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西北-湘中地区金-锑矿床中—低温流体成矿作用的地球化学成因指示 被引量:27
1
作者 马东升 潘家永 卢新卫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35-445,共11页
通过对湘西北 -湘中主要金 -锑矿床和有关区域地层的系统地球化学研究 ,揭示了该区元古界基底和古生界盆地中~低温热液系统特征及流体成矿作用的关系 ;介绍了应用微量元素和稳定同位素隐性地球化学标志进行区域古流体示踪的方法和实际... 通过对湘西北 -湘中主要金 -锑矿床和有关区域地层的系统地球化学研究 ,揭示了该区元古界基底和古生界盆地中~低温热液系统特征及流体成矿作用的关系 ;介绍了应用微量元素和稳定同位素隐性地球化学标志进行区域古流体示踪的方法和实际应用效果 ;提出了该地区区域性古流体的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可达盆地规模 ,在垂直范围内可达几公里的认识 .同时 ,从流体成矿作用的角度对区内锡矿山超大型锑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 ,提出湘中盆地至少在城步-新化大断裂以东的广大地区 ,可能同属一个受盆地周边燕山期花岗岩体制约 ,并以深循环大气降水来源为主的大型盆地热液系统 .燕山期主要的热流异常中心是成矿的有利部位 .深大断裂及其次级断裂 ,以及不同渗透率的地层通过其不同的隔水、导水和聚水作用 ,对区域流体的运移和汇聚起主导因素 .盆地基底在提供成矿物质和热流来源方面对成矿起了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锑矿床 中-低温流体 成矿作用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里东-印支期钨锡成矿作用最新进展——来自苗儿山-越城岭成矿花岗岩最新年龄证据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迪 张文兰 王汝成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277-278,共2页
南岭是全国乃至全世界上钨、锡、钼、铋等多金属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这些金属成矿作用与花岗岩有着密切的关系。众所周知,燕山期花岗岩与南岭地区大规模成矿作用有密切关系,因此相关方面的研究较深入,且成果很多。而对印支期、加里东... 南岭是全国乃至全世界上钨、锡、钼、铋等多金属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这些金属成矿作用与花岗岩有着密切的关系。众所周知,燕山期花岗岩与南岭地区大规模成矿作用有密切关系,因此相关方面的研究较深入,且成果很多。而对印支期、加里东期花岗岩成矿则探讨不多(华仁民等,2013);同样,在研究区域上,以往大多关注南岭东段与中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儿山 印支期 钨锡 加里 南岭地区 越城岭 钨矿床 成矿关系 矿化类型 金属矿产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红透山铜锌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变质变形和成矿组分再活化 被引量:33
3
作者 顾连兴 汤晓茜 +5 位作者 郑远川 吴昌志 田泽满 陆建军 肖新建 倪培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23-934,共12页
辽宁红透山铜-锌块状硫化物产在太古宙绿岩带中,矿床形成后经历了强烈的变形和变质,变质程度达高级角闪岩相。野外和显微镜研究表明,矿石在进变质过程中发生过强烈的机械再活化和重结晶,但各种进变质结构大部分已被变质峰期的全面重结... 辽宁红透山铜-锌块状硫化物产在太古宙绿岩带中,矿床形成后经历了强烈的变形和变质,变质程度达高级角闪岩相。野外和显微镜研究表明,矿石在进变质过程中发生过强烈的机械再活化和重结晶,但各种进变质结构大部分已被变质峰期的全面重结晶所清除,目前保存着的结构主要是变质峰期和退变质过程的产物。退变质过程以黄铁矿变斑晶生长、矿石糜棱岩的形成、二次退火和化学再活化为特征。矿床中高度富集铜和金的矿石是韧性剪切形成的矿石糜棱岩受退变质流体叠加而成。磁黄铁矿主要是同生沉积后重结晶的产物,另有一部分由退变质热液形成,而黄铁矿变斑晶则有沉积-重结晶、磁黄铁矿退变质脱硫和热液叠加多种成因。世界各地块状硫化物矿床中的磁黄铁矿和黄铁矿各有三种成因类型。磁黄铁矿的类型有:同生沉积-变质重结晶、同生沉积黄铁矿变质和退变质热液充填或交代;黄铁矿的类型有:同生沉积-变质重结晶、磁黄铁矿退变质脱硫和退变质热液充填或交代。红透山矿区的退变质流体具有从早到晚氧逸度升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磁黄铁矿 块状硫化物矿床 韧性剪切带 再活化 红透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燕山期热液铜—金矿床成矿流体 被引量:28
4
作者 顾连兴 陈培荣 +5 位作者 倪培 徐兆文 肖新建 邱检生 张遵忠 张光辉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92-407,共16页
分别以安徽东狮子山隐爆角砾岩型、西狮子山矽卡岩型、沙溪斑岩型和铜牛井石英大脉型矿石作为实例 ,对长江中、下游燕山期热液铜 -金矿床的主要类型作了成矿流体对比研究 .这四类矿床的成矿作用早期均以高温 (>4 5 0℃ )高盐度 (>... 分别以安徽东狮子山隐爆角砾岩型、西狮子山矽卡岩型、沙溪斑岩型和铜牛井石英大脉型矿石作为实例 ,对长江中、下游燕山期热液铜 -金矿床的主要类型作了成矿流体对比研究 .这四类矿床的成矿作用早期均以高温 (>4 5 0℃ )高盐度 (>4 5wt %NaClequiv .)流体为特征 ,晚期流体温度和盐度均降低 .这些矿床的流体来源均以岩浆热液为主 ,但在斑岩铜矿床成矿作用的晚阶段有一定数量的雨水加入 .流体的沸腾对于各类矿床的形成均起过重要作用 ,尤其在狮子山矿床中存在着隐爆角砾岩阶段、矽卡岩阶段、石英 -硫化物阶段和石英 -碳酸盐 -硫化物阶段的多次沸腾 .长江中、下游燕山期热液矿床的大量产出 ,其原因之一是该区地壳富含流体 ,而流体的富集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与扬子大陆板块在中生代向华北板块下方俯冲的过程中 ,俯冲带流体向前陆方向的回流有关 .下冲板块前峰拆沉所造成的板块后方撕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燕山期 铜-金矿床 成矿流体 热液矿床 中游 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台重要金矿成矿过程中的流体作用及其来源研究 被引量:35
5
作者 胡受奚 赵乙英 +7 位作者 孙景贵 凌洪飞 叶瑛 卢冰 季海章 徐兵 刘红樱 方长泉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81-391,共11页
中生代是华北地台金矿床的最重要成矿时期 ,该时期的金矿床与煌斑岩和花岗岩类密切伴生 .煌斑岩以富金和富LILE为特征 ,而花岗岩的金含量则甚低 .金矿床的铅、氢、氧和硫同位素组成高度分散 ,表明成矿物质具有多来源性 .金矿床中的蚀变... 中生代是华北地台金矿床的最重要成矿时期 ,该时期的金矿床与煌斑岩和花岗岩类密切伴生 .煌斑岩以富金和富LILE为特征 ,而花岗岩的金含量则甚低 .金矿床的铅、氢、氧和硫同位素组成高度分散 ,表明成矿物质具有多来源性 .金矿床中的蚀变时间上从早到晚的演化和空间上从下到上的分带为 :由气化 -高温 (30 0℃~ 4 5 0℃ )阶段的钾长石化 ,经 (高 - )中温(2 0 0℃~ 32 0℃ )阶段的黄铁绢英岩化和绢英岩化 ,变为中 -低温 (2 2 0℃~ 15 0℃ )阶段的硅化 .金在钾交代阶段活化转移 ,而在黄铁绢英岩化阶段开始沉淀成矿 .欧亚板块与古太平洋板块之间以及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之间在中生代时期的强烈碰撞、挤压和俯冲造成了华北地台金矿床形成的有利构造环境 .俯冲板块俯冲过程中的去气、去碱、去硅和去LILE(包括金 )等作用 ,可形成含金成矿流体 .在俯冲板块进入地幔后 ,含金流体和分熔产物一起上升并交代地幔楔 ,形成能够产生富金煌斑岩浆的富集地幔 .同时 ,仰冲板块中的褶皱、变质、花岗岩的形成、火山作用、煌斑岩侵入、水 /岩反应 ,以及成矿物质的活化转移和交换作用 ,促进了金在有利环境中聚集成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台 金矿 流体作用 构造环境 俯冲作用 成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金山金矿成矿过程流体作用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7
6
作者 华仁民 李晓峰 +2 位作者 张开平 邱德同 杨风根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08-417,共10页
金山金矿位于赣东北矿集区内 ,是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大型金矿床 .该矿床不同类型蚀变变形岩石与围岩千枚岩在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方面具有相同的地球化学特点 ,Co/Ni,U/Th ,Th/Sc ,Th/Co比值较为一致 .超糜棱岩和含金石英脉中Au/Ag比... 金山金矿位于赣东北矿集区内 ,是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大型金矿床 .该矿床不同类型蚀变变形岩石与围岩千枚岩在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方面具有相同的地球化学特点 ,Co/Ni,U/Th ,Th/Sc ,Th/Co比值较为一致 .超糜棱岩和含金石英脉中Au/Ag比值较高 ,反映了金矿化的特征 .千枚岩、糜棱岩、超糜棱岩和含金石英脉的稀土元素分配模式十分相似 ,具有明显向右缓倾的特点 ,铕亏损较明显 (δEu =0 .6 2~ 0 .71) ,而铈基本没有明显的富集或亏损 (δCe =0 .97~1.0 1) .这些都说明它们具有相同的来源 .金山金矿成矿流体以富H2 O、CO2 ,富Na+、K+为特征 ,并具有较高含量的N2 、Ar组分 ,反映了成矿流体的来源较深 .硅同位素研究表明 ,超糜棱岩和含金石英脉中的石英为变质成因 ;钻孔全岩氧同位素测试结果则显示成矿流体作用过程中有大气降水的加入 .金山金矿流体作用过程中 ,SiO2 、CaO为带入组分 ,Al2 O3、TiO2 、TFe、MgO、K2 O为带出组分 .研究表明金山金矿成矿流体为深部来源的变质水 ,后期有大气降水的加入 ,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中等盐度、弱酸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成矿过程 流体作用 地球化学特征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油田卤水溶解金属元素的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曹辉兰 华仁民 +1 位作者 饶冰 裘丽雯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44-448,共5页
本文用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水型的油田卤水在低温(40~150℃)条件下对金、银等金属元素的溶解和迁移作用,以及不同络阴离子对金属元素溶解迁移的贡献。结果表明,油田卤水促进了含油气盆地中Au、Ag、Pb、Zn元素的淋滤、溶解和迁移,起... 本文用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水型的油田卤水在低温(40~150℃)条件下对金、银等金属元素的溶解和迁移作用,以及不同络阴离子对金属元素溶解迁移的贡献。结果表明,油田卤水促进了含油气盆地中Au、Ag、Pb、Zn元素的淋滤、溶解和迁移,起到了成矿流体的作用,从而积极参与了沉积改造型矿床的成矿作用。CaCl_2型油田卤水易溶解Pb、Zn,而NaHCO_3型油田卤水溶解Au、Ag的能力较强;在油田卤水中HS^-及SO_4^(2-)离子对Au、Ag元素的络合能力强,而乙酸根离子及HS^-(或S^(2-))易络合Pb、Zn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地球化学 成矿流体 迁移 水型 济阳坳陷 油田 卤水 溶解 金属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梅仙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特征及成矿地质环境 被引量:33
8
作者 周兵 顾连兴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9-109,共11页
梅仙铅锌矿床产于双峰式火山岩系内,火山岩的岩石化学、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的研究表明其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中,闽中裂谷带的发生、发展和演化控制着梅仙矿床的成矿过程。梅仙铅锌矿床特征的研究揭示其是与裂谷火山活动有关的块状硫化... 梅仙铅锌矿床产于双峰式火山岩系内,火山岩的岩石化学、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的研究表明其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中,闽中裂谷带的发生、发展和演化控制着梅仙矿床的成矿过程。梅仙铅锌矿床特征的研究揭示其是与裂谷火山活动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并经后期热液叠加改造。梅仙矿床的成矿金属成分、地质环境、火山活动特征以及地壳拉张程度均表明梅仙矿床是介于华南型和Besshi型间的过渡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矿床 块状硫化物矿床 成矿地质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辽东地区超大型菱镁矿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模式(英文) 被引量:37
9
作者 蒋少涌 陈从喜 +3 位作者 陈永权 姜耀辉 戴宝章 倪培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65-772,共8页
我国辽东地区早元古代大石桥组镁质碳酸盐-泥质岩建造中赋存有多个超大型菱镁矿矿床.在这些矿床中,菱镁矿矿体均只限定在大石桥组三段岩层中.该层岩石主要由白云质大理岩、菱镁质大理岩、菱镁矿和少量泥质板岩薄层组成.赋矿层位之下地... 我国辽东地区早元古代大石桥组镁质碳酸盐-泥质岩建造中赋存有多个超大型菱镁矿矿床.在这些矿床中,菱镁矿矿体均只限定在大石桥组三段岩层中.该层岩石主要由白云质大理岩、菱镁质大理岩、菱镁矿和少量泥质板岩薄层组成.赋矿层位之下地层为大石桥组二段的云母片岩;其下为大石桥组一段的白云质大理岩与云母片岩夹层.在大石桥组一段中未见菱镁矿体产出.研究表明,菱镁矿的δ18O值为5.2‰~13.8‰,低于围岩大理岩的δ18O值(11.2‰~22.8‰).但两者的δ13C值大多接近零值,其中菱镁矿δ13C值变化为-1.4‰~1.2‰,大理岩δ13C值变化为-4.5‰~4.4‰.在菱镁矿层位中发现有石膏成层和脉状产出,其δ34S值为23.9‰~26.5‰,显示海相蒸发沉积特征.菱镁矿的稀土元素分析表明存在三种不同页岩标准化配分模式.类型Ⅰ显示中稀土富集特征,类型Ⅲ显示重稀土富集和正铕异常特征,它们可能反映了不同时期成矿热液的特征.而类型Ⅱ显示与围岩大理岩相同的平坦型,反映继承了原岩沉积碳酸盐岩的特征.本文认为,辽东地区的镁质碳酸盐岩(镁方解石和白云石)可能是从蒸发的泻湖盆地中沉积的,而菱镁矿石则主要是沉积后富镁卤水下渗交代原岩碳酸盐岩形成的.由于大石桥组二段云母片岩渗透率低隔水性强,因此菱镁矿的矿化交代作用只发生在其上的大石桥组三段镁质碳酸盐岩地层之中.在区域变质作用过程中,菱镁矿层曾发生变质重结晶作用.在更晚期的热液活动中可能也有一些菱镁矿脉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成因模式 菱镁矿 前寒武纪 辽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黄山-镜儿泉地区二叠纪地质-成矿-热事件:幔源岩浆内侵及其地壳效应 被引量:53
10
作者 顾连兴 张遵忠 +4 位作者 吴昌志 唐俊华 三金柱 汪传胜 张光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869-2880,共12页
东天山黄山-镜儿泉地区位于康古尔弧后盆地闭合带东段,该盆地于石炭纪末因弧-陆碰撞而闭合。二叠纪时本区进入碰撞后伸展阶段,并形成了时代相近的、如下一组地质特征:1)20多个镁铁-超镁铁岩体(其中有一部分产有工业铜镍矿床);2)低压高... 东天山黄山-镜儿泉地区位于康古尔弧后盆地闭合带东段,该盆地于石炭纪末因弧-陆碰撞而闭合。二叠纪时本区进入碰撞后伸展阶段,并形成了时代相近的、如下一组地质特征:1)20多个镁铁-超镁铁岩体(其中有一部分产有工业铜镍矿床);2)低压高温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3)形成深度较浅(8~12 km)的韧性剪切带;4)原地改造型片麻状花岗岩;5)块状过铝花岗岩;6)与过铝花岗岩有关的锂铍伟晶岩矿床。此外,黄山-镜儿泉位于一个被推测为巨大镁铁质岩体的区域布伽重力和航磁高值区的边部。该处在人工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一个波速为6.99 km/s的高速层,其厚约22 km。这些特征表明,该区在二叠纪时期是一个热穹窿,其面积约5000~8000 km^2,而该热穹窿乃由地壳内部的一个幔源岩浆内侵体所引起。正是这个内侵体在黄山-镜儿泉地区造成了地壳岩石的低压高温变质作用、混合岩化和部分熔融。在内侵体热量和流体的影响下,韧性剪切得以在壳内较浅层次发生。与内侵有关的变质-超变质作用所释放出的流体和熔体强烈改造韧性剪切和细粒化的地壳岩石,即形成了片麻状花岗岩。部分熔融所产生的过铝花岗岩形成了以锂、铍等稀有金属为特色的伟晶岩矿床。本区存在同时代的钙碱性-高钾钙碱性花岗岩,表明底侵与内侵曾在这里相伴发生。众多的镁铁-超镁铁岩是底侵和内侵岩浆在地壳浅部的显示。侵入岩的年龄数据似乎表明,本区直接来自幔源岩浆的镁铁-超镁铁岩就位最早,与底侵有关的钙碱性-高钾钙碱性花岗岩次之,而作为内侵产物的过铝花岗岩最晚。过铝花岗岩与镁铁-超镁铁岩之间的时差可能代表了从幔源岩浆结晶到由内侵产生的岩浆结晶之间的时差。康古尔断裂是一条超岩石圈断裂,在碰撞后伸展阶段为幔源岩浆提供了良好的上升通道,因此内侵很容易在此地此时发生。与底侵一样,内侵是壳幔相互作用和地壳垂向增生的重要方式,也是花岗岩浆生成的重要机制。区域重力和航磁异常、人工地震中部地壳高速层、时代相近的地表镁铁-超镁铁岩、低压高温变质岩、混合岩、浅层次韧性剪切带、原地改造成因片麻状花岗岩、异地过铝花岗岩和有关的稀有金属矿床,过铝花岗岩中的幔源岩石包体或幔源流体可以用作为内侵体的识辨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壳生长 底侵 内侵 壳幔反应 天山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大吉山花岗岩成岩与钨矿成矿年龄的研究 被引量:97
11
作者 张文兰 华仁民 +2 位作者 王汝成 陈培荣 李惠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56-962,共7页
大吉山是赣南著名的钨—铌钽矿床,多年以来,由于受测试技术的限制,对该矿床的成矿年龄以及与成矿有关的大吉山花岗岩的成岩年龄缺乏系统和精确的研究。本文利用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方法对大吉山补体花岗岩(铌—钽矿体的母岩)进行了成... 大吉山是赣南著名的钨—铌钽矿床,多年以来,由于受测试技术的限制,对该矿床的成矿年龄以及与成矿有关的大吉山花岗岩的成岩年龄缺乏系统和精确的研究。本文利用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方法对大吉山补体花岗岩(铌—钽矿体的母岩)进行了成岩年龄测定,获得其侵位年龄为151.7±1.6Ma;利用快中子活化法对大吉山钨矿主矿脉中的云母进行了40Ar/39Ar地质年龄测定,获得了大吉山钨矿主矿脉的成矿年龄为144Ma和147Ma。根据这套数据,结合钨矿主矿脉、铌钽矿化和大吉山主体、补体花岗岩的空间产状,对它们的形成顺序进行了讨论。大吉山的花岗岩成岩与钨矿成矿年龄数据表明,它们是华南燕山中期陆壳重熔型花岗岩岩浆活动及相关的中生代第二次大规模成矿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吉山钨矿 补体花岗岩 成矿年龄 成岩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夕卡岩型金矿床的矿物组合、化学成分及成因意义 被引量:34
12
作者 胡欢 王汝成 +1 位作者 陆建军 刘光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6-98,共13页
包村和朝山金矿床位于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属于夕卡岩型金矿床,侵入岩体分别为包村石英闪长岩体和白芒山辉石闪长岩体。通过矿相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对矿床中的自然金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在两个矿床中,金矿物均以独立... 包村和朝山金矿床位于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属于夕卡岩型金矿床,侵入岩体分别为包村石英闪长岩体和白芒山辉石闪长岩体。通过矿相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对矿床中的自然金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在两个矿床中,金矿物均以独立的自然金颗粒形式产出,且常具有“银边结构”,但在自然金的嵌布方式、载体矿物、形态、大小、金银含量变化范围和成色等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别。根据自然金的不同特征,对金矿床的成因进行分类,包村金矿床属于Cu-An共生,而朝山矿床为Cu-Pb-Zn-An共生型金矿床。不同矿床不同的金产状主要是由于金的运移、络合物种类、温度、pH和金银络合物活度比值等因素造成的。此外,包村矿床和朝山矿床在地表均遭受氧化作用形成表生矿床,其表生金成色均明显高于原生金,且成分均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夕卡型岩金矿床 化学成分 成因 成矿物质 矿物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兴斑岩铜矿成矿流体演化与来源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钱鹏 陆建军 姚春亮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9-326,共8页
 主要研究了德兴斑岩铜矿床不同期次脉石英及花岗闪长斑岩石英斑晶中流体包裹体的特征,测定了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冰点,估算了成矿流体的盐度、密度等参数.结合花岗闪长斑岩与石英脉中石英氢氧同位素数据的讨论分析,对流体的演化过...  主要研究了德兴斑岩铜矿床不同期次脉石英及花岗闪长斑岩石英斑晶中流体包裹体的特征,测定了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冰点,估算了成矿流体的盐度、密度等参数.结合花岗闪长斑岩与石英脉中石英氢氧同位素数据的讨论分析,对流体的演化过程和来源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花岗闪长斑岩石英斑晶中的包裹体代表了岩浆流体的特征,石英脉中的包裹体记录了岩浆流体演化成成矿流体的特征.研究证实成矿流体主要由岩浆流体而来,成矿流体演化晚期有大气降水的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兴 斑岩铜矿 成矿流体 流体包裹体 石英脉 花岗闪长斑岩 岩浆流体 演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花岗岩型锂矿地质背景与成矿条件 被引量:41
14
作者 舒良树 朱文斌 许志琴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099-3114,共16页
华南是我国花岗岩型铌钽锂等稀有稀土金属矿产的重要产地,以花岗岩型、蚀变花岗岩型矿床类型为主,也有少量伟晶岩型矿床,主要分布在武夷、南岭和江南等地区。锂矿多呈弥散状产出,和钨锡铌钽铍铯等稀有金属矿共生。在前人工作的基础,本... 华南是我国花岗岩型铌钽锂等稀有稀土金属矿产的重要产地,以花岗岩型、蚀变花岗岩型矿床类型为主,也有少量伟晶岩型矿床,主要分布在武夷、南岭和江南等地区。锂矿多呈弥散状产出,和钨锡铌钽铍铯等稀有金属矿共生。在前人工作的基础,本文对华南锂等稀有金属矿产资源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研究表明,锂矿带的分布受大地构造的制约。华南锂等稀有元素成矿物质的堆积与富集发生在具有古老基底的成熟陆壳区,经历了多期构造-岩浆作用的改造与物质循环过程,致使锂矿等稀有金属矿产不断富集。高成熟度的地壳、高分异高演化的花岗岩、富含挥发分流体的交代蚀变是锂矿物质迁移富集和成矿的三大因素,锂矿床多产在造山带中的背斜轴部和两组大断裂的交汇处,锂矿体多赋存在复式岩体的晚期岩株和蚀变花岗岩以及伟晶岩脉中,出现在晚期岩体的顶部和边部。成矿集中在新元古代、晚奥陶世—早泥盆世、中—晚三叠世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4个时期,尤以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的锂矿类型最多,规模最大,矿质最好。华南具有花岗岩型铌钽锂稀有金属成矿的良好条件,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锂稀有金属矿 含矿花岗岩 地质背景 成矿条件 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2℃和差异应力条件下硫化物在NaCl溶液中的再活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顾连兴 汤晓茜 +5 位作者 王子江 郑远川 吴昌志 陆建军 倪培 吴学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29-1434,共6页
红透山块状硫化物矿石主要成分为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和石英、角闪石、黑云母等脉石矿物。切成长40mm 直径17mm 的矿石圆柱用20wt%NaCl 溶液浸泡260小时后装入长江500型活塞-圆筒式三轴应力试验机,在362℃414MPa 围压下加1... 红透山块状硫化物矿石主要成分为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和石英、角闪石、黑云母等脉石矿物。切成长40mm 直径17mm 的矿石圆柱用20wt%NaCl 溶液浸泡260小时后装入长江500型活塞-圆筒式三轴应力试验机,在362℃414MPa 围压下加1342MPa 轴压,13小时后于空气中自然冷却。实验后试样长度压缩为32.3mm,算得应变速率为4.1×10^(-6)/s。实验产物中出现大量垂直应力轴的松弛裂缝。黄铁矿强烈脆性破裂,而磁黄铁矿、黄铜矿和闪锌矿以塑性变形为主,局部也发生脆性破裂。再活化黄铁矿、磁黄铁矿和黄铜矿分别充填同种矿物的碎粒间隙。再活化产物也呈细脉穿插脆性变形的黄铁矿碎斑,细脉中以黄铜矿为主,其次是磁黄铁矿,有时含极少量闪锌矿,在磁黄铁矿、黄铜矿和闪锌矿的塑性变形区内,以及变形的石英和其它脉石矿物中均无再活化硫化物产出。实验结果表明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强干性矿物和地质体容易发生脆性变形,从而为再活化成矿流体的运移和析出矿质提供通道和空间,而韧性变形区较难提供流体通道和矿质沉淀空间。所以,再活化成矿作用容易发生在脆性变形区和韧-脆性转换部位。原生矿石中的黄铜矿在实验条件下比其它三种硫化物更容易再活化。脆性变形的黄铜矿和黄铁矿比起其它矿物来更容易接受含铜流体的叠加,因此地层中的含铜黄铁矿矿胚层最容易受叠加流体作用而形成层控富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 再活化 变形 块状硫化物矿床 层控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羊拉铜矿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28
16
作者 潘家永 张乾 +1 位作者 马东升 李朝阳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85-389,共5页
滇西羊拉铜矿是近年来发现的大型铜矿床。作者系统地研究了该矿床的S、Pb、C、O、Si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该矿床不同矿石的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一致,其平均值靠近零值且具有塔式分布特征,表明硫来源于上地幔或岩浆作用;该矿床矿石... 滇西羊拉铜矿是近年来发现的大型铜矿床。作者系统地研究了该矿床的S、Pb、C、O、Si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该矿床不同矿石的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一致,其平均值靠近零值且具有塔式分布特征,表明硫来源于上地幔或岩浆作用;该矿床矿石中方解石的C、O同位素组成与矿区大理岩的C、O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其δ13C(PDB)为-3.27‰~-4.89‰,与上地幔射气及岩浆作用形成的CO-2的碳同位素组成一致,因此矿石中方解石中碳亦来源于上地幔射气或岩浆作用;铅同位素特征表明早期热水沉积形成的块状硫化物矿石铅主要来源于上地壳,而中晚期形成的夕卡岩型矿石及蚀变破碎带型矿石的铅具有上地幔铅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羊拉铜矿 滇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外加流体、350℃和差异应力条件下硫化物再活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顾连兴 郑远川 +3 位作者 汤晓茜 王子江 吴昌志 吴学益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054-1058,共5页
红透山块状硫化物矿石主要成分为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和石英、角闪石、黑云母等脉石矿物。将此矿石烘干后作为试料置于岩石三轴应力试验机,在13h内将轴压、围压和温度分步升至1276MPa、414MPa和350°C,然后在空气中自... 红透山块状硫化物矿石主要成分为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和石英、角闪石、黑云母等脉石矿物。将此矿石烘干后作为试料置于岩石三轴应力试验机,在13h内将轴压、围压和温度分步升至1276MPa、414MPa和350°C,然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至室温。实验产物中黄铁矿、石英、长石等以脆性碎裂为主,而磁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和云母等以塑性变形为主。再活化的黄铜矿、磁黄铁矿和少量闪锌矿呈脉和网脉穿插黄铁矿碎斑。实验结果表明,即使没有外来流体加入,构造动力作用所导致的流体包裹体破坏所释出的流体,就足以使成矿物质发生活化转移和再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转移 再活化 硫化物 流体包裹体 矿石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大水沟独立碲矿床中的楚碲铋矿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汝成 徐士进 +4 位作者 陈小明 陆建军 沈渭洲 骆耀南 曹志敏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80-284,共5页
四川大水沟碲矿床是世界唯一的独立碲矿床,楚碲铋矿是该矿床中重要的碲矿物之一。它存在于辉碲铋矿和磁黄铁矿晶粒之间,或包裹在辉碲铋矿中。呈银灰色,金属光泽,一组底面解理发育。显微压入硬度为80.5kg/mm2(15g负荷)。反光显... 四川大水沟碲矿床是世界唯一的独立碲矿床,楚碲铋矿是该矿床中重要的碲矿物之一。它存在于辉碲铋矿和磁黄铁矿晶粒之间,或包裹在辉碲铋矿中。呈银灰色,金属光泽,一组底面解理发育。显微压入硬度为80.5kg/mm2(15g负荷)。反光显微镜下为白色,非均质性清楚,反射率为58.0~59.9(λ=546nm)。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的主要谱线有:4.797(60),3.229(100),2.368(80),2.169(50)。矿物的化学组成据11个电子探针分析的平均值为(重量%);Fe0.13,S0.04,Cu0.03,Te37.84,Bi61.37,Se0.01,Sb0.16;总量99.58,其化学成分式为;BiTe。楚碲铋矿形成于贫硫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碲铋矿 碲-铋体系 碲矿床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块状硫化物矿床研究进展评述 被引量:36
19
作者 顾连兴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65-275,共11页
最近十余年来,海底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研究在如下方面有新的进展:矿床类型、矿化和蚀变特征、矿石结构-构造和变形-变质、矿床模式和成矿机制、金属和硫的来源、成矿流体的性质和来源,以及现代海盆地中的成矿作用等。本文综述了这些方面... 最近十余年来,海底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研究在如下方面有新的进展:矿床类型、矿化和蚀变特征、矿石结构-构造和变形-变质、矿床模式和成矿机制、金属和硫的来源、成矿流体的性质和来源,以及现代海盆地中的成矿作用等。本文综述了这些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 流体 块状硫化物矿床 成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南昆山A型花岗岩定年和环带云母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刘昌实 陈小明 +2 位作者 王汝成 张文兰 胡欢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3-200,i002,共9页
广东南昆山 A型花岗岩出露面积约 2 0 0 km2 ,中粒等粒结构、块状构造 ,由铁叶云母、钠长石、微斜条纹长石和石英组成。弱过铝质 ,强亚碱质 ,富氟 (5 5 36× 1 0 - 6 ~ 90 5 4× 1 0 - 6 )贫氯 ,高的锆石饱和温度 (81 0~ 84 7... 广东南昆山 A型花岗岩出露面积约 2 0 0 km2 ,中粒等粒结构、块状构造 ,由铁叶云母、钠长石、微斜条纹长石和石英组成。弱过铝质 ,强亚碱质 ,富氟 (5 5 36× 1 0 - 6 ~ 90 5 4× 1 0 - 6 )贫氯 ,高的锆石饱和温度 (81 0~ 84 7℃ ) ,高 1 0 4 Ga/ Al比值 (4.37~ 7.2 6 )和高 Zr+Nb+Ce+Y含量 (45 0× 1 0 - 6 ~ 5 85× 1 0 - 6 )等 ,均与澳大利亚铝质 A型花岗岩相似。岩石内普遍发育环带云母 ,电子探针分析表明 ,复杂环带云母通常由若干黑云母条带 (铁叶云母 )和白云母条带组成 ,可识别出 3个构成部分 :核部带 ,幔部带和边部带。核部带形成于原岩浆处在深位时结晶的 ,幔部带形成于岩浆自深位快速上升到浅位时结晶的 ,而边部带形成在岩浆冷凝终结时。它们之间不同的边界形态说明了岩浆经历过铁钛氧化物的分离结晶作用、外来岩浆注入作用和去气作用等。环带云母是岩浆结晶历史的极好指纹。花岗岩锆石 U- Pb定年为 1 4 7± 0 .8Ma,应为中侏罗世—晚侏罗世侵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昆山 环带 定年 广东 铝质A型花岗岩 分离结晶作用 饱和温度 澳大利亚 电子探针 钛氧化物 去气作用 岩浆结晶 晚侏罗世 中侏罗世 钠长石 分析表 白云母 黑云母 组成 锆石 条带 核部 石英 岩石 上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