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M技术在西宁——成都铁路(甘青段)建设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海峰 邢培刚 +3 位作者 阎震 李源和 英圣 魏亚瑞 《铁路技术创新》 2024年第2期113-118,共6页
随着BIM等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在铁路工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依托西成铁路(甘青段)建设项目,开展全线、全专业的BIM、GIS模型创建、整合及深化应用,为建设管理决策提供全过程、多层次、全方位的支撑。详细阐述西成铁路(甘青段)工程... 随着BIM等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在铁路工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依托西成铁路(甘青段)建设项目,开展全线、全专业的BIM、GIS模型创建、整合及深化应用,为建设管理决策提供全过程、多层次、全方位的支撑。详细阐述西成铁路(甘青段)工程BIM应用标准及其BIM应用管理平台,从电子沙盘、进度管理、征拆管理、质量管理和交付协同等方面介绍BIM应用实践情况。研究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BIM技术在提升铁路建设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助于促进铁路智能建造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工程 西成铁路 BIM GIS 智能建造 建设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建设公司数字化发展战略及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在广 令永春 +1 位作者 阎震 魏亚瑞 《铁路技术创新》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随着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以及政府政策对国有企业数字化的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当代社会进步的关键趋势。作为铁路建设管理方的铁路建设公司,其数字化转型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未拥有清晰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铁路建设公司数字化转... 随着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以及政府政策对国有企业数字化的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当代社会进步的关键趋势。作为铁路建设管理方的铁路建设公司,其数字化转型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未拥有清晰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铁路建设公司数字化转型以组织管理模式创新为切入点,以业务活动和流程数据为核心,与新时代的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模块集成等信息技术相结合,通过关键业务、关键环节、关键部位的数字化推进管理变革,构建具有前瞻性的业务管理模式。运用管理学的SWOT-PEST模型,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4个环境因素,以及优势、劣势、机遇、挑战4个内部因素入手,对影响铁路建设公司数字化转型的总体因素开展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铁路建设管理的特点,探讨铁路建设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战略目标,并提出数字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建设公司 建设管理 数字化 SWOT-PEST 战略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青隧道火灾烟气扩散特征研究
3
作者 杨家伟 刘屈瑶 +4 位作者 梁庆国 曹生慧 孙纬宇 吴晓辉 周仁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5,共9页
研究高海拔地区特长铁路隧道火灾烟气的变化规律对优化设计特长铁路隧道防灾救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由于高海拔地区复杂的地理位置和使用环境,采用试验方法进行研究较为困难,相关研究较少。依托甘青隧道工程,基于Fire Dynamics Simul... 研究高海拔地区特长铁路隧道火灾烟气的变化规律对优化设计特长铁路隧道防灾救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由于高海拔地区复杂的地理位置和使用环境,采用试验方法进行研究较为困难,相关研究较少。依托甘青隧道工程,基于Fire Dynamics Simulator(FDS)开展高海拔地区特长铁路隧道火灾场景数值模拟,通过改变隧道纵向风速大小以及纵向风作用方向,以期获得依托工程发生火灾下的致灾因素以及最佳控烟方案,并与平原地区火灾发生时的致灾因素仿真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高海拔地区火灾烟气扩散速度以及特征高度处最高温度、最高CO浓度均高于平原地区;高海拔地区隧道发生火灾时,施加纵向风较有利,且随着纵向风速增加,顺风侧烟气扩散速度加快,逆风侧逆流长度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高海拔地区特长隧道内可视度是达到危险限值最快、影响最大的致灾因素,且不受风速影响;有无纵向风作用下,隧道一侧均存在低可视度危险区;纵向风越大,烟气扩散速度越快,特征高度处温度越低,对高温烟气扩散的抑制作用越明显;本工程条件下建议加强隧道下坡段风机的设计,并应控制纵向风速≮3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地区 铁路隧道 特长隧道 烟气扩散 致灾因素 控烟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灰岩地层铁路隧道工程特性分析及对策研究
4
作者 韩赟 王新东 贺思悦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6,共6页
研究目的:为保证凝灰岩地层隧道施工与运营期安全,采用现场取样进行室内试验研究了凝灰岩地层工程特性,结合在建西成铁路利仁隧道凝灰岩段施工期灾变情况,提出工程对策,并现场应用验证其效果,有利于明确凝灰岩地层对隧道影响,完善隧道... 研究目的:为保证凝灰岩地层隧道施工与运营期安全,采用现场取样进行室内试验研究了凝灰岩地层工程特性,结合在建西成铁路利仁隧道凝灰岩段施工期灾变情况,提出工程对策,并现场应用验证其效果,有利于明确凝灰岩地层对隧道影响,完善隧道设计理论。研究结论:(1)弱风化硬质凝灰岩呈凝灰质砂状结构,矿物组成以砂状矿物为主,岩石水稳性相对较好,以无膨胀性为主,不需要加强措施;强风化软质凝灰岩呈凝灰状结构,矿物组成以火山灰为主,蒙脱石等亲水性矿物含量高,水理特性明显,以中等-强膨胀性为主;(2)弱风化硬质凝灰岩强度较高,隧道掌子面自稳性较好,现场无相应段落灾变;强风化软质凝灰岩强度较低,甚至无法取样,为极软岩,隧道掌子面自稳性较差,现场有相应段落发生多次掌子面溜塌、初支侵限、喷混开裂及脱落,开挖后基底1~2 m凝灰岩崩解软化,需要加强措施;(3)采用工程类比法提出强风化软质凝灰岩段隧道工程对策:变形控制措施有加强超前支护、拱墙径向注浆、初支与二衬间设置缓冲层等,基底安全控制措施有钢管桩与隔水层等,现场试验表明采用上述工程对策控制变形效果显著;(4)本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凝灰岩地层铁路隧道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凝灰岩地层 工程特性 工程对策 膨胀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宁)成(都)铁路高地应力节理发育软岩地层隧道支护体系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贺思悦 李国良 +2 位作者 邢培刚 何永旺 符亚鹏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112,共7页
为保证西成铁路高地应力节理发育软岩大变形隧道安全修建,采用现场勘察、室内试验、地应力测试、工程类比、数值模拟等方法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西成铁路与毗邻兰渝线地质条件类似,均以二叠系、三叠系板岩与砂岩为主,层理清晰、节理裂隙发... 为保证西成铁路高地应力节理发育软岩大变形隧道安全修建,采用现场勘察、室内试验、地应力测试、工程类比、数值模拟等方法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西成铁路与毗邻兰渝线地质条件类似,均以二叠系、三叠系板岩与砂岩为主,层理清晰、节理裂隙发育,地应力以水平主应力为主导,水平主应力在10~30 MPa之间,竖直主应力在4~13 MPa之间,有较强水平构造应力作用,兰渝线控制围岩变形主要采用增加预留变形量、自进式长锚杆、钢花管加固、增加初支及衬砌刚度、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等技术措施。在此基础上针对西成铁路节理发育软岩大变形主要发生在垂直节理倾角方向上的特点,提出首先增大矢跨比,然后增大钢拱架刚度,对于Ⅲ级大变形在垂直节理方向设置预应力锚索的非对称大变形隧道支护体系,该支护体系相比传统支护体系能够减小13.8%~21.2%软岩变形,对于控制节理发育软岩变形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软岩隧道 软岩大变形 节理发育软岩 深部隧道 支护体系 变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青隧道斜井通风管弯曲特性对局部阻力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曹生慧 吕晓云 +3 位作者 吴晓辉 周仁 梁庆国 刘彤彤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7-162,共6页
为提高高寒地区特长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通风效率,依托甘青隧道3号斜井工程,通过对以往国内外大量通风资料调研,基于流体力学原理,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隧道内不同风管弯曲角度θ以及弯曲半径r下局部阻力和通风效果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得... 为提高高寒地区特长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通风效率,依托甘青隧道3号斜井工程,通过对以往国内外大量通风资料调研,基于流体力学原理,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隧道内不同风管弯曲角度θ以及弯曲半径r下局部阻力和通风效果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最优风管弯曲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初始风速条件下,当风管弯曲角度为146°时,风管整体导流现象较为显著,风流稳定后速度最大,局部损失系数以及经过弯管时能量损失最小,对应的通风效率最高;当弯曲半径r为6 m时,射流风在弯折处的冲击力下降,可有效减小弯折处以及下游段的涡流区,使风流场分布更均匀,有效减少弯折处的局部损失,此时通风效果最优;同时,为保证高海拔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通风效果,应对风机风压进行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特长隧道 通风效率 数值模拟 局部损失 弯曲角度 弯曲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近隧道爆破振动响应分析
7
作者 曹明星 严松宏 +3 位作者 郑永强 邵春 王能学 杜嘉轩 《工程爆破》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38,共9页
为了控制新建隧洞爆破施工中既有铁路隧道衬砌安全性,采用现场监测、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既有铁路隧道在爆破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分布和振动传播规律,利用动态有限元程序LS-DYNA进行了三维有限元仿真,并验证了其准确性。建立了... 为了控制新建隧洞爆破施工中既有铁路隧道衬砌安全性,采用现场监测、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既有铁路隧道在爆破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分布和振动传播规律,利用动态有限元程序LS-DYNA进行了三维有限元仿真,并验证了其准确性。建立了PPV与最大主应力的关系模型。根据最大抗拉强度准则,计算了既有铁路隧道衬砌爆破振动安全阈值。根据数值模拟结果,确定了既有铁路隧道应力、振速达到最大值的位置及分布规律,沿隧道轴向,边墙PPV(峰值振速)最大;隧道横断面PPV值从中间到隧道两侧依次减小,应力波首先到达迎爆侧边墙位置;横截面受力中,最大主应力值出现在拱脚处,拱顶次之。最危险截面为z=12 m,此时截面最大主应力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近隧道 爆破振动 数值模拟 安全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新颁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方莲香 谢衔光 《建设监理》 2010年第3期58-62,共5页
铁路工程建设质量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和谐与稳定大局。对此,铁道部高度重视,于2004年1月1日起施行了《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等11个新的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这个标准与以往的验收... 铁路工程建设质量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和谐与稳定大局。对此,铁道部高度重视,于2004年1月1日起施行了《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等11个新的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这个标准与以往的验收标准有着重大区别,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好新标准的内涵,不仅关系到新标准的应用水平,更直接影响着铁路工程的实体质量验收结果,事关重大。作者根据监理工作实践,阐述了新验标的主导思想、主体内容、质量验收组织与程序规定以及基本表式,旨在为进一步贯彻好铁路工程新验标和把好施工质量关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工程施工质量 新验收标准 内涵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线下工程沉降观测信息化管理技术与运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腾华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年第1期6-10,共5页
文章立足于铁路工程质量管理,以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相关技术为依托,建立以"监测数据自动采集传输、自动处理、自动反馈"为特征的铁路线下工程沉降观测信息化系统,实现沉降观测自动化、信息化管理。
关键词 线下工程 沉降观测 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贝利特水泥在高速铁路现浇道床板混凝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志华 冯志勇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1-5,36,共6页
从高速铁路现浇道床板混凝土抗裂需求出发,对高贝利特水泥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收缩性能、绝热温升和抗裂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进行了现场验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贝利特水泥混凝土早龄期弹性模量及180d干缩值明显低于普通水泥混凝土,... 从高速铁路现浇道床板混凝土抗裂需求出发,对高贝利特水泥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收缩性能、绝热温升和抗裂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进行了现场验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贝利特水泥混凝土早龄期弹性模量及180d干缩值明显低于普通水泥混凝土,且水化绝热温升亦小于普通水泥,因此,前者材料的性能与高速铁路道床板结构特点和抗裂需求间存在较好的匹配性,这与现场试验所示结果相同.故采用高贝利特水泥进行C40道床板混凝土配制是从材料方面解决道床板混凝土开裂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与铁道工程 高贝利特水泥 现场试验 抗裂技术 道床板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新高铁建设在甘肃祁连山区的生态环境修复措施 被引量:6
11
作者 韩赟 《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 2017年第3期119-121,共3页
铁路建设不可避免地对沿线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兰新高铁建设期间,穿越的甘肃祁连山区气候寒冷、生态脆弱,又是河西走廊的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要求与后期修复难度非常高。为了最大限度减少铁路建设对祁连山区的生态环境破坏,科学、及时做... 铁路建设不可避免地对沿线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兰新高铁建设期间,穿越的甘肃祁连山区气候寒冷、生态脆弱,又是河西走廊的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要求与后期修复难度非常高。为了最大限度减少铁路建设对祁连山区的生态环境破坏,科学、及时做好生态修复,项目建设单位与设计、科研机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相应的生态恢复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为铁路建设项目穿越高寒山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进行了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新高铁 祁连山 生态环境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软弱围岩隧道施工监测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姜智国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8年第8期212-213,共2页
在软弱围岩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隧道所处地质条件不同,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论文阐述了高速铁路软弱围岩隧道施工的特点,对施工监测技术及应用进行详细分析,旨在提升施工质量,促进施工企业长远发展。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隧道施工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隧道F7断层破碎带塌方处理施工技术应用
13
作者 田振宇 《山西建筑》 2014年第34期181-183,共3页
结合某铁路隧道工程的实例,对隧道断层破碎带塌方处理方法及超前注浆加固处理的施工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对注浆施工过程的相关参数进行了重点说明,总结了破碎带塌方情况下的注浆施工技术要点,提高了处理过程中的施工安全技术,对以后国内... 结合某铁路隧道工程的实例,对隧道断层破碎带塌方处理方法及超前注浆加固处理的施工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对注浆施工过程的相关参数进行了重点说明,总结了破碎带塌方情况下的注浆施工技术要点,提高了处理过程中的施工安全技术,对以后国内类似工程案例提供了有利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断层 破碎带 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技术
14
作者 黄海 《山西建筑》 2014年第10期146-148,共3页
结合工程实例,依据沉降变形观测资料,对沉降过程中易出现影响数据真实性与准确性的情况以及评估过程中数据异常情况进行了分析和处理,并对呈现的沉降变形特点提出了具体的评估标准。
关键词 路基 沉降变形 观测 数据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地区特长隧道隔板与风管联合式通风模拟研究
15
作者 吕晓云 梁庆国 +3 位作者 周仁 刘屈瑶 曹生慧 吴晓辉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1-188,共8页
为研究隔板通风在高寒地区特长隧道中的通风效果,以甘青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数值模拟与理论计算分析方法,将风仓长度、风机位置和中隔板长度作为变量,研究不同风仓参数对通风效率的影响;基于最优风仓参数,进一步通过模拟计算得到风管出... 为研究隔板通风在高寒地区特长隧道中的通风效果,以甘青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数值模拟与理论计算分析方法,将风仓长度、风机位置和中隔板长度作为变量,研究不同风仓参数对通风效率的影响;基于最优风仓参数,进一步通过模拟计算得到风管出口最佳位置。结果表明:在保证掌子面正常供风的前提下,当风仓长度为30 m、风机位于风仓中间位置、中隔板长度为6 m时,风仓内流场分布较稳定,受涡流影响较小,通风效果最佳。对比掌子面和风管出口不同距离时的速度云图以及风速变化曲线得出,当风管出口与掌子面距离过近时,射流不能充分发展,与掌子面距离过远时,由于射流风与隧道内空气不断发生动能传递作用,射流风动能损失过大,射流无法触及掌子面,因此最优风管出口位置布设距离为25 m。研究结论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长隧道 数值模拟 风仓参数 风管出口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配比水泥-粉煤灰浆液结石体物理力学特性演化
16
作者 郭永红 李鹏飞 +1 位作者 孙强 刘俊平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6-856,共11页
为了解决内蒙西部某矿注浆效率低、成本高、浆液的可灌性、可控性、稳定性差和矿井持续开采后井下岩体开裂受损加剧等难题,更好地揭示内蒙西部某矿注浆分选性的主控因素以及根据实际工程概况确定更好的浆液配比。以不同配比粉煤灰(0.6、... 为了解决内蒙西部某矿注浆效率低、成本高、浆液的可灌性、可控性、稳定性差和矿井持续开采后井下岩体开裂受损加剧等难题,更好地揭示内蒙西部某矿注浆分选性的主控因素以及根据实际工程概况确定更好的浆液配比。以不同配比粉煤灰(0.6、0.8)和不同粉煤灰掺量(0%、10%、20%、30%、40%)为主要基料研制新型注浆材料,对注浆材料结石体进行不同时期(3,7,14,28 d)的养护,并且对注浆材料结石体的物理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浆液的结石率随水灰比和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下降,流动度随着水灰比和粉煤灰掺量的增多而上升,粉煤灰掺量为40%时流动度和结石率达到峰值;随着养护时间的逐渐增大,结石体的波速逐渐降低。当养护期为28 d时,水灰比为0.6时结石体的波速最大;水灰比为0.6,粉煤灰掺量为0%,且养护期为28 d时,抗压强度最大为30.153 MPa。水灰比和粉煤灰掺量的增加会促进浆液的流动,却严重降低了浆液结石体的密度、电阻率和波速等。研究成果为内蒙西部某矿注浆稳定性和井下岩体裂隙、不良地质体注浆堵漏加固技术提供参考,并为浆液水灰比的选定提供室内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结石体 电阻率 波速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水压爆破预测模型与关键技术在隧道中的应用
17
作者 田振宇 《中国高新科技》 2024年第19期139-142,共4页
隧道掘进常规爆破作业中炮孔无回填堵塞,其爆破效果未能正常发挥炸药的能量即单耗大,且存在污染环境、通风时间长、施工效率不高等弊端。因此,文章通过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构建了隧道掘进新型水压爆破预测模型,通过输入隧道爆破设计参... 隧道掘进常规爆破作业中炮孔无回填堵塞,其爆破效果未能正常发挥炸药的能量即单耗大,且存在污染环境、通风时间长、施工效率不高等弊端。因此,文章通过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构建了隧道掘进新型水压爆破预测模型,通过输入隧道爆破设计参数预测爆破效果,还可以优化改进爆破设计参数,减少了试爆次数。经现场实际应用,准确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水压爆破 隧道爆破 预测模型 关键技术 实际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结构混凝土疲劳性能研究现状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巍 荣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34-142,共9页
对国内结构混凝土疲劳性能的研究动态进行了较为全面详细的阐述。着重阐述了应用较多的钢筋预应力混凝土、高强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纤维混凝土的疲劳研究,同时简单介绍了活性粉末混凝土和多孔混凝土疲劳性能的研究。通过对国内各类... 对国内结构混凝土疲劳性能的研究动态进行了较为全面详细的阐述。着重阐述了应用较多的钢筋预应力混凝土、高强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纤维混凝土的疲劳研究,同时简单介绍了活性粉末混凝土和多孔混凝土疲劳性能的研究。通过对国内各类结构混凝土疲劳性能研究现状分析,以期对国内研究者以后研究混凝土疲劳性能有所帮助。最后提出研究结构混凝土在多重环境因素耦合作用下疲劳性能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 钢筋混凝土 高强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 活性粉末混凝土 多孔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风沙地区无砟轨道道床板混凝土防裂技术 被引量:7
19
作者 史克臣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0-102,125,共4页
针对大风干旱环境下无砟轨道混凝土易开裂的技术难题,从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设计、道床板混凝土配制和施工等方面,提出了干旱风沙地区无砟轨道道床板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并开展了现场工程应用试验。现场观测结果表明,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针对大风干旱环境下无砟轨道混凝土易开裂的技术难题,从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设计、道床板混凝土配制和施工等方面,提出了干旱风沙地区无砟轨道道床板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并开展了现场工程应用试验。现场观测结果表明,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满足了干旱风沙地区无砟轨道混凝土裂缝宽度规范验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无砟轨道 道床板 裂缝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8
20
作者 韩赟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2-115,共4页
基于兰新客运专线与宝兰高速铁路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裂缝防治的现场实践经验,总结出西北干旱区道床板裂缝主要有轨枕四角处八字裂缝、轨枕周围环向裂缝、道床板两侧"7"字裂缝、道床板横向"1"字裂缝、道... 基于兰新客运专线与宝兰高速铁路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裂缝防治的现场实践经验,总结出西北干旱区道床板裂缝主要有轨枕四角处八字裂缝、轨枕周围环向裂缝、道床板两侧"7"字裂缝、道床板横向"1"字裂缝、道床板表面网状龟裂等形式。分析了裂缝成因,并提出可通过优化结构形式、改善混凝土配合比、加强混凝土制备及运输过程控制、改进施工工艺、加强早期养护、改进施工条件、适时拆除工装等措施来预防和控制裂缝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 裂缝形式 成因分析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