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凝心聚力搏煤海 众志成城铸辉煌——冀中能源峰峰集团万年矿“保双五、争跨越、当功勋”活动纪实
1
作者 国兆乾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1-134,共4页
关键词 能源 奋进号 示范型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峰峰集团薄煤层综采自动化技术研究与应用实践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步勤 刘建立 吕树泽 《中国煤炭》 2019年第7期40-43,67,共5页
峰峰矿区薄煤层赋存条件复杂,为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峰峰集团在薄煤层机械化、自动化综采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研究实践了薄煤层智能综采自动化工作面无人或少人值守技术体系,重点介绍了峰峰集团薄煤层综采自动化的发展、关键技术... 峰峰矿区薄煤层赋存条件复杂,为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峰峰集团在薄煤层机械化、自动化综采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研究实践了薄煤层智能综采自动化工作面无人或少人值守技术体系,重点介绍了峰峰集团薄煤层综采自动化的发展、关键技术及推广应用情况;结果表明薄煤层智能开采技术让煤矿实现了本质安全和高效生产,装备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行业 薄煤层 综采自动化 研究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防尘技术在峰峰集团的应用实践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军凯 杨景旺 付京彬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6-78,共3页
矿井粉尘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生产和职工身体健康。介绍了峰峰集团依靠科学管理、加强科技创新,综合利用防尘技术,从管理和科技创新角度综合防尘,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关键词 科学管理 科技创新 综合防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变频在峰峰集团九龙矿主要通风机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索永峰 李爱国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87-88,90,共3页
为使轴流通风机更好地适应煤矿井下巷道通风阻力的变化,始终运行在最高效区,基于高压变频技术的发展和在煤矿大型设备上的不断应用实践,采用高压变频技术对通风机实现调速控制。主备扇为一拖二运行方式,在用通风机风叶和变频配合调整到... 为使轴流通风机更好地适应煤矿井下巷道通风阻力的变化,始终运行在最高效区,基于高压变频技术的发展和在煤矿大型设备上的不断应用实践,采用高压变频技术对通风机实现调速控制。主备扇为一拖二运行方式,在用通风机风叶和变频配合调整到最佳角度,备用通风机角度调至工频供电时的12°,当高压变频器发生故障时,可通过操作旁路柜直接切换到工频电控系统启动备用通风机,在3 min内完成通风机可靠切换,确保矿井通风安全。结果表明:在不影响主要通风机运行可靠性的前提下,通风机在高效角度下以较低转速运行满足了矿井通风要求,节约了大量电能,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变频 主要通风机 调速系统 矿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峰峰集团梧桐庄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建设 被引量:4
5
作者 赵国清 贾珂伟 肖雅静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2-75,84,共5页
阐述了梧桐庄综合自动化矿山建设内容以及系统的先进性,研究了煤矿企业综合自动化的系统架构、软件、硬件以及网络建设,并详细阐述了子系统的接入原则及方式。
关键词 综合自动化 以太网 监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不同类别煤层底板水害致灾机理与防控远景导向 被引量:7
6
作者 曾一凡 朱慧聪 +9 位作者 武强 王厚柱 傅先杰 王铁记 王玺瑞 樊九林 胡荣杰 才向军 阚雪冬 高生保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3-1099,共27页
我国成煤条件苛刻,赋煤环境复杂多变,资源呈全域性跨多地质类型、点散式分布,导致回采共(伴)生地质灾害频现。同时,伴随煤炭资源开发布局优化调控,煤层底板水害负面导向性越趋显著,高承压水水力驱动及强敏感性缺陷构造活化的协同作用导... 我国成煤条件苛刻,赋煤环境复杂多变,资源呈全域性跨多地质类型、点散式分布,导致回采共(伴)生地质灾害频现。同时,伴随煤炭资源开发布局优化调控,煤层底板水害负面导向性越趋显著,高承压水水力驱动及强敏感性缺陷构造活化的协同作用导致煤层底板水害宏观动力学表象威胁性显著提升,成为我国煤炭资源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内生阻力。为全方位掌握我国煤层底板水害发展形势,探讨未来基于新技术开展防控作业的重点攻关方向,从时间、空间、突水量等多维视角下全方位展示了近年来我国煤层底板水害动态演变趋势,对类型进行了“总−分”式细划,并通过建立地质力学模型探讨了我国煤层底板水害力学互馈响应机制,基于灾害宏观表象等揭示了其内生致灾机理,指出了防控技术理念的新发展路径和远景导向。研究发现:统计分析了我国煤层底板水害多维视角下的演变规律和特征,探讨建立了我国煤层底板水害主体架构,依据事故核心致因体系及宏观致灾表象等将煤层底板水害划分为岩溶陷落柱突水、断层活化突水及裂隙导升(复合)灰岩水突涌3大类,进一步细化为全路径贯通增量导升型突水(岩溶陷落柱)、贯穿煤层型突水(断层)、单层随采卸荷直接型突水(裂隙)等12个子类,并针对性的独立分析了3个大类煤层底板水害地理空间分布规律;分析了地应力和承压水水压对岩溶陷落柱突水过程承压水导升路径异化发育作用机制,提出了覆岩顶板动/静载扰动诱发底板岩溶陷落柱突水模式,阐明了其力学启动条件及致灾机理;建立了煤层底板断层宏细观地质力学构造概化模型,基于诱发断层活化突水的核心致灾诱因识别并建立了不同类别煤层底板断层活化突水力学判据;以裂隙为基础单元,“由1至n”式建立了单一层位和复合层位承压含水层诱发裂隙型导升(复合)灰岩水突涌的临界判别条件,揭示了该类型底板水害全过程致灾机理;在总结现行煤层底板水害探查、预测及控制技术理念基础上,结合前沿发展方向,指出并建议在煤层底板本底地质基因的全生命周期采动诱变特征三维动态重构、适用于时空分异动态地质环境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预报理念升级、低扰动强干预的随采随治保/控水互馈注浆治理技术应用、修复后地质生态系统长效监控诊断诊疗平台建立等方面展开攻关,构建煤层底板水害全时空防控大体系,紧跟新质生产力大背景下全煤行业新业态发展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防治 底板水害 岩溶陷落柱 断层 致灾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洪灾害风险空间分异性评估及其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宿辉 武春晓 +4 位作者 周帅 张晓 白志辉 韩小庆 张婷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66,共7页
开展山洪灾害风险评估及其驱动力分析,对于洪灾风险防范与应对具有现实意义。以洪灾频发的山西省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方法有效识别了洪灾风险等级及其空间分异性特征,并利用全局和局部莫兰指数探究了其空间聚集(离散)位置及其分布规律;利... 开展山洪灾害风险评估及其驱动力分析,对于洪灾风险防范与应对具有现实意义。以洪灾频发的山西省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方法有效识别了洪灾风险等级及其空间分异性特征,并利用全局和局部莫兰指数探究了其空间聚集(离散)位置及其分布规律;利用地理探测器技术探明了洪灾风险的驱动机理。结果表明:年最大24 h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和NDVI是影响洪灾分异性的重要因子,其解释力q值分别高达0.57、0.52和0.24;多风险双因子交互作用对洪灾风险影响显著,且呈增强或非线性增强趋势,尤其是降水和坡度因子交互作用,其q值高达0.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灾害 致灾因子 风险评估 空间自相关性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水库底泥泡沫混凝土配合比优化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彦苍 宁钰 +7 位作者 石华旺 冯胜雷 张晓雄 张春元 于铠源 朱骥 靳子栋 乔威涛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1-224,共14页
【目的】为了提高水库底泥的高值化利用率,拟使用水库底泥来制备泡沫混凝土,以水胶比、底泥掺量、泡沫掺量为变量【方法】采用Design-Expert 13.0软件中响应曲面法对水库底泥泡沫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优化设计,分析变量对水库底泥泡沫混... 【目的】为了提高水库底泥的高值化利用率,拟使用水库底泥来制备泡沫混凝土,以水胶比、底泥掺量、泡沫掺量为变量【方法】采用Design-Expert 13.0软件中响应曲面法对水库底泥泡沫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优化设计,分析变量对水库底泥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导热系数的影响。采用SEM和XRD探究了底泥泡沫混凝土微观结构。【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对水库底泥泡沫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影响顺序为:水胶比>泡沫掺量>底泥掺量,而导热系数的影响顺序为:水胶比>底泥掺量>泡沫掺量。随着水胶比增加,抗压强度先升高后下降,导热系数逐渐降低。增加泡沫和底泥掺量会导致抗压强度和导热系数均下降。孔隙率与导热系数呈现负相关,符合指数模型。【结论】经优化配比,水库底泥泡沫混凝土在水胶比0.4、底泥掺量30%、泡沫掺量4.2%条件下制备,其28 d抗压强度为18.19 MPa,导热系数为0.1214W/(m·K),表观密度为701.2 kg/m^(3)。微观结果分析表明,底泥掺入量为30%条件下,试块内部物相结合紧密,孔隙分布均匀。研究成果为水库底泥在建筑材料领域的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底泥 泡沫混凝土 响应曲面法 抗压强度 导热系数 影响因素 水胶比 SEM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化水库底泥制备人工骨料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彦苍 褚清涛 +2 位作者 王育德 靳子栋 乔威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5,共8页
水库底泥中含有大量无机质,经过处理后,可以用底泥生产建筑材料。采用固化剂固化水库底泥制备人工骨料,通过正交实验研究固化剂的最优掺量(固化剂的掺量以水库底泥的掺量为基准),其结果为:硅酸钠8%、石膏6%、聚羧酸高效减水剂3%、三乙醇... 水库底泥中含有大量无机质,经过处理后,可以用底泥生产建筑材料。采用固化剂固化水库底泥制备人工骨料,通过正交实验研究固化剂的最优掺量(固化剂的掺量以水库底泥的掺量为基准),其结果为:硅酸钠8%、石膏6%、聚羧酸高效减水剂3%、三乙醇胺0.05%(下文简称为SRPT)。然后,掺入最优SRPT作为附加固化剂制备出人工骨料并探究其性能。结果表明:掺入最优SRPT组骨料的筒压强度最大为7.31 MPa,相比于不掺固化剂组提升了44.2%,1 h吸水率为9.34%,堆积密度为937 kg/m^(3)。用SRPT固化剂固化水库底泥制备人工骨料可以高价值利用水库底泥,并且制备的骨料满足规范要求,研究成果为水库底泥在水利工程中的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骨料 水库底泥 固化剂 正交实验 筒压强度 水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蒸发公式的流域典型期潜在蒸发、径流的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宿辉 宋向旭 +3 位作者 周帅 武春晓 韩小庆 张晓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3,共8页
分析潜在蒸发、径流的时空变化对准确认识气候敏感区实际蒸发和水量平衡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但受全球气候年际、季节变化等影响,流域层面潜在蒸发、径流难以预测与评估。以气候敏感区黄河源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差分样本方法(CDSST)... 分析潜在蒸发、径流的时空变化对准确认识气候敏感区实际蒸发和水量平衡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但受全球气候年际、季节变化等影响,流域层面潜在蒸发、径流难以预测与评估。以气候敏感区黄河源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差分样本方法(CDSST)划分流域干湿状态为丰水年、枯水年和混合年,并构建了各状态下月尺度abcd水文模型,探究了4种潜在蒸发算法(Haregreaves、Makkink、Penman-Monteith和Jensen-Haise)不确定性对流域潜在蒸发、径流预测不确定性的影响;利用不均匀系数、集中度和相对变化幅度等水文指标,揭示了4种不同潜在蒸发算法对流域水资源预测的影响。结果表明:较1990年之前,流域呈干旱状态的年份增多(由4 a增至10 a),且丰水、枯水和混合年对应的年份个数占比分别为25.86%、24.14%和50%;同时,潜在蒸发算法不确定性改变了流域蒸发量和径流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对于科学掌握变环境下流域水文过程动态变化、区域水资源管理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发 径流不确定性 水资源 黄河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系地层数值模拟力学参数分布特征与取值范围研究
11
作者 王楠 李杨 +7 位作者 PANEIRO Gustavo André 雷兴海 石孝明 李宜杭 崔宇彤 刘浩天 曹晋龙 王铁记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400-3423,共24页
数值模拟方法在煤矿开采领域的应用广泛,尤其在模拟复杂地质条件和多变力学环境方面,为预测围岩动态变化、应力分布以及开采活动可能引发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研究手段。在煤层开采数值模拟研究中,煤岩层参数的准确设定是实现模拟精确性的... 数值模拟方法在煤矿开采领域的应用广泛,尤其在模拟复杂地质条件和多变力学环境方面,为预测围岩动态变化、应力分布以及开采活动可能引发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研究手段。在煤层开采数值模拟研究中,煤岩层参数的准确设定是实现模拟精确性的关键。为给煤层开采数值模拟提供更为准确的参数设定参考,收集整理了中国100余个矿井的1 000余条煤岩层数值模拟力学参数,通过MATLAB进行分类整理,构建了煤系地层数值模拟参数的取值参考数据集;基于该数据集,给出了各省数据可信度权重设定与动态优化方法,并对不同地区煤系地层力学参数的差异性和分布规律进行了多维度数据分析,揭示了其在不同地质区域的分布特征和多样性。结果表明:山西、陕西和内蒙古等地区数据可信度权重较高,研究活动较为集中;煤层力学参数数据点主要集中在埋深200~690 m,呈现出一定的趋势和特点,体积模量、剪切模量、弹性模量以及黏聚力等参数在实际应用中的差异性较大。不同岩性的统计分析表明:粉砂岩和细砂岩在研究中最为常见,各岩性在力学特性上的差异性明显,中砂岩在体积模量和弹性模量上分布最广,而石灰岩则在多个参数上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此外,通过对不同地区煤层与主要岩性模拟力学参数的分析,研发了煤系地层数值模拟力学参数取值范围参考与异常值检测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快速查询煤岩层力学参数取值、异常值检测以及自定义数据集导入分析等功能,以期为煤系地层数值模拟研究中力学参数的确定提供更为科学的参考依据与便捷的工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地层 数值模拟 力学参数 取值分布 系统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峰峰矿区九龙矿水库下采煤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3
12
作者 戴华阳 廖孟光 +5 位作者 孟宪营 白志辉 任丽艳 李大屯 郭俊廷 孙洁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295-300,共6页
以九龙矿南五采区地质采矿条件为例,根据岩层移动理论,计算确定了该矿断层条件下煤层群(2,3,4号)开采覆岩导水裂缝带高度为62.4 m,防水安全煤岩柱高度为70.0 m;分析了陷落柱和库区钻孔的封堵状况对导水性的影响。采用概率积分法和Krigin... 以九龙矿南五采区地质采矿条件为例,根据岩层移动理论,计算确定了该矿断层条件下煤层群(2,3,4号)开采覆岩导水裂缝带高度为62.4 m,防水安全煤岩柱高度为70.0 m;分析了陷落柱和库区钻孔的封堵状况对导水性的影响。采用概率积分法和Kriging插值法,预测确定了东武仕水库下采煤地表淹没线分布,分析了淹没线变化对附近村庄的影响和安全性。参照该矿-600 m以浅水体下采煤实践,综合确认九龙矿东武仕水库下采煤具有可行性,通过水文观测和适当的防范措施,可以实现该矿水库下安全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下采煤 安全性分析 导水裂缝带高度 断层影响 淹没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峰峰矿区特大突水灾害治理技术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铁记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1期16-19,共4页
以峰峰矿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为背景,针对奥灰突水灾害治理的难点,提出了奥灰突水灾害治理的原则及技术路线,研究了奥灰突水通道和突水点探查和治理的方法,确定了奥灰特大突水灾害的快速治理关键技术。结果表明,研究提出的峰峰矿区奥... 以峰峰矿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为背景,针对奥灰突水灾害治理的难点,提出了奥灰突水灾害治理的原则及技术路线,研究了奥灰突水通道和突水点探查和治理的方法,确定了奥灰特大突水灾害的快速治理关键技术。结果表明,研究提出的峰峰矿区奥灰特大突水快速治理技术对于华北型岩溶矿区水害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峰矿区 奥灰突水 岩溶矿区 水害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地压矿井充填工作面超前采动应力对充填体充实率的反馈机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兆会 陈明振 +8 位作者 李强 王伟 李增强 徐德生 郑晓晨 孙少龙 吴传平 郭心洋 安君琦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04-1818,共15页
高应力是深部矿井冲击地压灾变频率走高的主要原因,充填开采则是控制岩层运动,缓解采动应力集中程度,降低围岩破坏和冲击风险的有效手段。为研究采空区充填体对超前采动应力的控制能力,以山东古城煤矿1123充填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 高应力是深部矿井冲击地压灾变频率走高的主要原因,充填开采则是控制岩层运动,缓解采动应力集中程度,降低围岩破坏和冲击风险的有效手段。为研究采空区充填体对超前采动应力的控制能力,以山东古城煤矿1123充填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室内试验、现场实测手段探究充填开采工作面采动应力分布规律,揭示超前采动应力对充填体充实率的反馈机制,指导冲击地压矿井充实率确定。结果表明:工作面开采初期充填体充实率低于80%,坚硬顶板下沉量大,超前采动影响范围大于30 m,应力集中系数达到1.5,断层影响区采动应力影响范围和集中系数分别增至60 m和1.65,片帮冒顶等围岩失稳现象增多;实测了采空区充填体承载应力全程动态演化特征,承载应力分布曲线划分为“快速降低—短暂稳定—快速升高—缓慢降低—二次稳定”5个阶段,低充实率条件下采空区上、中、下3个区域承载应力稳定值分别为1.9、5.2、2.8 MPa;将采空区充填体划分为非充分压实区和充分压实区,构建了充填体支撑作用下坚硬顶板连续沉降模型,得到了坚硬顶板“ʅ”型沉降曲线,非充分压实区范围随充实率近似呈线性减小;试验得到充填体弹性模量和单轴抗压强度随凝固时间的演化曲线,结合顶板沉降曲线和推进速度得到工作面前后采动应力全区域分布曲线;建立了超前采动应力集中程度与充填体承载能力的负指数函数关系,揭示了超前采动应力对充填体充实率的负向反馈机制,实现充填开采降载防冲效果的定量评价;提出了充填体充实率“三位一体”协同提升措施,将1123工作面充实率升高至90%,增强了充填体承载能力,超前采动应力集中系数降至1.3,厚顶煤膨胀变形量减少至50 mm,坚硬顶板破断致冲风险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充填开采 坚硬顶板 采动应力 反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养护及不同冷击方式下混凝土宏细观损伤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宿辉 王新宇 +5 位作者 赵永春 刘绍兴 袁乐忠 柴宏利 张婷 韩小庆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5-98,91,共5页
高地温引水隧洞通水后围岩温度场会产生急剧变化,会使混凝土衬砌结构遭受热—冷冲击作用而产生损伤。为揭示混凝土衬砌宏细观损伤规律,开展高温养护及不同冷击方式下混凝土的单轴压缩试验、核磁共振扫描试验(NMR)和SEM扫描试验,分析高... 高地温引水隧洞通水后围岩温度场会产生急剧变化,会使混凝土衬砌结构遭受热—冷冲击作用而产生损伤。为揭示混凝土衬砌宏细观损伤规律,开展高温养护及不同冷击方式下混凝土的单轴压缩试验、核磁共振扫描试验(NMR)和SEM扫描试验,分析高温养护后不同冷击方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孔结构及细观形貌特征的影响,探究不同冷击方式下高温混凝土宏细观损伤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初始养护温度增加,混凝土的单轴抗压强度先增加后减小,60℃养护后混凝土宏观力学强度达到最大;随着初始养护温度增加,混凝土孔隙率不断增大。骤降冷击方式对混凝土孔隙率、大孔隙占比和小孔隙占比等孔隙结构特征具有明显影响;相对自然冷击,骤降冷击下混凝土水泥砂浆界面产生较为明显的温度裂缝,混凝土损伤更为显著。研究成果可为我国西部高地温环境下引水隧洞安全施工与运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温 混凝土衬砌 冷击方式 孔结构 损伤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广场保护煤柱开采井筒破损致因及防治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程桦 喻宏 +4 位作者 宋海清 成浪 荣传新 姚直书 彭世龙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50,共9页
针对工业广场保护煤柱开采导致井筒破损的问题,以大社煤矿为工程背景,分析工广煤柱开采井筒围岩移动变形特征,揭示井筒破损致因;提出工广内后续工作面开采防治井筒破坏方案,形成相应的施工技术,并成功应用工程实践。研究表明:该矿工广内... 针对工业广场保护煤柱开采导致井筒破损的问题,以大社煤矿为工程背景,分析工广煤柱开采井筒围岩移动变形特征,揭示井筒破损致因;提出工广内后续工作面开采防治井筒破坏方案,形成相应的施工技术,并成功应用工程实践。研究表明:该矿工广内92606工作面邻近副井,开采引发的井筒竖向附加力是井筒破坏的致因;如不提前采取防治措施,后续92606外工作面开采,将导致副井井筒发生二次破坏;研究提出的不停产单卸压槽防治方案,具有不影响矿井生产、卸压率高、施工简单、成本低等优点。采用壁后注浆、开切卸压槽、架设密集井圈等技术,顺利完成了该矿不停产防治副井井筒破损工程。监测表明,该井筒竖向和环向应力,均小于井壁极限.承载力,处于安全状态,运行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广场 保护煤柱 地层沉降 井壁破损 卸压槽 围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盐冻侵蚀下玻璃粉对混凝土孔隙结构影响分析
17
作者 宿辉 袁乐忠 +3 位作者 刘世伟 穆智勇 张晓 韩小庆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0-83,共4页
玻璃粉作为掺合料用于混凝土的改良已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然而关于复合盐溶液冻融循环下玻璃粉混凝土的孔隙结构特征尚未形成一致认识。针对不同玻璃粉掺量下的混凝土试样,开展室内复合盐溶液冻融循环试验和CT扫描试验,分析了不同玻璃... 玻璃粉作为掺合料用于混凝土的改良已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然而关于复合盐溶液冻融循环下玻璃粉混凝土的孔隙结构特征尚未形成一致认识。针对不同玻璃粉掺量下的混凝土试样,开展室内复合盐溶液冻融循环试验和CT扫描试验,分析了不同玻璃粉掺量下混凝土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分布变化规律,进一步揭示复合盐冻侵蚀下玻璃粉对混凝土细观损伤特征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玻璃粉掺量增加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因复合盐冻侵蚀导致的混凝土孔隙结构分布波动变化;10%掺量的玻璃粉对混凝土受复合盐冻损伤影响抑制效果相对更好。相关研究成果可为盐冻环境下混凝土结构冻融侵蚀损伤防治及玻璃粉固废材料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盐冻侵蚀 玻璃粉混凝土 CT扫描试验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矿井水处理技术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福勤 王丛 +4 位作者 郑煚州 陈宇航 何绪文 代其彬 田莉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共8页
煤矿矿井水是重要的非常规水源,矿井水的资源化利用对缓解矿区水资源短缺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矿井水的来源和水质特点,综述了含悬浮物、高矿化度、酸性和含特殊污染物等不同类型矿井水的主要处理技术,总结了各处理技术的特... 煤矿矿井水是重要的非常规水源,矿井水的资源化利用对缓解矿区水资源短缺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矿井水的来源和水质特点,综述了含悬浮物、高矿化度、酸性和含特殊污染物等不同类型矿井水的主要处理技术,总结了各处理技术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大部分矿井水都含有一定量悬浮物,且水质水量变化较大,应着力提高井下水仓和地面调节池的预沉作用,开发和完善矿井水井下处理技术,结合自动化、智能化,实现无人值守;随高矿化度矿井水数量不断增加,其处理技术已成为矿井水处理领域的研究重点,应强化预处理,开发高效除硅除硬技术,引入能量回收装置,结合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绿色节能耦合脱盐技术,整体优化零排放工艺,降低浓盐废水处理成本;酸性和含特殊污染物矿井水是目前矿井水处理中的难点,应采取分布式高效定向处理技术,探索耦合工艺和自然修复治理。在国家政策引领下,矿井水处理技术将朝着更加节能、高效、智能和环保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 水质特点 含悬浮物矿井水 高矿化度矿井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余震序列作用下面板堆石坝应变能及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世界 郑晓东 +3 位作者 钟金盛 纵向群 白志辉 张晓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0-124,共5页
为研究主余震序列作用下面板堆石坝的抗震性能,定量分析主余震序列对坝体结构破坏的影响,基于增量动力分析(IDA),分别以总应变能及弹性应变能与总应变能的最大比值作为结构性能指标,得到该坝体在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的应变能时程曲线和易... 为研究主余震序列作用下面板堆石坝的抗震性能,定量分析主余震序列对坝体结构破坏的影响,基于增量动力分析(IDA),分别以总应变能及弹性应变能与总应变能的最大比值作为结构性能指标,得到该坝体在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的应变能时程曲线和易损性曲线,研究主余震序列对该坝体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的应变能时程曲线位于单一主震上方,表明主余震序列会加剧该坝体的破坏程度,特别是坝体在自振周期下的谱加速度Sa(T1)值较大时,所引起的坝体破坏程度更加显著;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的易损性曲线位于单一主震上方,表明主余震序列作用下该坝体的破坏概率大于单一主震破坏概率,且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的破坏概率与主震强度有关,主震强度越高,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的破坏概率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余震序列 面板堆石坝 应变能 IDA 易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ZOA CNN GRU模型的煤层底板突水等级预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艳冬 刘滢 +3 位作者 卢兰萍 白峰青 王铁记 卫皓皓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51,共8页
针对传统循环神经网络煤层底板突水等级预测模型存在预测精度低、模型参数过多造成模型训练速率下降和出现过拟合现象等问题,引入斑马优化算法对卷积神经网络和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的组合模型进行优化,建立ZOA CNN GRU神经网络煤层底... 针对传统循环神经网络煤层底板突水等级预测模型存在预测精度低、模型参数过多造成模型训练速率下降和出现过拟合现象等问题,引入斑马优化算法对卷积神经网络和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的组合模型进行优化,建立ZOA CNN GRU神经网络煤层底板突水等级预测模型。为验证模型的可行性,采用九龙矿区煤层底板突水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并将所建模型和CNN GRU神经网络以及GRU神经网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CNN GRU神经网络和GRU神经网络模型相比,ZOA CNN GRU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准确率最高,达到98%,且ZOA CNN GRU神经网络模型稳定性、泛化能力均优于对比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底板 斑马优化算法 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 ZOA CNN GRU神经网络 突水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