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江市土壤和蔬菜中微量元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郭树芳 向栏玉 +1 位作者 卓莉 林忠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5249-5250,共2页
[目的]研究土壤和蔬菜中微量元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梅花形布点法采样,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和蔬菜中的Zn、Fe、Cu、Mn、Ca、Mg和Pb含量。[结果]试验地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其含量大小依次为:Ca&g... [目的]研究土壤和蔬菜中微量元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梅花形布点法采样,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和蔬菜中的Zn、Fe、Cu、Mn、Ca、Mg和Pb含量。[结果]试验地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其含量大小依次为:Ca>Fe>Mn>Mg>Zn>Cu,所测蔬菜中微量元素含量大小依次为:Ca>Mg>Fe>Cu。所测蔬菜对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所测蔬菜中Mg含量明显高于土壤,Cu含量明显低于土壤,说明蔬菜对Mg有富积作用,对Cu无富积作用。蔬菜不同部位同一元素的含量有很大差别,莴笋叶中微量元素含量都比莴笋茎中高。70%蔬菜中Pb含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限量。[结果]土壤中微量元素和蔬菜中微量元素有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蔬菜 土壤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江市蕨类植物种类名录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轩波 蒋建辉 +4 位作者 卓志远 邓洋洋 崔胜彬 陶光松 刘一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27,共2页
通过3年多实地调查,共记录内江市蕨类植物20科23属26种和2变种,其中科的顺序按秦仁昌系统排列,科内的属、种和种以下单位按植物学名的拉丁字母顺序排列。
关键词 内江 蕨类植物 名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种香豆素类染料荧光光谱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姝 谢永红 +2 位作者 谭英雄 陈国力 廖显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323-3326,共4页
采用量子化学半经验方法AM1对6种香豆素类染料的荧光光谱进行了理论研究。对各化合物优化后的构型作了振动分析,均未出现虚频率。在此基础上,采用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方法(CIS)计算荧光光谱,所有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基本吻合。
关键词 香豆素类染料 荧光光谱 量子化学 C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眼鳜垂体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谢碧文 黄琪 +1 位作者 蒲德永 张耀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10536-10538,共3页
[目的]探讨大眼鳜垂体的组织学结构。[方法]以大眼鳜成鱼为试验材料,通过显微镜观察对其垂体的组织学、组织化学进行研究。[结果]大眼鳜垂体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两部分组成,腺垂体分为前外侧部、中外侧部和中间部。神经垂体十分发达,尤... [目的]探讨大眼鳜垂体的组织学结构。[方法]以大眼鳜成鱼为试验材料,通过显微镜观察对其垂体的组织学、组织化学进行研究。[结果]大眼鳜垂体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两部分组成,腺垂体分为前外侧部、中外侧部和中间部。神经垂体十分发达,尤其是后腺垂体神经部,占垂体后部大部分区域;腺垂体可分辨出7种分泌细胞类型,即前外侧部的催乳激素细胞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中外侧部的生长激素细胞、促性腺激素细胞和促甲状腺激素细胞,中间部的促黑色素细胞刺激激素细胞和PAS阳性细胞;中间部后方腹面边缘微血管十分发达。[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弄清大眼鳜的繁殖机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眼鳜 垂体 组织学 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Oxin)_3·3H_2O纳米晶的一步固相化学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道华 忻新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21-1424,共4页
在近室温条件和超声波作用下,通过固相化学反应一步合成了La(Oxin)3.3H2O(8-羟基喹啉镧)纳米晶。用X射线衍射及电子衍射法分析了固相产物的物相,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粒子的大小、形貌、粒径及粒径分布。结果表明,产物为颗粒大小均匀、... 在近室温条件和超声波作用下,通过固相化学反应一步合成了La(Oxin)3.3H2O(8-羟基喹啉镧)纳米晶。用X射线衍射及电子衍射法分析了固相产物的物相,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粒子的大小、形貌、粒径及粒径分布。结果表明,产物为颗粒大小均匀、平均粒径约为40 nm的纳米晶,产率为95.9%。改变反应物、反应物配比、掺入惰性物质、加入微量溶剂或表面活性剂、研磨不同时间等固相反应条件对合成纳米晶的晶粒形貌、粒度和粒径分布有一定影响。合成的纳米晶材料具有操作方便、合成工艺简单、产率高、选择性好、粒径均匀、且粒度可控、污染少,同时又可以避免或减少液相中易出现的硬团聚现象等突出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Oxin) ·3H2O 纳米晶 超声波 固相化学合成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江市园林树木利用现状调查研究
6
作者 李琴 黄永华 +5 位作者 周市会 官利琴 郭科秀 赵雪慧 兰彩霞 黄作喜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2期177-179,183,共4页
通过对内江市代表性公园、小区和学校等的园林树木调查,分析研究了内江市园林树木的利用现状。结合内江市的人文地理及气候条件,提出了适合其气候条件、人文特点的园林绿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园林树木 调查 利用现状 四川内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巴塘县矮岩羊与斑羚冬季生境比较 被引量:17
7
作者 申定健 郑合勋 +5 位作者 王淯 格来 曾国伟 黄艺川 李开俊 唐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320-2330,共11页
2007年10~12月,在四川省巴塘县竹巴笼自然保护区,采用样线调查法对矮岩羊和斑羚冬季生境进行研究,利用卡方检验和Mann-WhiteyU检验分析其生境选择差异。结果表明,矮岩羊对17种生境因子有选择性,倾向选择中等以上避风性,石质或便石质活... 2007年10~12月,在四川省巴塘县竹巴笼自然保护区,采用样线调查法对矮岩羊和斑羚冬季生境进行研究,利用卡方检验和Mann-WhiteyU检验分析其生境选择差异。结果表明,矮岩羊对17种生境因子有选择性,倾向选择中等以上避风性,石质或便石质活动基底,灌丛盖度10%~40%、种数>4种、高度>100 cm,草种数>5种、高度<20 cm或>40 cm,坡度>60°的南坡或西坡,隐蔽级<30%或>60%,水源距离>500 m,裸岩距离<2m,林缘距离1000~1 500 m,1级风,海拔高度2 600~2 800 m,人为干扰距离500~1 000 m,动物干扰距离80~150 m的生境。斑羚对15种生境因子有选择性,倾向选择上坡或山脊坡位,灌丛盖度10%~40%、种数>5种、高度>100 cm,草种数4~5种、高度>40 cm,坡度>60°的南坡或东南坡,南风,隐蔽级>60%,林缘距离<1 500 m,海拔高度>2 800 m,水源距离>1 000 m,人为干扰距离>1 000 m,动物干扰距离80~150 m的生境。因子分析表明,影响矮岩羊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为人为干扰距离、海拔高度、林缘距离、水源距离、灌丛高度、隐蔽级、风级和动物干扰距离等生境因子,而影响斑羚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为人为干扰距离、海拔高度、林缘距离、水源距离、坡位、灌丛盖度、灌丛高度、隐蔽级、坡向和风向生境因子。虽然两物种在资源生态位上存在部分重叠,但在生境选择利用和空间生态位上皆存在很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岩羊 斑羚 冬季 生境选择 四川巴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怒江三种裂腹鱼属鱼类种群遗传结构 被引量:13
8
作者 岳兴建 汪登强 +4 位作者 刘绍平 袁希平 张耀光 段辛斌 陈大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6418-6429,共12页
2007年4月到2008年8月,在怒江收集116尾光唇裂腹鱼,76尾保山裂腹鱼,35尾贡山裂腹鱼,测定其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以评估其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光唇裂腹鱼116个cytb序列中定义了9个单倍型,14个多态位点,种群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0.8399... 2007年4月到2008年8月,在怒江收集116尾光唇裂腹鱼,76尾保山裂腹鱼,35尾贡山裂腹鱼,测定其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以评估其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光唇裂腹鱼116个cytb序列中定义了9个单倍型,14个多态位点,种群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0.8399±0.0124,核苷酸多样性pi=0.0025±0.0015。保山裂腹鱼76个cytb序列中定义3个单倍型,23个多态位点,种群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0.5544±0.0449,核苷酸多样性pi=0.0080±0.0041。35尾贡山裂腹鱼样本的cytb序列中定义8个单倍型,13个多态位点,种群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0.7664±0.0556,核苷酸多样性pi=0.0017±0.0011。由于近期的环境污染、水工建设、捕捞压力等使3种鱼各自在怒江下游形成隔离的、遗传结构简单的小种群。光唇裂腹鱼和贡山裂腹鱼历史上都经历过种群扩张,近期种群萎缩。约在(1.11±0.22)MaBP,保山裂腹鱼的烂渣河和保山东河2个种群分离,因此应当做2个进化显著单元进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江 光唇裂腹鱼 保山裂腹鱼 贡山裂腹鱼 CYTB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精胺预处理对NaCl胁迫下青稞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段辉国 赵俊茗 +3 位作者 张轩波 丁晓波 杨汉波 谭春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20-1225,共6页
以青稞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外源亚精胺(Spd)预处理对200mmol·L-1NaCl盐胁迫下青稞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光合色素、水溶性蛋白质、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与电解质外渗率的影响,探讨外源亚精胺提高青稞幼苗抗盐胁迫... 以青稞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外源亚精胺(Spd)预处理对200mmol·L-1NaCl盐胁迫下青稞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光合色素、水溶性蛋白质、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与电解质外渗率的影响,探讨外源亚精胺提高青稞幼苗抗盐胁迫能力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的延续,单独NaCl处理组和NaCl+Spd处理组的青稞幼苗叶片RWC、光合色素与水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明显持续降低且显著低于同期对照,而丙二醛含量、电解质外渗率则逐渐增加且显著高于同期对照,Spd预处理则显著延缓了这些指标的变化幅度;同时上述两组处理也均使青稞幼苗脯氨酸含量不断增加且显著高于同期对照,Spd预处理则增加幅度更大.可见,Spd预处理缓解了青稞幼苗叶片失水程度和光合色素、蛋白质含量下降幅度,提高了质膜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增加了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含量,从而减轻了NaCl胁迫对青稞幼苗造成的伤害,最终提高青稞幼苗抗盐胁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精胺 NACL胁迫 青稞幼苗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亚高山林线过渡带及邻近植被土壤性质 被引量:23
10
作者 齐泽民 王开运 +1 位作者 张远彬 谢玉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325-6332,共8页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林线过渡带及邻近植被上缘流石滩草甸与下缘冷杉林残积母质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从流石滩草甸→林线过渡带→冷杉林,土层逐渐增厚,表层土壤(0~30cm)粉粒、粘粒、物理性粘粒含量、团聚度、结构系数和...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林线过渡带及邻近植被上缘流石滩草甸与下缘冷杉林残积母质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从流石滩草甸→林线过渡带→冷杉林,土层逐渐增厚,表层土壤(0~30cm)粉粒、粘粒、物理性粘粒含量、团聚度、结构系数和自然含水量逐渐增高,砂粒含量逐渐降低,阳离子交换量(CEC)、交换性盐基含量、盐基饱和度以及水解性酸含量逐渐增高,pH值逐渐降低,有机质及养分库全P、全K、有效N、有效P和速效K含量逐渐增高,土壤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逐步有所改善,但亚高山林线过渡带区域残积母质土壤成土过程缓慢。林线过渡带表层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及微生物总量,土壤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多酚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高于邻近植被上缘流石滩草甸与下缘冷杉林,体现了作为生态交错带,林线过渡带比邻近植被土壤具有相对较强的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亚高山 林线过渡带 土壤物理化学性质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凤县林麝家庭养殖:历史、现状与繁殖特性 被引量:12
11
作者 胡忠军 王淯 +2 位作者 薛文杰 姜海瑞 徐宏发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48-951,共4页
通过访问调查,对陕西凤县林麝家庭养殖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6~2001年是凤县林麝养殖的发展缓慢期,2002~2005年是快速发展期。2005年底,该县有林麝养殖户40家,存栏数为447头。大多数家庭林麝养殖规模小,近一半(47... 通过访问调查,对陕西凤县林麝家庭养殖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6~2001年是凤县林麝养殖的发展缓慢期,2002~2005年是快速发展期。2005年底,该县有林麝养殖户40家,存栏数为447头。大多数家庭林麝养殖规模小,近一半(47.5%)养殖户的存栏数不超过5头,大多数养殖户(65%)的存栏数低于10头。圈养林麝具偏雄性死亡特征,主要在5月繁殖,每胎产仔1.6±0.5只,双胎率为62.2%,雌雄比为0、946:1。目前,所有养殖户养殖林麝的主要目的是销售种源,绝大多数养殖户对林麝养殖前景看好,并将扩大养殖规模。对林麝家庭养殖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家养 存栏数 繁殖特性 死亡率 陕西凤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体沙鳅消化系统的结构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芳 岳兴建 +3 位作者 谢碧文 王淯 齐泽民 葛正良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9-572,共4页
运用形态解剖和组织学方法对宽体沙鳅消化系统进行了研究。宽体沙鳅的胃呈U形;消化道较短,为体长的1.02±0.05倍。咽部粘膜层味蕾发达;未见食道纵肌层;胃分贲门部、盲囊部和幽门部,贲门部具胃腺,盲囊部环肌层发达,幽门部肌肉层3层,... 运用形态解剖和组织学方法对宽体沙鳅消化系统进行了研究。宽体沙鳅的胃呈U形;消化道较短,为体长的1.02±0.05倍。咽部粘膜层味蕾发达;未见食道纵肌层;胃分贲门部、盲囊部和幽门部,贲门部具胃腺,盲囊部环肌层发达,幽门部肌肉层3层,呈纵-环-纵排列,幽门括约肌发达;肠各段组织结构无明显差异;肝脏2叶,左叶发达;胰腺组织弥散在肝、脾、胃、肠等的系膜上或随血管的分支进入肝脏组织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体沙鳅 消化系统 解剖结构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Pb^(2+)、Cd^(2+)胁迫对青稞幼苗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杨汉波 胡蓉 +3 位作者 王春艳 王芳 李清 段辉国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42-846,共5页
为了解重金属对青稞幼苗的伤害机理以及青稞对重金属胁迫的抗性作用,以青稞幼苗为实验材料,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50 mg.L-1Pb2+、Cd2+胁迫对青稞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RWC)、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0 mg.L... 为了解重金属对青稞幼苗的伤害机理以及青稞对重金属胁迫的抗性作用,以青稞幼苗为实验材料,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50 mg.L-1Pb2+、Cd2+胁迫对青稞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RWC)、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0 mg.L-1Pb2+胁迫下青稞幼苗的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变化不大,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胁迫后期有所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前期升高比较明显,其后缓慢下降。50 mg.L-1Cd2+胁迫下青稞幼苗叶片RWC明显减少,MDA含量显著增加,脯氨酸含量先急剧升高后下降,POD、CAT活性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增强,其中CAT活性在胁迫末期稍有下降,SOD活性先明显升高后下降。综合来看,青稞幼苗在受到相同浓度Pb2+、Cd2+胁迫时,对Pb2+的抵抗能力大于Cd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幼苗 Pb2+、Cd2+胁迫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团棘胸蛙消化道解剖学及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22
14
作者 姚艳红 蒲德永 +1 位作者 王志坚 张汉峰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4-149,共6页
双团棘胸蛙的肠分为十二指肠、回肠、大肠和直肠.口腔顶壁为复层纤毛上皮,底壁为复层扁平上皮,食道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胃和肠均为单层柱状上皮,泄殖腔为复层扁平上皮.各段皱褶丰富,仅食道和胃本体有巨型的树枝状皱褶.口腔顶壁、食道... 双团棘胸蛙的肠分为十二指肠、回肠、大肠和直肠.口腔顶壁为复层纤毛上皮,底壁为复层扁平上皮,食道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胃和肠均为单层柱状上皮,泄殖腔为复层扁平上皮.各段皱褶丰富,仅食道和胃本体有巨型的树枝状皱褶.口腔顶壁、食道、胃及泄殖腔有发达的腺体,肠的各段无多细胞腺体分布但杯状细胞丰富,其中大肠最少,直肠部最多.在口腔顶壁、食道及十二指肠均有丰富的巨型杯状细胞,胃各部及泄殖腔均无杯状细胞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团棘胸蛙 消化道 解剖学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宁河红尾副鳅年龄与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郭志强 刘绍平 +3 位作者 段辛斌 岳兴建 王珂 陈大庆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18,共5页
利用耳石、脊椎骨对2006年10月至2007年11月采自大宁河的129尾红尾副鳅(Paracobitis variegates)的年轮特征进行研究,并对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低龄脊椎骨钙质沉积不明显,轮纹观察不清楚,耳石轮纹较清楚。红尾副鳅群体由2~6... 利用耳石、脊椎骨对2006年10月至2007年11月采自大宁河的129尾红尾副鳅(Paracobitis variegates)的年轮特征进行研究,并对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低龄脊椎骨钙质沉积不明显,轮纹观察不清楚,耳石轮纹较清楚。红尾副鳅群体由2~6龄共5个龄组组成,体重体长关系为W=1.95×10^-4L^2.309,耳石直径与体长的关系为L=263.24R+9.03,生长方程为Lt=222.708[1-e^-0.092(t+2.162)];Wt=51.399[1-e^-0.092(t+2.162)]2.309。结果表明:红尾副鳅体重生长拐点年龄为6.97龄,7龄前后为合理的捕捞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尾副鳅(Paracobitis variegates) 年龄 生长 大宁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怒江细尾高原鳅生长特征与食性 被引量:18
16
作者 邓华堂 岳兴建 +2 位作者 陈大庆 田辉伍 刘绍平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6-33,共8页
对2008年从怒江采集到的172尾细尾高原鳅(Triplophysa stenura)进行了生长与食性的研究。并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Gompertz生长方程、Logistic生长方程以及三项式方程分别拟合了细尾高原鳅的生长。实验结果显示,耳石适合于细尾... 对2008年从怒江采集到的172尾细尾高原鳅(Triplophysa stenura)进行了生长与食性的研究。并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Gompertz生长方程、Logistic生长方程以及三项式方程分别拟合了细尾高原鳅的生长。实验结果显示,耳石适合于细尾高原鳅的年龄鉴定。体长与体重关系式为W=0.9996×10-5L2.9762(R2=0.9680)。体长与耳石半径间关系式为L=0.0027R1.7230(R2=0.9542)。四种生长方程均能反映其生长规律,其中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表达式为Lt=246.9430(1-e-0.05964(t-0.1689));Wt=132.0300(1-e-0.05964(t-0.1689))2.9762。体重、生长曲线的拐点为18.45龄。食性分析表明:细尾高原鳅为杂食性鱼类,食物组成主要是水生昆虫幼虫,着生藻类,原生动物及有机碎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尾高原鳅(Triplophysa stenura) 年龄 生长方程 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系高岭土吸附城市生活污水中磷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沈王庆 王碧 覃松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0-84,共5页
为了拓宽煤系高岭土的应用前景,利用正交实验考察了反应条件对煤系高岭土吸附城市生活污水中磷的影响,确定了各因素对煤系高岭土吸附城市生活污水中磷的影响顺序依次为:煤系高岭土的用量、搅拌速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pH值和生活污... 为了拓宽煤系高岭土的应用前景,利用正交实验考察了反应条件对煤系高岭土吸附城市生活污水中磷的影响,确定了各因素对煤系高岭土吸附城市生活污水中磷的影响顺序依次为:煤系高岭土的用量、搅拌速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pH值和生活污水的相对浓度,得到了最佳的反应条件为煤系高岭土的用量为6g,搅拌速度为45r/min,反应时间120min,反应温度35℃,生活污水pH为4,生活污水相对浓度为0.50.在此条件下煤系高岭土吸附城市生活污水中的磷含量达96.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高岭土 正交实验 污水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农药诱发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唐正义 胡蓉 +1 位作者 卿东红 黄作喜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88-792,共5页
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研究3种农药(甲胺磷、甲基硫菌灵和盐酸吗啉胍)在正常使用浓度范围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3种农药单独使用时,诱发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P〈0。01),农药浓度与微核率呈剂量.效应... 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研究3种农药(甲胺磷、甲基硫菌灵和盐酸吗啉胍)在正常使用浓度范围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3种农药单独使用时,诱发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P〈0。01),农药浓度与微核率呈剂量.效应关系,且盐酸吗啉胍的诱变效应大于其他2种农药.3种农药联合作用时,高浓度组具拮抗性,中低浓度组显示协同作用,微核率与农药浓度不表现剂量一效应关系.3种农药的最佳使用浓度:甲胺磷为0.2300~0.2500g·L^-1,甲基硫菌灵为0.4680~0.5260g·L^-1,盐酸吗啉胍为0.0556~0.0592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蚕豆根尖 微核率 诱变活性 甲胺磷 甲基硫菌灵 盐酸吗啉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酸对离体青稞叶片衰老的缓解效应 被引量:7
19
作者 丁晓波 周钰 +3 位作者 谭春华 李清 向彬方 段辉国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32,共3页
以青稞幼苗离体叶片为试材,在暗培养条件下,研究了水杨酸处理对离体青稞叶片叶绿素总量、丙二醛(MDA)、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离体青稞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素总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不断下降,MDA和脯氨酸含量... 以青稞幼苗离体叶片为试材,在暗培养条件下,研究了水杨酸处理对离体青稞叶片叶绿素总量、丙二醛(MDA)、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离体青稞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素总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不断下降,MDA和脯氨酸含量升高。用800 mg/L的水杨酸处理可延缓离体青稞叶片叶绿素总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降低,抑制MDA、脯氨酸含量的上升。表明水杨酸降低了离体青稞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延缓了离体青稞叶片衰老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 叶片衰老 青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精胺预处理对渗透胁迫下小麦幼苗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6
20
作者 段辉国 袁澍 +4 位作者 黄作喜 孙歆 卿东红 董凌 林宏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57-1062,共6页
以小麦绵农4号幼苗叶片为试材,以-0.6 MPa聚乙二醇-6000(PEG-6000)处理造成渗透胁迫,研究了外源亚精胺(Spd)预处理对小麦相对含水量(RWC)、H2O2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电解质渗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 以小麦绵农4号幼苗叶片为试材,以-0.6 MPa聚乙二醇-6000(PEG-6000)处理造成渗透胁迫,研究了外源亚精胺(Spd)预处理对小麦相对含水量(RWC)、H2O2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电解质渗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影响。在渗透胁迫处理前进行2 d Spd预处理,每天用含有0.02%吐温-80的0.2 mmol/L Spd溶液在8 d龄幼苗叶上喷施,用含有0.2 mmol/L Spd的1/2浓度的Hoagland营养液浇灌根部;以含有0.02%吐温-80的蒸馏水喷叶和1/2浓度的Hoagland营养液浇灌根部作对照。随着渗透胁迫的进行,对照幼苗叶中的RWC降低,膜脂过氧化,H2O2含量和电解质渗漏增加,Spd预处理则延缓了这些变化。渗透胁迫增加了对照幼苗叶中SOD、POD和APX活性,降低了CAT活性。在整个渗透胁迫过程中,经过Spd预处理的小麦幼苗叶片的POD、CAT和APX,特别是SOD活性均高于对照。说明Spd预处理可以诱导和维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降低H2O2浓度,减轻由渗透胁迫造成的氧化伤害,提高渗透胁迫下小麦幼苗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胁迫 亚精胺 抗氧化能力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