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青藏铁路沿线气候特征精细化模拟研究
1
作者
路富全
杨耀先
胡泽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8-882,共15页
青藏铁路格拉段(以下简称青藏铁路),特别是从西大滩至安多穿越550 km多年冻土区的路段,沿线有着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冻土环境。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和多年冻土退化,对于建造在多年冻土之上的青藏铁路的维护需求剧增,为了能充分捕捉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格拉段(以下简称青藏铁路),特别是从西大滩至安多穿越550 km多年冻土区的路段,沿线有着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冻土环境。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和多年冻土退化,对于建造在多年冻土之上的青藏铁路的维护需求剧增,为了能充分捕捉青藏铁路沿线地区复杂的地形地貌对局地气候变化的影响,以期对青藏铁路的运行维护提供理论支持。本文利用铁路沿线站点观测数据,并以ERA5数据驱动WRF模式进行网格距离为10 km×10 km的动力降尺度模拟。结果显示,青藏铁路沿线的六个站点自1998-2020年普遍呈现增温趋势,增温率最低的站点为0.27℃·(10a)^(-1),最高为0.56℃·(10a)^(-1);WRF模式对表面气温的模拟在年平均气温结果与观测数据略有差异,在夏季和秋季的模拟结果较好,夏季相关系数达到0.95以上,秋季在0.80以上,春季和冬季较差;WRF降水模拟的结果显示,Nudging方法有效改进了青藏高原夏季降水的湿偏差,青藏铁路北段至铁路南段降水逐渐增加,且在铁路中部降水出现极大值。WRF模式在青藏高原的温度和降水模拟上仍存在着一定的冷偏差和湿偏差,寻找新的方法或利用高质量驱动数据来驱动模式将可能对青藏高原地区的降尺度模拟结果有更进一步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WRF模式
动力降尺度
精细化模拟
气温和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藏高原夏季风及其影响研究回顾与展望
2
作者
胡泽勇
樊威伟
+5 位作者
荀学义
王冠添
杨耀先
张欢
王灏
王立梓
《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8-949,共12页
青藏高原(简称高原)夏季风作为亚洲夏季风系统的重要成员,通过调控高原夏季环流及降水时、空演变,显著影响高原能量和水分循环。对高原夏季风及其气候效应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青藏高原夏季环流异常机制的理解,而且对提升青藏高原夏...
青藏高原(简称高原)夏季风作为亚洲夏季风系统的重要成员,通过调控高原夏季环流及降水时、空演变,显著影响高原能量和水分循环。对高原夏季风及其气候效应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青藏高原夏季环流异常机制的理解,而且对提升青藏高原夏季气候的预测水平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文中从高原夏季风的提出、变化特征、影响因子等方面进行了回顾,对青藏高原夏季风建立和撤退的气候态特征、中高纬度大气遥相关与青藏高原夏季风的关系及青藏高原夏季风气候影响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并就高原夏季风研究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原夏季风
气候效应
大气遥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60年青藏高原季风期降水的南北变化特征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
12
3
作者
王灏
胡泽勇
+2 位作者
杨耀先
樊威伟
路富全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48-857,共10页
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一直是被研究的重点,国外的学者更多地关注的是青藏高原对全球气候系统的影响,但是其本身的气候变化也是全球气候系统变化中的重要分量。随着南亚夏季风的建立和副热带急流的北抬,高原降水呈现...
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一直是被研究的重点,国外的学者更多地关注的是青藏高原对全球气候系统的影响,但是其本身的气候变化也是全球气候系统变化中的重要分量。随着南亚夏季风的建立和副热带急流的北抬,高原降水呈现出多尺度变化和多因子影响的特征。本文基于1961-2020年的GPCC逐月降水资料和ERA5逐月再分析数据的环流场数据,分析了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5-9月季风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规律,分析了夏季风期高原降水时空演变特征的机制。结果表明:气候平均态下,高原降水自5月开始增强并向北推进,并于7月延伸至高原中部;9月份后高原降水开始南撤;季风期降水的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第二模态显示,以唐古拉山为界,高原南北部季风期降水异常呈南北反向的偶极性分布。在年代季尺度上,高原南部降水1961-1980年偏少,1981-2002年较多,2002-2019年又偏少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总体来看,1961-2020年的60年间,季风期高原南部降水呈略微减少的线性趋势,这可能和南亚夏季风的衰退有关。高原北部降水基本和南部呈相反变化,1961-2020年间,季风期高原北部降水则存在着28 mm·(10a)^(-1)增加的趋势,高原南部降水呈-3 mm·(10a)^(-1)略微减少趋势。对应高原南部和北部降水的大气环流结果表明,高原南部降水主要受南亚夏季风影响,南亚夏季风的推进及撤退直接影响着高原南部的降水的增加和减少,而高原北部降水则与中纬度西风急流中的Rossby波传播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降水
环流
南亚季风
西风急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藏铁路沿线气候特征精细化模拟研究
1
作者
路富全
杨耀先
胡泽勇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
环境
资源
研究
院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
环境
资源
研究
院
兰州
资源
环境
职业
技术
大学
中国科学院
大学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8-882,共15页
基金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P2021G047)。
文摘
青藏铁路格拉段(以下简称青藏铁路),特别是从西大滩至安多穿越550 km多年冻土区的路段,沿线有着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冻土环境。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和多年冻土退化,对于建造在多年冻土之上的青藏铁路的维护需求剧增,为了能充分捕捉青藏铁路沿线地区复杂的地形地貌对局地气候变化的影响,以期对青藏铁路的运行维护提供理论支持。本文利用铁路沿线站点观测数据,并以ERA5数据驱动WRF模式进行网格距离为10 km×10 km的动力降尺度模拟。结果显示,青藏铁路沿线的六个站点自1998-2020年普遍呈现增温趋势,增温率最低的站点为0.27℃·(10a)^(-1),最高为0.56℃·(10a)^(-1);WRF模式对表面气温的模拟在年平均气温结果与观测数据略有差异,在夏季和秋季的模拟结果较好,夏季相关系数达到0.95以上,秋季在0.80以上,春季和冬季较差;WRF降水模拟的结果显示,Nudging方法有效改进了青藏高原夏季降水的湿偏差,青藏铁路北段至铁路南段降水逐渐增加,且在铁路中部降水出现极大值。WRF模式在青藏高原的温度和降水模拟上仍存在着一定的冷偏差和湿偏差,寻找新的方法或利用高质量驱动数据来驱动模式将可能对青藏高原地区的降尺度模拟结果有更进一步的改善。
关键词
青藏铁路
WRF模式
动力降尺度
精细化模拟
气温和降水
Keywords
Qinghai-Xizang Railway
WRF model
dynamical downscaling
fine-scale simulation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分类号
P412.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藏高原夏季风及其影响研究回顾与展望
2
作者
胡泽勇
樊威伟
荀学义
王冠添
杨耀先
张欢
王灏
王立梓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
环境
资源
研究
院冰冻圈科学与冻土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
那曲高寒
气候
环境
西藏自治区野外科学观测
研究
站
中国科学院
大学
内蒙古
大学
生态与
环境
学院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气候资源开发及防灾减灾研究室
出处
《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8-949,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330609、42365003)
西藏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XZ202501JD0022)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103)。
文摘
青藏高原(简称高原)夏季风作为亚洲夏季风系统的重要成员,通过调控高原夏季环流及降水时、空演变,显著影响高原能量和水分循环。对高原夏季风及其气候效应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青藏高原夏季环流异常机制的理解,而且对提升青藏高原夏季气候的预测水平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文中从高原夏季风的提出、变化特征、影响因子等方面进行了回顾,对青藏高原夏季风建立和撤退的气候态特征、中高纬度大气遥相关与青藏高原夏季风的关系及青藏高原夏季风气候影响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并就高原夏季风研究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原夏季风
气候效应
大气遥相关
Keywords
Qingzang plateau
Qingzang plateau summer monsoon
Climatic impacts
Atmospheric teleconnection
分类号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60年青藏高原季风期降水的南北变化特征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
12
3
作者
王灏
胡泽勇
杨耀先
樊威伟
路富全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
环境
资源
研究
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
气候
变化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
环境
资源
研究
院那曲高寒
气候
环境
观测
研究
站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气候资源开发及防灾减灾研究室
中国科学院
大学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48-857,共10页
基金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103)
中国国铁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P2021G047)
+1 种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00601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837208)。
文摘
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一直是被研究的重点,国外的学者更多地关注的是青藏高原对全球气候系统的影响,但是其本身的气候变化也是全球气候系统变化中的重要分量。随着南亚夏季风的建立和副热带急流的北抬,高原降水呈现出多尺度变化和多因子影响的特征。本文基于1961-2020年的GPCC逐月降水资料和ERA5逐月再分析数据的环流场数据,分析了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5-9月季风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规律,分析了夏季风期高原降水时空演变特征的机制。结果表明:气候平均态下,高原降水自5月开始增强并向北推进,并于7月延伸至高原中部;9月份后高原降水开始南撤;季风期降水的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第二模态显示,以唐古拉山为界,高原南北部季风期降水异常呈南北反向的偶极性分布。在年代季尺度上,高原南部降水1961-1980年偏少,1981-2002年较多,2002-2019年又偏少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总体来看,1961-2020年的60年间,季风期高原南部降水呈略微减少的线性趋势,这可能和南亚夏季风的衰退有关。高原北部降水基本和南部呈相反变化,1961-2020年间,季风期高原北部降水则存在着28 mm·(10a)^(-1)增加的趋势,高原南部降水呈-3 mm·(10a)^(-1)略微减少趋势。对应高原南部和北部降水的大气环流结果表明,高原南部降水主要受南亚夏季风影响,南亚夏季风的推进及撤退直接影响着高原南部的降水的增加和减少,而高原北部降水则与中纬度西风急流中的Rossby波传播有关。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降水
环流
南亚季风
西风急流
Keywords
Qinghai-Xizang Plateau
precipitation
circulation
South Asian monsoon
westerly jet
分类号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青藏铁路沿线气候特征精细化模拟研究
路富全
杨耀先
胡泽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青藏高原夏季风及其影响研究回顾与展望
胡泽勇
樊威伟
荀学义
王冠添
杨耀先
张欢
王灏
王立梓
《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近60年青藏高原季风期降水的南北变化特征及机理研究
王灏
胡泽勇
杨耀先
樊威伟
路富全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