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米沙坦不同服药时间对非杓型伴清晨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莉 庄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5-388,共4页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不同服药时间对非杓型伴清晨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监测各参数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清晨服药组40例(07:00~09:00...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不同服药时间对非杓型伴清晨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监测各参数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清晨服药组40例(07:00~09:00口服替米沙坦80 mg,1次/d)和夜晚服药组40例(19:00~21:00口服替米沙坦80mg,1次/晚),疗程12周。比较2组治疗后动态血压监测参数、血压模式、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及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清晨服药组比较,夜晚服药组治疗后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清晨平均收缩压、清晨平均舒张压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清晨服药组比较,夜晚服药组治疗后vWF和hs-CRP水平明显降低[(148.3±11.4)%vs(162.4±12.1)%,(2.9±0.5)mg/L vs(3.6±0.6)mg/L,P<0.05]。结论夜晚服用替米沙可降低非杓型伴清晨高血压患者的夜间及清晨血压水平、优化血压模式,并降低vWF、hs-CRP水平,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内皮 血管 血压监测 便携式 昼夜节律 von WILLEBRAND因子 C反应蛋白质 抗高血压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小艳 杨勇 +6 位作者 张旭 钟玉全 陈希奎 王康 唐贵超 林德智 郭传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1期3827-3831,共5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否是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高危人群。方法连续纳入2011-01-01至2015-01-30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期间曾行冠状动脉CT造影并且3个月内曾行腹部CT的患者,记录基线资料、临床诊断,根据病史及影像...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否是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高危人群。方法连续纳入2011-01-01至2015-01-30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期间曾行冠状动脉CT造影并且3个月内曾行腹部CT的患者,记录基线资料、临床诊断,根据病史及影像学指标分为NAFLD组与非NAFLD组,根据2016美国冠状动脉CT专家共识分析冠状动脉,判断有无易损斑块,记录易损斑块的数量和狭窄评分。结果纳入本研究的患者有603例,其中NAFLD组124例,非NAFLD组479例,185(30.7%)例患者冠状动脉CT造影有易损斑块。NAFLD组易损斑块的比例高于非NAFLD组(46.0%比26.7%,P<0.001);NAFLD组有≥2个易损斑块的患者比例高于非NAFLD组(12.9%比5.4%,P=0.004);NAFLD组狭窄≥50%的易损斑块比例高于非NAFLD组(29.0%比13.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AFLD是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危险因素[OR(95%CI)=2.12(1.37,3.26),P=0.001)]。结论 NAFLD患者是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易损斑块 冠状动脉CT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水造影后子宫内膜带蒂息肉断裂脱出1例
3
作者 杨萍 石红 张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7-107,共1页
患者女,31岁,超声发现子宫腔中下段0.9 cm×0.8 cm×0.5 cm等回声结节半年;平素月经规律,经量适中,无痛经;孕2产0,接受2次早期人工流产术,继发性不孕2年。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行子宫输卵管四维超声造影检查,将造影管水囊固定于... 患者女,31岁,超声发现子宫腔中下段0.9 cm×0.8 cm×0.5 cm等回声结节半年;平素月经规律,经量适中,无痛经;孕2产0,接受2次早期人工流产术,继发性不孕2年。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行子宫输卵管四维超声造影检查,将造影管水囊固定于宫颈内口,注入生理盐水充盈后观察宫腔,宫腔中上段未见明显异常;缓慢缩小水囊,同时向宫腔内缓慢推注生理盐水,退出造影管,宫腔下段随即显影,见0.8 cm×0.6 cm×0.4 cm等回声结节;加大造影管水囊并固定于宫颈管,再次注入生理盐水,见结节以一细蒂连于宫腔前壁(图1A),并随水流大幅摆动;检查结束后撤出造影管时,结节向宫颈外口摆动,细蒂断裂,结节随生理盐水脱出宫腔外;即时再行宫腔水造影,见原结节附着处仅残留一短蒂(图1B)。病理:大体标本为0.8 cm×0.5 cm×0.5 cm卵圆形粉红色脱出物,质软有弹性;光镜下见其表面被覆柱状上皮细胞,见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及部分不规则增生的厚壁血管,散在淋巴细胞浸润(图1C)。病理诊断:子宫内膜息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