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三唑席夫碱哒嗪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被引量:17
1
作者 郑玉国 魏学 +3 位作者 郭晴晴 卢平 王贞超 薛伟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28-1034,共7页
设计合成了9种未见文献报道的双三唑席夫碱哒嗪酮化合物。用1H NMR、13C NMR、IR及元素分析表征结构。生物活性初步结果表明,在500 mg/L浓度下部分化合物对黄瓜花叶病毒(CMV)、小麦赤霉病菌(G.zeae)、辣椒枯萎病菌(F.oxysporum)和苹果... 设计合成了9种未见文献报道的双三唑席夫碱哒嗪酮化合物。用1H NMR、13C NMR、IR及元素分析表征结构。生物活性初步结果表明,在500 mg/L浓度下部分化合物对黄瓜花叶病毒(CMV)、小麦赤霉病菌(G.zeae)、辣椒枯萎病菌(F.oxysporum)和苹果腐烂病菌(C.mandshurica)有一定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 哒嗪酮 亚胺 生物活性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双酰胺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 被引量:4
2
作者 郑玉国 周莉 +5 位作者 薛伟 雄壮 何勇 杨涛 祁慧雪 卢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5-289,307,共6页
以取代苯甲酸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了10个含苯并噻唑基双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IR及元素分析确证。采用MTT法进行化合物抑制PC3、BGC-823癌细胞体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具有不同程度地抑制癌细胞活性,其中... 以取代苯甲酸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了10个含苯并噻唑基双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IR及元素分析确证。采用MTT法进行化合物抑制PC3、BGC-823癌细胞体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具有不同程度地抑制癌细胞活性,其中化合物N-[2-(6-甲基苯并噻唑-2-氨基甲酰基)-4-甲基苯基]-4-氯苯甲酰胺(Ⅳa)和N-[2-(4-甲基苯并噻唑-2-氨基甲酰基)-4-甲基苯基]-2-甲基苯甲酰胺(Ⅳe)在10μmol/L浓度下对PC3的抑制率为70.8%和68.4%,N-[2-(苯并噻唑-2-氨基甲酰基)-4-甲基苯基]-2-甲基苯甲酰胺(Ⅳd)在10μmol/L浓度下对BGC-823的抑制率为6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合成 抗癌活性 酰胺衍生物 酰胺类化合物 BGC-823 甲基苯并噻唑 ^13CNMR 苯并噻唑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基取代的苯并噻唑胺双苯甲酰胺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7
3
作者 郑玉国 郭晴晴 +5 位作者 熊壮 何勇 杨涛 卢平 魏学 薛伟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62-768,共7页
以取代苯甲酸和取代邻氨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了13个含取代苯并噻唑胺邻甲酰氨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及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500 mg/L目标化合物浓度下,对黄瓜花叶病毒有一定抑... 以取代苯甲酸和取代邻氨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了13个含取代苯并噻唑胺邻甲酰氨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及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500 mg/L目标化合物浓度下,对黄瓜花叶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采用MTT法进行化合物抑制PC3癌细胞体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PC3癌细胞活性,其中化合物4f在10μmol/L浓度下对PC3的抑制率为7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酰胺 苯并噻唑 甲氧基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 被引量:4
4
作者 薛伟 郑玉国 +5 位作者 郭晴晴 熊壮 何勇 韩菲菲 祁慧雪 卢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7-432,共6页
以对氯苯甲酸和取代邻氨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设计并合成9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含苯并噻唑基双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及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份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关键词 双酰胺 苯并噻唑 对氯苯基 抑菌活性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溶剂体系及其在化学反应和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熊大珍 王键吉 李志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1-85,共5页
CO2诱导的可开关溶剂(switchable solvents)和有机物-水可调控溶剂(organic aqueous tunable sol-vents)是近年来发展的两类新型的较绿色溶剂体系.这两类溶剂均使用CO2作为可逆"开关",通入CO2使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相数发生... CO2诱导的可开关溶剂(switchable solvents)和有机物-水可调控溶剂(organic aqueous tunable sol-vents)是近年来发展的两类新型的较绿色溶剂体系.这两类溶剂均使用CO2作为可逆"开关",通入CO2使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相数发生变化,除去CO2后体系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因此,这些溶剂体系被称之为可控溶剂体系.本文在介绍可控溶剂体系类型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可控溶剂体系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可控溶剂体系在大豆油的提取、藻类中碳氢化合物的提取、烯烃氢甲酰化反应和酶催化反应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可控溶剂体系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重要问题.从总体上看,使用可控溶剂体系,可以减少反应过程中有机溶剂的用量,并在温和条件下实现溶剂极性、水溶性和体系相数的显著、可逆变化,因此可使化合物的合成、纯化以及均相催化剂的回收等过程变得更加简便、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溶剂 可开关溶剂 有机物-水可调控溶剂 分离 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碱性磷酸酶的化学修饰 被引量:1
6
作者 武忠亮 刘纪宏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2-84,共3页
采用PMSF、PCMB、NBS、TNBS、SUAN、DTT、IAc、BrAc等化学修饰剂在一定的条件下选择性修饰罗非鱼ALP,研究罗非鱼ALP分子中氨基酸侧链基团与酶活性中心的关系。结果表明:PMSF、NBS等两种化学修饰剂能显著抑制酶的活力,而PCMB、TNBS、SUAN... 采用PMSF、PCMB、NBS、TNBS、SUAN、DTT、IAc、BrAc等化学修饰剂在一定的条件下选择性修饰罗非鱼ALP,研究罗非鱼ALP分子中氨基酸侧链基团与酶活性中心的关系。结果表明:PMSF、NBS等两种化学修饰剂能显著抑制酶的活力,而PCMB、TNBS、SUAN、DTT、IAc、BrAc等对酶的活力影响不大。说明对丝氨酸残基、色氨酸残基的化学修饰后对酶的活力影响很大,而酶分子中的其他功能基团不在酶的活性中心,修饰后对酶的活力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碱性磷酸酶 化学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同时测定饮料中16种食品添加剂 被引量:19
7
作者 龙巍然 岑怡红 +2 位作者 王兴益 白玉 刘虎威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47-751,共5页
建立了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饮料中酸性红92、专利蓝V、荧光素二钠、酸性红1、靛蓝胭脂红、亮黑、丽春红6R、日落黄、苋菜红、柠檬黄等10种人工合成色素和苯甲酸、山梨酸、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 建立了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饮料中酸性红92、专利蓝V、荧光素二钠、酸性红1、靛蓝胭脂红、亮黑、丽春红6R、日落黄、苋菜红、柠檬黄等10种人工合成色素和苯甲酸、山梨酸、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等6种防腐剂的分析方法。考察了缓冲溶液种类、浓度、pH值及运行电压、温度等对分离的影响,确定最佳电泳条件为:未涂层弹性石英毛细管柱(46 cm×50μm),缓冲溶液为70 mmol/L硼酸(pH=9.5)(含体积分数为4%的乙腈),检测波长220 nm,电泳电压30 kV,进样时间5 s,电泳温度25℃。该法用于测定市售饮料样品得到满意结果:在1~25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不小于0.993 8,回收率在95.8%与108.7%之间。该法简便、准确,能够满足食品添加剂的常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区带电泳 食品添加剂 防腐剂 色素 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同时测定食品中13种人工合成色素 被引量:28
8
作者 龙巍然 王兴益 +3 位作者 史振雨 岑怡红 白玉 刘虎威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00-1104,共5页
建立了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KC)同时测定食品中10种水溶性和3种脂溶性人工合成色素的分析方法。应用正交法优化了缓冲溶液的pH值、硼酸浓度和SDS加入量,并研究了有机改性剂、分析电压、毛细管温度等对分离的影响。确定最佳电泳条件为:... 建立了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KC)同时测定食品中10种水溶性和3种脂溶性人工合成色素的分析方法。应用正交法优化了缓冲溶液的pH值、硼酸浓度和SDS加入量,并研究了有机改性剂、分析电压、毛细管温度等对分离的影响。确定最佳电泳条件为:未涂层弹性石英毛细管柱(75μm×58.5 cm),缓冲溶液为40 mmol/L硼酸-氢氧化钠(pH 9.5),加入20 mmol/L的SDS和30%的乙腈作改性剂,检测波长为220 nm,分析电压25 kV,毛细管温度25℃,进样压力50 MPa,进样时间5 s。在优化条件下,13种合成色素在3~2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均大于0.99。将该方法用于分析市售卤翅、腐竹、番茄酱、辣椒面等样品,其回收率为98%~104%,检出限为3.0~16.0 mg/L。该方法简便、准确,能够满足食品中合成色素的常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MEKC) 人工合成色素 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木褐斑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被引量:11
9
作者 练启仙 桑维钧 +1 位作者 李小霞 杨茂发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3-95,共3页
通过对贵州花江柚木褐斑病病菌的多次分离培养,根据症状特点和致病性测定、病原菌的形态特点与培养性状,结果表明,柚木褐斑病的病原菌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真菌。5种供试药剂中,75%猛杀生、60%茄苯得对菌丝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2... 通过对贵州花江柚木褐斑病病菌的多次分离培养,根据症状特点和致病性测定、病原菌的形态特点与培养性状,结果表明,柚木褐斑病的病原菌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真菌。5种供试药剂中,75%猛杀生、60%茄苯得对菌丝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2000倍时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均在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木 褐斑病 病原菌鉴定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梅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桂腾琴 乔爱民 +2 位作者 孙敏 王心燕 吴和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7期12957-12959,共3页
利用ISSR技术对39份果梅种质资源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从51条引物中筛选出10条分辨率强的引物,共扩增出120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98个,约占总数的81.67%。基于Jaccard系数对ISSR扩增结果进行UPGMA法聚类,聚类结果将供试材料... 利用ISSR技术对39份果梅种质资源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从51条引物中筛选出10条分辨率强的引物,共扩增出120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98个,约占总数的81.67%。基于Jaccard系数对ISSR扩增结果进行UPGMA法聚类,聚类结果将供试材料分成3类,与传统园艺学分类基本一致,表明供试材料间的聚类与地域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梅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I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州特色农业发展模式探讨 被引量:8
11
作者 詹孝慈 朱守立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9-171,共3页
黔西南州位于贵州省西南部,既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具有鲜明的物种、环境及地域优势,又存在区位、信息及科技与人才等方面的制约因素。通过分析提出了适合黔西南州地域特征的特色农业发展战略,同时对黔西南州发展特色农业的模式进行探讨,... 黔西南州位于贵州省西南部,既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具有鲜明的物种、环境及地域优势,又存在区位、信息及科技与人才等方面的制约因素。通过分析提出了适合黔西南州地域特征的特色农业发展战略,同时对黔西南州发展特色农业的模式进行探讨,旨在为当地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南州 特色农业 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基罗丹明B萃取光度法测定赤泥中三氧化二镓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国义 李令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9-62,共4页
对赤泥中有价金属镓的回收是赤泥综合利用途径之一。为了建立一种对赤泥中镓的准确、快速、灵敏的分析方法,在对丁基罗丹明B萃取光度法测定镓的条件进行系统研究后,得到了最佳测定条件。在最佳测定条件下,绘制了线性关系良好的校正曲线,... 对赤泥中有价金属镓的回收是赤泥综合利用途径之一。为了建立一种对赤泥中镓的准确、快速、灵敏的分析方法,在对丁基罗丹明B萃取光度法测定镓的条件进行系统研究后,得到了最佳测定条件。在最佳测定条件下,绘制了线性关系良好的校正曲线,r=0.999 5,ε=2.0×10^5L/(mol.cm),线性范围为0.1-0.7μg/mL,并对赤泥中三氧化二镓进行了测定,RSD=2.14%(n=4),加标回收率在97.66%-102.43%。结果表明,丁基罗丹明B萃取光度法测定赤泥中三氧化二镓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灵敏的优点,可应用到生产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基罗丹明B 萃取光度法 赤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元瓜环与二氯化-1,8-二(2-苯并咪唑基)辛烷的自组装模式 被引量:2
13
作者 易君明 薛赛凤 陶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973-1977,共5页
采用1H NMR、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法考察了主体六元瓜环与合成客体二氯化-1,8-二(2-苯并咪唑基)辛烷的自组装模式.结果表明,六元瓜环能与二氯化-1,8-二(2-苯并咪唑基)辛烷发生相互作用,瓜环包结客体分子的苯并咪唑基团,烷基链置于瓜... 采用1H NMR、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法考察了主体六元瓜环与合成客体二氯化-1,8-二(2-苯并咪唑基)辛烷的自组装模式.结果表明,六元瓜环能与二氯化-1,8-二(2-苯并咪唑基)辛烷发生相互作用,瓜环包结客体分子的苯并咪唑基团,烷基链置于瓜环端口外侧.自组装模式与主客体的摩尔比密切相关.当主客体的摩尔比为1∶1时,1个瓜环包结客体分子的一端苯并咪唑基团形成棒槌形的包结配合物;当主客体的摩尔比为2∶1时,2个瓜环分别包结客体分子的两端苯并咪唑基团形成哑铃型的主客体包结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元瓜环 二氯化-1 8-二(2-苯并咪唑基)辛烷 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咯啉取代苷脲的Co(Ⅱ)、Cu(Ⅱ)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奇龙 陈明华 +1 位作者 冉霞 胡鹏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87-1392,共6页
以配体菲咯啉取代苷脲(L),分别与Co Cl2·6H2O、Cu Cl2·2H2O进行配位反应,得到2个配合物{[Co(L)(H2O)3]Cl2·2H2O}n(1)和[Cu2(L)2Cl4]·3C2H5OH(2)。并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 以配体菲咯啉取代苷脲(L),分别与Co Cl2·6H2O、Cu Cl2·2H2O进行配位反应,得到2个配合物{[Co(L)(H2O)3]Cl2·2H2O}n(1)和[Cu2(L)2Cl4]·3C2H5OH(2)。并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P212121空间群,每个Co(Ⅱ)的配位环境为扭曲的八面体,分别与1个配体上菲咯啉单元的2个氮原子、另外1个配体的羰基氧原子和3个水分子配位,配合物中每个配体L表现为三齿配体分别与2个Co(Ⅱ)离子配位桥联形成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Cu(Ⅱ)的配位环境为扭曲的四方锥形,分别与配体上菲咯啉单元的2个氮原子和3个氯原子配位,3个氯原子中有2个氯原子同时和2个Cu(Ⅱ)离子配位,从而使配合物2形成双核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咯啉取代苷脲 Co(Ⅱ)配合物 Cu(Ⅱ)配合物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饮料中乐果的气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玉国 郭晴晴 薛伟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331-2333,共3页
建立了茶饮料中乐果的残留分析方法,采用乙腈提取,盐析后浓缩,气相色谱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添加水平的乐果的平均回收率为82.40%~108.65%,相对标准偏差为2.30%~8.15%。方法具有简便、快速、高灵敏等特点,适合于茶饮料中乐果残留的测定。
关键词 茶饮料 残留 气相色谱 基质匹配标准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体分子末端基团驱动的七元瓜环类轮烷自组装 被引量:1
16
作者 易君明 宋森 +3 位作者 张胜 张少威 田蒙奎 倪新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11-916,共6页
以1,2-二(4-吡啶基)乙烯为母体,设计合成了系列基于烷基链末端基团分别为—COOH,—CH_2Br和—CH_3的阳离子型线性客体分子(G1~G3).研究结果表明,末端基团为—COOH的客体分子G1可驱动七元瓜环滑过1,2-二(4-吡啶基)乙烯形成[2]类轮烷分子... 以1,2-二(4-吡啶基)乙烯为母体,设计合成了系列基于烷基链末端基团分别为—COOH,—CH_2Br和—CH_3的阳离子型线性客体分子(G1~G3).研究结果表明,末端基团为—COOH的客体分子G1可驱动七元瓜环滑过1,2-二(4-吡啶基)乙烯形成[2]类轮烷分子梭及[3]类轮烷;客体分子G2和G3则不能驱动七元瓜环滑过吡啶基乙烯母体部分,但是G2的—CH_2Br基团可驱动七元瓜环靠近吡啶基乙烯基团并形成稳定的[2]类轮烷.这一现象可归因于链状分子末端基团与瓜环端口羰基氧作用时的静电势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环 类轮烷 分子驱动力 主客体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邻菲咯啉取代苷脲Zn(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先炯 张奇龙 陈明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97-1601,共5页
将配体(L=4b,5,7,7a-四氢-4b,7a-环亚胺甲烷亚氨基-6H-咪唑[4,5-f][1,10]邻菲罗啉-6,13-二酮)与ZnCl_2进行配位反应,得到配合物[Zn(L)(H2O)2ZnCl_4]n。并用FT-I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属... 将配体(L=4b,5,7,7a-四氢-4b,7a-环亚胺甲烷亚氨基-6H-咪唑[4,5-f][1,10]邻菲罗啉-6,13-二酮)与ZnCl_2进行配位反应,得到配合物[Zn(L)(H2O)2ZnCl_4]n。并用FT-I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属于正交晶系,P212121空间群,每个Zn(Ⅱ)离子为扭曲八面体的配位构型,分别与来自一个配体上菲咯啉的两个氮原子、另一配体上的羰基氧原子、两个水分子和一个ZnCl_4的氯原子配位,每个配体L用一个羰基氧原子和菲咯啉的两个氮原子分别与两个Zn(Ⅱ)离子配位桥联形成一维螺旋链状结构。同时,研究了配体和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10-菲咯啉取代苷脲 Zn(Ⅱ)配合物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基质对香椿网袋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詹孝慈 罗在柒 +1 位作者 潘德权 姜运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8期4631-4632,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基质对香椿网袋容器苗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泥炭、蛭石、珍珠岩和松树皮4种栽培基质,共设3次重复,以香椿种子为试材进行播种苗培育。[结果]不同基质培育苗木对香椿网袋容器苗生长指标方差分析影响均显著。M1基质容...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基质对香椿网袋容器苗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泥炭、蛭石、珍珠岩和松树皮4种栽培基质,共设3次重复,以香椿种子为试材进行播种苗培育。[结果]不同基质培育苗木对香椿网袋容器苗生长指标方差分析影响均显著。M1基质容器苗的苗高、地径、地上干重和地下干重最大,分别为26.96 cm、2.98 mm、0.99 g、0.21 g;M8基质容器苗主根长最大,为9.34 cm;M4基质容器苗一级侧根数最多,为8.30根。不同栽培基质容器苗的质量指标为M1(0.087)>M2(0.079)>M5(0.075)>M4(0.069)>M9(0.062)>M3(0.042)>M8(0.034)>M6(0.029)>M7(0.026)。[结论]M1基质为香椿容器苗最适宜的配比基质,M2基质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容器苗 生长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兰科植物系统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桂腾琴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6-59,共4页
木兰科植物分布范围广及美洲、亚洲的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存在较多的性状交叉和形态变异,在属的界限和种的确定上有较大的争议。根据形态解剖学的主要特征,提出把木兰科分为木莲属、厚壁木属、华盖木属、木兰属、盖裂木属、南美盖裂木... 木兰科植物分布范围广及美洲、亚洲的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存在较多的性状交叉和形态变异,在属的界限和种的确定上有较大的争议。根据形态解剖学的主要特征,提出把木兰科分为木莲属、厚壁木属、华盖木属、木兰属、盖裂木属、南美盖裂木属、香木兰属、拟单性木兰属、单性木兰属、长蕊木兰属、南洋含笑属、含笑属、合果木属、观光木属、鹅掌楸属等15个属,并讨论了木兰科的演化途径和形态特征的进化趋势及其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科 分类系统 进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4-三唑稠杂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映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1期10880-10885,共6页
按照修饰对1,2,4-三唑环引入的不同结构,对1,2,4-三唑稠杂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菌活性的研究进行了分类综述,并展望了它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1 2 4-三唑稠杂环 抗菌活性 合成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