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矿伴生稀土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综述
1
作者 肖晨星 高璐阳 +1 位作者 沈彦辉 陈宏坤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2期103-107,共5页
阐述了全球主要伴生稀土磷矿中稀土的品位和储量;分析了湿法工艺和热法工艺对磷矿中稀土元素富集的影响;综述了结晶法、沉淀法、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法和从磷石膏中回收稀土的研究进展,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磷矿 伴生稀土 富集 提取 磷石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磷酸铁锂研究热点与趋势的多维度分析
2
作者 贾瑞峰 高璐阳 +3 位作者 沈彦辉 肖晨星 李婷婷 陈宏坤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2期26-33,共8页
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体系中的重要分支,磷酸铁锂(LiFePO_(4),LFP)凭借其固有安全优势、循环稳定特性和显著成本竞争力,已在全球能源存储领域确立关键地位,本研究利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工具,基于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 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体系中的重要分支,磷酸铁锂(LiFePO_(4),LFP)凭借其固有安全优势、循环稳定特性和显著成本竞争力,已在全球能源存储领域确立关键地位,本研究利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工具,基于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收录文献,系统分析了2000—2024年CNKI和WOS核心数据库中5 641篇磷酸铁锂相关文献,旨在揭示其研究热点、发展脉络及国际合作特征。结果显示,全球LFP研究发文量呈指数增长,中国在发文量及机构合作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时序演化分析识别出3个特征鲜明的技术发展阶段:材料基础研究期(2003—2015年)以碳基复合改性和晶格掺杂优化为主导技术路径;系统集成发展期(2015—2020年)研究重心向荷电状态估算算法及储能系统匹配技术迁移;近期(2020—2024年)则聚焦热失控传播动力学及退役电池闭环再生体系构建。高被引文献分析显示,LFP的安全性、循环寿命及规模化应用是核心议题。跨学科合作与绿色回收技术被列为未来关键研究方向,以推动LFP在新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 CITESPACE 知识图谱 热失控 资源回收 国际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膜型缓控释肥在主粮作物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3
作者 贾瑞峰 沈彦辉 +3 位作者 李婷婷 肖晨星 高璐阳 陈宏坤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9期96-101,共6页
包膜型缓控释肥通过控制外部壳层来调控内层肥料的释放速度,不同包膜材料包裹的缓控释肥因其降解速率不同影响肥料养分释放,进而影响该区域种植作物的产能提升。本文综述了国内外不同包膜材料缓控释肥的田间应用效果,针对有机、无机包... 包膜型缓控释肥通过控制外部壳层来调控内层肥料的释放速度,不同包膜材料包裹的缓控释肥因其降解速率不同影响肥料养分释放,进而影响该区域种植作物的产能提升。本文综述了国内外不同包膜材料缓控释肥的田间应用效果,针对有机、无机包膜缓控释肥在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主要粮食产区的产量效应,探讨了合理利用物理包膜缓控释肥的方式,分析产生此差异的环境因素,对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肥 包膜材料 水稻 小麦 玉米 作物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在肥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肖晨星 高璐阳 陈宏坤 《河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43-47,93,共6页
木质素是纺织业、制浆和造纸业等领域的副产物,绝大多数以燃料的形式燃烧或直接排放,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还对环境安全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木质素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可以作为肥料养分的载体应用于农业生产。本文阐述了天然木... 木质素是纺织业、制浆和造纸业等领域的副产物,绝大多数以燃料的形式燃烧或直接排放,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还对环境安全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木质素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可以作为肥料养分的载体应用于农业生产。本文阐述了天然木质素与工业木质素的结构与特点,从肥料应用角度,综述了木质素的理化性质及其在木质素缓释肥、木质素包膜肥、木质素螯合微肥3个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木质素在肥料领域的应用瓶颈,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分类 理化性质 木质素基肥料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控释肥对花生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婷婷 贾瑞峰 +4 位作者 肖晨星 沈彦辉 高璐阳 石玉龙 陈宏坤 《河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48-54,共7页
缓控释肥是一种高效且环保的新型肥料,在解决当前我国花生种植中存在的肥料利用率低、劳动强度大、环境污染等问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推动缓控释肥在花生种植中的广泛应用,阐述了缓控释肥施用量、施用方式及组配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 缓控释肥是一种高效且环保的新型肥料,在解决当前我国花生种植中存在的肥料利用率低、劳动强度大、环境污染等问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推动缓控释肥在花生种植中的广泛应用,阐述了缓控释肥施用量、施用方式及组配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机制。适宜的缓控释肥施用量能显著提高花生产量,并改善子仁品质;施肥方式的优化,如深施和分层条施,可以提高缓控释肥的增产效果;缓控释肥与速效肥或有机肥合理配施,能有效满足花生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此外,还提出了未来应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包括深入探讨缓控释肥对花生品质影响的内在机制,研发适合花生的专用缓控释肥及相关施肥技术,构建缓控释肥的应用评价体系。这些研究将进一步推动缓控释肥在花生种植中安全、有效、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缓控释肥 产量 品质 分层条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性施用控释氮肥对夏玉米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6
作者 高璐阳 沈彦辉 +2 位作者 陈宏坤 肖晨星 武良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60-65,共6页
为研究一次性施用控释氮肥在鲁西南地区夏玉米上的应用效果,通过2年试验,设置CK(不施氮肥)、PU(普通尿素)、PCU(聚氨酯包膜尿素)、SPCU(硫磺树脂包膜尿素)、SCU(硫磺包膜尿素)5个处理,在等养分投入下,研究一次性施用控释氮肥对玉米产量... 为研究一次性施用控释氮肥在鲁西南地区夏玉米上的应用效果,通过2年试验,设置CK(不施氮肥)、PU(普通尿素)、PCU(聚氨酯包膜尿素)、SPCU(硫磺树脂包膜尿素)、SCU(硫磺包膜尿素)5个处理,在等养分投入下,研究一次性施用控释氮肥对玉米产量、品质、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的施用能够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同CK相比,施氮肥增产率达79.52%~108.43%。不同控释氮肥对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经济效益的提升效果整体表现为PCU>SPCU>PU>SCU;PCU处理效果最佳,与PU处理相比,玉米产量增加9.49%,氮肥利用率提高7.97百分点,经济效益提升14.06%。不同控释氮肥均能提高玉米籽粒中可溶性糖、还原性糖、淀粉、蛋白质、脂肪含量,改善玉米品质。综合考虑不同控释氮肥对玉米产量、品质、氮素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一次性施用聚氨酯包膜尿素有利于鲁西南地区夏玉米高产提质,并可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氮肥 夏玉米 产量 品质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技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作物产量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贾瑞峰 丛日环 +6 位作者 徐志宇 孙元丰 李晓阳 戴志刚 李小坤 任涛 鲁剑巍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89,共10页
探究不同秸秆还田年限与还田方式下作物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在保障作物稳产高产的同时,明确不同秸秆还田年限与还田方式对耕地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以期为秸秆科学还田提供技术支撑。通过收集整理2000—2023年国内外公开发表... 探究不同秸秆还田年限与还田方式下作物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在保障作物稳产高产的同时,明确不同秸秆还田年限与还田方式对耕地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以期为秸秆科学还田提供技术支撑。通过收集整理2000—2023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152篇,筛选数据676组,整合分析了不同秸秆还田技术措施(还田量、还田方式、还田深度、还田年限)对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的产量及其种植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年限的增加使作物产量呈现上升的趋势。秸秆还田量是影响水稻产量差异性的主要因素,秸秆还田量(>6 000~9 000 kg/hm^(2))对提升水稻产量效果最佳。秸秆还田深度在0~10 cm对油菜和水稻的产量影响不显著(P>0.05)。秸秆还田方式是影响玉米和小麦产量提升的关键因素,秸秆间接还田显著提升了玉米产量23.1%和小麦产量13.9%。秸秆还田年限、还田量和还田方式是造成秸秆还田后土壤速效养分提高的主要因素,还田年限>10 a、还田量>9 000 kg/hm^(2)条件下,翻压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P<0.05)。还田年限和还田量的增加使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呈上升趋势,容重呈下降趋势,土壤pH值保持稳定。土壤综合肥力指数随着还田年限的延长呈现上升的趋势,增幅为8.2%,还田量>6 000~9 000 kg/hm^(2),间接还田和翻压还田深度>10~20 cm的土壤综合肥力指数较不还田显著提高10.4%、15.4%和16.9%(P<0.05)。因此,秸秆还田需综合考虑秸秆还田年限、还田量、还田方式和还田深度等技术因素影响。合理的秸秆还田技术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并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是实现增产培肥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秸秆还田 还田量 还田方式 还田深度 还田年限 作物产量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控释肥发展与应用综述 被引量:1
8
作者 姜国庆 陈宏坤 +2 位作者 高璐阳 肖晨星 沈彦辉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4期134-138,共5页
缓控释肥对农业减肥增效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缓控释肥的起源及国内外缓控释肥的发展历程,对缓控释肥包膜材料及其对控释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梳理,介绍了缓控释肥在水稻、小麦、玉米上的应用现状,最后针对缓控释肥应用存在... 缓控释肥对农业减肥增效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缓控释肥的起源及国内外缓控释肥的发展历程,对缓控释肥包膜材料及其对控释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梳理,介绍了缓控释肥在水稻、小麦、玉米上的应用现状,最后针对缓控释肥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对未来缓控释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肥 发展历程 包膜材料 应用现状 发展对策 前景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肥中不同比例硫酸铵对碱性土磷移动性及油菜生长的影响
9
作者 赵旭剑 房福力 +5 位作者 王梦 于程程 息伟峰 王盛锋 王刚 武良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9-155,共7页
为探究在转鼓工艺复合肥中添加不同比例硫酸铵对碱性土壤磷移动性及小油菜生长的影响,采用土壤磷可视化方法观察磷在土壤中的扩散距离,并利用盆栽试验评价其对小油菜生长的效果。结果表明,转鼓工艺复合肥中添加硫酸铵可显著提高碱性土... 为探究在转鼓工艺复合肥中添加不同比例硫酸铵对碱性土壤磷移动性及小油菜生长的影响,采用土壤磷可视化方法观察磷在土壤中的扩散距离,并利用盆栽试验评价其对小油菜生长的效果。结果表明,转鼓工艺复合肥中添加硫酸铵可显著提高碱性土壤磷的扩散距离,最适添加比例为18.66%~28.00%。且相同硫含量条件下,以硫酸铵为硫来源的复合肥对碱性土壤磷的扩散距离优于以硫酸钾为硫来源的复合肥。随着复合肥中硫酸铵比例的提高,小油菜叶鲜重、叶干重、根干重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复合肥中添加18.66%的硫酸铵促进小油菜生长作用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同等硫含量(S 4.51%)的复合肥中添加硫酸铵处理的小油菜叶绿素含量和根干重显著优于硫酸钾复合肥。试验结果为复合肥产品优化升级提供理论技术支撑,在实现磷肥高效利用方面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铵 磷移动性 碱性土 复合肥 小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脲酶抑制剂对植物生产力与土壤环境的影响
10
作者 贾瑞峰 高璐阳 +4 位作者 沈彦辉 肖晨星 李婷婷 陈宏坤 武良 《山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41-150,共10页
为明确脲酶抑制剂(NBPT)对植物生产力与土壤环境的影响,探究最佳施氮量与NBPT含量,选用公开发表的105篇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分析NBPT对植物产量、生物量、氮素吸收量、氮肥利用率、农学利用率、肥料偏生产力、土壤铵态... 为明确脲酶抑制剂(NBPT)对植物生产力与土壤环境的影响,探究最佳施氮量与NBPT含量,选用公开发表的105篇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分析NBPT对植物产量、生物量、氮素吸收量、氮肥利用率、农学利用率、肥料偏生产力、土壤铵态氮(NH_(4)^(+)-N)含量、硝态氮(NO_(3)^(-)-N)含量、NH_(3)挥发量、CO_(2)、CH_(4)、N_(2)O排放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尿素相比,在尿素中添加NBPT可显著提高种植区域作物的产量,增产率达11.1%,生物量增幅为12.6%,作物氮素吸收量提升5.7%,氮肥利用率提高18.8%,土壤NH_(4)^(+)-N含量增长5.9%,可显著减少NH_(3)和温室气体的排放。NBPT对氨挥发的抑制效果受土壤pH条件的显著影响,在中性至弱碱性(pH值为6~8)条件下NH_(3)挥发量和NH_(3)挥发损失率分别显著降低68.8%和63.6%;而在极端酸碱性条件下抑制效果较弱或不存在。NBPT的减排效率与施氮水平呈非线性关系,仅在中等氮投入水平(150~300 kg/hm^(2))下对NH_(3)挥发损失率产生显著抑制,降低32.2%,在较低或较高施氮条件下则无显著影响。综上,施氮量为180~225 kg/hm^(2)、NBPT含量为1.0%~2.5%的优化施肥管理可较大程度提升植物生产力,改善土壤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PT 植物生产力 土壤环境 氮素吸收量 氮肥利用率 温室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ta分析的土壤调理剂对南方酸化红壤的改良效果
11
作者 贾瑞峰 高璐阳 +2 位作者 肖晨星 沈彦辉 陈宏坤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8期236-240,共5页
为进一步探究不同类型土壤调理剂对酸化红壤地区作物产能和土壤性质的影响,为土壤调理剂在改良酸性土壤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利用Meta分析从2013—2023年关于土壤调理剂在酸性土壤改良效果公开发表的103篇文献中遴选出符... 为进一步探究不同类型土壤调理剂对酸化红壤地区作物产能和土壤性质的影响,为土壤调理剂在改良酸性土壤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利用Meta分析从2013—2023年关于土壤调理剂在酸性土壤改良效果公开发表的103篇文献中遴选出符合条件的445组相关数据,综合评估硅钙物质、有机物料、复合材料、生物炭和微生物菌剂5种类型的土壤调理剂对南方酸性红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施入土壤调理剂对中国南方酸化红壤地区的改良效果显著,从种植作物增产效果来看,施用复合材料提高作物增产效益较优,增产率达20.04%,而对于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施用微生物菌剂土壤pH增幅达9.80%,施用生物炭提升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效果较佳,增幅分别达21.18%、10.62%和14.78%,分析土壤肥力指数变化,施生物炭的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显著上升13.6%~58.2%。从不同角度出发,在中国南方酸化红壤地区选择不同类型土壤调理剂时,微生物菌剂有助于土壤酸碱度改良,而复合材料与生物炭更有利于作物增产与土壤培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酸化红壤 土壤调理剂 META分析 作物产量 土壤培肥 改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源生物刺激素开发及其在肥料中的应用
12
作者 肖晨星 高璐阳 +2 位作者 沈彦辉 武良 陈宏坤 《农学学报》 2025年第5期72-79,共8页
藻源生物刺激素来源广泛、环境友好,含有多种矿质元素和有机活性物质,在作物栽培领域不仅可以直接应用,还可以通过与肥料复配制备海藻肥,市场前景广阔,本研究围绕藻源生物刺激素的开发及应用进行了综述。概述了藻源生物刺激素的来源和... 藻源生物刺激素来源广泛、环境友好,含有多种矿质元素和有机活性物质,在作物栽培领域不仅可以直接应用,还可以通过与肥料复配制备海藻肥,市场前景广阔,本研究围绕藻源生物刺激素的开发及应用进行了综述。概述了藻源生物刺激素的来源和有效成分,总结了藻源生物刺激素在促进植物生长、抗逆境胁迫和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方面的应用,介绍了藻源生物刺激素的物理、化学、生物提取法的优劣势并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复合提取工艺,讨论了藻源生物刺激素在尿基高塔复合肥、硝基高塔复合肥、水溶肥和有机肥中的应用方式。针对海藻肥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技术创新控制海藻肥生产成本、加强市场监督优化海藻肥市场环境、创新技术服务加大产品推广力度等3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源生物刺激素 抗逆 海藻肥 提取工艺 添加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硝态氮水平下钙对小麦根系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盛锋 陈磊 +3 位作者 江华波 高丽丽 乙引 汪洪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41-1047,共7页
为探讨不同硝态氮供应水平下外源钙对小麦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水培实验,在不同浓度硝态氮(0、2.5、50.0 mmol·L^(-1))下设置0 mmol·L^(-1)CaCl_(2)(缺钙)、2 mmol·L^(-1)CaCl_(2)(正常供钙)和2 mmol·L^(-1)CaCl... 为探讨不同硝态氮供应水平下外源钙对小麦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水培实验,在不同浓度硝态氮(0、2.5、50.0 mmol·L^(-1))下设置0 mmol·L^(-1)CaCl_(2)(缺钙)、2 mmol·L^(-1)CaCl_(2)(正常供钙)和2 mmol·L^(-1)CaCl_(2)+6 mmol·L^(-1)EGTA(Ca^(2+)螯合剂)三个外源钙梯度,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小麦地上部鲜重及根系长度、表面积等形态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与2.5 mmol·L^(-1)硝态氮处理相比,0和50 mmol·L^(-1)(高浓度)硝态氮供应下,小麦地上部鲜重、侧根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均明显减少,根系生长受到抑制。无硝态氮(0 mmol·L^(-1))供应下,缺钙与EGTA施用对小麦根系侧根长度、侧根总数、次生根数、平均侧根长度均无明显影响。在硝态氮供应条件下,缺钙与EGTA施用后小麦根系伸长受抑,初生根长度、侧根长度、根系总长度均显著变短;一、二级侧根数及侧根总数和根系表面积均明显减少;直径>0.45 mm的根系所占比例增加,根系变粗。缺钙和添加EGTA对小麦根系生长发育影响表现一致。综合分析,硝态氮供应水平对小麦根系生长发育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外源钙可能参与了硝态氮的这一生物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态氮 EGTA 小麦 根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