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碳硅烷诱导的复合陶瓷膜的制备及其油水分离研究
1
作者 张迪 贾海琦 +5 位作者 朱家明 张昭乾 李星 刘怀珠 廖明佳 龚耿浩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32,41,共15页
针对传统陶瓷膜制备工艺复杂、能耗高、分离性能受限等关键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聚碳硅烷(PCS)衍生陶瓷与相转化/烧结工艺协同优化的复合陶瓷膜制备策略。以聚砜(PSf)为聚合物基质,氧化铝(Al_(2)O_(3))为基体材料,PCS为陶瓷前驱体,... 针对传统陶瓷膜制备工艺复杂、能耗高、分离性能受限等关键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聚碳硅烷(PCS)衍生陶瓷与相转化/烧结工艺协同优化的复合陶瓷膜制备策略。以聚砜(PSf)为聚合物基质,氧化铝(Al_(2)O_(3))为基体材料,PCS为陶瓷前驱体,通过优化N-甲基吡咯烷酮/四氢呋喃(NMP/THF)混合溶剂体系,构建铸膜液。在1450℃烧结过程中,PCS热解生成的二氧化硅(SiO_(2))与Al_(2)O_(3)原位反应形成莫来石(3Al_(2)O_(3)·2SiO_(2))晶相,该晶相显著改善了膜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本研究系统探究了溶剂配比及凝固浴组成对膜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不同凝固浴条件下制备的复合陶瓷膜具有以下显著优势:具有多孔结构特征;高孔隙率(52%~73%),优异的抗压强度(18.5~38.2 MPa)以及孔径可调控(90~320 nm);在处理1000 mg/L油水乳液时,展现出卓越的分离性能[渗透率13240~20540 L/(m^(2)·h·MPa),除油率98.1%~99.4%];具有突出的抗污染性能,经简易化学清洗即可实现90%的通量恢复率。相较于传统纯Al_(2)O_(3)膜,最优条件下制备的PCS-Al_(2)O_(3)复合陶瓷膜在孔隙率提升54%的同时,抗压强度并未发生明显衰减,其力学性能与纯Al_(2)O_(3)膜相当,成功突破了传统陶瓷膜“高孔隙率与高强度难以兼得”的技术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膜 聚碳硅烷 油水分离 相转化/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递进式除硫工艺对油井采出含硫废水的处理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怀珠 于慧艳 +4 位作者 胡彬彬 赵亮 赵康宁 朱广斌 吴新世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1-178,共8页
针对油井采出废水中硫化物去除难的问题,采用分段递进式除硫工艺对油井采出废水经过UASB生物反应池和仿生池进行分段递进式回流处理。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分段递进式除硫工艺,调节采出废水中S/N为5.2∶2,补充一定量的HCO_(3)^(-),设置回... 针对油井采出废水中硫化物去除难的问题,采用分段递进式除硫工艺对油井采出废水经过UASB生物反应池和仿生池进行分段递进式回流处理。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分段递进式除硫工艺,调节采出废水中S/N为5.2∶2,补充一定量的HCO_(3)^(-),设置回流比为2.7∶1条件下,采出废水中的硫化物(S_(2)^(-))去除率为95.8%,最大容积载荷6.46 kg/(m^(3)·d);硝酸盐(NO_(3)^(-)-N)去除率达99.6%,最大容积载荷1.13 kg/(m^(3)·d)。经SEM和XRD验证,硫代谢产物以单质硫(S0)为主,回收率83.8%,其次为SO_(4)^(2−)和S_(2)O_(3)^(2-);硝酸盐代谢产物以N_(2)为主,产率72.4%,其次为NO_(2)^(-)。分段递进式除硫工艺不仅解决了采出废水中的硫化物去除难题,同时实现了资源回收(S0)和主要代谢终产物(如N2)的无污染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采出废水 硫化物 分段递进式除硫工艺 容积载荷 单质硫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溜水压裂返排液在钻井液中资源化利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怀珠 赵康宁 +5 位作者 陈东 张超 常晓峰 张洁 张望远 张帆 《钻井液与完井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33,共7页
针对滑溜水压裂返排液排放量大且成分复杂,难以实现“不落地”处理的技术难题,通过优化滑溜水压裂返排液处理工艺,最大程度地保留有效成分,将处理后的滑溜水压裂返排液作为钻井液组分,实现返排液中水资源和部分处理剂的资源化利用。利... 针对滑溜水压裂返排液排放量大且成分复杂,难以实现“不落地”处理的技术难题,通过优化滑溜水压裂返排液处理工艺,最大程度地保留有效成分,将处理后的滑溜水压裂返排液作为钻井液组分,实现返排液中水资源和部分处理剂的资源化利用。利用处理后的滑溜水压裂返排液构建了环保型低摩阻钻井液体系配方:配浆水+4%钠基膨润土+0.3%Na2CO3+3%聚糖+0.1%FA-367+1.0%CMC-LV+1.0%油酸甲酯。结果显示,该钻井液体系在25~150℃的温度范围内流变性能稳定,滚动回收率保持在90%以上,线性膨胀率降低72%以上,润滑因数降低率大于80%,且满足环保性能要求。最后,利用扫描电镜分析了滤饼的微观形貌,验证了其在高温下的抑制性能和降滤失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溜水压裂液 水基钻井液 压裂返排液 环境保护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射线衍射的在役全尺寸管道应力测试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成志强 李荣光 +2 位作者 李璐 赵康宁 罗涵睿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12,共6页
为验证X射线衍射法对于野外在役管道应力测试的适用性,首先重复测试铁粉、钢块、钢条和钢管的残余应力,分别验证X射线应力测试的可重复性。然后通过对比测试圆周域内9点的应力,分析测试点位置对应力测试结果的影响。再通过对比3个月前... 为验证X射线衍射法对于野外在役管道应力测试的适用性,首先重复测试铁粉、钢块、钢条和钢管的残余应力,分别验证X射线应力测试的可重复性。然后通过对比测试圆周域内9点的应力,分析测试点位置对应力测试结果的影响。再通过对比3个月前后的应力测试结果,观察测试时间间隔对应力测试的影响。最后分别采用等强度梁、静压全尺寸管道、悬臂弯曲的全尺寸管道开展加载试验,验证X射线应力测试的精度范围。试验结果表明,X射线重复性测试的最大差值为15.6 MPa。微小位置偏差对应力测试的影响范围在±30 MPa以内。3个月前后应力测试的最大差异值为30.7 MPa。等强度梁试验中,随着载荷增加,应力增量的理论计算值和X射线测试值的斜率几乎相同,应力增量最大偏差仅7.1 MPa。全尺寸管道静压试验中,X射线应力测试值与应变片环向应力测试值的最大差值为9.4 MPa。全尺寸管道弯曲试验中,X射线应力测试值与应变片轴向应力测试值的最大差值为17.9 MPa。以上试验结果表明,X射线衍射法应力测试的可重复性、可再现性和精度均可以满足在役油气管道应力测试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 X射线衍射法 应力测试 可重复性 可再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