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景观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宇奇 何杰 +3 位作者 罗奕爽 彭培好 黎燕琼 郑绍伟 《四川林业科技》 2017年第4期53-57,共5页
乡村景观承载着许多现代人的"乡愁"情怀,乡村景观的规划与保护在逐的被重视的情况下,乡村景观的质量评价是在乡村景观规划和保护中较为缺少的部分。本文系统分析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乡村景观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总结了... 乡村景观承载着许多现代人的"乡愁"情怀,乡村景观的规划与保护在逐的被重视的情况下,乡村景观的质量评价是在乡村景观规划和保护中较为缺少的部分。本文系统分析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乡村景观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总结了以往乡村景观质量评价的指标、方法及相关的研究等等,最后以川西林盘为例,针对现阶段乡村景观质量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今后进行乡村景观质量评价的建议。认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建立适合的景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2)规范景观质量评价中的操作过程;(3)分类景观进行对比评价;(4)关注景观格局和景观美学的关联;(5)重视乡村景观地域性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景观 景观质量评价 评价指标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分类型对城市水岸土壤的改良效应
2
作者 黎燕琼 罗晓聪 +4 位作者 陈俊华 龚固堂 郑绍伟 谢天资 慕长龙 《四川林业科技》 2017年第3期22-26,共5页
本文通过对成都市沙河景观生态防护林带中6种典型林分土壤理化特征,了解林分对城市土壤的改良效应,指导城市土壤保育提供依据。选择了刺槐林,女贞榆树混交林,黄葛树女贞混交林、水杉林以及竹林、蒲葵林等6种典型林分类型为对象,通过对... 本文通过对成都市沙河景观生态防护林带中6种典型林分土壤理化特征,了解林分对城市土壤的改良效应,指导城市土壤保育提供依据。选择了刺槐林,女贞榆树混交林,黄葛树女贞混交林、水杉林以及竹林、蒲葵林等6种典型林分类型为对象,通过对林分土壤的机械组成、孔隙度和全氮、全磷、全钾等主要营养元素含量的对比,开展不同林分类型对城市水岸土壤的改良效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6种林分土壤中,女贞榆树混交林土壤的黏粒和粉粒含量最高,分别为7.79%±0.06%和60.01%±0.15%;黄葛树女贞混交林和刺槐林次之;蒲葵林和散生竹林最低。(2)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表现为刺槐林最高,分别为47.41%±0.79%和44.22%±0.87%;其次是女贞榆树混交林>黄葛树女贞混交林>竹林>水杉林>蒲葵林。(3)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均以女贞榆树混交林最高;土壤全氮和全钾的最低含量为水杉林含量,土壤全磷的最低含量则为蒲葵林。综合土壤机械组成、孔隙度和全氮、全磷、全钾等主要营养元素含量的表现看,女贞榆树混交林对城市土壤的改良效应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类型 土壤改良 土壤机械组成 土壤孔隙度 土壤养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城区典型污染天气城市森林对大气颗粒物的影响
3
作者 郑绍伟 罗晓聪 +5 位作者 黎燕琼 陈俊华 谢天资 李宇奇 罗奕爽 慕长龙 《四川林业科技》 2017年第3期40-43,共4页
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近年来成都秋冬季受气象条件制约,大气颗粒物污染严重。本文通过对成都2016年秋冬季大气颗粒物日均浓度动态变化及典型污染天气城市森林内外大气颗粒物浓度日变化分析,得出以... 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近年来成都秋冬季受气象条件制约,大气颗粒物污染严重。本文通过对成都2016年秋冬季大气颗粒物日均浓度动态变化及典型污染天气城市森林内外大气颗粒物浓度日变化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大气颗粒物浓度和气象条件有显著相关关系,有利的气象条件可以加速大气颗粒物的扩散,能有效的改善空气质量;(2)城市森林中的PM10和TSP日均浓度皆低于森林外,城市森林内的大气颗粒物日变化规律基本呈现"早晚高、白天低"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气象条件 城市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为干扰对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因子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罗奕爽 何杰 +2 位作者 郑绍伟 黎燕琼 彭培好 《四川林业科技》 2017年第5期23-27,共5页
物种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具有多重价值。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和发展则依赖于生态因子,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也能对生态系统的保护能起到有效的指导。在人类活动愈加复杂的背景下,本文从物种多样性与生态因子的相互影响与... 物种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具有多重价值。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和发展则依赖于生态因子,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也能对生态系统的保护能起到有效的指导。在人类活动愈加复杂的背景下,本文从物种多样性与生态因子的相互影响与关系出发,探讨人为干扰对两者及两者的关系有何影响,产生何种变化。随后提出对该研究的展望,如加强对水生环境、生物入侵、环境指示性植物等的研究,希望有效促进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因子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生态因子 人为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