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北缘新生代盆地沉积与构造演化及地球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74
1
作者 闫义 夏斌 +3 位作者 林舸 刘宝明 阎贫 李忠诚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3-61,共9页
南海北缘新生代沉积盆地是全面揭示南海北缘形成演化及与邻区大地构造单元相互作用的重要窗口。通过对盆地沉积构造特征分析,南海北缘新生代裂陷过程显示出明显的多幕性和旋转性的特点。在从北向南逐渐迁移的趋势下,东、西段裂陷过程也... 南海北缘新生代沉积盆地是全面揭示南海北缘形成演化及与邻区大地构造单元相互作用的重要窗口。通过对盆地沉积构造特征分析,南海北缘新生代裂陷过程显示出明显的多幕性和旋转性的特点。在从北向南逐渐迁移的趋势下,东、西段裂陷过程也具有一定的差异,西部裂陷活动及海侵时间明显早于东部,裂陷中心由西向东呈雁列式扩展。晚白垩世-早始新世裂陷活动应是东亚陆缘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的延续,始新世中、晚期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改变导致裂陷中心南移,印度—欧亚板块碰撞效应是南海中央海盆扩张方向顺时针旋转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沉积 地球动力学背景 新生代 南海 北缘 构造演化 构造-岩浆演化 大地构造单元 顺时针旋转 相互作用 形成演化 沉积盆地 特征分析 早始新世 晚白垩世 板块俯冲 碰撞效应 欧亚板块 裂陷 旋转性 中生代 太平洋 活动 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堡凹陷的断裂构造与油气三次运移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树林 田世澄 +2 位作者 朱水安 张清云 周海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62-267,共6页
油气沿断层三次运移是周期流动过程。在断层不活动期,大断层是封闭的,油气可以在高压生油层系内的断层圈闭中聚集成原生油气藏;但在断层活动期,大断层转化为开启,原生油气藏中的油气可以沿断层运移到浅层聚集成次生油气藏。由于是... 油气沿断层三次运移是周期流动过程。在断层不活动期,大断层是封闭的,油气可以在高压生油层系内的断层圈闭中聚集成原生油气藏;但在断层活动期,大断层转化为开启,原生油气藏中的油气可以沿断层运移到浅层聚集成次生油气藏。由于是快速集中流动,这种三次运移没有明显的色层效应;但因为三次运移的油气主要是原生油气藏中顶部的轻质组分,所以原生油气藏与次生油气藏有明显的差异聚集现象。油气从原生油气藏中溢出的过程是连续的,但运移过程中被水流冲散,并随水流进入不同的储集层,导致次生油气藏纵向分布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构造 断层圈闭 油气 三次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辽造山带东段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的盆地沉积物热年代学记录
3
作者 闫义 林舸 +2 位作者 夏斌 李自安 李忠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86-286,共1页
关键词 燕辽造山带 盆地沉积物 热年代学 构造环境 中生代 新生代 锆石U-P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地震在T2×1区块储层横向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付国强 薛云松 +1 位作者 赵宝银 杨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03-710,共8页
充分结合已有的钴井、测井等信息,合理应用开发地震,查清T2×1区块的构造细节、储集体几何形态、油气分布规律是在该区滚动开发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从建立三维空变速度场、进行测井曲线与合成记录和地震道对比、测并约束... 充分结合已有的钴井、测井等信息,合理应用开发地震,查清T2×1区块的构造细节、储集体几何形态、油气分布规律是在该区滚动开发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从建立三维空变速度场、进行测井曲线与合成记录和地震道对比、测并约束反演入手,利用由不同处理方法获得的高、低频偏移成果数据体,进行精细构造解释,采用变速时深转换成图法,得到高精度的构造图;然后利用对油气反映敏感的8种地震特征参数进行油气检测。最后综合考虑构造、储层、油气检测等方面的因素,部署开发并。经三口井证实,最大误差为11m,最小误差为3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地震 储集层预测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爷庙地区二次三维地震勘探
5
作者 蒲正伟 王秀川 《勘探家(石油与天然气)》 1998年第1期43-46,共4页
冀东油田老爷庙地区地震工作始于1976年。由于目的层反射弱、多次波发育,地震资料品质差,为此二次三维采集时选择了近似全三维的观测系统;采取检波器下井单点接收,中密中爆速炸药激发;科学合理的现场设计,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及严密的施... 冀东油田老爷庙地区地震工作始于1976年。由于目的层反射弱、多次波发育,地震资料品质差,为此二次三维采集时选择了近似全三维的观测系统;采取检波器下井单点接收,中密中爆速炸药激发;科学合理的现场设计,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及严密的施工使得所采集资料的覆盖次数、偏移距、方位角分布基本均匀,保证了高质量的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 地震勘探 预测系统 地球物理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