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OA理论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证研究——以听说教学为例 被引量:73
1
作者 高频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2-107,共6页
运用产出导向法(POA)理论,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大学英语听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由"驱动—促成—评价"三环节教学流程构建而成,这种新型模式能够有效地将输入材料从接收性知识转换为产出性知识,即利用微视频中的听力内容呈... 运用产出导向法(POA)理论,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大学英语听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由"驱动—促成—评价"三环节教学流程构建而成,这种新型模式能够有效地将输入材料从接收性知识转换为产出性知识,即利用微视频中的听力内容呈现场景,并描述任务要求以驱动学生完成知识产出,再利用课堂互动对学生产出结果进行评价。这种大学英语听说翻转课堂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能够真正提高我国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从而实现教学手段和教育深度结合的最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A 翻转课堂 驱动 促成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大学英语语法教学 被引量:5
2
作者 郝倩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3期153-157,共5页
以生态语言学为指导,探讨大学英语语法生态课堂模式的构建,分析语法教学环节各个要素保持平衡的必要性和策略,并通过测试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讨论生态语言观下的语法教学是否有效,是否能提高学生的语法水平,是否能提升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 以生态语言学为指导,探讨大学英语语法生态课堂模式的构建,分析语法教学环节各个要素保持平衡的必要性和策略,并通过测试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讨论生态语言观下的语法教学是否有效,是否能提高学生的语法水平,是否能提升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等问题。研究表明,构建生态环境良好、可持续发展的大学英语语法课堂模式,可以切实提高其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语言学 语法教学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CGE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钟方雷 郭爱君 +1 位作者 王康 张彦琼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194-197,共4页
在调整水价之前,必须明确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本文以黑河中游张掖市为例,将水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纳入CGE模型中,利用模型对提高现行水价的影响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提高水价会对经济系统产生不利影响,但影响幅度不大;更重要的... 在调整水价之前,必须明确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本文以黑河中游张掖市为例,将水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纳入CGE模型中,利用模型对提高现行水价的影响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提高水价会对经济系统产生不利影响,但影响幅度不大;更重要的是水价的提高能促进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水价改革还必须重视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应该在提高水价的同时努力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就业,从而减少水价改革对社会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GE模型 水价 张掖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more and more”及其触发环境研究:词汇触发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德超 杨晓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16-126,共11页
本研究根据Michael Hoey提出的词汇触发理论,分别考察了英文短语"more and more"在香港理工大学汉英当代文本平行语料库(PCCE)、英国国家语料库(BNC)和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CLEC)中的频率、类连接形式与搭配形式。研究发现,... 本研究根据Michael Hoey提出的词汇触发理论,分别考察了英文短语"more and more"在香港理工大学汉英当代文本平行语料库(PCCE)、英国国家语料库(BNC)和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CLEC)中的频率、类连接形式与搭配形式。研究发现,母语环境和非母语环境、双语转换环境和语言直接使用环境下的"more and more"触发模式均有各自的特征,源语文本和母语迁移对触发亦有明显的影响作用。本文认为,词汇触发理论能让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重新审视翻译中原文与译文的"对等"关系问题,揭示出某些中、英文词汇即便是语义上完全对等,但由于文化差异等原因,经它们触发的在原文和译文句子中的位置、搭配、语用联想等方面却未必完全一样。这正是原文与译文在行文及风格上不一致的深层原因。因此,词汇触发理论不仅对英汉翻译具有实际指导意义,还提供了英汉对比研究的理论新视角,值得我们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eandmore 词汇触发理论 平行语料库 对等 英汉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ACTS框架下西北典型生态经济问题研究综述 被引量:1
5
作者 钟方雷 郭爱君 张彦琼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3-89,共7页
与传统学科界限鲜明不同,生态经济学强调跨学科交叉研究,注重让问题来决定研究工具集,而不是由研究工具来决定合适的对象。由于生态经济问题涉及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研究对象属性多样、关系复杂,既有采用传统意义上的生态经济学方... 与传统学科界限鲜明不同,生态经济学强调跨学科交叉研究,注重让问题来决定研究工具集,而不是由研究工具来决定合适的对象。由于生态经济问题涉及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研究对象属性多样、关系复杂,既有采用传统意义上的生态经济学方法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等方法,也包括生活质量、生计途径、消费评估等社会学方法。因此,采取关注学科主要方法发展演化的思路,难以系统地总结生态经济研究进展。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无疑是生态经济研究的"天然典型实验场",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遵循从研究对象出发的思路,采用经典的ImPACTS等式框架,以更宽泛的视野和系统的思维框架综述了西北地区典型生态经济实证研究的思路,即:采用等级层次分析方法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某个或多个结构性成分及其关系,再用实际结果检验其正确性。综述重要进展包括:可持续性衡量从物质、能量和信息角度开展了水资源承载力、生态足迹、能值与上升性的研究;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的价值评估开展了条件估值和选择模型,以及环境经济账户、物质流等集成核算工作;人类福利状况评价开展了幸福及生活质量核算工作;开展了生态补偿全流程的实证研究工作;集成模拟模型开展了空间建模环境的构建及简单自然过程的模拟,以LUCC和生态补偿为例进行了较好的自然过程和人文因素相耦合的集成模拟研究;以社会适应性能力作为整体性指标研究了社会资源对水资源的适应作用,将社会资源解耦为文化类型、社会资本和制度三个维度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开展研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PACTS等式 典型生态经济问题 研究综述 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午夜阳光》看文艺片青春元素的表达
6
作者 罗天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3-125,共3页
文艺片属于电影的某一类型分支,是文学艺术影片的简称。文艺片中文学性和艺术性并存,这是其区别于商业电影的地方。对于文艺片来说,电影是第一艺术,其中集合了文字、图像与声音三种文学表现形式,所以文艺电影要求有很高的审美性。因此... 文艺片属于电影的某一类型分支,是文学艺术影片的简称。文艺片中文学性和艺术性并存,这是其区别于商业电影的地方。对于文艺片来说,电影是第一艺术,其中集合了文字、图像与声音三种文学表现形式,所以文艺电影要求有很高的审美性。因此在保证电影艺术化表达的过程中,文艺片通常采用诸多不同类型电影表现形式,以此来丰富电影的创作内核。本文将以《午夜阳光》为例,对文艺电影作品中青春元素的表达进行系统性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午夜阳光》 文艺作品 青春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文化视域下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
7
作者 罗天霞 王文 《福建茶叶》 2018年第12期107-107,共1页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现如今世界文化的发展呈现出一种相互交融的态势,英美文化在世界文化领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对于推动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意义重大。而茶文化作为世界性的文化,我们对英美文学作品中蕴含的语言艺术进行赏析,将其与...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现如今世界文化的发展呈现出一种相互交融的态势,英美文化在世界文化领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对于推动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意义重大。而茶文化作为世界性的文化,我们对英美文学作品中蕴含的语言艺术进行赏析,将其与茶文化不断结合起来,在不同中寻找相同,不断探索文化的奥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英美文学 语言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翻译视域下古典小说与当代小说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对比研究——基于《儒林外史》译本和《活着》译本的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杨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7-155,共9页
生态翻译学以整体翻译生态环境为平台,为译者提供了在选择与适应过程中选取最优译法的可能。作为文化印记载体的文化负载词是翻译生态环境中连通原文本和读者的关键,文化负载词的这个“惑”若在译本中得不到合理恰当的“解”,原文本便... 生态翻译学以整体翻译生态环境为平台,为译者提供了在选择与适应过程中选取最优译法的可能。作为文化印记载体的文化负载词是翻译生态环境中连通原文本和读者的关键,文化负载词的这个“惑”若在译本中得不到合理恰当的“解”,原文本便无法以完整真实的面貌在译本中得以展现,进而读者从译本中获得的文化体验也必定是存在损耗的。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看,以杨宪益夫妇英译本《儒林外史》和白睿文英译本《活着》为例,语言维度、文化维度、交际维度的文化负载词能够有效帮助译者实现“适应性选择”和“选择性适应”的动态平衡。中国优秀文学的“走出去”乃至中国文化的“走出去”,需要以翻译生态环境中各个相关要素的考量为依据,以适应性选择为基础确定可行的翻译策略,采取适宜的翻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 文化负载词 英译 《儒林外史》 《活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文性文类视角下的戏仿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张俪萍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1-175,共5页
作为一种文学和文化现象,戏仿已成为当前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风头正健的关键词。戏仿在后现代时期的流行是因为它彰显了后现代多元、解构的精神要义,迎合了流行文化和大众时尚的口味。由此,对它的研究应该是多视角、全方位的立体透视。... 作为一种文学和文化现象,戏仿已成为当前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风头正健的关键词。戏仿在后现代时期的流行是因为它彰显了后现代多元、解构的精神要义,迎合了流行文化和大众时尚的口味。由此,对它的研究应该是多视角、全方位的立体透视。在多义范畴内的互文性应该是戏仿研究的一种正确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文类 戏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甘肃物流发展对经济带动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莹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8-54,共7页
随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不断推进,甘肃对外抢抓“一带一路”机遇,对内主动融入国内物流大通道,全力推进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物流业作为甘肃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其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同时,经济的... 随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不断推进,甘肃对外抢抓“一带一路”机遇,对内主动融入国内物流大通道,全力推进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物流业作为甘肃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其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会为物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为揭示物流发展对经济的带动机理,梳理甘肃物流与经济发展现状,构建甘肃物流-经济系统动力学模型,提出系统动力学仿真策略,研究固定资产投资、社会货运总量以及物流成本波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从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和财政支持力度、通过高质量物流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继续出台政策引导运输结构优化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等方面,提出推动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甘肃 物流 经济 新发展格局 系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境旅游地的文化感知与话语转换模式——基于生态翻译理论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强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2-96,共5页
立足境外游客引导旅游消费的文化特性的感知、适应性引导以及文本或非文本转换的处置,是入境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与翻译这一社会科学门类的具体任务。而从生态翻译学的视域来看待并推进入境目的地形象翻译,则是针对境外游客对旅游目的地... 立足境外游客引导旅游消费的文化特性的感知、适应性引导以及文本或非文本转换的处置,是入境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与翻译这一社会科学门类的具体任务。而从生态翻译学的视域来看待并推进入境目的地形象翻译,则是针对境外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能动文化认知、消费与交互的所有机理的考察。因而尝试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出发,以境外游客入境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及其行为模式作为主要分析对象和框架,从而探索其认同感的提升与问题应对策略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境目的地 形象感知 生态翻译学 文化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言学中语义指向分析与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般若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Z期79-80,共2页
在语言学发展中,"语义指向"其理论最为关心的是句法结构与概念结构之间的关系。为了使"语义指向"理论在语言学中得到更好的应用,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对"语义指向"理论进行分析,并对语义特征的三个角度进... 在语言学发展中,"语义指向"其理论最为关心的是句法结构与概念结构之间的关系。为了使"语义指向"理论在语言学中得到更好的应用,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对"语义指向"理论进行分析,并对语义特征的三个角度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学 语义指向 认知语用 理论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努斯”家园情结——库切与卡鲁农场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亮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1-104,共4页
通过对南非诺贝尔获奖作家库切成长经历的分析,可以发现他对其家族的卡鲁农场有一种"雅努斯"式的家园情结,即心之所望却又无法完全托付的矛盾心理。卡鲁农场承载的这种情感是库切写作的张力,一方面不仅他早中期的小说大都以... 通过对南非诺贝尔获奖作家库切成长经历的分析,可以发现他对其家族的卡鲁农场有一种"雅努斯"式的家园情结,即心之所望却又无法完全托付的矛盾心理。卡鲁农场承载的这种情感是库切写作的张力,一方面不仅他早中期的小说大都以农场语境为背景,并且在20世纪初的作品《依然》和《耻》中又回归这一主题,另一方面他清楚农场小说写作的历史局限,进而选择自己独特的书写方式来赋予作品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切 卡鲁农场 雅努斯家园情结 农场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津词典学手册》评述
14
作者 马永强 王仁强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6-160,共5页
0引言 近年来,国际范围内的词典学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系列优秀的词典学著作在各大出版社相继问世,其中牛津大学出版社就是优秀代表,出版了多部词典学经典著作。这些词典学经典理论著作的出版不但进一步深化了词典学系统理论... 0引言 近年来,国际范围内的词典学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系列优秀的词典学著作在各大出版社相继问世,其中牛津大学出版社就是优秀代表,出版了多部词典学经典著作。这些词典学经典理论著作的出版不但进一步深化了词典学系统理论的研究,而且推动了词典编纂实践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津大学出版社 词典学理论 手册 经典著作 国际范围 系统理论 理论著作 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农产品对外贸易数字化转型路径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菁 林卓睿 《现代化农业》 2023年第8期57-59,共3页
随着数字经济与农业融合程度加深,数字农业逐渐改变着原有的生产经营方式、产业结构以及对外贸易方式,成为农业战略转型的新动力,因而加速农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数字化进程,是传统农业结构升级改造的切入点,也是我国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关... 随着数字经济与农业融合程度加深,数字农业逐渐改变着原有的生产经营方式、产业结构以及对外贸易方式,成为农业战略转型的新动力,因而加速农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数字化进程,是传统农业结构升级改造的切入点,也是我国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环节,更是甘肃等相对落后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转型的新方向。文章旨在研究如何推动数字经济背景下甘肃省农产品对外贸易的高质量发展,立足于甘肃省省情与数据分析结果,分析甘肃省农产品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数字化转型对策,以期推动甘肃省农业现代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农业 数字化转型 农产品对外贸易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对“异”的考验与英诗汉译的发展
16
作者 王杨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132-140,共9页
英诗汉译,从最初的"民族化"译法,渐发展至"自由化"译法,再采用分别注重字数与顿数的译法,直至二者兼顾的译法,在这逾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一代代的译者对英诗原作中的"异"经历了由陌生、质疑、排斥直至最终... 英诗汉译,从最初的"民族化"译法,渐发展至"自由化"译法,再采用分别注重字数与顿数的译法,直至二者兼顾的译法,在这逾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一代代的译者对英诗原作中的"异"经历了由陌生、质疑、排斥直至最终的接纳;蕴含于原作中的"异"在译作中得以释放,此间不可忘记的正是译家们所做的大胆尝试及艰苦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的考验 “民族化”译法 “自由化”译法 “字数相应”译法 “以顿代步”译法 “字数与顿数兼顾”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诗汉译中的折射:再探译诗的修改
17
作者 王杨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3期147-152,共6页
翻译,以两种文学系统为其考量参照,亦可理解为对原作的"折射"。在将一部作品由原文学系统带入目的语文学系统时,翻译所体现出的不只是意义上的对等,更是两种文学观念的妥协。在这一不同的视角下再次重新审读英诗之汉译及对原... 翻译,以两种文学系统为其考量参照,亦可理解为对原作的"折射"。在将一部作品由原文学系统带入目的语文学系统时,翻译所体现出的不只是意义上的对等,更是两种文学观念的妥协。在这一不同的视角下再次重新审读英诗之汉译及对原译的再修改,新的折射一直在持续发生,其目的正是向原作无限逼近,竭尽所能力求更真切地呈现原作之样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射 英诗汉译 “自由化”译法 “以顿代步”译法 “字数与顿数兼顾”译法 逆向修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与不变:西方文学经典形成机制中的文学本质特征思考
18
作者 李维兴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9-133,共5页
不论是站在创作者的角度,还是站在接受者的角度,古今中外文学经典的形成都有其不变的对文学语言的审美追求、对人性的探讨和对真善美的宣扬;但不同的文化群体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对真善美的艺术准则和内涵的认识和理解是有所发展和变... 不论是站在创作者的角度,还是站在接受者的角度,古今中外文学经典的形成都有其不变的对文学语言的审美追求、对人性的探讨和对真善美的宣扬;但不同的文化群体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对真善美的艺术准则和内涵的认识和理解是有所发展和变化的。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文学的形式、内容和功用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在不同的文化群体中和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和社会需求;这些因素促成或制约了文学经典的形成。因此,要创作出经典文学作品,既要不断追求和准确把握历代经典文学那些不变的普遍价值;又要敏于洞悉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从形式、内容和功用上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使作品植根于民众的现实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经典 价值追求 人性 社会功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痊愈的本能:创伤叙事下《被中断的女孩》的自由主题解读
19
作者 张宇 石静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7期111-119,共9页
《被中断的女孩》是美国作家苏珊娜·凯森出版于1993年的回忆录,它讲述了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被诊断患有边缘人格障碍的凯森在美国著名的精神病院——麦克林疗养院的经历和见闻。该作品是一部创伤文本,它不仅呈现了一群边缘人的精... 《被中断的女孩》是美国作家苏珊娜·凯森出版于1993年的回忆录,它讲述了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被诊断患有边缘人格障碍的凯森在美国著名的精神病院——麦克林疗养院的经历和见闻。该作品是一部创伤文本,它不仅呈现了一群边缘人的精神现实和偏离常规的疯狂故事,更表达了凯森多年后对自我、他人和社会的反思。主要用文体学的分析方法,结合分析作品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解读出凯森创伤叙事的背后是她对自由主题赋予理性的思考与探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中断的女孩》 创伤叙事 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