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声学参数对血栓内微泡介导的超声辅助溶栓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
5
1
作者
高原
郭梦娇
+3 位作者
高文宏
高顺记
刘政
谢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83-1786,共4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向血栓内注射微泡和尿激酶后超声溶栓的体外实验中,不同声压和占空比对溶栓效果的影响。方法制备稀释的超声微泡并组装体外实验设备。将90份新鲜人血血栓样本平均分为9组,包括8个实验组(实验1-8组)及1个对照组。向血栓...
目的探讨经导管向血栓内注射微泡和尿激酶后超声溶栓的体外实验中,不同声压和占空比对溶栓效果的影响。方法制备稀释的超声微泡并组装体外实验设备。将90份新鲜人血血栓样本平均分为9组,包括8个实验组(实验1-8组)及1个对照组。向血栓内注射0.02 ml微泡稀释液及2万U尿激酶,并对各组进行不同的超声辐照;实验1-4组固定占空比为10%,声压分别为285 kPa、512 kPa、708 kPa和931 kPa;实验5-8组固定声压为931 kPa,占空比分别为1%、2%、5%和10%;对照组不予超声辐照。计算并比较各组溶栓率的差异,并通过超声观察血栓表现及微泡分布情况。结果超声辐照后微泡在血栓内有均匀扩散并逐渐减少的趋势。固定占空比时,实验3、4组溶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4组溶栓率高于实验1组(P〈0.05);固定声压时,实验6、7、8组溶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实验8组溶栓率明显高于实验5组(P〈0.01)。其余各组间溶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向血栓内注射微泡和尿激酶有助于增强超声溶栓效果,超声辐照时以声压708 kPa、占空比〉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参数
微泡
血栓栓塞
溶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血栓内微泡联合尿激酶介导的超声溶栓体外实验
被引量:
9
2
作者
朱琼
高顺记
+3 位作者
郭梦娇
高原
刘政
谢峰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42-24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栓内微泡联合尿激酶介导的超声溶栓对体外血栓的溶解效果。方法取牛全血制作血栓样本50个,随机平均分为5组后于带有侧支循环的体外循环装置中进行处理。实验1组为超声微泡尿激酶组,实验2组为超声微泡组,实验3组为超声尿激酶组...
目的探讨血栓内微泡联合尿激酶介导的超声溶栓对体外血栓的溶解效果。方法取牛全血制作血栓样本50个,随机平均分为5组后于带有侧支循环的体外循环装置中进行处理。实验1组为超声微泡尿激酶组,实验2组为超声微泡组,实验3组为超声尿激酶组,实验4组为单纯尿激酶组,实验5组为无处理组。计算并比较各组的溶栓率。并进行HE染色及免疫荧光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1组溶栓率为(73.64±14.16)%,实验2组为(47.97±11.66)%,实验3组为(57.33±8.65)%,实验4组为(50.85±9.63)%,实验5组为(29.76±18.06)%。其中实验1组溶栓率高于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该组HE染色组织学检查可见明显多灶状血栓溶解,边缘可见血栓崩裂,免疫荧光可见纤维蛋白网断裂。结论血栓内微泡联合尿激酶介导的超声溶栓在体外实验中可提高血栓的溶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微泡
超声学
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经导管注射微泡介导的体外超声溶栓实验
被引量:
6
3
作者
郭梦娇
高顺记
+3 位作者
屠娟
刘政
章东
谢峰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9-173,共5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血栓内注射微泡对体外超声溶栓的增强作用。方法取新鲜人血血栓40份分为4组,每组10份,实验1组:血栓内注射尿激酶和微泡+超声,对照1组:血栓内注射尿激酶和微泡+超声假照;实验2组:经外周循环注射尿激酶和微泡+超声;对照2组...
目的探讨经导管血栓内注射微泡对体外超声溶栓的增强作用。方法取新鲜人血血栓40份分为4组,每组10份,实验1组:血栓内注射尿激酶和微泡+超声,对照1组:血栓内注射尿激酶和微泡+超声假照;实验2组:经外周循环注射尿激酶和微泡+超声;对照2组:经外周循环注射尿激酶和微泡+超声假照,比较4组的溶栓率。超声频率1.0MHz,声压512kPa。另用超声激励MBDiO释放,观察治疗后血栓内荧光分布与强度。结果实验1组的溶栓率(37.70%±3.17%)显著高于实验2组(11.67%±1.13%)、对照1组(14.37%±2.22%)及对照2组(7.90%±0.68%,P<0.05)。血栓内注射微泡后,内可见大片强回声后伴声影,治疗后强回声区在血栓内有扩散。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实验1组治疗后血栓内可见大量明亮荧光信号分布,而实验2组治疗后的血栓内部基本无荧光信号。结论血栓内注射微泡和尿激酶介导的超声溶栓率显著高于经静脉给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微泡导入法
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声学参数对血栓内微泡介导的超声辅助溶栓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
5
1
作者
高原
郭梦娇
高文宏
高顺记
刘政
谢峰
机构
第三军医大
学
新桥医院超声科
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内科
出处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83-1786,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仪器专项(81227004)
文摘
目的探讨经导管向血栓内注射微泡和尿激酶后超声溶栓的体外实验中,不同声压和占空比对溶栓效果的影响。方法制备稀释的超声微泡并组装体外实验设备。将90份新鲜人血血栓样本平均分为9组,包括8个实验组(实验1-8组)及1个对照组。向血栓内注射0.02 ml微泡稀释液及2万U尿激酶,并对各组进行不同的超声辐照;实验1-4组固定占空比为10%,声压分别为285 kPa、512 kPa、708 kPa和931 kPa;实验5-8组固定声压为931 kPa,占空比分别为1%、2%、5%和10%;对照组不予超声辐照。计算并比较各组溶栓率的差异,并通过超声观察血栓表现及微泡分布情况。结果超声辐照后微泡在血栓内有均匀扩散并逐渐减少的趋势。固定占空比时,实验3、4组溶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4组溶栓率高于实验1组(P〈0.05);固定声压时,实验6、7、8组溶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实验8组溶栓率明显高于实验5组(P〈0.01)。其余各组间溶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向血栓内注射微泡和尿激酶有助于增强超声溶栓效果,超声辐照时以声压708 kPa、占空比〉2%为宜。
关键词
声学参数
微泡
血栓栓塞
溶栓治疗
Keywords
Acoustic parameters
Microbubbles
Thromboembolism
Thrombolytic therapy
分类号
TB559 [理学—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血栓内微泡联合尿激酶介导的超声溶栓体外实验
被引量:
9
2
作者
朱琼
高顺记
郭梦娇
高原
刘政
谢峰
机构
第三军医大
学
新桥医院超声科
内布拉斯
加大
学
医学
中心
心
内科
出处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42-246,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仪器专项(82227004)
文摘
目的探讨血栓内微泡联合尿激酶介导的超声溶栓对体外血栓的溶解效果。方法取牛全血制作血栓样本50个,随机平均分为5组后于带有侧支循环的体外循环装置中进行处理。实验1组为超声微泡尿激酶组,实验2组为超声微泡组,实验3组为超声尿激酶组,实验4组为单纯尿激酶组,实验5组为无处理组。计算并比较各组的溶栓率。并进行HE染色及免疫荧光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1组溶栓率为(73.64±14.16)%,实验2组为(47.97±11.66)%,实验3组为(57.33±8.65)%,实验4组为(50.85±9.63)%,实验5组为(29.76±18.06)%。其中实验1组溶栓率高于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该组HE染色组织学检查可见明显多灶状血栓溶解,边缘可见血栓崩裂,免疫荧光可见纤维蛋白网断裂。结论血栓内微泡联合尿激酶介导的超声溶栓在体外实验中可提高血栓的溶解率。
关键词
血栓形成
微泡
超声学
溶栓
Keywords
Thrombosis
Microbubbles
Ultrasonics
Thrombolysis
分类号
R445.1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R-332 [医药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导管注射微泡介导的体外超声溶栓实验
被引量:
6
3
作者
郭梦娇
高顺记
屠娟
刘政
章东
谢峰
机构
第三军医大
学
新桥医院超声科
近代声
学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内科
出处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9-173,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重大仪器专项基金(81227004)
文摘
目的探讨经导管血栓内注射微泡对体外超声溶栓的增强作用。方法取新鲜人血血栓40份分为4组,每组10份,实验1组:血栓内注射尿激酶和微泡+超声,对照1组:血栓内注射尿激酶和微泡+超声假照;实验2组:经外周循环注射尿激酶和微泡+超声;对照2组:经外周循环注射尿激酶和微泡+超声假照,比较4组的溶栓率。超声频率1.0MHz,声压512kPa。另用超声激励MBDiO释放,观察治疗后血栓内荧光分布与强度。结果实验1组的溶栓率(37.70%±3.17%)显著高于实验2组(11.67%±1.13%)、对照1组(14.37%±2.22%)及对照2组(7.90%±0.68%,P<0.05)。血栓内注射微泡后,内可见大片强回声后伴声影,治疗后强回声区在血栓内有扩散。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实验1组治疗后血栓内可见大量明亮荧光信号分布,而实验2组治疗后的血栓内部基本无荧光信号。结论血栓内注射微泡和尿激酶介导的超声溶栓率显著高于经静脉给药方法。
关键词
血栓形成
微泡导入法
溶栓
Keywords
Thrombosis
Transcatheter injection of microbubbles
Thrombolysis
分类号
R445.1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声学参数对血栓内微泡介导的超声辅助溶栓效果的影响
高原
郭梦娇
高文宏
高顺记
刘政
谢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血栓内微泡联合尿激酶介导的超声溶栓体外实验
朱琼
高顺记
郭梦娇
高原
刘政
谢峰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经导管注射微泡介导的体外超声溶栓实验
郭梦娇
高顺记
屠娟
刘政
章东
谢峰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