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淤泥质软黏土的电动加固试验研究与工程应用
被引量:13
- 1
-
-
作者
张雷
王宁伟
景立平
方晨
李永强
程前
-
机构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土木工程系
-
出处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8-86,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38004,51408566)~~
-
文摘
利用自主研制的室内试验装置,同时进行了3组室内电动加固试验。试验中,CaCl_2溶液的浓度为唯一变量,以此探讨CaCl_2溶液浓度对淤泥质软黏土的电动加固机理。利用观测记录的电流、电压及通电结束后土体承载力等指标,分析了不同浓度的CaCl_2溶液对电动加固的影响。结果表明:浆液的浓度对强度有很大的影响,浓度为26%的浆液对土体的电动加固效果最好,16%的浆液次之,36%的浆液最差。依据室内试验结果,在大连东港商务区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土体的整体承载力较加固之前有很大的提高,而且随着龄期的增长,强度不断增大。
-
关键词
电动加固
CACL2溶液
电极腐蚀
承载力
离子沉淀
胶结
-
Keywords
electro-osmotic consolidation
CaC12 solution
corrosion of electrodes
bearing capacity
ion precipita- tion
cementation.
-
分类号
TU4
[建筑科学—土工工程]
-
-
题名混凝土结构高温爆裂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
被引量:3
- 2
-
-
作者
李荣涛
Christopher Y.TUAN
-
机构
大连大学辽宁省高校复杂结构体系灾害预测与防治重点实验室
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土木工程系
-
出处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9,共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302034)
辽宁省教育厅基金项目(L2011215)
-
文摘
混凝土在火灾等高温条件下的爆裂,会给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目前,混凝土结构的高温爆裂风险分析与评价已经成为混凝土结构抗火性能研究的热点,而模糊数学理论是分析此类问题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混凝土爆裂现象比较复杂,必须综合考虑材料和外部环境2个方面的因素。选择混凝土强度、水灰比、纤维量、养护湿度、荷载水平和升温速率组成影响因素集,并按各因素的重要性赋以不同的权重,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混凝土结构高温爆裂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先随机选取10个混凝土试样组成待评价爆裂风险的混凝土样本集;然后形成该样本集的指标特征值矩阵,并转换为相应的相对隶属度矩阵;结合权重,可得10个混凝土试样相对5个爆裂风险级别的相对隶属度矩阵;最后,计算出待评价的10个混凝土试样的爆裂级别特征值。爆裂风险预测与试验的结果一致,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有效地评价混凝土高温爆裂风险。
-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混凝土结构
高温
爆裂风险
模糊综合评价
-
Keywords
safety engineering
concrete structure
high temperature
spalling risk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
分类号
X932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
-
题名絮凝-真空-电渗联合加固滩涂软土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 3
-
-
作者
张雷
吕延栋
王炳辉
金丹丹
竺明星
方晨
-
机构
江苏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南京工业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
江苏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土木工程系
-
出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383-2390,共8页
-
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No.BK20200996)
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No.2020M681566)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978317)
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No.2021K493C)。
-
文摘
针对真空预压作用下排水板淤堵与排水条件受限等问题,提出絮凝-真空-电渗联合加固法。首先通过沉降柱试验确定合适的有机絮凝剂,然后采用该絮凝剂,分别在48 h(开始介入真空预压,固结度为0)、60 h(排水速率明显下降,固结度为60%)及84 h(排水速率近乎0,固结度为80%)时介入电渗,开展不同电渗介入时间的絮凝-真空-电渗联合加固试验。试验从排水量、十字板剪切强度、含水率与孔压等对比分析联合加固的有效性,确定其最佳电渗介入时间。试验结果表明:当固结度为80%时介入电渗,絮凝-真空-电渗联合加固法能够有效地抑制排水速率减小的趋势,增长有效排水时间。同时,土体的抗剪强度和承载力亦得到大幅提升,孔压消散更加均匀。此外,在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作用下,初始排水速率快,在一定程度上使土体的渗透性得到提升,有效地解决了排水板淤堵问题,说明絮凝-真空-电渗联合加固法具有较强的优越性。
-
关键词
真空预压
电渗
絮凝
十字板剪切强度
孔隙水压力
-
Keywords
vacuum preloading
electro-osmosis consolidation
flocculant
cross plate shear strength
pore water pressure
-
分类号
TU411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
-
题名电渗排水固结中电极材料的对比试验
被引量:23
- 4
-
-
作者
张雷
王宁伟
景立平
方晨
董瑞
-
机构
江苏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
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土木工程系
-
出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493-3501,3514,共10页
-
基金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No.2017B10,No.2017B14)
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计划重点专项(No.2016YFC08002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438004,No.51408566)~~
-
文摘
采用辽宁沿海地区淤泥质软土对铁、铜、铝和新型复合电极等不同电极材料进行室内电渗排水固结试验,从有效电势、电流、排水量与排水速率、能耗、电渗后土体含水率和承载力等对电渗效果进行分析。新型复合电极材料是由碳纤维、塑料排水板与铁片组成,其充分利用各种材料的优点,既解决了铁与碳纤维直接相连通电后易断的问题,又解决了电极腐蚀严重的问题。多组试验结果表明:新型复合电极材料的电渗排水固结使土体的加固强度提升较高,且相对均匀,加固强度达到160 kPa以上的土体面积占加固总面积的75%,说明新型复合电极材料的优越性。金属电极的腐蚀较为严重,且主要发生在阳极。根据电渗后阳极的腐蚀比,新型复合电极的腐蚀量明显低于金属电极,且新型复合电极可提高加固效果,节约电极材料成本。
-
关键词
电渗排水固结
电极材料
新型复合电极
排水速率
承载力
对比试验
-
Keywords
electro-osmosis consolidation
electrode materials
new composite electrode
drainage speed
bearing capacity
comparative experiment
-
分类号
TU411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