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成渝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格局及其驱动力
1
作者
赵晓燕
李永平
+2 位作者
谈树成
刘立冰
刘飞鹏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9-333,共15页
成渝双城经济圈作为我国西部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示范区,探究其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对推动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基于2000—2020年Landsat系列影像数据,运用绿度、湿度、热度、干度指标构建了遥感生态指数(R...
成渝双城经济圈作为我国西部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示范区,探究其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对推动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基于2000—2020年Landsat系列影像数据,运用绿度、湿度、热度、干度指标构建了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采用Sen(Theil⁃Sen median)斜率估计和MK(Mann⁃Kendall)检验相结合的趋势分析方法开展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研究。采用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模型(Optimal Parameters Geographic Detector,OPGD)优化了空间数据的尺度效应和分区效应,并对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间,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较高,多年RSEI均值为0.63。生态环境质量以良和优为主,面积占比为61.37%。生态环境质量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在空间上呈“成都⁃重庆核心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差,中间平原丘陵地区中等,四周质量优”的分布格局。(2)Sen⁃MK趋势分析表明,区域生态环境质量退化区域大于改善区域,两者面积之差占比为14.33%,表明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有显著下降趋势,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3)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模型探测结果显示,驱动因子的最优空间尺度为5km,自然断点法、相等间隔分类、分位数分类、几何间隔分类和标准差分类5种离散方法有助于检测驱动因子的最优分类区间。绿度、湿度、热度、高程、坡度、年均气温是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主导因子,解释力q值大于56.95%。土地利用类型、人口密度、GDP、夜间灯光是次要驱动因子。驱动因子交互作用增强了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能为西部其他城市的发展提供借鉴,对推动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质量
时空格局
驱动力
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
成渝双城经济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改进模型的沱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赵晓燕
谈树成
+3 位作者
张素
李永平
吴汉
王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1-163,共13页
[目的]沱江流域面临严重的水土流失、水环境污染和土壤侵蚀等生态环境问题,开展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对推动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和流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谷歌地球引擎平台,选取2000-2020年的Landsat遥...
[目的]沱江流域面临严重的水土流失、水环境污染和土壤侵蚀等生态环境问题,开展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对推动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和流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谷歌地球引擎平台,选取2000-2020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以绿度、湿度、热度、干度、生物丰度指数构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采用变异系数、一元线性回归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流域内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格局进行分析,并运用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模型(optimal parameter geographic detector model,OPGD)对其驱动力进行探测。[结果](1)2000-2020年,沱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多年平均值为0.66,等级以良为主,占比为63.01%。成都周边区县、内江、自贡、泸州等城镇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较差,呈现南北低中间高的空间分布格局。(2)沱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生态环境质量变差的趋势显著,轻微退化和显著退化面积占比分别为19.75%和5.88%。人口密度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镇化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以较高波动为主,占比为18.15%。(3)2000-2020年沱江流域全局自相关莫兰指数范围为0.769~0.870,主要分布在第1象限和第3象限,局部自相关的高-高集聚区和低-低集聚区范围随时间呈显著变化,景观斑块破碎化明显。(4)OPGD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坡度、高程、夜间灯光为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人口密度、气温和GDP为次要驱动因子,降水量和坡向因子影响较小。土地利用类型与其他因子交互作用增强对流域内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结论]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模型对开展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供新方法,研究结果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改进遥感生态指数模型
时空分析
驱动力
地理探测器模型
沱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南城市群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变及驱动力
被引量:
2
3
作者
李永平
赵晓燕
+1 位作者
谈树成
吴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9-409,共11页
[目的]探究川南城市群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变规律,并分析其驱动机制,以期为推动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方法]以植被覆盖度为研究对象,采用变异系数和线性回归研究方法分析了2001—2021年川南城市...
[目的]探究川南城市群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变规律,并分析其驱动机制,以期为推动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方法]以植被覆盖度为研究对象,采用变异系数和线性回归研究方法分析了2001—2021年川南城市群植被变化时空演变特征,并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了其影响因素。[结果](1)川南城市群植被覆盖度整体状况良好,植被覆盖度为0.4以上的区域占比为71.74%。植被覆盖度变化以低波动为主,占比为78.16%。植被退化趋势显著,占比为8.89%。(2)各驱动因子对植被覆盖度影响程度降序排列为高程>土地利用类型>年均气温>坡度>人口密度>GDP>城镇化率>年均蒸散发>年均降水量>坡向。其中,前6个因子的解释力q值均大于16%,是影响植被覆盖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3)任意两个因子交互关系以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为主,其中高程与土地利用类型交互的q值最大,为0.369。(4)当高程1200~1400 m、年均气温12.15~15.16℃、坡度32°~35°、人口密度小于22.31人/km^(2)、GDP为122~1221元/km^(2)以及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时,最适宜植被生长。[结论]2001—2021年川南城市群植被覆盖度整体状况良好,地形地貌、气象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均对区域植被变化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驱动因素
地理探测器
川南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成渝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格局及其驱动力
1
作者
赵晓燕
李永平
谈树成
刘立冰
刘飞鹏
机构
云南大学
国际
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
内江
师范学院
地理与资源科学
学院
内江师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云南大学地球科学
学院
云南省关键矿产成矿过程和机制
国际
联合实验室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南调查规划院
出处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9-333,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372104)
云南省关键矿产成矿过程和机制国际联合实验室(202303AP140020)
云南省教育厅研究生导师团队项目(CY22622205)。
文摘
成渝双城经济圈作为我国西部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示范区,探究其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对推动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基于2000—2020年Landsat系列影像数据,运用绿度、湿度、热度、干度指标构建了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采用Sen(Theil⁃Sen median)斜率估计和MK(Mann⁃Kendall)检验相结合的趋势分析方法开展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研究。采用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模型(Optimal Parameters Geographic Detector,OPGD)优化了空间数据的尺度效应和分区效应,并对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间,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较高,多年RSEI均值为0.63。生态环境质量以良和优为主,面积占比为61.37%。生态环境质量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在空间上呈“成都⁃重庆核心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差,中间平原丘陵地区中等,四周质量优”的分布格局。(2)Sen⁃MK趋势分析表明,区域生态环境质量退化区域大于改善区域,两者面积之差占比为14.33%,表明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有显著下降趋势,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3)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模型探测结果显示,驱动因子的最优空间尺度为5km,自然断点法、相等间隔分类、分位数分类、几何间隔分类和标准差分类5种离散方法有助于检测驱动因子的最优分类区间。绿度、湿度、热度、高程、坡度、年均气温是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主导因子,解释力q值大于56.95%。土地利用类型、人口密度、GDP、夜间灯光是次要驱动因子。驱动因子交互作用增强了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能为西部其他城市的发展提供借鉴,对推动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质量
时空格局
驱动力
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
成渝双城经济圈
Keywords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spatio and temporal pattern
driving factors
optimal parameter geographic detector model
Chengdu⁃Chongqing Economic Circle
分类号
X3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改进模型的沱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赵晓燕
谈树成
张素
李永平
吴汉
王超
机构
内江
师范学院
地理与资源科学
学院
云南大学
国际
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
云南大学地球科学
学院
大连大学生命健康
学院
内江师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1-163,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2207413)
沱江流域生态工程治理背景下水土环境时空变化研究项目(TJGZL2020-07)
云南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项目(CY22624109)。
文摘
[目的]沱江流域面临严重的水土流失、水环境污染和土壤侵蚀等生态环境问题,开展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对推动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和流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谷歌地球引擎平台,选取2000-2020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以绿度、湿度、热度、干度、生物丰度指数构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采用变异系数、一元线性回归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流域内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格局进行分析,并运用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模型(optimal parameter geographic detector model,OPGD)对其驱动力进行探测。[结果](1)2000-2020年,沱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多年平均值为0.66,等级以良为主,占比为63.01%。成都周边区县、内江、自贡、泸州等城镇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较差,呈现南北低中间高的空间分布格局。(2)沱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生态环境质量变差的趋势显著,轻微退化和显著退化面积占比分别为19.75%和5.88%。人口密度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镇化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以较高波动为主,占比为18.15%。(3)2000-2020年沱江流域全局自相关莫兰指数范围为0.769~0.870,主要分布在第1象限和第3象限,局部自相关的高-高集聚区和低-低集聚区范围随时间呈显著变化,景观斑块破碎化明显。(4)OPGD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坡度、高程、夜间灯光为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人口密度、气温和GDP为次要驱动因子,降水量和坡向因子影响较小。土地利用类型与其他因子交互作用增强对流域内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结论]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模型对开展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供新方法,研究结果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改进遥感生态指数模型
时空分析
驱动力
地理探测器模型
沱江流域
Keyword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improved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model
spatio-temporal analysis
driving forces
the geographic detector model
Tuojiang River Basin
分类号
X82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X83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南城市群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变及驱动力
被引量:
2
3
作者
李永平
赵晓燕
谈树成
吴汉
机构
内江师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云南大学
国际
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
内江
师范
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
学院
云南大学地球科学
学院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9-409,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2089)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资助项目(2021Y005)
内江师范学院校级青年项目(2022QN19)。
文摘
[目的]探究川南城市群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变规律,并分析其驱动机制,以期为推动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方法]以植被覆盖度为研究对象,采用变异系数和线性回归研究方法分析了2001—2021年川南城市群植被变化时空演变特征,并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了其影响因素。[结果](1)川南城市群植被覆盖度整体状况良好,植被覆盖度为0.4以上的区域占比为71.74%。植被覆盖度变化以低波动为主,占比为78.16%。植被退化趋势显著,占比为8.89%。(2)各驱动因子对植被覆盖度影响程度降序排列为高程>土地利用类型>年均气温>坡度>人口密度>GDP>城镇化率>年均蒸散发>年均降水量>坡向。其中,前6个因子的解释力q值均大于16%,是影响植被覆盖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3)任意两个因子交互关系以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为主,其中高程与土地利用类型交互的q值最大,为0.369。(4)当高程1200~1400 m、年均气温12.15~15.16℃、坡度32°~35°、人口密度小于22.31人/km^(2)、GDP为122~1221元/km^(2)以及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时,最适宜植被生长。[结论]2001—2021年川南城市群植被覆盖度整体状况良好,地形地貌、气象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均对区域植被变化产生显著影响。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驱动因素
地理探测器
川南城市群
Keywords
vegetation cover
drivers
geographical detector model
south Sichuan urban agglomeration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成渝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格局及其驱动力
赵晓燕
李永平
谈树成
刘立冰
刘飞鹏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改进模型的沱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赵晓燕
谈树成
张素
李永平
吴汉
王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川南城市群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变及驱动力
李永平
赵晓燕
谈树成
吴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