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MPO氧化废纸纤维对甲基紫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3
1
作者 由耀辉 林雷 +3 位作者 陈凯淋 郑小刚 廖学品 孙绪兵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868-1876,共9页
以废纸纤维(WF)为原料,2,2,6,6-四甲基哌啶-1-氧基(TEMPO)为氧化剂,制备不同氧化度的废纸纤维(OWF-1,OWF-2,OWF-3),用于吸附甲基紫染料.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对吸附剂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氧化反应在WF上引入了... 以废纸纤维(WF)为原料,2,2,6,6-四甲基哌啶-1-氧基(TEMPO)为氧化剂,制备不同氧化度的废纸纤维(OWF-1,OWF-2,OWF-3),用于吸附甲基紫染料.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对吸附剂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氧化反应在WF上引入了羧基,降低了结晶度,但并没有改变纤维状形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OWF氧化度越高吸附容量越大,pH对吸附容量影响显著,温度对吸附容量影响较小,表明OWF与甲基紫之间的存在电荷吸附.在30℃,pH=9,甲基紫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1),OWF-3质量浓度为1000 mg·L^(-1)的条件下,吸附容量达到48.1 mg·g^(-1).对吸附过程的等温线及动力学进行研究,发现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够更好描述吸附过程.此外,OWF-3具有良好的分离和再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纸纤维 TEMPO 甲基紫 吸附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酐酰化改性对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由耀辉 陈利维 +2 位作者 项能双 熊林颖 郑小刚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9-103,共5页
研究马来酸酐酰化改性对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马来酸酐用量的增大,大豆分离蛋白的酰化度增大,等电点降低;随着酰化度的增大,大豆分离蛋白构象松散,色氨酸残基的微环境趋向于暴露于水的状态,亲水性增强;经马来酸酐... 研究马来酸酐酰化改性对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马来酸酐用量的增大,大豆分离蛋白的酰化度增大,等电点降低;随着酰化度的增大,大豆分离蛋白构象松散,色氨酸残基的微环境趋向于暴露于水的状态,亲水性增强;经马来酸酐酰化改性后,大豆分离蛋白的溶解性、发泡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均显著提升,但泡沫稳定性有所下降。研究表明,马来酸酐酰化改性大豆分离蛋白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功能性食品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马来酸酐 酰化度 功能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研究进展
3
作者 周文俊 邓家英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5-266,共22页
过渡金属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底物范围广等特点而备受关注,其中,铁在地球上存储丰富、廉价、无毒、对环境友好,商品化的铁盐和含铁化合物种类繁多,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绿色的、较为理想的催化剂。近年来铁作... 过渡金属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底物范围广等特点而备受关注,其中,铁在地球上存储丰富、廉价、无毒、对环境友好,商品化的铁盐和含铁化合物种类繁多,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绿色的、较为理想的催化剂。近年来铁作为催化剂应用于交叉偶联反应的相关报道逐渐增多,本文根据铁催化剂的不同种类,综述了近年来铁盐催化交叉偶联反应的研究进展,期望为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催化剂 交叉偶联反应 有机合成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基甲壳素对Pb(Ⅱ)的吸附性能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孙绪兵 吴雪梅 +1 位作者 朱建发 由耀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018-3028,共11页
为了提高甲壳素对Pb^(2+)吸附性能,采用2,2,6,6-四甲基哌啶-1-氧基(TEMPO)/次氯酸钠(NaClO)/溴化钠(NaBr)氧化体系对甲壳素羧基化改性.采用FTIR、Solid^(13)C-NMR、XRD和SEM-EDX等对羧基甲壳素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考察了不同NaClO用量... 为了提高甲壳素对Pb^(2+)吸附性能,采用2,2,6,6-四甲基哌啶-1-氧基(TEMPO)/次氯酸钠(NaClO)/溴化钠(NaBr)氧化体系对甲壳素羧基化改性.采用FTIR、Solid^(13)C-NMR、XRD和SEM-EDX等对羧基甲壳素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考察了不同NaClO用量制备的羧基甲壳素、溶液pH值、Pb(Ⅱ)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和离子强度对吸附量的影响,利用XPS探究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氧化改性不改变甲壳素的晶型,羧基出现在甲壳素晶体表面;NaClO用量和溶液pH值对吸附量影响显著,pH值为4.0~6.0,NaClO用量为30mL制备的羧基甲壳素吸附效果好,60min达到平衡,室温下饱和吸附量达233.64mg/g;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阶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吸附机理包括静电作用、络合配位和离子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基甲壳素 Pb(Ⅱ) 吸附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废纸纤维对Cr(Ⅲ)吸附性能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由耀辉 陈利维 +2 位作者 项能双 王碧 孙绪兵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0-36,共7页
以废纸纤维(WF)为原料,氯乙酸钠为醚化剂,合成不同取代度羧甲基废纸纤维(CWF-1,CWF-2,CWF-3),用于吸附Cr(Ⅲ)。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表征吸附剂的结构和形貌。结果表明,羧甲基化反应在WF上引入羧基,结晶... 以废纸纤维(WF)为原料,氯乙酸钠为醚化剂,合成不同取代度羧甲基废纸纤维(CWF-1,CWF-2,CWF-3),用于吸附Cr(Ⅲ)。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表征吸附剂的结构和形貌。结果表明,羧甲基化反应在WF上引入羧基,结晶度降低,但依旧保持纤维状形貌。吸附实验表明,取代度越大吸附量越大,pH对吸附量影响显著。在30℃,pH=5,Cr(Ⅲ)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CWF-3添加量为1 000 mg/L的条件下,Cr(Ⅲ)的吸附量达到47.55 mg/g。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能够更好描述吸附过程。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纸浆Zeta电位研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CWF-3与Cr(Ⅲ)之间的吸附机理包括络合配位和静电吸附。此外,CWF-3还具有良好的分离和再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废纸纤维 Cr(Ⅲ) 吸附 机理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甲壳素助留助滤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由耀辉 孙绪兵 +3 位作者 郑小刚 徐玲 林雷 曹琨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35-941,共7页
以甲壳素(CH)为原料、氯乙酸钠为醚化剂,合成了不同取代度(DS)的水溶性羧甲基甲壳素CCHx(下标x表示取代度,x=0.4,0.5和0.6),并用IR、XRD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羧甲基基团成功引入到了CH骨架上,并且破坏了结晶区。考察了CCH对纸... 以甲壳素(CH)为原料、氯乙酸钠为醚化剂,合成了不同取代度(DS)的水溶性羧甲基甲壳素CCHx(下标x表示取代度,x=0.4,0.5和0.6),并用IR、XRD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羧甲基基团成功引入到了CH骨架上,并且破坏了结晶区。考察了CCH对纸浆的助留助滤性能,结果表明:CCH的DS越大,其助留助滤效果越好。当CCH0.6加入量为0.5%(以纸浆干重计,下同)时,留着率由没添加CCH0.6时的35%提升至70%,打浆度由33.0°SR下降至23.0°SR。进一步加入0.5%(以纸浆干重计,下同)的聚合氯化铝(PAC),与CCH0.6构建二元体系,并对其助留助滤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CCH0.6/PAC二元体系的留着率由CCH0.6单独体系的70%提升至80%,打浆度由23.0°SR轻微下降到21.5°S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 羧甲基甲壳素 取代度 助留 助滤 造纸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宁酸与大豆分离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由耀辉 熊林颖 +4 位作者 陈虹 彭洋 王丹 欧洁 孙绪兵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5-59,共5页
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和圆二色谱,从分子水平研究单宁酸与大豆分离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单宁酸对大豆分离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当单宁酸浓度小于6×10^-6mol/L(相对于大豆分离蛋白质量分数5.1%)时,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 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和圆二色谱,从分子水平研究单宁酸与大豆分离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单宁酸对大豆分离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当单宁酸浓度小于6×10^-6mol/L(相对于大豆分离蛋白质量分数5.1%)时,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当单宁酸浓度大于6×10^-6mol/L时,同时存在静态猝灭和动态猝灭;单宁酸通过疏水作用与大豆分离蛋白结合,导致大豆分离蛋白的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微环境亲水性增强,但对大豆分离蛋白的二级结构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单宁酸 相互作用 荧光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蔗渣中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 被引量:10
8
作者 谢永红 廖立敏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3期331-334,共4页
以蔗渣为原料提取不溶性膳食纤维,探讨了料液比、pH值、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影响膳食纤维提取率的最主要因素是料液比,得出蔗渣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 以蔗渣为原料提取不溶性膳食纤维,探讨了料液比、pH值、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影响膳食纤维提取率的最主要因素是料液比,得出蔗渣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20,pH值5.5,40℃提取45min,在此条件下提取率达53.75%。所制备的不溶性膳食纤维为淡黄色,膨胀力为4.5 mL/g、持水力为81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渣 不溶性膳食纤维 提取工艺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明胶基絮凝剂的制备及其絮凝性能 被引量:3
9
作者 岳丽君 由耀辉 +1 位作者 王碧 孙绪兵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07-1515,共9页
以工业明胶(Gel)为原料,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一种新型交联明胶基絮凝剂(G-Gel),并通过伯胺基含量测定、傅里叶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等研究戊二醛和Gel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交联反应已成功进行,而且Gel的伯胺基与戊二醛的醛基反... 以工业明胶(Gel)为原料,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一种新型交联明胶基絮凝剂(G-Gel),并通过伯胺基含量测定、傅里叶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等研究戊二醛和Gel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交联反应已成功进行,而且Gel的伯胺基与戊二醛的醛基反应形成希夫碱结构.以G-Gel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为指标,研究G-Gel用量、絮凝时间、p H值对G-Gel絮凝性能的影响,并用Zeta电位、粒度分析、形貌分析等方法研究絮凝机理.实验表明,G-Gel是一种高效的絮凝剂,当G-Gel添加量为15 mg·L^(-1),p H值为7,絮凝时间为3 min时,絮凝率达87%,并且适用于酸性、中性与碱性条件.Zeta电位、絮体粒径分布及其形态结构的测定表明,G-Gel的絮凝机理主要以架桥絮凝为主,电荷中和作用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明胶 交联明胶基絮凝剂 戊二醛 絮凝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纸张抗水表面施胶剂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静 陈利维 +3 位作者 汪恒 张家勇 向文静 由耀辉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9-175,共7页
以大豆分离蛋白(SPI)为原料、烯基琥珀酸酐(ASA)为疏水改性剂,控制ASA与SPI伯氨基的摩尔比合成了4种不同酰化度的疏水大豆分离蛋白ASAx-SPI[x=n(ASA)/n(SPI-NH2),x=0.5,1,1.5和2]。通过伯氨基含量、FTIR、UV-Vis、荧光光谱、疏水指数对A... 以大豆分离蛋白(SPI)为原料、烯基琥珀酸酐(ASA)为疏水改性剂,控制ASA与SPI伯氨基的摩尔比合成了4种不同酰化度的疏水大豆分离蛋白ASAx-SPI[x=n(ASA)/n(SPI-NH2),x=0.5,1,1.5和2]。通过伯氨基含量、FTIR、UV-Vis、荧光光谱、疏水指数对ASAx-SPI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长链疏水基团成功引入到了SPI骨架上,ASAx-SPI的酰化度和疏水指数随着x的增加而增大,当x达到1.5后趋于稳定。ASA1.5-SPI的施胶量为0.77 g/m2时,施胶纸的初始水接触角可达132°,水滴保留时间可达53 min。XPS和SEM分析结果显示:ASA1.5-SPI在纸纤维表面形成一层粗糙的疏水薄膜。此外,纸张力学性能测试表明:ASA1.5-SPI施胶纸的抗张强度由未施胶纸的0.60 kN/m提升至0.67 k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烯基琥珀酸酐 施胶剂 抗水性 力学性能 造纸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存抗坏血酸下明胶对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静 李丽 +1 位作者 由耀辉 冯治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84-90,共7页
花色苷是果汁饮料中主要的呈色物质,然而,其稳定性差,特别是在抗坏血酸(Vitamin C,V_(C))存在下极易降解褪色,严重影响果汁饮料的品质。为探究V_(C)存在下花色苷的稳定性,本文以矢车菊-3-O-葡萄糖苷(Cyanidin-3-O-glucoside,C3G)-V_(C)... 花色苷是果汁饮料中主要的呈色物质,然而,其稳定性差,特别是在抗坏血酸(Vitamin C,V_(C))存在下极易降解褪色,严重影响果汁饮料的品质。为探究V_(C)存在下花色苷的稳定性,本文以矢车菊-3-O-葡萄糖苷(Cyanidin-3-O-glucoside,C3G)-V_(C)模拟体系为对象,研究贮存过程中明胶对C3G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荧光光谱、分子对接等手段对明胶与V_(C)及明胶与C3G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并揭示相关机理,同时,也考察了在无V_(C)的模拟体系中明胶对C3G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共存V_(C)下明胶能显著提高C3G的稳定性,当体系中明胶质量浓度为0.5 g/L时,C3G的半衰期由121 h延长至191 h,而无V_C存在下明胶不能提高C3G的稳定性。荧光分析表明,C3G和V_(C)均对明胶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猝灭机制都为静态猝灭,且C3G与明胶的结合常数远大于V_(C)与明胶的结合常数(10^(5)vs 10^(4)),这表明三者共存时明胶将优先与C3G结合。另外,分子对接也证实了C3G与明胶的结合能力强于V_(C)与明胶的结合能力,且两者与明胶的作用力都主要是通过氢键及疏水作用。因此,推测明胶与V_(C)竞争结合C3G形成复合物,降低了V_(C)对C3G的可及性,从而提高了C3G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色苷 明胶 降解动力学 荧光光谱 分子对接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