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草职业教育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制约因素及提升路径
1
作者 梁亚男 段益莉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10期178-180,共3页
该文聚焦林草职业教育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基于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了当前教师队伍结构特征、课程思政教学现状,从认知异化、资源断层、制度僵化三维度剖析了制约因素,提出了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路径,旨在推动林... 该文聚焦林草职业教育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基于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了当前教师队伍结构特征、课程思政教学现状,从认知异化、资源断层、制度僵化三维度剖析了制约因素,提出了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路径,旨在推动林草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改革。该文的研究为培养兼具生态伦理素养与专业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理论框架,对涉农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职业教育 教师 课程思政 教学能力 制约因素 提升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根际生防菌的分离鉴定及对镰刀菌根腐病的生防潜力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曾鲸津 赵浩宇 +1 位作者 刘江 卢情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49,共9页
为筛选番茄镰刀菌(Fusarium spp.)根腐病的高效拮抗菌株,本研究从大棚番茄根腐病发生区的健康番茄根际土壤分离菌株,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关键拮抗菌的分类地位及拮抗性进行鉴定评估,并采用盆栽和田间试验测定... 为筛选番茄镰刀菌(Fusarium spp.)根腐病的高效拮抗菌株,本研究从大棚番茄根腐病发生区的健康番茄根际土壤分离菌株,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关键拮抗菌的分类地位及拮抗性进行鉴定评估,并采用盆栽和田间试验测定其生防效果。结果表明,从设施发病区健康番茄根际土中获得93株分离菌,以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为靶标菌得到7株拮抗菌,通过定性、定量检测发现菌株MS06拮抗效果最强,具有养分活化、分泌IAA、产铁载体、降解纤维素和蛋白等特性。形态学、16S rRNA进化树分析显示菌株MS06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将菌株MS06的发酵液应用于盆栽、大田试验,番茄镰刀菌根腐病发病率分别为0、4.87%,病情指数分别为0、1.87,相对防效分别为100.00%、80.21%,推测其抑菌机理为通过分泌几丁质酶和纤维素酶溶解尖孢镰刀菌的细胞壁和菌丝,使其失去侵染能力,进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综上,贝莱斯芽孢杆菌MS06具有优良的生防功能,其菌剂的田间应用对番茄镰刀菌根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或可作为番茄益生拮抗菌剂的候选菌株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贝莱斯芽孢杆菌 镰刀菌根腐病 拮抗菌 生防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催陈方式对松茸黄酒风味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黄婷 刘丹 赵金松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6-223,共8页
为研究不同人工催陈方式(微波催陈、超声催陈、冷热交替催陈和自然陈酿)对松茸黄酒风味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松茸黄酒风味,并结合功能性指标及抗氧化... 为研究不同人工催陈方式(微波催陈、超声催陈、冷热交替催陈和自然陈酿)对松茸黄酒风味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松茸黄酒风味,并结合功能性指标及抗氧化能力测定,对比不同陈化方式对松茸黄酒的陈酿效果。结果表明,微波催陈最佳时间为3月,该处理方式下松茸黄酒累积香气活力值(OAV)最高(1741.59),松茸特征化合物(E)-肉桂酸甲酯和1-辛烯-3-醇OAV最高,分别为1.42和2.79;微波催陈处理组有机酸、总多酚、总多糖、总黄酮含量及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羟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较高,分别为18225.82 mg/L、19.63 mg/L、2.73 mg/mL、24.35 mg/L、96.73%、93.63%、83.35%。因此,微波处理适用于松茸黄酒催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催陈 松茸黄酒 风味 功能性组分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国家储备林管理运行机制分析与优化建议 被引量:2
4
作者 熊定伟 郭嘉 +2 位作者 余小晏 殷国兰 辜云杰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5期48-55,共8页
2014年,四川省开始启动国家储备林建设,经过几年探索,在政策、技术、管理等方面初步建立框架体系,明确了项目管理、推进机制,但在制度建设、政策管理、融资机制、建设模式、项目监管等方面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从完善管理体制... 2014年,四川省开始启动国家储备林建设,经过几年探索,在政策、技术、管理等方面初步建立框架体系,明确了项目管理、推进机制,但在制度建设、政策管理、融资机制、建设模式、项目监管等方面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从完善管理体制、优化政策管理、创新建设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人才培养,强化要素支撑、突出政府管理、加强项目监管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储备林 管理机制 运行机制 融资机制 优化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磷水平下外接AMF对三叶鬼针草和金盏银盘形态指标及光合生理的影响
5
作者 曾鲸津 刘伟 +2 位作者 刘江 赵樱 马啸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9-91,共13页
为探究不同磷水平下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对入侵植物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和四川本地近缘植物金盏银盘(B. biternata)生长状况、营养吸收、光合作用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设0、50、200 mg/kg磷水平下对... 为探究不同磷水平下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对入侵植物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和四川本地近缘植物金盏银盘(B. biternata)生长状况、营养吸收、光合作用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设0、50、200 mg/kg磷水平下对2种植物接种AMF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以及不接种对照(CK)盆栽试验。结果表明,AMF均能侵染上述2种植物,且AMF对三叶鬼针草的侵染率和孢子密度均显著高于金盏银盘,在50 mg/kg磷水平下三叶鬼针草的侵染率和孢子密度最高。0、50mg/kg磷水平下接种AMF处理均可以显著促进2种植物对磷的吸收,对氮的吸收下降;对2种植物的株高、叶面积、总生物量、分枝数和根冠比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50 mg/kg磷水平下,与CK相比,接种AMF的三叶鬼针草和金盏银盘总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最大荧光、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以及光合性能指数分别增加22.1%~22.9%、8.4%~11.5%、15.5%~23.8%、11.4%~14.4%、17.9%~25.9%;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分别增加8.1%~17.7%、18.4%~18.7%、12.6%~14.9%,胞间CO_(2)浓度下降9.4%~14.7%;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CK,分别提高了17.2%~19.3%、37.4%~46.4%、24.1%~32.1%;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45.6%~59.8%、33.3%~45.1%。综上,低磷水平(0、50 mg/kg)下AMF能够促进三叶鬼针草和金盏银盘的生长,且三叶鬼针草的菌根效应高于金盏银盘,高磷(200 mg/kg)水平整体上对2种植物生长产生一定抑制,菌根效应很可能对低磷环境下三叶鬼针草的成功入侵产生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鬼针草 金盏银盘 丛枝菌根真菌 形态指标 光合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照条件下空心莲子草与伴生双穗雀稗养分吸收及光合特征的比较
6
作者 曾鲸津 刘江 +2 位作者 王桂兰 王相权 郭嘉 《生物灾害科学》 2024年第3期380-387,共8页
【目的】探究不同光照条件下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与伴生种双穗雀稗在养分吸收及光合特征上的差异。【方法】设置100%全光照(L1)、80%全光照(L2)、60%全光照(L3)、40%全光照(L4)及20%全光照(L5)5个光照强度下对空心莲子草和双穗雀稗进行处... 【目的】探究不同光照条件下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与伴生种双穗雀稗在养分吸收及光合特征上的差异。【方法】设置100%全光照(L1)、80%全光照(L2)、60%全光照(L3)、40%全光照(L4)及20%全光照(L5)5个光照强度下对空心莲子草和双穗雀稗进行处理,探究不同光照强度下,二者生物量分配、氮磷吸收、叶绿素荧光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光照强度的下降,空心莲子草和双穗雀稗的根生物量比(RMR)和根冠比(R/C)均不断降低,而两种植物的茎生物量比(SMR)则先增加后下降。以叶生物量比(LMR)来看,空心莲子草在L5处理下最大,而双穗雀稗在L1处理下最大。空心莲子草的氮、磷含量均在L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而双穗雀稗的氮、磷含量在L1、L2处理下无显著差异,但空心莲子草体内氮、磷含量高于双穗雀稗。两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及PSII潜在活性(Fv/Fo)随光照强度的下降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也呈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而胞间CO_(2)浓度(Ci)持续增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以及脯氨酸含量则持续下降,在低光照强度(L4、L5)下空心莲子草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高于双穗雀稗。【结论】空心莲子草对低光照强度的适应能力强于双穗雀稗。应加强空心莲子草的入侵监控,以防加剧其对本土物种的竞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 空心莲子草 双穗雀稗 光合 叶绿素 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提取物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郭嘉 熊定伟 +2 位作者 赵樱 张娟 梁亚男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56-159,共4页
淫羊藿是传统的中草药之一,其提取物含有黄酮类、多糖类、生物碱类和木脂素等多种生物学活性成分,具有调节免疫系统、生殖系统、骨骼发育及心血管系统等功能。淫羊藿提取物能够提高动物的繁殖性能和免疫功能。文章概述淫羊藿提取物的活... 淫羊藿是传统的中草药之一,其提取物含有黄酮类、多糖类、生物碱类和木脂素等多种生物学活性成分,具有调节免疫系统、生殖系统、骨骼发育及心血管系统等功能。淫羊藿提取物能够提高动物的繁殖性能和免疫功能。文章概述淫羊藿提取物的活性物质、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情况,为进一步推广淫羊藿提取物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提取物 生物学功能 动物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叶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曾鲸津 赵樱 +3 位作者 陈张华 陈霞 张玉婷 王桂兰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2-155,共4页
艾叶是一类菊科蒿属多年生植物的干燥叶片,含有挥发性油类、黄酮类、三萜类和桉叶烷类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抗菌、抗氧化、抗炎、提高机体免疫力等生物学功能。艾叶作为我国传统中草药,其药理功能显著。目前,利用艾叶粉、艾叶秆及艾叶提... 艾叶是一类菊科蒿属多年生植物的干燥叶片,含有挥发性油类、黄酮类、三萜类和桉叶烷类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抗菌、抗氧化、抗炎、提高机体免疫力等生物学功能。艾叶作为我国传统中草药,其药理功能显著。目前,利用艾叶粉、艾叶秆及艾叶提取物开发出了具有多种功效的产品,并作为饲料添加剂广泛应用于畜牧业生产中。文章综述艾叶的活性成分、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禽养殖生产中的应用,为艾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生物学功能 活性成分 畜禽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松茸黄酒发酵过程中键合态与游离态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黄婷 朱开宪 +2 位作者 赵金松 袁思棋 李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72-280,I0005-I0009,共14页
通过比较新型松茸黄酒不同发酵阶段(松茸提取液、前发酵前期、前发酵后期、后发酵后期)键合态、游离态香气物质的组成及含量的具体差异,为松茸类黄酒的风味特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以自制新型松茸黄酒为研究对象,采用官能化聚苯乙烯/二... 通过比较新型松茸黄酒不同发酵阶段(松茸提取液、前发酵前期、前发酵后期、后发酵后期)键合态、游离态香气物质的组成及含量的具体差异,为松茸类黄酒的风味特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以自制新型松茸黄酒为研究对象,采用官能化聚苯乙烯/二乙烯苯萃取柱(Cleanert polar enhanced polymer-solid phase extraction,Cleanert PEP-SPE)对新型松茸黄酒游离态和键合态化合物进行分离,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不同发酵阶段的新型松茸黄酒中游离态、键合态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发酵过程中键合态、游离态香气成分共127种,其中键合态香气成分77种,主要以醇类、醛类和酚类为主(未检测到吡嗪类和呋喃类);游离态香气成分107种,以醇类和酯类为主(未检测到2-甲基丁醛等部分醛类),分析表明两种形态挥发性组分存在差异性,并在一定程度上互补。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发现与键合态香气成分相比,发酵过程对游离态香气组成影响更大,特别是醇类、酯类、酸类及醛酮类等挥发性组分含量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松茸黄酒 键合态香气物质 游离态香气物质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