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盐碱地资源与保护利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兆辉 孙泽强 +2 位作者 刘盛林 马长健 刘利宁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黄河流域盐碱地分布广泛、盐分含量高,黄河上游盐渍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套平原、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中游主要分布在银川平原及内蒙古自治区的后套和中滩三个冲积平原,下游主要分布在河南和山东沿黄灌区以及黄河三角洲的渤海滨海盐渍土... 黄河流域盐碱地分布广泛、盐分含量高,黄河上游盐渍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套平原、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中游主要分布在银川平原及内蒙古自治区的后套和中滩三个冲积平原,下游主要分布在河南和山东沿黄灌区以及黄河三角洲的渤海滨海盐渍土,面积约为206.44×10^(4)hm^(2),造成了严重的土地退化和农业生产问题。本文旨在探讨黄河流域盐碱地资源的现状与保护利用策略,概述了黄河流域盐碱地资源的特点,包括面积分布、土壤盐分性质和形成原因;深入分析了流域上中下游及三角洲地区盐碱地的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一套针对不同盐碱地类型的保护利用策略,为黄河流域盐碱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盐碱地 保护利用 土壤改良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智能肥料:矿产资源养分全量利用的创新思路与产业化途径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福锁 黄成东 +8 位作者 申建波 危常州 马文奇 吕阳 鲁振亚 朱齐超 石孝均 侯翠红 马航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03-1212,共10页
肥料是工农业绿色发展的纽带,是支撑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物质。新时期我国工业和农业绿色发展均面临着生产环境代价大、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重大挑战,尤其是肥料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养分资源无法实现高效利用。为更好解决工农业发展所面... 肥料是工农业绿色发展的纽带,是支撑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物质。新时期我国工业和农业绿色发展均面临着生产环境代价大、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重大挑战,尤其是肥料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养分资源无法实现高效利用。为更好解决工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矿产资源养分全量利用思路与产业化途径,着重介绍了矿产资源养分全量利用的基本概念与内涵、利用策略和产业化途径,以期为工农交叉融合创新的绿色智能肥料产业发展提供解决方案,促进科技创新解决产业关键问题,为创新绿色智能肥料与推动化肥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提供战略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智能肥料 磷矿 养分 资源全量利用 绿色低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尾矿资源肥料化利用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效家 漆增连 +3 位作者 李志兵 姚彬 唐亚福 黄成东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32-1936,共5页
介绍了磷尾矿的来源、组成与传统利用方法,重点综述了磷尾矿资源在磷镁肥、钙镁磷肥、含磷有机肥中微量元素肥和复合肥等方面的利用途径和研究现状,强调磷尾矿资源中养分的植物有效性,以期为磷尾矿资源肥料化利用提供理论支撑,推动矿产... 介绍了磷尾矿的来源、组成与传统利用方法,重点综述了磷尾矿资源在磷镁肥、钙镁磷肥、含磷有机肥中微量元素肥和复合肥等方面的利用途径和研究现状,强调磷尾矿资源中养分的植物有效性,以期为磷尾矿资源肥料化利用提供理论支撑,推动矿产资源养分全量化利用,促进化肥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尾矿资源 肥料化利用 养分全量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以鱼台县东粮现代农牧循环经济产业园试点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姚玉梅 张勇 +4 位作者 曾庆臻 牛传述 张琦峰 张晓金 齐自成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6期151-154,共4页
针对鱼台县农作物秸秆、蘑菇渣等废弃物及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低、处理工艺不科学、易造成二次环境污染等制约现代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共性问题,以鱼台县东粮现代农牧循环经济产业园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高含水蘑菇渣为... 针对鱼台县农作物秸秆、蘑菇渣等废弃物及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低、处理工艺不科学、易造成二次环境污染等制约现代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共性问题,以鱼台县东粮现代农牧循环经济产业园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高含水蘑菇渣为研究对象,开展协同堆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结合园区实际情况,形成了适宜园区发展的三格粪污处理系统、异位发酵床等畜禽粪污处理模式,探索了食用菌养殖场与规模化养猪场的“畜禽粪便+秸秆+蘑菇渣+生物菌剂”协同堆肥循环利用运行模式,并开展有机废弃物好氧发酵-固态农肥生产-还田处理模式的开发示范推广,实现乡村有机废弃物就地化肥料化循环利用,促进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提升乡村农田土壤肥力,推动乡村现代绿色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业废弃物 资源化利用 乡村振兴 现状与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秆还田配合旋耕协同提高麦玉轮作体系周年产量与氮素利用效率
5
作者 宋佩鸿 吴群文 +5 位作者 李宗新 钱欣 高英波 张慧 王良 隋鹏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94-903,共10页
【目的】研究单季麦秆还田配合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周年产量和氮素贮存利用效率的影响,探究适宜小麦-玉米轮作制度的秸秆还田方式。【方法】山东省济南市长期定位试验始于2012年,田间试验处理包括: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小... 【目的】研究单季麦秆还田配合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周年产量和氮素贮存利用效率的影响,探究适宜小麦-玉米轮作制度的秸秆还田方式。【方法】山东省济南市长期定位试验始于2012年,田间试验处理包括: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小麦季旋耕对照(CK),单季麦秆还田配合小麦播种前深耕(DT)、旋耕(RT)和免耕(NT)。在2021—2023年小麦和玉米收获期,采集植株样测定生物量和氮含量,并测定产量。同时采集0—100 cm土层土壤,每20 cm为一个样品,测定土壤全氮含量,分析环境表观氮损失以及氮素利用效率。【结果】与CK相比,RT处理两年均显著提高小麦、玉米及周年产量,增幅分别为4.4%、5.4%及5.1%;而DT处理降低了2021—2022年小麦、玉米和周年产量,在2022—2023年则未产生显著影响;NT处理对两年小麦产量均无显著影响,但分别降低了玉米和周年产量3.8%和4.7%。单季麦秆还田较双季秸秆还田平均显著降低了土壤氮素输入量33.1%。与CK相比,RT处理的作物周年氮素吸收量显著提高5.2%,而DT和NT处理分别降低5.3%和5.1%。RT处理0—20 cm土层的土壤氮素贮存量较CK平均降低了51.9%,但20—40 cm、40—60 cm土层的土壤氮素贮存量分别提高34.7%、56.7%,0—20 cm土层土壤氮素贮存量较DT和NT处理分别提高36.2%和63.5%,20—40 cm土层土壤分别显著降低31.3%和45.7%。DT、RT和NT处理的周年氮素损失均显著低于CK,以RT最低,两年平均较CK降低了67.6%,DT和NT分别平均降低43.9%和42.0%。RT处理较CK显著提高周年作物地上部分氮素吸收效率37.0%,较DT和NT处理分别显著提高16.2%和12.6%。【结论】单季麦秸还田结合旋耕能够提高麦-玉周年产量,促进植株氮素吸收,增加土壤氮贮存并减少农田氮损失,实现麦-玉周年产量和氮素利用协同提高,是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集约化种植体系下适宜的周年秸秆管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单季小麦秸秆还田 耕作方法 体系产量 周年氮素利用 周年氮损失 土壤氮素贮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主栽设施果类蔬菜养分投入与环境代价
6
作者 管西林 刘传云 +4 位作者 王孝忠 陈绪昊 高明 李彦 陈新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33-1244,共12页
为定量化设施果类蔬菜养分投入,实现设施果蔬优质高产、绿色高效生产,本研究以山东省典型设施果类蔬菜为研究对象,基于通过农户调研与土壤样品采集测定收集的数据,结合对现有文献的综述,使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系统分析研究区域设施果类... 为定量化设施果类蔬菜养分投入,实现设施果蔬优质高产、绿色高效生产,本研究以山东省典型设施果类蔬菜为研究对象,基于通过农户调研与土壤样品采集测定收集的数据,结合对现有文献的综述,使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系统分析研究区域设施果类蔬菜生产的施肥现状、土壤养分状况和环境代价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山东省主栽设施果类蔬菜养分投入量高,设施番茄、黄瓜、辣椒、茄子的氮(以N计)、磷(以P2O5计)、钾(以K2O计)投入量平均达到743、600、740 kg·hm^(-2),施肥变异系数较大(CV=30.3%~43.9%),大量的肥料投入造成了较高的养分盈余,进而导致表层土壤(0~30 cm)养分含量显著升高,同时导致了较高的环境代价。设施果类蔬菜的单位面积上活性氮损失、温室气体排放、富营养化效应和酸化效应均以黄瓜生产系统最高,分别达225 kg·hm^(-2)、10058 kg CO_(2e)·hm^(-2)、124 kg PO_(4e)·hm^(-2)和63.4 kg SO_(2e)·hm^(-2),其次是茄子、番茄和辣椒。氮素盈余是导致活性氮损失的最主要因素,氮、磷、钾肥料的生产过程和施用过程是设施果类蔬菜温室气体排放、富营养化效应和酸化效应的主要贡献因子,贡献率高达80%以上。因此,为保证设施果类蔬菜产业绿色优质高质量发展,应通过优化设施蔬菜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策略来减少养分盈余、降低环境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果类蔬菜 肥料投入 环境代价 养分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调控对水稻季小麦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的影响
7
作者 赵庆雷 杨军 +2 位作者 王瑜 孙召文 刘奇华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1-118,共8页
为了探明利于黄淮稻麦轮作区水稻季小麦秸秆腐解和养分释放最佳的水肥调控措施,本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设置4种水稻氮肥运筹措施(N),即基肥、返青肥、分蘖肥和穗肥的施用比例(N1=0∶2.8∶3.6∶3.6,N2=2.0∶2.2∶2.9∶2.9,N3=4.0∶1.8∶... 为了探明利于黄淮稻麦轮作区水稻季小麦秸秆腐解和养分释放最佳的水肥调控措施,本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设置4种水稻氮肥运筹措施(N),即基肥、返青肥、分蘖肥和穗肥的施用比例(N1=0∶2.8∶3.6∶3.6,N2=2.0∶2.2∶2.9∶2.9,N3=4.0∶1.8∶2.1∶2.1,N4=6.0∶1.2∶1.4∶1.4),副区设置3种水层管理措施(S),即秸秆还田后的晾田措施(S1为泡田后15 d自然耗干晾田,3 d后复水;S2为泡田后25 d自然耗干晾田,3 d后复水;S3为不晾田),共组合为12个处理,研究不同水肥调控措施对小麦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层管理措施和氮肥运筹均极显著影响秸秆腐解进程,各处理秸秆当季累积腐解率为43.67%~65.84%;S1处理最有利于促进秸秆腐解,秸秆腐解率提升幅度最大为27.09%;N3和N4处理对秸秆的促腐效果相对更好,其中N4处理秸秆腐解率提升幅度最大达21.36%。秸秆当季氮素累积释放率为29.78%~62.47%;S1处理最有利于秸秆氮素释放,氮素累积释放率的提升幅度最大为64.88%;N3和N4处理均利于秸秆氮素释放,二者效果相当,N4处理氮素累积释放率提升幅度最大为43.79%。秸秆当季磷素累积释放率为50.55%~74.29%,水层管理措施是影响秸秆磷素释放的第一要素,氮肥运筹是秸秆腐解后期影响磷素释放的重要因素;S1处理最有利于秸秆磷素释放,磷素累积释放率提升幅度最大为32.07%,N3和N4处理均较有利于秸秆磷素释放。水层管理措施和氮肥运筹对秸秆钾素释放进程均无显著影响。综上,水层管理措施和氮肥运筹是影响秸秆腐解进程和秸秆氮、磷养分释放的主要因素,统筹考虑水稻生长和秸秆腐解,泡田后15 d自然耗干晾田3 d后复水和氮肥施用比例为4.0∶1.8∶2.1∶2.1的运筹措施是黄淮稻麦轮作区水稻季较理想的水肥调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轮作 水肥调控 氮肥运筹 水层管理 秸秆腐解 养分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地和暖棚栽培下葡萄园土壤养分和细菌特征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杨阳 汤晓宏 +3 位作者 荆晓姝 曹志毅 高文胜 管雪强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7,共9页
通过高通量16S测序,分析露地和暖棚栽培的葡萄园土壤养分和细菌群落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相比,暖棚栽培的葡萄园土壤pH显著降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镁、有效铁、有效铜、有效锌和有效硼含量显著增加... 通过高通量16S测序,分析露地和暖棚栽培的葡萄园土壤养分和细菌群落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相比,暖棚栽培的葡萄园土壤pH显著降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镁、有效铁、有效铜、有效锌和有效硼含量显著增加,而土壤有效锰和交换性钙含量差异不显著。露地栽培的土壤细菌ASV(feature)数量和Alpha指数(Chao1、Shannon、Pielou_e)显著高于暖棚栽培,Beta分析发现暖棚栽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性较大。在细菌群落组成上,暖棚栽培的变形菌门、拟杆菌门相对丰度较高,而露地栽培的酸杆菌门、放线菌门、芽单胞菌门、绿弯菌门、浮霉菌门、Rokubacteria、疣微菌门和硝化螺旋菌门的相对丰度高于暖棚栽培;前15位优势菌属中,暖棚栽培的鞘氨醇单胞菌属、溶杆菌属、Gitt-GS-136和α-变形杆菌属的丰度显著高于露地栽培,而其它11个优势菌属显著低于露地栽培。Stamp差异分析发现,两种栽培的土壤细菌功能差异显著,暖棚栽培的土壤细菌在脂肪酸生物合成、硝化作用和生物降解功能上有明显优势;聚类分析中,露地栽培的10个优势代谢途径聚为一类,暖棚栽培的20个优势代谢途径聚为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地栽培 暖棚栽培 葡萄园 土壤养分 土壤细菌 细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盐碱地改良与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于功霞 李迎 +1 位作者 刘宏元 齐高相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96-103,共8页
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其合理开发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盐碱地地理分布、土壤类型与成因特征,将我国盐碱地划分为三类,系统梳理了相应的工程、农艺、化学与生物治理技术路径。同时,总结... 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其合理开发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盐碱地地理分布、土壤类型与成因特征,将我国盐碱地划分为三类,系统梳理了相应的工程、农艺、化学与生物治理技术路径。同时,总结了典型盐碱地作物的耐盐机制、栽培模式及代表性耐盐品种特性,强调了跨区域协同治理与因地制宜技术集成的重要性。最后,提出未来盐碱地治理应向区域精准化、技术集成化与智能管理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耐盐作物 治理技术 生物改良 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物料改善富磷菜田土壤微生物结构功能和蔬菜磷素吸收利用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琳琳 石宁 王菲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7,共14页
【目的】碳是微生物代谢活动的优质养分和能量来源,对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生态功能具有重大影响。解析碳驱动微生物周转对作物吸收利用磷的影响,探索富磷土壤中磷素高效利用的绿色途径。【方法】蔬菜田间试验分别在山东东营(潮土)和... 【目的】碳是微生物代谢活动的优质养分和能量来源,对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生态功能具有重大影响。解析碳驱动微生物周转对作物吸收利用磷的影响,探索富磷土壤中磷素高效利用的绿色途径。【方法】蔬菜田间试验分别在山东东营(潮土)和淄博(褐土)进行,供试作物依次为番茄、西葫芦。设置不施肥对照(CK)、优化施肥(OPT)、优化施肥+腐植酸(OPT+HA)、优化施肥+蚯蚓粪(OPT+EC)、优化施肥+菌渣(OPT+MR) 5个处理。在拉秧期采集土样分析土壤碳、磷养分含量,碳、磷相关胞外酶活性以及土壤细菌群落特征。【结果】1)有机物料投入提高了番茄和西葫芦产量及磷吸收积累量。2)在OPT基础上,增施HA、EC和MR可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和酶活性,以MR的提升效果最为显著。在东营,增施MR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较OPT处理分别提高了17.46%和17.03%,土壤β-葡萄糖苷酶(β-GC)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19.75%和13.12%,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降低了28.50%;在临淄,增施MR土壤各类碳组分含量较OPT处理均有显著提高,增幅在16.19%~54.30%,土壤β-GC活性显著提高了24.55%。3)增施EC和MR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群落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增施MR显著提高了土壤中突柄杆菌(Prosthecobacter)、堆囊菌属(Sorangium)相对丰度,增施HA显著提升了土壤中Vermiphilaceae、MWH_CFBk5、Pedobacter相对丰度;增施EC的土壤中富集了Fodinicola和Phaselicystis,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论】在优化施肥基础上,增施有机物料,尤其是菌渣,可有效提高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比例,增加土壤β-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有益菌群丰度,增强土壤磷的活化,进而提高了蔬菜对磷的吸收和利用,降低了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因此,在富磷土壤上,优化施肥配合增施菌渣是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及蔬菜磷素吸收积累的可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磷土壤 土壤碳组分 土壤胞外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Α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肥部分替代氮肥对盐碱地冬小麦产量与土壤养分的影响
11
作者 肖柄政 郭兵 +6 位作者 刘苹 高新昊 姚利 贾洪玉 孙涛 杜章留 赵自超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7-163,共7页
为探讨不同种类粪肥部分替代氮肥对中度盐碱地上冬小麦产量与土壤养分的影响,本试验在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试验地上设置不施肥(CK)、施用化肥[CON:常规施肥处理,氮磷钾(N-P_(2)O_(5)-K_(2)O)用量=267-252-0 kg/hm^(2);OPT:优化施肥处理,... 为探讨不同种类粪肥部分替代氮肥对中度盐碱地上冬小麦产量与土壤养分的影响,本试验在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试验地上设置不施肥(CK)、施用化肥[CON:常规施肥处理,氮磷钾(N-P_(2)O_(5)-K_(2)O)用量=267-252-0 kg/hm^(2);OPT:优化施肥处理,氮磷钾(N-P_(2)O_(5)-K_(2)O)用量=210-105-105 kg/hm^(2)]和优化施肥基础上粪肥替代15%或30%氮肥(牛粪肥替代处理代号:DM15和DM30;羊粪肥替代处理代号:SM15和SM30;鸡粪肥替代处理代号:CM15和CM30)共9个处理,研究其对中度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氮肥偏生产力、养分含量和小麦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对照(CK)各施肥处理显著增加小麦产量,相比CON,DM15、DM30和SM15处理小麦产量分别提高21.5%、17.7%和1.7%。相比CON,OPT和各粪肥部分替代氮肥处理能增加氮肥偏生产力。相比CON,各粪肥部分替代氮肥处理降低土壤容重和pH值,且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幅达32.7%~74.2%,但羊粪肥和鸡粪肥部分替代氮肥会增加土壤EC值。与CON相比,各粪肥部分替代氮肥处理土壤速效氮含量显著增加,速效钾含量均有提高且大多差异显著,土壤有效磷含量除DM30和SM15处理有一定幅度升高外其他处理均降低但差异均不显著,均提高土壤氮钾养分活化系数。DM15、DM30和SM15处理可以提高小麦经济收益,其中DM15处理相比CON增收57.03%,效果最好。综上看出,牛粪肥部分替代氮素化肥(DM15、DM30)可以较大幅度增加小麦产量,提升土壤养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肥 盐碱地 冬小麦 产量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胁迫对‘阳光玫瑰’葡萄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12
作者 李惠 刘利 +5 位作者 李秀杰 孙庆华 韩燕 朱自果 韩真 李勃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39,共8页
以‘阳光玫瑰’为试材,研究盐碱胁迫对葡萄根系形态,Na^(+)、K^(+)含量,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氮素吸收、利用和响应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胁迫抑制了葡萄干鲜物质的积累和根系的正常生长;降低了叶片中的SPAD值,削弱了光合作用... 以‘阳光玫瑰’为试材,研究盐碱胁迫对葡萄根系形态,Na^(+)、K^(+)含量,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氮素吸收、利用和响应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胁迫抑制了葡萄干鲜物质的积累和根系的正常生长;降低了叶片中的SPAD值,削弱了光合作用;降低了叶片和根系中K^(+)含量,而使Na^(+)含量和Na^(+)/K^(+)比值增加,打破了离子平衡;盐碱胁迫降低了叶片和根系中NO_(3)^(-)含量和叶片中NH_(4)^(+)含量,但增加了根系中NH_(4)^(+)的含量,叶片和根系中的总氮含量也显著降低,抑制了对氮的吸收。同时,盐碱胁迫还抑制了葡萄叶片中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NR)、亚硝酸还原酶(Nitrite reductase,NiR)、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谷氨酸合酶(Glutamate synthase,GOGAT)的活性和根系中NR、GS、GOGAT的活性,增加了根系中NiR的活性;同位素K^(15)NO_(3)标记分析表明,盐碱胁迫降低了葡萄幼苗15N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光玫瑰 盐碱胁迫 根系形态 Na^(+)/K^(+)比值 氮同化关键酶 ^(15)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园生草与施用土壤调理剂对酸化梨园土壤质量及梨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涛 郭兵 +5 位作者 管西林 姚利 赵自超 张玉凤 李彦 高新昊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04,共8页
施用土壤调理剂和果园生草是改善酸化果园土壤质量、提升果品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本研究在胶东半岛酸化秋月梨园开展2年大田试验,设置农民习惯施肥(CK)、农民买惯施肥+施用硅钙钾镁肥土壤调理剂1500 kg/hm^(2)(T1)、农民买惯施肥+果... 施用土壤调理剂和果园生草是改善酸化果园土壤质量、提升果品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本研究在胶东半岛酸化秋月梨园开展2年大田试验,设置农民习惯施肥(CK)、农民买惯施肥+施用硅钙钾镁肥土壤调理剂1500 kg/hm^(2)(T1)、农民买惯施肥+果园生草(T2)、农民买惯施肥+施用硅钙钾镁肥土壤调理剂+果园生草(T3)4个处理,研究施用硅钙钾镁肥土壤调理剂和果园生草对酸化果园土壤质量、秋月梨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酸化梨园施用硅钙钾镁肥土壤调理剂和果园生草可显著改善土壤环境,与CK相比,T1、T2和T3处理0~20 cm土层土壤pH值分别提高0.60、0.56个和0.81个单位,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12.34%、12.94%和26.65%,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β-葡萄糖苷酶和磷酸酶活性均有提高;酸化果园施用硅钙钾镁肥或果园生草对秋月梨产量均无显著影响,但能明显改善秋月梨品质。施用硅钙钾镁肥土壤调理剂结合果园生草(T3)在秋月梨产量、品质和土壤质量方面存在显著交互作用。与CK相比,2022年和2023年T3处理秋月梨产量分别显著增加12.15%和7.22%,显著增加秋月梨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综上所述,酸化果园施用硅钙钾镁肥土壤调理剂结合果园生草可显著增加秋月梨产量和品质,并显著改善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酸化梨园 土壤调理剂 生草 土壤质量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番茄土壤氮素淋失控制技术措施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薄录吉 李彦 +2 位作者 王艳芹 仲子文 井永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8-285,共8页
为有效降低设施番茄生产过程中不合理施氮和灌溉带来的土壤氮素淋失,本研究应用可阻控土壤氮素淋失的物理阻隔材料、肥料增效剂、酶制剂和微生物菌剂等产品,通过设置常规施肥(FP)、优化施肥(OPT)、物理化学调控(PCT)、生物生态调控(BET... 为有效降低设施番茄生产过程中不合理施氮和灌溉带来的土壤氮素淋失,本研究应用可阻控土壤氮素淋失的物理阻隔材料、肥料增效剂、酶制剂和微生物菌剂等产品,通过设置常规施肥(FP)、优化施肥(OPT)、物理化学调控(PCT)、生物生态调控(BET)、水肥调控(WRT)和综合调控(CRT)等措施对比研究菜田最佳土壤氮素淋失控制技术,以期为设施菜田土壤氮素淋失阻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OPT与FP处理番茄产量持平,PCT、BET、WRT和CRT处理番茄产量比FP处理分别高4.70%、2.05%、7.93%和9.28%;WRT处理番茄纯收益最高,PCT处理最低。与FP处理相比,OPT、PCT、BET、WRT和CRT处理总氮淋失量分别降低25.6%、35.6%、34.5%、40.5%和40.9%,硝态氮分别降低31.5%、32.7%、38.4%、43.9%和49.2%,有机氮分别降低21.2%、37.7%、31.5%、38.0%和34.7%,其中以CRT处理表现最优;所有处理有机氮和硝态氮淋失量分别占总氮淋失量的55.2%~62.9%和36.7%~44.6%,铵态氮占比不足0.5%。FP处理0~10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均高于OPT处理,20~100 cm土壤硝态氮表现为WRT处理>CRT处理>BET处理>PCT处理>OPT处理。在本研究中,综合经济和环境效益,水肥调控措施可作为设施番茄土壤氮素淋失控制最佳技术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菜田 氮淋失 有机氮 硝态氮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商品价值和环境风险的西葫芦氮肥投入阈值研究
15
作者 杨岩 刘丽 +3 位作者 石璟 江丽华 李妮 徐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7-175,共9页
【目的】针对设施蔬菜过量施氮导致产量品质下降、环境风险升高等系列问题,研究不同施氮量对西葫芦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确定西葫芦适宜氮肥用量,促进其绿色高效生产,为设施蔬菜合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在山东省德... 【目的】针对设施蔬菜过量施氮导致产量品质下降、环境风险升高等系列问题,研究不同施氮量对西葫芦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确定西葫芦适宜氮肥用量,促进其绿色高效生产,为设施蔬菜合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在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春茬拱棚内设置6个施氮(N)水平:0、195.0、292.5、390.0、487.5和585.0k g/hm^(2),分别记作N 0、N 1、N 2、N 3、N 4和N 5,研究施氮量对西葫芦产量、品质、氮肥利用率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计算了基于产量和蔬菜安全(品质和环境)的氮素投入阈值。【结果】西葫芦产量、效益、氮肥利用率和品质均与施氮量呈显著的二次抛物线关系,4个指标最高值对应的氮肥用量分别为427.8、416.2、310.5和228.8 kg/hm^(2)。各处理下氮肥利用率介于14.15%~23.14%,大量氮素累积在土壤中,1 m土体中,矿质氮残留量和表观损失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当施氮量为261.7kg/hm^(2)时,氮素收支基本持平。【结论】综合考虑产量、经济效益、品质和土壤氮盈余与施氮量的关系,提出春季拱棚西葫芦合理氮肥投入阈值为288.3~386.8 kg/hm^(2),能保证西葫芦获得高产、增收、质优,同时降低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 产量 氮素表观盈余 氮肥效应 氮肥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铵态氮对杂交浮萍生长及其富集锌效应的影响
16
作者 张燕 颜越 +7 位作者 董红云 王娜娜 齐高相 李英 刘宏元 王艳君 李新华 王艳芹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0-110,共11页
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优质原料,浮萍植物培养及其修复污水能力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试验以杂交浮萍(Lemna minor与Lemna turionifera杂交)为供试材料,设置两个Zn浓度(3.0、6.0 mg·L^(-1))和3个NH+4-N浓度(0、21.5、43.0 mg·L^(-1)... 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优质原料,浮萍植物培养及其修复污水能力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试验以杂交浮萍(Lemna minor与Lemna turionifera杂交)为供试材料,设置两个Zn浓度(3.0、6.0 mg·L^(-1))和3个NH+4-N浓度(0、21.5、43.0 mg·L^(-1))组成6个处理,研究氮源充足的条件下不同浓度铵态氮(NH^(+)_(4)-N)对浮萍生长及其富集锌(Zn)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Zn存在条件下,未添加NH^(+)_(4)-N的处理组浮萍生长受到限制却能有效富集Zn,而添加NH+4-N的处理组促进了杂交浮萍的生长但减弱了其富集Zn的能力。NH^(+)_(4)-N存在条件下,3.0 mg·L^(-1)Zn处理组浮萍的最大相对生长率为(0.246±0.015)d^(-1),6.0 mg·L^(-1)Zn处理组为(0.194±0.012)d^(-1),其中在未添加NH^(+)_(4)-N的6.0 mg·L^(-1)Zn处理组中,浮萍富集Zn的单位富集量最大,为(8.458±0.444)mg·g^(-1),其余处理组浮萍富集的Zn量均减少。能谱扫描电镜分析(SEM-EDX)进一步佐证了添加NH^(+)_(4)-N对浮萍生长和富集Zn能力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说明,在氮源充足的条件下,NH^(+)_(4)-N能缓解Zn对杂交浮萍生长的损害,但抑制其富集Zn的能力。因此,在氮源充足的条件下,杂交浮萍能有效富集Zn,而添加NH^(+)_(4)-N显著影响杂交浮萍富集Zn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萍 植物修复 锌富集 铵态氮 相对生长率 富集系数 耐受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负荷对人工湿地去污效应及其氨挥发的影响
17
作者 张燕 李英 +6 位作者 齐高相 刘宏元 王艳君 王娜娜 董红云 卢晗 李新华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28,共9页
高氮负荷畜禽养殖污水修复过程中存在脱氮能力弱、氨挥发量大等问题,其中人工湿地净化高氮负荷畜禽养殖污水过程中其修复能力和氨挥发机制尚不完善。基于此,该研究采用模拟试验方式,探讨不同进水氮负荷对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去污效能以及... 高氮负荷畜禽养殖污水修复过程中存在脱氮能力弱、氨挥发量大等问题,其中人工湿地净化高氮负荷畜禽养殖污水过程中其修复能力和氨挥发机制尚不完善。基于此,该研究采用模拟试验方式,探讨不同进水氮负荷对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去污效能以及氨挥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氮负荷条件延缓了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水中COD的去除时效,但对其去除能力无明显影响(p>0.05);经过7 d处理后4组处理总氮的去除率均在73%以上,氨挥发累积量随进水氮负荷增加存在一定的波动,但人工湿地系统氨挥发量在高氮负荷下显著增加,其挥发量占总氮去除量的0.17%~0.31%,可见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净化高氮负荷污水时,虽然短期运行条件下氨挥发量占比相对较少,但却不容忽视;研究结果还显示高氮负荷条件下,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出水pH较低,也成为湿地系统氨挥发减少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养殖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污染物 COD pH 氨排放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根学发展前瞻——菌根研究转向的预测
18
作者 张俊伶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2-344,共3页
我国菌根学领域的研究一直在发展中,研究方向更为多样化,菌根研究队伍在不断壮大。研究领域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鉴定发展到分子技术手段,从个体到种群到生态系统,从生理过程到分子界面机制,在菌根真菌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菌根真菌生理... 我国菌根学领域的研究一直在发展中,研究方向更为多样化,菌根研究队伍在不断壮大。研究领域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鉴定发展到分子技术手段,从个体到种群到生态系统,从生理过程到分子界面机制,在菌根真菌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菌根真菌生理及抗逆性、菌根真菌应用等方面取得很大的进步。近年来,随着组学技术的发展,在菌根真菌-植物共生分子机制及菌丝际微生物研究领域逐渐形成特色。然而,相较于丛枝菌根真菌的研究,关于外生菌根真菌和其他菌根的资源特征和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根学 研究转向 生态功能 分子技术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施不同药剂对苹果花抗霜冻能力的影响
19
作者 路超 姜彩娜 薛晓敏 《落叶果树》 2025年第2期22-26,共5页
以富士苹果盛花期花朵为试材,采用人工模拟霜冻条件的方法,研究喷施有机钙、防霜灵、芸苔素对花朵受冻情况及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有机钙、防霜灵、芸苔素均能降低花朵受冻率,其中以喷施有机钙效果最明显。与喷清水对照... 以富士苹果盛花期花朵为试材,采用人工模拟霜冻条件的方法,研究喷施有机钙、防霜灵、芸苔素对花朵受冻情况及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有机钙、防霜灵、芸苔素均能降低花朵受冻率,其中以喷施有机钙效果最明显。与喷清水对照相比,喷施有机钙不同低温持续时间的相对电导率均有所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所增加;喷施防霜灵不同低温持续时间的脯氨酸含量均有所降低;喷施芸苔素不同低温持续时间的SOD活性均有所增加;喷施有机钙不同低温持续时间的POD活性均有所增加;喷施芸苔素不同低温持续时间的丙二醛含量均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花期 霜冻 相对电导率 渗透调节物质 保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聚谷氨酸对苹果产量、品质及树体的影响
20
作者 路超 屈宜宝 薛晓敏 《落叶果树》 2025年第1期16-19,共4页
以威海金苹果为试材,研究了施用聚谷氨酸对苹果产量、品质、新梢长度和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每株土施聚谷氨酸50、100、200 mg/kg 3个浓度水溶液各1 kg处理能显著提高单果重、666.7m^(2)产量,显著提高果实光洁度指数;叶面喷... 以威海金苹果为试材,研究了施用聚谷氨酸对苹果产量、品质、新梢长度和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每株土施聚谷氨酸50、100、200 mg/kg 3个浓度水溶液各1 kg处理能显著提高单果重、666.7m^(2)产量,显著提高果实光洁度指数;叶面喷施聚谷氨酸50、100、200 mg/kg 3个浓度处理均只显著提高了666.7 m2产量。其他指标果形指数、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锈指数、新梢长度、叶绿素含量等,土施或叶面喷施处理之间、处理与各自的对照之间虽有差异,但均未达差异显著性水平。综合分析认为,土施聚谷氨酸200 mg/kg每株1 kg水溶液为适宜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谷氨酸 苹果 产量 品质 新梢 叶绿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