆地当前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区西北缘和腹部地区,油气主要源于深部石炭系—二叠系。通过对其中的典型水岩反应产物,即裂隙方解石脉进行碳、氧、锶同位素组成分析,尝试讨论了油源流体运移的基本特征。实验结果表明,25件方解石脉... 在准噶尔盆地当前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区西北缘和腹部地区,油气主要源于深部石炭系—二叠系。通过对其中的典型水岩反应产物,即裂隙方解石脉进行碳、氧、锶同位素组成分析,尝试讨论了油源流体运移的基本特征。实验结果表明,25件方解石脉样品的δ13CPDB位于-21.5‰~5.2‰之间,δ18OPDB(δ18OSMOW)在-8.1‰~-22.3‰(22.6‰~6.9‰)之间;20个87Sr/86Sr比值分布在0.703896~0.706423之间。据此,结合样品地质产状和区域地质背景,提出本区含油气流体在运移过程中伴随着深部热流体的影响,它们在流经石炭—二叠系时,对火山岩层的溶蚀使得流体岩石相互作用产物,即方解石脉的同位素组成反映出火山岩地层的地球化学标记。该认识表明,在今后的区域储层成岩演化和油气运移研究工作中,应充分考虑这类深部热流体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 、锶同位素 方解石脉 储层成岩 油气运移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朝山金矿有关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6
6
作者 徐兆文 方长泉 +6 位作者 陆现彩 宋敬祥 陆建军 华明 黄顺生 聂桂平 朱士鹏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2-46,共5页
朝山金矿床与白芒山辉石闪长岩有直接的成因联系。岩石的主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Si2O含量为50 8%~54 58%,Na2O+K2O为6 58%~7 38%,K2O/Na2O为0 62~1 12,全碱—硅投影显示朝山岩体岩性为辉石闪长岩;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Au、Ag、Cu、Pb... 朝山金矿床与白芒山辉石闪长岩有直接的成因联系。岩石的主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Si2O含量为50 8%~54 58%,Na2O+K2O为6 58%~7 38%,K2O/Na2O为0 62~1 12,全碱—硅投影显示朝山岩体岩性为辉石闪长岩;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Au、Ag、Cu、Pb、Zn成矿元素含量较高;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显示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δEu介于0 75%~0 85%之间,说明辉石闪长岩分异演化程度不高。结合矿床地质特征,推测朝山金矿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在热液充填交代和夕卡岩化复合作用下,促使热液流体中的金沉淀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 地球化学 辉石闪长岩 朝山金矿床 安徽铜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中侏罗世流纹岩地球化学及成因研究:上地壳成因的的微量元素和Pb-Nd-Sr同位素地球化学制约 被引量:12
7
作者 章邦桐 陈培荣 +1 位作者 凌洪飞 孔兴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11-520,共10页
江西南部龙南-寻邬地区余田群菖蒲组的流纹岩形成于中侏罗世(164.8.1Ma~174.9Ma),为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的酸性端元,属弱过铝质(ACNK平均为1.04)钙碱性系列(σ平均为 1.90)。稀土元素含量高(平均为278.9μg/g),轻稀土富集(L/H平均为7.94)... 江西南部龙南-寻邬地区余田群菖蒲组的流纹岩形成于中侏罗世(164.8.1Ma~174.9Ma),为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的酸性端元,属弱过铝质(ACNK平均为1.04)钙碱性系列(σ平均为 1.90)。稀土元素含量高(平均为278.9μg/g),轻稀土富集(L/H平均为7.94),Eu亏损中等(δEu平均为0.41)。微量元素以富集Rb,Ba,Th,U,Zr,Y,Pb,而亏损Sr,Nb为特征。Pb,Nd,Sr同位素组成为:(^(206)Pb/^(204)Pb)t=17.89~18.58,(^(207)Pb/^(204)Pb)t=15.58~15.70,(^(208)Pb/^(204)Pb)t=37.94~38.82;ε_(Nd)(t)=-7.44~-11.9;I_(Sr)=0.71126~0.71228。对赣南流纹岩微量元素采用蛛网图和模糊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的结果及Pb-Nd-Sr同位素相关特征为其上地壳成因提供了地球化学佐证。赣南流纹岩是由进入上地壳内高位岩浆房的石英拉斑玄武岩浆的底侵作用直接使上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侏罗世 流纹岩 Pb-Nd-Sr同位素 微量元素 模糊聚类分析 赣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花山-姑婆山燕山期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40
8
作者 顾晟彦 华仁民 戚华文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7-109,共13页
广西花山-姑婆山燕山期花岗岩体以高硅、高钾、富碱、低磷、准铝质为特征,具有较高的 TFeO/MgO 值,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高场强元素和稀土元素,普遍出现褐帘石,应归属于富钾的钙碱性花岗岩(KCG)系列岩石,相当于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 广西花山-姑婆山燕山期花岗岩体以高硅、高钾、富碱、低磷、准铝质为特征,具有较高的 TFeO/MgO 值,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高场强元素和稀土元素,普遍出现褐帘石,应归属于富钾的钙碱性花岗岩(KCG)系列岩石,相当于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产生于后造山陆内挤压向拉张转换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其形成与岩石圈伸展-减薄、亏损地幔岩浆的上涌和富含金云母-钾质碱镁闪石的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期花山-姑婆山花岗岩体 KCG 含金云母-钾质碱镁闪石的岩石圈地幔 后造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普陀花岗杂岩体中的石英闪长质包体:斜长石内部复杂环带研究与岩浆混合史记录 被引量:48
9
作者 谢磊 王德滋 +2 位作者 王汝成 邱检生 陈小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397-1408,共12页
浙江普陀花岗杂岩体包含若干石英闪长质包体,该类包体中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斜长石:正常环带的斜长石、筛孔构造的斜长石和酸性斜长石为核的“反环带”斜长石。根据斜长石的环带构造特征和成分分析,认为本区的岩浆演化过程大致如下:下部... 浙江普陀花岗杂岩体包含若干石英闪长质包体,该类包体中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斜长石:正常环带的斜长石、筛孔构造的斜长石和酸性斜长石为核的“反环带”斜长石。根据斜长石的环带构造特征和成分分析,认为本区的岩浆演化过程大致如下:下部基性岩浆注入到上覆酸性岩浆中并进行混合作用,酸性岩浆中已结晶的富钠质斜长石晶体进入偏基性的混合岩浆中,部分熔融形成筛孔构造;随着端员岩浆的进一步混合,富钠质斜长石晶体与中性混合熔体仅形成粗糙的边界,而保留原先构造特征;同时混合岩浆可以直接结晶出正常环带斜长石,呈单颗粒或以膜的形式包围其它环带构造的长石。本文还通过与平潭甬闪辉长岩杂岩体内筛孔斜长石的对比,认为斜长石的环带构造和成分可以反映岩浆源区特征和岩浆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混合 石英闪长岩包体 斜长石 筛孔构造 浙江普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北新元古代强过铝花岗岩的成因:锆石年代学和Hf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72
10
作者 王孝磊 周金城 +3 位作者 邱检生 张文兰 柳小明 张桂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26-342,共17页
处于江南造山带的西端的桂北发育有大量前寒武纪火成岩,其中,强过铝花岗岩所占面积大于90%,镁铁-超镁铁质岩大约为8%。强过铝的花岗岩在地球化学特征上可分为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两种类型。一些学者认为它们的形成与(超级)地幔柱活动和Ro... 处于江南造山带的西端的桂北发育有大量前寒武纪火成岩,其中,强过铝花岗岩所占面积大于90%,镁铁-超镁铁质岩大约为8%。强过铝的花岗岩在地球化学特征上可分为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两种类型。一些学者认为它们的形成与(超级)地幔柱活动和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有关。本文对桂北地区的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La-MC-ICP- MS锆石Hf同位素研究,寨滚、本洞、峒马、三防和田朋岩体的形成年龄分别为835.8±2.5 Ma,822.7±3.8 Ma,824±13 Ma,804.3±5.2 Ma和794.2±8.1 Ma。定年结果表明,地球化学特征不同的两类花岗岩成岩年龄也不相同:花岗闪长岩的年龄为835~820 Ma,花岗岩则形成于810~800 Ma期间。锆石核部8个分析点和捕获锆石2个分析点给出了870 Ma到950 Ma的新元古代早期年龄值,可能记录了本区与江南造山带东部对应的950~870 Ma期间俯冲或碰撞导致的岩浆事件。本洞、三防和田朋岩体锆石的(^(196)Hf/^(177)Hf)_i比值分别为0.282176±0.000021、0.282149±0.000021和0.282175±0.000030。其ε(?)(t)值、Hf模式年龄与它们的ε_(Nd)(t)值、Nd模式年龄所展现出来的特征一致,表明桂北强过铝花岗岩主要是由基底沉积岩系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闪长岩的源区有相对更多的幔源镁铁质组分。桂北这些花岗岩的年龄揭示了一个大约35Ma的岩浆事件,其形成不能用岩浆活动周期短(通常为1~5Ma)的地幔柱模型解释。这些花岗岩在构造判别图解中也位于碰撞和后碰撞区,形成于扬子和华夏板块间的碰撞高峰(约870Ma)之后,应属后碰撞花岗岩类。在俯冲板片折断和岩石圈拆沉之后,深部地幔的上涌和所伴随的拉张作用可能会导致基底岩石部分熔融产生了这些强过铝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强过铝花岗岩 后碰撞 新元古代 桂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哈尔里克山区二叠纪高钾钙碱性花岗岩成因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2
11
作者 汪传胜 顾连兴 +3 位作者 张遵忠 吴昌志 唐俊华 汤晓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99-1511,共13页
本文从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等方面讨论东天山克拉麦里-哈尔里克岛弧东段八大石和小铺东两个岩体的特征和成因。八大石岩体和小铺东岩体主要为二长花岗岩,SiO_2含量分别为61.92%~74.40%和69.17%~74.92%,K_2O+Na_2O的含量分别为6.... 本文从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等方面讨论东天山克拉麦里-哈尔里克岛弧东段八大石和小铺东两个岩体的特征和成因。八大石岩体和小铺东岩体主要为二长花岗岩,SiO_2含量分别为61.92%~74.40%和69.17%~74.92%,K_2O+Na_2O的含量分别为6.50%~8.32%和7.74%~8.14%,绝大部分岩石具有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特征;∑REE分别为105×10^(-6)~210×10^(-6)和100×10^(-6)~172×10^(-6),(La/Yb)_(CN)分别为4.1~8.9和9.1~15.3,配分模式右倾,δEu分别为0.40~0.93和0.59~0.80,为中-低负异常;两个岩体均富Rb、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h、U、Hf、Zr等高场强元素,而贫Ta、Nb、Sr、Ti等。通过LA-ICP-MS分析得到八大石岩体中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98±2Ma,表明岩体形成于早二叠纪,计算得到八大石和小铺东岩体的模式年龄t_(DM)分别为944Ma和648Ma;八大石和小铺东岩体的ε_(Nd)(t)分别为+3.06和+4.47,(^(87)Sdr/^(86)Sr)_i分别为0.70475和0.70384,表现出高ε_(Nd)(t)低(^(87)Sr/^(86)Sr)_i。综上所述,认为哈尔里克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可能为碰撞后挤压-伸展转折阶段的产物,主要由来自新生地壳的中钾钙碱性岩浆经过结晶分异作用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钾钙碱性花岗岩 钙碱性 后碰撞 底侵 东天山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油气沿不整合运移的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61
12
作者 曹剑 胡文瑄 +4 位作者 张义杰 姚素平 王绪龙 张越迁 唐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9-406,共8页
准噶尔盆地不整合上下发现了众多油气藏,表明不整合是油气运聚的有利通道。通过对不整合上下地层中含油气流体活动特点的分析,提出了不整合的垂向结构是控制油气沿不整合运移的主导要素。不整合从垂向上可划分为上(底砾岩)下(风化壳)两... 准噶尔盆地不整合上下发现了众多油气藏,表明不整合是油气运聚的有利通道。通过对不整合上下地层中含油气流体活动特点的分析,提出了不整合的垂向结构是控制油气沿不整合运移的主导要素。不整合从垂向上可划分为上(底砾岩)下(风化壳)两层结构,有时下层风化壳顶部也会发育一层厚度不均的粘土层,使得不整合表现为三层结构。其中,风化壳又包括风化破碎型(火山岩)和风化淋滤型(碎屑岩)两类。基于底砾岩的沉积特征和风化壳的类型,从垂向结构入手,进一步将不整合划分为基岩披覆、砂砾岩和砂泥岩对接等三大类型:基岩披覆型不整合在本区对油气运移最为有利,砂砾岩型不整合次之,而砂泥岩对接型不整合一般不能成为油气运移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 垂向结构 油气运移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储层自生高岭石发育特点及其对物性的影响 被引量:60
13
作者 曹剑 张义杰 +4 位作者 胡文瑄 张越迁 唐勇 姚素平 陶国亮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7-373,共7页
以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砂岩油气储层为例,在野外与岩芯观测的基础之上,通过显微和扫描电镜鉴定,并结合粉末X射线衍射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发现有大量自生高岭石发育于储层长石溶蚀后的孔隙中,可以很少或大量原地沉淀,使得储层物性变好... 以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砂岩油气储层为例,在野外与岩芯观测的基础之上,通过显微和扫描电镜鉴定,并结合粉末X射线衍射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发现有大量自生高岭石发育于储层长石溶蚀后的孔隙中,可以很少或大量原地沉淀,使得储层物性变好或变差。这些自生高岭石是含油气酸性流体与砂岩中碱性长石发生水岩反应的产物,在油源断裂附近的中粒-中粗粒砂岩层中,含油气流体活动强度大、渗流速度较高,高岭石易于迁移至别处,储层物性得到改善,反之高岭石则倾向于原地沉淀,储层物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石 储层物性 含油气流体 水岩反应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哈尔里克山二叠纪碱性花岗岩-石英正长岩组合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6
14
作者 汪传胜 顾连兴 +5 位作者 张遵忠 吴昌志 唐俊华 三金柱 黎广荣 李中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182-3196,共15页
哈尔里克奥姆尔塔格碱性花岗岩(OMAG)侵入于小铺东二长花岗岩中。该岩体岩性较均一,呈灰紫色,主要矿物组合为石英、钾长石、钠长石、碱性角闪石和霓石;化学成分上富硅、碱,贫钙、镁,低铝;富Rb、Th、U和Zr,Ga/Al比值大(3.18×10~4~3... 哈尔里克奥姆尔塔格碱性花岗岩(OMAG)侵入于小铺东二长花岗岩中。该岩体岩性较均一,呈灰紫色,主要矿物组合为石英、钾长石、钠长石、碱性角闪石和霓石;化学成分上富硅、碱,贫钙、镁,低铝;富Rb、Th、U和Zr,Ga/Al比值大(3.18×10~4~3.56×10~4),贫Ba、Sr,岩石中Co、Cr、V和Ni等过渡元素显著亏损,U、Hf、Zr和Nb等高场强元素的含量高;稀土总量较高,配分模式右倾,并具有显著的负铕异常;LA-ICP-MS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87.6±2.1Ma;具有正的ε_(Nd)(t)值(+4.96),较低的(^(87)Sr/^(86)Sr),值(0.70159)。同样侵入于小铺东二长花岗岩中的恰干昆多沟含角闪石石英正长岩(QGQS)也呈灰紫色,其结构和构造与OMAG非常相似。两个岩体在主量元素和REE图解上均呈现有规律的分布和一致的演化趋势。从QGQS到OMAG,SiO_2含量增加(从64.71%~64.83%到71.23%~74.31%)、全碱含量降低(从11.72%~11.79%到8.49%~9.87%)和Al_2O_3含量减少(从16.09%~16.19%到11.44%~13.34%)、稀土总量减少(从592.3×10^(-6)~656.0×10^(-6)到273.9×10^(-6)~405.9×10^(-6))、轻/重稀土比值降低(从18.2~20.1到4.4~6.0)、稀土配分曲线从平滑到Eu显著亏损。基于OMAG的岩相学、矿物学、地球化学、锆石年代学和与QGQS的对比研究,笔者认为奥姆尔塔格碱性花岗岩可能是由石英正长岩母岩浆经过分离结晶作用演化的产物,且这种石英正长岩岩浆起源于亏损地幔;根据哈尔里克造山带地质演化历史的分析,这两个岩体均形成于紧随主碰撞后的挤压-伸展转折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哈尔里克山 二叠纪 碱性花岗岩 石英正长岩 组合 成因 构造意义 distribution patterns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二长花岗岩 comparative study 稀土总量 含量 演化 岩体 亏损 角闪石 分离结晶作用 compres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天池火山岩浆演化——来自主矿物成分的证据 被引量:21
15
作者 李霓 樊祺诚 +1 位作者 孙谦 张文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75-582,共8页
长白山天池火山岩的主要矿物成分为橄榄石、辉石、长石和铁钛氧化物,经电子探针测试,其成分变化特征明显,自造盾阶段→造锥阶段→全新世喷发,橄榄石中铁含量增加,一直达到铁橄榄石的端元组分;单斜辉石中铁质和钠质含量增加;长石则从基... 长白山天池火山岩的主要矿物成分为橄榄石、辉石、长石和铁钛氧化物,经电子探针测试,其成分变化特征明显,自造盾阶段→造锥阶段→全新世喷发,橄榄石中铁含量增加,一直达到铁橄榄石的端元组分;单斜辉石中铁质和钠质含量增加;长石则从基性的拉长石向含钾、钠渐高的歪长石和透长石演化;铁钛氯化物含量则明显减少。三阶段斑晶矿物成分的变化反映了天池火山近200万年来岩浆演化的完整系列,符合分离结晶作用的演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天池火山 主矿物成分 岩浆演化 结晶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DCTA和HIBA快速有效分离Rb-Sr、Sm-Nd 被引量:6
16
作者 濮巍 高剑峰 +2 位作者 赵葵东 凌洪飞 蒋少涌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9期54-54,共1页
Rb-Sr和Sm-Nd的有效分离是精确测定这些同位素的关键。传统的分离方法以盐酸为介质,虽然能够有效地分离这些元素,但是需要耗用大量的酸,并且无法将Sr和Ca、Mg等元素分离,对于Sm、Nd含量低的样品,回收率较低。后来有一些实验室建立... Rb-Sr和Sm-Nd的有效分离是精确测定这些同位素的关键。传统的分离方法以盐酸为介质,虽然能够有效地分离这些元素,但是需要耗用大量的酸,并且无法将Sr和Ca、Mg等元素分离,对于Sm、Nd含量低的样品,回收率较低。后来有一些实验室建立了用混合的有机酸(如甲酸、乙酸、DCTA、EDTA等)来分离Sr的方法,大大减少了分离时间,减少了试剂用量,从而降低了过程空白并能够将Ca和Mg与Sr分离。本实验室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的Rb-Sr、Sm-Nd化学分离方法,以用于地质样品的同位素测试。该方法选用AG50W×8阳离子交换树脂,并先后采用不同的淋洗剂进行分离提纯。首先用常规方法使用盐酸作为淋洗剂将Rb-Sr和REE分开并与其他大部分元素分离,然后使用DCTA和嘧啶的混合溶液(D.P.E.)作为淋洗剂分离Rb和Sr,使用HIBA作为淋洗剂在很小体积(0.6mL)的阳离子交换树脂中分离Sm和Nd。使用这样的分离方法可以有效地将一些干扰离子(如Mg、Ca、Ba)和Sr分离,同时使用该分离方法可以提高分离效率,缩短分离时间,减少试剂用量,降低实验过程空白。用该方法分离国际玄武岩标样BCR-2后的Sr同位素测试结果(^87Sr/^86Sr=0.705018±3)与Brian等测定的0.705024±5基本一致,Nd同位素测试结果(^143Nd/^144Nd=0.512616±9)与本实验室以前使用HCl介质分离测定的0.512624±3基本一致,与其他研究者最近报道的BCR-1的0.512644±11和0.512650也基本一致。说明本次研究采用的新分离方法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分离 SR同位素 ND同位素 RB-SR SM-ND 分离方法 阳离子交换树脂 同位素测试 精确测定 分离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中寒武统硅质岩特征与形成环境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庆 胡文瑄 +2 位作者 张军涛 王小林 朱井泉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3-303,共11页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蓬莱坝剖面中寒武统发育大量的硅质岩,一般顺层分布,以结核状、条带状、不规则团块状产出,部分可见纹层状构造,形成于同生-准同生期。硅质岩δ18O分布范围25.25‰~26.196‰(SMOW),指示成岩温度范围52.59~57.87℃,高...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蓬莱坝剖面中寒武统发育大量的硅质岩,一般顺层分布,以结核状、条带状、不规则团块状产出,部分可见纹层状构造,形成于同生-准同生期。硅质岩δ18O分布范围25.25‰~26.196‰(SMOW),指示成岩温度范围52.59~57.87℃,高于海水温度;微量元素Ba/Sr值和U/Th值都大于1,前者分布为4.67~22.52之间,平均为14.52,后者为2.91~9.21之间,平均值为6.28,反映了热水的注入。硅质岩REE配分曲线特征指示成岩时同时受到热液及海水的影响;Ce异常值(Ceanom)可以判断沉积时的氧化-还原环境,Ceanom大于-0.1,Th/U比值小于2,表明形成于还原环境。此外,北美页岩标准化后的Ce/Ce*比值0.939~1.156,平均值1.036;(La/Ce)N比值为0.936~1.311,平均值为1.124,反映其构造背景为大陆边缘环境。笔者认为,该区在中寒武统曾经发生过一期比较强烈的构造运动,并引发了海底热液活动,形成了上述硅质岩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硅质岩 岩相学 地球化学 海水 热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盆地粗面斑岩成因及其构造环境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昌志 顾连兴 +5 位作者 任作伟 陈振岩 王银喜 张遵忠 汤晓茜 赵明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7-278,共12页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的粗面斑岩呈次火山相顺层侵入于早第三纪沙河街组地层中,全岩Rb_Sr等时线年龄为(41.5±2.2)Ma粗面斑岩呈斑状构造,斑晶为钾长石、歪长石和少量斜长石,基质主要为碱性长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粗面斑岩的SiO2含量...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的粗面斑岩呈次火山相顺层侵入于早第三纪沙河街组地层中,全岩Rb_Sr等时线年龄为(41.5±2.2)Ma粗面斑岩呈斑状构造,斑晶为钾长石、歪长石和少量斜长石,基质主要为碱性长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粗面斑岩的SiO2含量变化于59.58(wt%)到61.22(wt%),(K2O+Na2O)介于10.40(wt%)到11.83(wt%)之间,富集高场强元素(如Nb、Th、Zr和Hf)和轻稀土元素,亏损Pb.除具明显的Eu负异常,粗面斑岩的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与伴生玄武岩的相似.以上特征表明,粗面斑岩是玄武岩浆直接分异演化的结果,地壳物质的混染作用不显著.此外,粗面斑岩亏损Sr、Eu、K和Rb,其K/Rb和Rb、Eu 和ΣREE分别呈线性相关,表明斜长石和钾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对粗面质岩浆的演化起重要作用.我们认为这种粗面质岩石是玄武质岩浆在低压环境(≤1.0GPa)下经历大比例的分离结晶作用形成,而斜长石和钾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发生超低压(约100MPa)条件下,这与本区沙三期相对稳定的大陆裂谷拉张环境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盆地 粗面斑岩 构造环境 地球化学 斜长石 钾长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昌乐刚玉巨晶中的流体和熔融包裹体及其流体组分特征 被引量:19
19
作者 宋玉财 胡文 +1 位作者 金之钧 陈勇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7-387,共11页
山东昌乐第三纪玄武岩中产有刚玉巨晶,内含丰富的原生和假次生流体包裹体和熔融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可分为CO2单相包裹体、H2O-CO2两相和三相包裹体。熔融包裹体类型复杂,其中富流体相包裹体可分为含CO2收缩气泡两相熔融包裹体和气-液-... 山东昌乐第三纪玄武岩中产有刚玉巨晶,内含丰富的原生和假次生流体包裹体和熔融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可分为CO2单相包裹体、H2O-CO2两相和三相包裹体。熔融包裹体类型复杂,其中富流体相包裹体可分为含CO2收缩气泡两相熔融包裹体和气-液-固多相熔融包裹体。诸类包裹体主要赋含在刚玉晶核外的“主体”部分,以CO2单相流体包裹体和两相熔融包裹体最为发育,并且不同类型包裹体常密切伴生,表明它们形成时流体发生了不混溶作用:出现熔浆相(富含挥发分)、气相(CO2为主)和富水相(H2O-CO2为主)等多相体系。激光拉曼分析结果显示,各类包裹体中的气体组分主要是CO2,另有不等量的N2和H2S,据此划分为纯CO2、CO2-N2、CO2-H2S和CO2-N2-H2S等气体组合类型,没有发现O2、CH4和H2等组分。此外,拉曼分析也证实了流体包裹体和熔融包裹体中存在H2O。上述资料表明,昌乐地区深部流体以CO2为主,同时包含H2O、N2和H2S在内的多种组分,这些流体组分也是刚玉母浆系统的重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玉巨晶 流体包裹体 熔融包裹体 流体组分 不混溶作用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GRV021788橄辉无球粒陨石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 被引量:9
20
作者 梁英 王鹤年 +1 位作者 徐伟彪 季峻峰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6,共8页
橄辉无球粒陨石是一类特殊的无球粒陨石,既具有高度分异的火成特征,又具有原始球粒陨石的特征。南极格罗夫山GRV021788陨石由橄榄石、辉石以及少量的富碳基质、不透明矿物组成,具有橄辉无球粒陨石典型的岩相学和矿物学特征,包括橄榄石... 橄辉无球粒陨石是一类特殊的无球粒陨石,既具有高度分异的火成特征,又具有原始球粒陨石的特征。南极格罗夫山GRV021788陨石由橄榄石、辉石以及少量的富碳基质、不透明矿物组成,具有橄辉无球粒陨石典型的岩相学和矿物学特征,包括橄榄石晶体三线共点的接触和富镁还原边等。GRV021788的主要矿物的化学成分为:橄榄石Fa23.2~Fa1.5,易变辉石Fs21.2Wo10.6~Fs18.7Wo10.7。橄榄石颗粒有明显的反环带结构,而易变辉石的反环带则不明显。黑色填隙基质富碳,含金刚石和石墨。岩石学和矿物化学特征表明GRV021788是一橄辉无球粒陨石,属单矿(monomict)Ⅰ类(Fa23.2~Fs20.4)橄辉无球粒陨石。陨石的形成机制与多阶段部分熔融-堆积模式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陨石 橄辉无球粒陨石 反环带结构 富碳基质 陨石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