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博落回中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生物合成与代谢工程研究概况 被引量:2
1
作者 刘金凤 黄鹏 +1 位作者 唐昭山 曾建国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7年第10期1500-1504,共5页
植物生长产生多种多样的次生代谢产物,其中许多还有非常重要的药用价值。但是植物中具有药用价值的次生代谢产物含量较低,而利用微生物代谢工程技术可以为次生代谢产物提供新的药源途径。本文对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特别是博落回属植物中苄... 植物生长产生多种多样的次生代谢产物,其中许多还有非常重要的药用价值。但是植物中具有药用价值的次生代谢产物含量较低,而利用微生物代谢工程技术可以为次生代谢产物提供新的药源途径。本文对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特别是博落回属植物中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的生物合成以及国内外研究中利用微生物代谢工程技术在酵母中异源表达生产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同时结合博落回研究进展对未来博落回资源的综合利用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 博落回 生物合成 微生物代谢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状根研究进展及其在博落回资源创新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3
2
作者 夏丽琼 黄鹏 +1 位作者 唐昭山 曾建国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7年第10期1495-1499,共5页
发根农杆菌作为一种天然菌株可用于诱导多种植物产生毛状根性状。毛状根组织能够稳定高效地生产次生代谢产物,该研究领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发根农杆菌及毛状根的特性、遗传机制和应用进行了综述。同时结合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基... 发根农杆菌作为一种天然菌株可用于诱导多种植物产生毛状根性状。毛状根组织能够稳定高效地生产次生代谢产物,该研究领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发根农杆菌及毛状根的特性、遗传机制和应用进行了综述。同时结合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基础,对毛状根在博落回资源创新与新药源途径开发上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状根 次生代谢产物 发根农杆菌 博落回 资源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兽用原料药博普总碱的HPLC特征谱图的建立
3
作者 陈燕乐 唐昭山 +1 位作者 杨广民 曾建国 《中国兽药杂志》 2022年第4期47-52,共6页
建立HPLC特征谱图控制兽用原料药博普总碱的质量。HPLC特征谱图包含4个特征峰,用对照品定性鉴别4个特征峰分别为原阿片碱、别隐品碱、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考察检测波长、流动相条件、柱温、流速、色谱柱品牌对各特征峰相对保留时间的影... 建立HPLC特征谱图控制兽用原料药博普总碱的质量。HPLC特征谱图包含4个特征峰,用对照品定性鉴别4个特征峰分别为原阿片碱、别隐品碱、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考察检测波长、流动相条件、柱温、流速、色谱柱品牌对各特征峰相对保留时间的影响,确定优化后的高效液相条件,并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分析15批博普总碱原料药的液相图谱,样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5,并对特征峰的相对保留时间进行了规定,为原料药博普总碱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普总碱 特征图谱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蜜中植物源性毒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郑亚杰 刘秀斌 +4 位作者 林莉 邹超兰 吴晓翠 王峻 曾建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7-316,共10页
蜂蜜是天然的甜味剂、膳食补充剂,有广泛的药用功效,但与欧美等国家相比,我国在食用蜂蜜中毒机制及毒性成分阐明上还有待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对我国食用蜂蜜中毒事件、临床症状、中毒原因、植物源性毒性成分及其毒性等进行综述,为开展... 蜂蜜是天然的甜味剂、膳食补充剂,有广泛的药用功效,但与欧美等国家相比,我国在食用蜂蜜中毒机制及毒性成分阐明上还有待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对我国食用蜂蜜中毒事件、临床症状、中毒原因、植物源性毒性成分及其毒性等进行综述,为开展蜂蜜中植物源性毒性成分研究及提升蜂蜜安全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蜜 植物源性毒性成分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HPLC-QTOF/MS的博落回花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黄嘉璐 刘秀斌 +3 位作者 郑亚杰 邹超兰 唐昭山 曾建国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7年第10期1376-1381,共6页
目的:利用高通量、高灵敏和快速的UHPLC-QTOF/MS技术开展博落回花中的微量生物碱类成分的定性研究,阐明博落回花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的类别和种类,为博落回植物的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UHPLC-QTOF/MS技术,借助数据挖掘方法发现... 目的:利用高通量、高灵敏和快速的UHPLC-QTOF/MS技术开展博落回花中的微量生物碱类成分的定性研究,阐明博落回花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的类别和种类,为博落回植物的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UHPLC-QTOF/MS技术,借助数据挖掘方法发现和识别出博落回花中的微量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对其高分辨一级和二级质谱数据进行解析,并与数据库进行比对,完成对微量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的结构推测和确认。结果:从博落回花中共鉴定了22个生物碱类化合物,主要化学成分为普洛托品类生物碱(原阿片碱、别隐品碱)和四氢原小檗碱类生物碱(N-甲基刺罂粟碱、N-甲基四氢小檗碱)。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博落回植物的更全面、客观的品质评价和安全性评价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落回花 生物碱 UHPLC-QTOF/MS 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MS/MS法检测猪肉中苯并菲啶类生物碱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冯宋岗 曾建国 《中国兽药杂志》 2014年第4期48-51,共4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技术建立了猪肉中痕量苯并菲啶类生物碱定量检测方法。将猪肉样品匀浆经1%盐酸一甲醇(10:90,V/V)超声提取后,离心分离取上清液经脱脂后氮气吹干浓缩,甲醇复溶。采用C18色谱柱(2.1mm×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技术建立了猪肉中痕量苯并菲啶类生物碱定量检测方法。将猪肉样品匀浆经1%盐酸一甲醇(10:90,V/V)超声提取后,离心分离取上清液经脱脂后氮气吹干浓缩,甲醇复溶。采用C18色谱柱(2.1mm×150mm,2.7μm)分离,流动相由乙腈与0.2%甲酸组成,梯度洗脱,柱温35℃,流速0.3mL/min;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源质谱检测。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在0.5~50n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2=0.9996和R2=0.9995.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1.50%和91.30%,重复性RSD为11.68%和9.90%。精密度RSD为2.58%和3.89%。测定饲喂博落回散的猪的肌肉中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的残留量分别为4.76ng/g和2.09ng/g。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合于猪肉中苯并菲啶类残留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根碱 白屈菜红碱 苯并菲啶类生物碱 液质联用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落回中四种生物碱的薄层鉴别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陈燕乐 杨广民 +1 位作者 唐昭山 曾建国 《中国兽药杂志》 2020年第4期30-35,共6页
建立博落回药材中四种生物碱的薄层色谱(TLC)鉴别方法。开展利用二甲苯-甲醇(5∶1)展开剂分离鉴别博落回中的原阿片碱、别隐品碱、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利用氯仿-二甲苯-甲醇-氨水(50∶10∶1∶0.1)展开剂分离鉴别博落回中血根碱和白屈菜... 建立博落回药材中四种生物碱的薄层色谱(TLC)鉴别方法。开展利用二甲苯-甲醇(5∶1)展开剂分离鉴别博落回中的原阿片碱、别隐品碱、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利用氯仿-二甲苯-甲醇-氨水(50∶10∶1∶0.1)展开剂分离鉴别博落回中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利用环己烷-丙酮(3∶2)展开剂分离鉴别博落回中原阿片碱和别隐品碱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薄层方法简便,准确和稳定,可以用于控制博落回药材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落回 生物碱 薄层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组合益生菌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梦婷 王帅帅 +1 位作者 廖文仪 柳亦松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9年第6期5-9,共5页
通过提取目标微生物基因组DNA,使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法分析,获得一例人用益生菌16S rRNA高通量测序结果及其群落组成、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差异物种及其它物种间的相关性的具体信息。结果显示,此菌群主要分属于3个菌门,其中变... 通过提取目标微生物基因组DNA,使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法分析,获得一例人用益生菌16S rRNA高通量测序结果及其群落组成、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差异物种及其它物种间的相关性的具体信息。结果显示,此菌群主要分属于3个菌门,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主要菌群,占比84.79%,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分别占7.8%、6.35%。这些菌群的主要功能有调节肠道功能,而且与宿主的脂肪代谢有很大关联,同时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等菌群可能与肠道炎症的缓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益生菌 16S rRNA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肠道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分析毛霉型、细菌型、曲霉型豆豉中脂肪酸组成 被引量:12
9
作者 谢艳华 谢靓 +3 位作者 李跑 陈淼芬 蒋立文 陈力力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5-119,123,共6页
采用正己烷提取大豆、毛霉型豆豉、细菌型豆豉和曲霉型豆豉中粗脂肪,通过氢氧化钾-甲醇和硫酸-甲醇对油脂进行甲酯化处理,采用GC-MS分析脂肪酸组成,用外标法对脂肪酸进行定量。结果表明:大豆、毛霉型豆豉、细菌型豆豉和曲霉型豆豉中均含... 采用正己烷提取大豆、毛霉型豆豉、细菌型豆豉和曲霉型豆豉中粗脂肪,通过氢氧化钾-甲醇和硫酸-甲醇对油脂进行甲酯化处理,采用GC-MS分析脂肪酸组成,用外标法对脂肪酸进行定量。结果表明:大豆、毛霉型豆豉、细菌型豆豉和曲霉型豆豉中均含有12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7种,单不饱和脂肪酸3种,多不饱和脂肪酸2种,以亚油酸含量最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以干基计)从高到低依次是毛霉型豆豉(23.52 g/100 g)、大豆(16.51 g/100 g)、细菌型豆豉(15.35 g/100 g)、曲霉型豆豉(7.00 g/100 g)。大豆经毛霉发酵成豆豉后,其主要脂肪酸含量得到提高,而经细菌和曲霉发酵成豆豉后,主要脂肪酸含量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毛霉型豆豉 细菌型豆豉 曲霉型豆豉 脂肪酸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豆腐卤水发酵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贺静 谢靓 +3 位作者 刘军鸽 陈淼芬 蒋立文 徐睿烜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9-84,共6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对不同发酵工艺阶段的臭豆腐卤水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提取物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探索了臭豆腐卤水整个发酵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趋势。共鉴定出122种成分,其中,醇类18种,酸类9种,酯类24种,酮...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对不同发酵工艺阶段的臭豆腐卤水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提取物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探索了臭豆腐卤水整个发酵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趋势。共鉴定出122种成分,其中,醇类18种,酸类9种,酯类24种,酮类20种,醛类6种,酚类3种,烷类30种,烯类9种,吲哚3种,其他化合物30种。结果表明,核心气味物质3-甲基吲哚贯穿整个发酵过程,是臭豆腐臭香味生成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豆腐 挥发性成分 萃取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落回和小果博落回不同部位中生物碱类成分的比较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秀斌 黄嘉璐 +3 位作者 郑亚杰 刘薇 唐昭山 曾建国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7年第10期1382-1386,共5页
目的:比较博落回属植物博落回和小果博落回不同部位中生物碱随生长期积累的动态量化规律,为博落回属资源品质评价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对不同药用部位中血根碱、白屈菜红碱、原阿片碱和别隐品碱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数据进... 目的:比较博落回属植物博落回和小果博落回不同部位中生物碱随生长期积累的动态量化规律,为博落回属资源品质评价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对不同药用部位中血根碱、白屈菜红碱、原阿片碱和别隐品碱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校。结果:在根、茎、叶和果实不同部位中,两种植物的果实中生物碱类化合物量均为最多;茎中积累生物碱的量最少;根中积累较多的原阿片碱;生物碱在叶中的积累具有显著的种属特异性;另外,小果博落回果实中别隐品碱的量远高于其他生物碱。结论:该研究为博落回属植物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由于生物碱类成分在该属植物中的累积具有种属特异性,在植物资源利用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具体的药用部位及其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落回 小果博落回 生物碱 药用部位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类脂肪酸分析方法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谢艳华 谢靓 +3 位作者 李跑 陈淼芬 蒋立文 陈力力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13-217,共5页
文章就豆类食品(以大豆制品为主)油脂抽提和脂肪酸甲酯化方法进行综述,并阐述脂肪酸的多种生理功能,分析各种不同脂肪酸检测方法差异,以期为豆制品加工过程中脂肪酸变化规律研究提供测试方法,为可能的功能性油脂食品开发提供依据。
关键词 豆类 脂肪酸 抽提 甲酯化 生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根碱对大鼠结肠炎及炎症通路中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柳亦松 唐昭山 +3 位作者 刘兆颖 蒋昊航 段志贵 曾建国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7年第10期1391-1396,共6页
目的:探讨血根碱对葡聚糖硫酸钠致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葡聚糖硫酸钠致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血根碱组。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腹泻及隐血情况;通过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 目的:探讨血根碱对葡聚糖硫酸钠致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葡聚糖硫酸钠致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血根碱组。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腹泻及隐血情况;通过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炎症因子IL-1β、IL-6、IL-10、TNF-α在结肠组织中的表达量;利用免疫组化实验检测NF-κB通路中关键因子p65。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血根碱组和阳性组大鼠的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IL-6表达降低,而IL-10的表达升高;同时,免疫组化实验发现血根碱组与模型组相比,其核内转入因子核蛋白p65显著下调。结论:血根碱可能通过调节NF-κB通路中的核转入因子p65,降低炎症因子IL-1β、IL-6的表达,同时提高炎症因子IL-10的表达,从而对炎症起到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根碱 结肠炎 炎症因子 NF-κΒ(p6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Q-TOF/MS鉴定白屈菜中异喹啉类生物碱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杨鹏 卿志星 +2 位作者 左姿 余坤 曾建国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7年第2期174-182,共9页
目的:利用HPLC-Q-TOF/MS分析技术快速、系统地鉴定白屈菜中异喹啉类生物碱。方法:采用XAqua C8色谱柱(150 mm×2.1 mm,5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3 m L·min-1;ESI源正离子模式检测。结合对照... 目的:利用HPLC-Q-TOF/MS分析技术快速、系统地鉴定白屈菜中异喹啉类生物碱。方法:采用XAqua C8色谱柱(150 mm×2.1 mm,5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3 m L·min-1;ESI源正离子模式检测。结合对照品的二级质谱及相关文献推测生物碱的结构。结果:从白屈菜的甲醇提取物中鉴定了18个生物碱,其中木兰箭毒碱(1)、北美黄连碱(4)、药根碱(12)、非洲防己碱(14)为首次在白屈菜中报道。结论:HPLC-Q-TOF/MS方法能快捷、准确地鉴定白屈菜中的化学成分,为白屈菜化学成分的进一步提取分离和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Q-TOF/MS 白屈菜 异喹啉类生物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落回鲜叶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杨鹏 向锋 +2 位作者 卿志星 曹华亮 曾建国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7年第10期1371-1375,共5页
目的:研究博落回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以及制备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博落回新鲜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14个生物碱,分别鉴定为:原阿片碱(1)、别隐品碱(2)、血根碱(3)、白... 目的:研究博落回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以及制备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博落回新鲜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14个生物碱,分别鉴定为:原阿片碱(1)、别隐品碱(2)、血根碱(3)、白屈菜红碱(4)、去甲基白屈菜红碱(5)、去氢紫堇碱(6)、N-甲基四氢黄连碱(7)、黄柏碱(8)、6-甲氧基去甲基血根碱(9)、6-氰基二氢血根碱(10)、6-氰基二氢白屈菜红碱(11)、6-丙酮基二氢血根碱(12)、二氢血根碱(13)、二氢白屈菜红碱(14)。结论:其中化合物5~9为首次在博落回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落回 生物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异喹啉生物碱质谱裂解规律推断博落回茎中的生物碱 被引量:9
16
作者 余坤 左姿 +2 位作者 卿志星 杨鹏 曾建国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6年第3期296-302,共7页
目的:快速分析博落回茎中的生物碱成分。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对博落回茎的生物碱进行分析,根据一级质谱的分子离子和二级质谱的碎片离子,结合博落回中异喹啉类生物碱的质谱裂解规律,推断博落回茎中的生物碱结构... 目的:快速分析博落回茎中的生物碱成分。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对博落回茎的生物碱进行分析,根据一级质谱的分子离子和二级质谱的碎片离子,结合博落回中异喹啉类生物碱的质谱裂解规律,推断博落回茎中的生物碱结构。结果:从博落回茎中推断出11个生物碱的结构,分别为木兰箭毒碱(Magnocurarine,1),网脉番荔枝碱(Reticuline,2),金黄紫堇碱(Scoulerine,3),轮环藤酚碱(Cyclanoline,4),13-甲氧基小檗碱(13-methoxyberberine,5),四氢巴马丁(Tetrahydropalmatine,6),原阿片碱(Protopine,7),别隐品碱(Allocryptopine,8),N-甲基氢化小檗碱(N-methylcanadine,9),血根碱(Sanguinarine,10),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11),其中化合物1~6及9首次在博落回中报道。结论:经验证,基于异喹啉生物碱质谱裂解规律推断博落回茎中生物碱的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生物碱 博落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测定灰毡毛忍冬不同部位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 被引量:7
17
作者 吴飞燕 卿志星 曾建国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4年第8期614-617,共4页
目的:利用HPLC测定灰毡毛忍冬不同部位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pheny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5%醋酸水溶液进行等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50 nm,流速为1 mL·min-1,柱温为25℃。结... 目的:利用HPLC测定灰毡毛忍冬不同部位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pheny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5%醋酸水溶液进行等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50 nm,流速为1 mL·min-1,柱温为25℃。结果:灰毡毛忍冬不同部位中绿原酸的含量为花>叶>枝;木犀草苷的含量为叶>花>枝。结论:本法简便、灵敏、重复性好,可用于灰毡毛忍冬不同部位样品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毡毛忍冬 绿原酸 木犀草苷 高效液相色谱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霉型豆豉脂肪酸甲酯化条件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谢艳华 谢靓 +3 位作者 李跑 陈淼芬 蒋立文 陈力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3-58,共6页
为更好地研究毛霉型豆豉中脂肪酸的组成,采用酸酯化、碱酯化、酸碱酯化三种方法对豆豉油脂进行甲酯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其脂肪酸组成,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萃取时间、甲酯化温度、甲酯化时间对脂肪酸组成检测的差异,得到优化的条... 为更好地研究毛霉型豆豉中脂肪酸的组成,采用酸酯化、碱酯化、酸碱酯化三种方法对豆豉油脂进行甲酯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其脂肪酸组成,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萃取时间、甲酯化温度、甲酯化时间对脂肪酸组成检测的差异,得到优化的条件。结果表明:三种甲酯化方法中以酸碱酯化法最佳,可以测定12种脂肪酸组成,以亚油酸为考核指标得到其最优前处理条件为:油脂萃取时间20 min、甲酯化温度60℃、甲酯化时间30 min,亚油酸含量达到54.22%。结论:在一定条件下,酸碱酯化法能更全面地分析毛霉型豆豉中脂肪酸组成和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霉型豆豉 甲酯化 脂肪酸 亚油酸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TS2序列的博落回属植物鉴定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鹏 刘金凤 +5 位作者 徐敏 夏丽琼 柳亦松 唐其 唐昭山 曾建国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7年第10期1367-1370,1381,共5页
目的:采用ITS2序列对博落回属药用植物进行鉴定。方法:通过对来自湖南、江西、浙江、湖北、河南、陕西、重庆的30个博落回属植物ITS2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并对其进行扩增效率及测序成功率、碱基构成、种内和种间变异分析及NJ系统进化树... 目的:采用ITS2序列对博落回属药用植物进行鉴定。方法:通过对来自湖南、江西、浙江、湖北、河南、陕西、重庆的30个博落回属植物ITS2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并对其进行扩增效率及测序成功率、碱基构成、种内和种间变异分析及NJ系统进化树分析来评估ITS2序列鉴定效果。结果:博落回属药用植物ITS2序列长度在500 bp以内,扩增效率和测序成功率为100%,并获得30条博落回ITS2序列。结论:ITS2序列可以有效准确鉴别博落回属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落回属 ITS2序列 DNA条形码 物种鉴定 遗传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霉型豆豉和黄豆脂肪酸检测前处理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艳华 谢靓 +2 位作者 陈淼芬 蒋立文 陈力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2-36,共5页
选取毛霉型豆豉和原料黄豆为材料,采用索氏抽提结合氢氧化钾-甲醇(KOH-CH_3OH)、豆粉甲醇钠(CH_3ONa)和豆粉KOH-CH_3OH 3种甲酯化方法前处理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豆豉和黄豆的脂肪酸组分含量,并对3种样品前处理方... 选取毛霉型豆豉和原料黄豆为材料,采用索氏抽提结合氢氧化钾-甲醇(KOH-CH_3OH)、豆粉甲醇钠(CH_3ONa)和豆粉KOH-CH_3OH 3种甲酯化方法前处理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豆豉和黄豆的脂肪酸组分含量,并对3种样品前处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豆粉KOH-CH_3OH甲酯化法前处理检测得到10种脂肪酸,其他两种方法预处理均只检测到5种脂肪酸。豆粉KOH-CH_3OH甲酯化法前处理简便快捷,适合大量样品的快速检测,可以避免长时间加热对脂肪酸组分的影响,测定结果相对准确,对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黄豆发酵前后脂肪酸种类及含量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霉型豆豉 黄豆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