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兰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绘画作品选登
1
作者 张亚伟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F0004-F0004,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建设趋势下艺术院校教学机制创新的特殊优势与特色路径研究
2
作者 王奎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2期19-21,共3页
艺术院校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艺术人才的主阵地,承担着传承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任务。在艺术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部分艺术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未能结合艺术院校学生的现实需求,表现出了一定的不适应... 艺术院校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艺术人才的主阵地,承担着传承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任务。在艺术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部分艺术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未能结合艺术院校学生的现实需求,表现出了一定的不适应性;同时艺术院校的学生也存在重专轻文、理性思维薄弱、对思政教育缺少兴趣等不良倾向。艺术院校应当正视目前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艺术院校教学机制创新的特殊优势,将艺术专业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开拓课程思政建设方针的驱使下艺术院校教学机制创新的特色路径,为建设文化强国和培养新型艺术人才做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院校 课程思政建设 机制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视域下兰州市旅游景区营销现状及对策探讨
3
作者 汪亚飞 韩永林 《绿色科技》 2024年第3期210-214,228,共6页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营销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旅游景区发展的需求。基于网络数据调查分析并结合问卷调查,对兰州市旅游景区在各大旅游平台及“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的营销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发现兰州市旅游景区存...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营销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旅游景区发展的需求。基于网络数据调查分析并结合问卷调查,对兰州市旅游景区在各大旅游平台及“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的营销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发现兰州市旅游景区存在旅游营销的理念淡薄、网络传播重视不足等问题,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提升网络营销意识,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景区工作人员对网络营销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创新旅游平台营销体系。在网络平台如微博,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营销体系、制定具体的网络平台应用方案,包括内容策划、发布频率、互动方式等方面的解决措施,以期为其他景区的营销提供参考,更好地为实现景区营销目标,提升旅游景区效果擎画蓝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景区 OTA旅游平台 营销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铺叠层数对涤/锦复合超纤人造革紫外线防护性能影响研究
4
作者 孟少妮 张才前 孛佩蓉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2,76,共6页
涤/锦复合超纤人造革夏季服装具有透气、散热、紫外防护等特点,其中紫外线防护性能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为研究涤/锦复合超纤人造革的规格及其铺叠层数与其紫外线防护性能关系,选取了不同规格的面料,并分别测试其在原样单层、双层、三... 涤/锦复合超纤人造革夏季服装具有透气、散热、紫外防护等特点,其中紫外线防护性能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为研究涤/锦复合超纤人造革的规格及其铺叠层数与其紫外线防护性能关系,选取了不同规格的面料,并分别测试其在原样单层、双层、三层叠加条件下的紫外线防护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面料在双层及以上的铺叠情况下均能满足防紫外面料的标准要求;经纬密度较大的涤/锦复合超纤人造革具备好的防紫外线性能,面料不同位置对长波紫外线(UVA)透射率标准偏差随铺叠层数增加而减小,而紫外线防护系数(UPF)的变异系数(CV)则无减小趋势;单层面料的UVA透射率与总密度呈负线性相关,UPF值与总密度和紧度乘积呈正线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锦复合 超纤人造革 紫外防护 多层铺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李合户”:民族交融的自然位育与在地实践
5
作者 牛乐 王婷婷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4-43,共10页
“张李合户”是西北地区历史上蒙汉民族交融形成的文化习俗,也是兼具象征内涵和实践意义的社会交往活动。该习俗始于明初,从早期简单的走亲访友及祭祀祖先活动,逐渐发展成内容丰富的大规模“合户”社火,在民俗仪式中呈现由“分”达“合... “张李合户”是西北地区历史上蒙汉民族交融形成的文化习俗,也是兼具象征内涵和实践意义的社会交往活动。该习俗始于明初,从早期简单的走亲访友及祭祀祖先活动,逐渐发展成内容丰富的大规模“合户”社火,在民俗仪式中呈现由“分”达“合”的符号表征,成为研究西北地区蒙汉融合历史的文化样本。两姓族谱中的名讳记录、改姓与分姓、分户与合户等历史事件从不同侧面呈现了蒙汉民族在语言、亲属制度、生计选择、户籍体系等方面的交互影响,体现了多民族血缘关系与文化谱系的融合生长,在此过程中,自然位育、社会变迁与人的情感动机、在地实践互构形塑,成为促进民族融合的实质动力,形成多元交融的文化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张李合户” 蒙汉民族关系 自然位育 在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文化环境中的临夏砖雕艺术探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林雪红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6期150-155,共6页
临夏地处多民族历史文化交会点,在多元文化环境中产生的临夏砖雕艺术,以回族艺术风格为主体,吸收融合了多民族传统装饰艺术特点。在题材内容、纹样造型、表现手法等方面不断创新,发展成为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和地域文化特征的民间艺术瑰宝... 临夏地处多民族历史文化交会点,在多元文化环境中产生的临夏砖雕艺术,以回族艺术风格为主体,吸收融合了多民族传统装饰艺术特点。在题材内容、纹样造型、表现手法等方面不断创新,发展成为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和地域文化特征的民间艺术瑰宝。其独特的纹样、丰富的内涵、精湛的雕刻技艺,反映了当地民众的创造智慧和审美趣味,体现着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在传承民族民间艺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方面有着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夏砖雕 纹样类型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裕固族的民间艺术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梁瑾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6期62-69,共8页
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研究是民族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裕固族研究在族源、族称、语言、民俗以及文化变迁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于裕固族民间艺术的研究也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但相对而言依然较为薄弱。本文尝试... 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研究是民族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裕固族研究在族源、族称、语言、民俗以及文化变迁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于裕固族民间艺术的研究也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但相对而言依然较为薄弱。本文尝试对这一时期的裕固族民间艺术研究进行详细梳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提升相关研究整体水品作出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艺术 裕固族 民间艺术 整理与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环纳木错湖区岩画遗存的时代分析
8
作者 庞颖 汤惠生 李永宪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41,共16页
文章是2021年“环纳木错湖泊区科学考察队”对西藏纳木错及藏北高海拔湖区岩画考古调查的年代学研究报告。文章对纳木错扎西岛、尼玛县加林山和夏桑三处具有代表性的岩画遗存进行了包括U-Th与C^(14)测年技术在内的考古学综合分析,认为... 文章是2021年“环纳木错湖泊区科学考察队”对西藏纳木错及藏北高海拔湖区岩画考古调查的年代学研究报告。文章对纳木错扎西岛、尼玛县加林山和夏桑三处具有代表性的岩画遗存进行了包括U-Th与C^(14)测年技术在内的考古学综合分析,认为纳木错等藏北内陆湖泊地区两种技术(琢刻、涂绘)制作的岩画其时代是基本平行共存的,该区域大量岩画制作于距今2000年前后至7~9世纪的吐蕃时期,U-Th与C^(14)测年数据还显示其中涂绘岩画的制作可能早到距今2200年或更早。对岩画遗存形式的分析表明,纳木错扎西岛至少在公元7~9世纪,已是藏北神祇崇拜及宗教信仰的重要场所,而不同文化因素的岩画显示出古代西藏积极参与“高原丝绸之路”的文化互动,即古代西藏与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交往交流与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大湖区岩画 U-Th与C^(14)测年技术 图像文化因素 “高原丝绸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千佛洞二窟卷草纹审美形态的文化变迁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前军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1期125-129,共5页
东千佛洞壁画作为西夏壁画艺术的代表,是敦煌壁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东千佛洞二窟的壁画中,布满了场面宏大、视觉优美的卷草纹图样,内容融合汉、藏佛教艺术特点,体现了西夏时期装饰图案的显著特点与民族特色。本文从美术创作与文化... 东千佛洞壁画作为西夏壁画艺术的代表,是敦煌壁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东千佛洞二窟的壁画中,布满了场面宏大、视觉优美的卷草纹图样,内容融合汉、藏佛教艺术特点,体现了西夏时期装饰图案的显著特点与民族特色。本文从美术创作与文化研究的角度,通过发掘卷草纹出现的文化原因和其独特艺术样式的形成机制,对卷草纹图样的典型性和独特性展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千佛洞二窟 壁画艺术 卷草纹饰 民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文化影响下的西夏陶瓷牡丹纹样发展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圣国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9-84,共6页
研究发现,西夏陶瓷的装饰纹样主要由唐宋装饰元素和自创纹样构成。在中原文化的西渐过程中,对西夏陶瓷装饰产生深刻影响的主要是唐代传统纹样和宋代生色花纹样两个方面。通过对西夏陶瓷纹样的图像分析与比较,试图揭示西夏陶瓷纹饰的文... 研究发现,西夏陶瓷的装饰纹样主要由唐宋装饰元素和自创纹样构成。在中原文化的西渐过程中,对西夏陶瓷装饰产生深刻影响的主要是唐代传统纹样和宋代生色花纹样两个方面。通过对西夏陶瓷纹样的图像分析与比较,试图揭示西夏陶瓷纹饰的文化渊源及在传播中的形态流变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文化 西夏陶瓷 牡丹纹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仁学与创意设计伦理之辨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兴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23,共4页
创意设计不能脱离来自理论层面的审视,尤其是道德伦理的考量。建立科学的创意设计学科体系,使之真正成为社会进步、人类发展的保证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建基于此,对于民族哲学传统重要源头的孔子仁学与创意设计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 创意设计不能脱离来自理论层面的审视,尤其是道德伦理的考量。建立科学的创意设计学科体系,使之真正成为社会进步、人类发展的保证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建基于此,对于民族哲学传统重要源头的孔子仁学与创意设计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以获得实践支撑及发展导向,日益显示出相应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仁学 创意设计 创意设计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兰县置废与辖境申说
12
作者 高启安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1-107,共7页
位于丝绸之路北线中段、今甘肃省白银市境内的乌兰县,旋置旋废。始设于周武帝保定三年(562),可能废于建德六年(572);唐武德九年(623)重置;建中四年(783),乌兰县境划归吐蕃。唐乌兰县所辖三乡,西境以白鹿烽(今景泰县上沙沃镇白墩子)为界... 位于丝绸之路北线中段、今甘肃省白银市境内的乌兰县,旋置旋废。始设于周武帝保定三年(562),可能废于建德六年(572);唐武德九年(623)重置;建中四年(783),乌兰县境划归吐蕃。唐乌兰县所辖三乡,西境以白鹿烽(今景泰县上沙沃镇白墩子)为界。一乡,所辖范围即县城所在地及其附近,包括今景泰县五佛乡沿河一带,还可能包括河对岸的靖远县发裕堡及北城滩;一乡,为唐代新泉流域,靠泉水耕作的新泉绿洲(即媪围河谷绿洲区),主要为今景泰县芦阳镇辖境,包括吊沟古城一带;一乡,应即今景泰县上沙沃镇以东白墩子、大圪垯、天涝坝梁等盐泽周边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路北道 乌兰县 白鹿烽 北城滩 新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壁画的伦理价值探析
13
作者 高兴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8-154,共7页
作为人类文化范畴中的精华,敦煌壁画因见诸视觉的外在特征而极易被当作纯艺术的产物,蕴藏其中的兼具精神与世俗双重层面的本质因此而被忽略。事实上,"道德、伦理"作为"人类文化"的核心,在敦煌壁画的组成成分中占有... 作为人类文化范畴中的精华,敦煌壁画因见诸视觉的外在特征而极易被当作纯艺术的产物,蕴藏其中的兼具精神与世俗双重层面的本质因此而被忽略。事实上,"道德、伦理"作为"人类文化"的核心,在敦煌壁画的组成成分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对这个部分投以关注并加以探究,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特定区域的伦理道德的发展变迁,又可以一定限度地还原敦煌壁画作为敦煌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本来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壁画 佛教艺术 道德绘画 艺术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画设计《金秋祁连》
14
作者 马才飞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I0004-I0004,共1页
关键词 插画设计 《金秋祁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贾雯婷插画作品
15
作者 贾雯婷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肖金志雕塑作品
16
作者 肖金志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