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海拔旱作区马铃薯密度对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赵凡 刘世海 崔银花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8期22-27,共6页
通过在高海拔旱作区马铃薯不同密度的试验,研究了马铃薯产量及其性状与种植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研究密度范围内,马铃薯的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当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反而下降,二者呈二次曲线模式变化Y=12 4... 通过在高海拔旱作区马铃薯不同密度的试验,研究了马铃薯产量及其性状与种植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研究密度范围内,马铃薯的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当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反而下降,二者呈二次曲线模式变化Y=12 487.475+5 160.417 2X-236.968 6X2。马铃薯在高海拔旱作区较佳的种植密度为7.5×104株/hm^2。密度与株高之间为正相关,函数曲线是逆模型Y=96.566-85.513/X,单株结薯重量、商品薯率2个性状与密度之间呈负相关,函数模型均为性状指标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的二次曲线。商品薯率与单株结薯重量之间呈正相关,商品薯率随着单株结薯重的增大而升高,株高与商品薯率、单株结薯重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株高增加,商品薯率、单株结薯重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密度 函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全膜覆盖穴播育苗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世海 张雷 +2 位作者 李胜克 李小燕 牛芬菊 《甘肃农业科技》 2016年第2期80-82,共3页
从品种选择、选地、整地施肥、种子处理、覆膜、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移栽等方面介绍了甘草全膜覆盖穴播育苗技术。
关键词 甘草 全膜覆盖 穴播育苗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黄覆膜垄作高产栽培技术
3
作者 刘世海 张雷 李胜克 《甘肃农业科技》 2015年第4期87-89,共3页
从选地整地、重施基肥、品种选择与种栽来源、播种起垄覆膜、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方面对地黄覆膜垄作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地黄 覆膜垄作 高产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作区陇薯7号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4
作者 刘世海 冯晶晶 +2 位作者 牟国华 牛芬菊 李小燕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6年第4期116-117,共2页
从选种、整地、施肥、种植模式及田间管理等方面详细的阐述了旱作区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旱作区 陇薯7号 高产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个菜用型马铃薯品种在榆中县的引种试验初报 被引量:17
5
作者 刘世海 丁述森 +3 位作者 张海林 张永福 王小燕 王燕苹 《甘肃农业科技》 2020年第10期59-63,共5页
在全黑膜垄作栽培条件下,对引进的8个菜用型马铃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马铃薯各品种折合产量以华颂11号最高,为81000.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7号增产60.44%;其次是青薯9号,折合产量为59555.6 kg/hm^2,较对照陇薯7号增产17... 在全黑膜垄作栽培条件下,对引进的8个菜用型马铃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马铃薯各品种折合产量以华颂11号最高,为81000.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7号增产60.44%;其次是青薯9号,折合产量为59555.6 kg/hm^2,较对照陇薯7号增产17.86%;华颂7号居第3位,折合产量为51949.1 kg/hm^2,较对照陇薯7号增产2.90%;其余品种均较对照减产,减幅为5.36%~37.69%。各参试马铃薯品种的薯形、皮色、肉色、芽眼深浅等商品性状及经济性状均适合商品市场。中早熟马铃薯品种华颂34号、中薯5号、中薯3号、华颂7号、华颂11号均适合在兰州地区川水地种植,可弥补6—9月商品马铃薯的市场短缺。中早熟黄皮黄肉品种华颂34号、中薯5号、中薯3号、华颂7号宜作为扩繁种薯的品种供应南方市场;晚熟品种陇薯10号、青薯9号、陇薯7号等适宜在兰州地区旱作区及山旱地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菜用型 品种 引种 榆中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贝母种胚的离体培养 被引量:6
6
作者 李丽 师娥 +4 位作者 黄登婧 徐琼 刘世海 师桂英 屈星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3-89,共7页
【目的】研究了不同温度、光照时间和激素组合对伊贝母种胚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方法】试验以伊贝母种胚为试验材料,接种于添加了不同激素种类及质量浓度的培养基上,置于不同条件下培养,筛选出伊贝母最佳培养基组合及培养条件.【结果... 【目的】研究了不同温度、光照时间和激素组合对伊贝母种胚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方法】试验以伊贝母种胚为试验材料,接种于添加了不同激素种类及质量浓度的培养基上,置于不同条件下培养,筛选出伊贝母最佳培养基组合及培养条件.【结果】20℃,12h/d的光照时间为伊贝母种胚诱导的最适条件,诱导率可达72.22%.适合伊贝母种胚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0.5mg/L 6-BA+2.0mg/L NAA,出芽率达到75%,分化出的不定芽生长健壮;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2.0mg/L 6-BA+0.5mg/L NAA,增值系数为6.15.【结论】1/2MS+0.5mg/L NAA为生根的最适宜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贝母 胚的离体培养 激素浓度 温度 光照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中县马铃薯机械收获技术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秀芳 刘世海 +2 位作者 金梅花 王小燕 张海林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第4期7-9,共3页
马铃薯收获是马铃薯生产中耗时耗工最多的一个环节,也是确保增产增收的关键环节。文章就榆中县马铃薯机械收获技术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依托科研院校的技术优势,引进和研究适宜本土使用的马铃薯收获机械、加强补贴大力推进机械化服务... 马铃薯收获是马铃薯生产中耗时耗工最多的一个环节,也是确保增产增收的关键环节。文章就榆中县马铃薯机械收获技术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依托科研院校的技术优势,引进和研究适宜本土使用的马铃薯收获机械、加强补贴大力推进机械化服务、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中小型机械、充分发挥科研院校和企业的能动性等措施,加快推进智能化和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械研发和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机械收获技术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全膜覆盖穴播育苗技术
8
作者 刘世海 张雷 +2 位作者 李胜克 李小燕 牛芬菊 《农村百事通》 2016年第22期28-30,共3页
甘草作为重要的传统中药,市场需求量稳中有升。多年来,由于无计划盲目采挖,野生甘草资源趋于匮乏,甘草人工栽培已成为必然趋势。甘草育苗移栽是甘草人工栽培的关键,培育甘草优质种苗已成为甘草栽培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全膜覆盖栽培最... 甘草作为重要的传统中药,市场需求量稳中有升。多年来,由于无计划盲目采挖,野生甘草资源趋于匮乏,甘草人工栽培已成为必然趋势。甘草育苗移栽是甘草人工栽培的关键,培育甘草优质种苗已成为甘草栽培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全膜覆盖栽培最大的优势是具有抑制水分蒸发、提高地温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资源 全膜覆盖 优质种苗 乌拉尔甘草 农业科技 播种深度 喷雾防治 每亩播种量 氧化乐果乳油 氟乐灵乳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作区地黄全膜覆土高产栽培技术
9
作者 刘世海 张雷 李胜克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5年第7期122-123,共2页
该文从增产机理、适宜范围及栽培技术方面详细的阐述了地黄全膜覆土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地黄 全膜覆土 高产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育苗方法对两种贝母幼苗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亚兰 代立兰 +5 位作者 王嵛德 刘世海 徐琼 牛元 庄建 赵永伟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8年第6期17-20,共4页
通过定期统计出苗数,计算出苗指标及测定产量,揭示覆膜和露地育苗对甘肃贝母和伊贝母效应的差异性,探寻最佳育苗方式,为贝母标准化育苗技术和保护贝母的野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覆膜和露地育苗条件下,贝母种子出苗进程变化均呈... 通过定期统计出苗数,计算出苗指标及测定产量,揭示覆膜和露地育苗对甘肃贝母和伊贝母效应的差异性,探寻最佳育苗方式,为贝母标准化育苗技术和保护贝母的野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覆膜和露地育苗条件下,贝母种子出苗进程变化均呈“S”型曲线,符合Logistic方程,快增期在出苗后5-13d。与露地比较,覆膜育苗的甘肃贝母和伊贝母种子提前2~4d出苗,产量提高56-8%和21.71%,个体质量优异。甘肃贝母和伊贝母覆膜育苗在二阴山区对保护贝母野生资源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建议贝母规范化育苗采用覆膜育苗方法,以降低因倒苗而引起的产量降低,播后均采用遮阳网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贝母 伊贝母 出苗指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作对甘肃贝母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亚兰 王嵛德 +5 位作者 代立兰 徐琼 牛元 庄健 赵永伟 刘世海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9年第1期11-14,共4页
在甘肃省榆中县马坡乡对甘肃贝母采用间作、覆膜和露地育苗进行对比试验,通过测定出苗数,计算成活率、产量和经济效益,旨在揭示甘肃贝母间作育苗效应的差异性,探寻其最佳间作模式,为甘肃贝母规范化育苗操作提供依据。结果表明,T_1条件下... 在甘肃省榆中县马坡乡对甘肃贝母采用间作、覆膜和露地育苗进行对比试验,通过测定出苗数,计算成活率、产量和经济效益,旨在揭示甘肃贝母间作育苗效应的差异性,探寻其最佳间作模式,为甘肃贝母规范化育苗操作提供依据。结果表明,T_1条件下,甘肃贝母单位面积出苗数和成活率高,采挖间作模式下一年生的甘肃贝母个体质量相比较,T_1单个鳞茎鲜重较T_2、T_3、T_5和T_6显著增加了1.05 g、1.06 g、1.05 g和1.06 g,而较T_2、T_3、T_4、T_5和T_6鳞茎直径极显著增加了0.94 mm、1.81 mm、0.56 mm、1.01 mm和1.41 mm,经济效益提高了5.68万元/hm^2、47.9万元/hm^2、491.77万元/hm^2、484.38万元/hm^2和510.4万元/hm^2。提示间作育苗对甘肃贝母遮阴具有一定意义,建议甘肃贝母规范化育苗按比例采用间作和覆膜育苗方法,以降低春旱导致种子不发芽的风险和除草对贝母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贝母 间作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