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苯胺/凹凸棒石/聚砜复合膜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索陇宁 尚秀丽 +3 位作者 吴海霞 唐蓉萍 周艳青 胡中爱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45,共3页
采用化学原位聚合法合成了盐酸掺杂聚苯胺/凹凸棒石(PANI/ATP)纳米导电复合材料。以聚砜(PSF)为成膜剂制得聚合物溶液,并定量滴加到玻碳电极上制得PANI/ATP/PSF复合膜电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样品形貌、结构进... 采用化学原位聚合法合成了盐酸掺杂聚苯胺/凹凸棒石(PANI/ATP)纳米导电复合材料。以聚砜(PSF)为成膜剂制得聚合物溶液,并定量滴加到玻碳电极上制得PANI/ATP/PSF复合膜电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样品形貌、结构进行表征。利用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及恒电流充放电技术研究其电容性能。结果表明,多孔结构的PANI/ATP/PSF复合材料在1mol/L H2SO4溶液中具有良好的电容性能,在0.5A/g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可达到465F/g,且该超级电容器具有较小的内阻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凹凸棒石 原位聚合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压器油脱酸剂技术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林 唐晓东 +1 位作者 孙贵利 王焕梅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07年第3期217-220,共4页
以减一线脱蜡酸洗油为原料,采用脱酸剂技术替代酸碱精制法生产变压器油中的碱洗—水洗工序,在氢氧化钠/环烷酸摩尔比为1.3,相分离时间为40 min,脱酸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2.0 min,脱酸剂用量占原料体积分数5%的条件下,可制备精制变压器... 以减一线脱蜡酸洗油为原料,采用脱酸剂技术替代酸碱精制法生产变压器油中的碱洗—水洗工序,在氢氧化钠/环烷酸摩尔比为1.3,相分离时间为40 min,脱酸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2.0 min,脱酸剂用量占原料体积分数5%的条件下,可制备精制变压器油。结果表明,与酸碱精制工艺相比,脱酸剂技术具有碱用量低,脱酸剂用量小,废液排放量少,精制变压器油收率高,适应原料范围宽和脱酸剂可再生循环使用等优点;精制变压器油酸值(KOH)为0.015 mg/g,残炭质量分数为0.037%,收率为90.1%;精制变压器油性质满足GB 2536—90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油 环烷酸 脱酸剂 酸值 精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及其产品中硫危害的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罗资琴 《宁夏石油化工》 2003年第3期8-10,共3页
对石油及其产品中硫化物的存在类型及各种危害进行了理论分析,介绍了当前的脱硫技术发展状况。
关键词 石油 产品 硫化物 危害 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聚砜复合膜的电化学合成及阻抗光谱研究
4
作者 尚秀丽 冯文成 +1 位作者 索陇宁 胡中爱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2-54,共3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酸性溶液中制备出具有多孔结构的聚苯胺/聚砜(PANI/PSF)复合膜。SEM结果显示:复合膜具有不对称的微孔结构,背面是不规则微孔结构的聚苯胺层,正面是海绵状的聚砜层。阻抗光谱研究表明:导电态时,复合膜电极在高频区为1个...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酸性溶液中制备出具有多孔结构的聚苯胺/聚砜(PANI/PSF)复合膜。SEM结果显示:复合膜具有不对称的微孔结构,背面是不规则微孔结构的聚苯胺层,正面是海绵状的聚砜层。阻抗光谱研究表明:导电态时,复合膜电极在高频区为1个半圆,在低频区为45°直线,说明此时电极是受扩散控制的。氧化态时,在全频范围内为1/2半圆,说明存在较大的电荷传递电阻。此外,根据交流阻抗谱图拟合出了等效电路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复合膜 阻抗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_4^(2-)/La_2O_3-TiO_2-HZSM-5催化合成癸二酸二丁酯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淑芬 甘黎明 史文权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10,共4页
制备了 SO_4^(2-)/La_2O_3~TiO_2-HZSM-5超强酸催化剂,用于催化癸二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反应,研究了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a^(3+)浸渍浓度为0.07 mol/L,经110℃烘干后于500℃焙烧3 h 所得催化剂的活性较好。用正交实验... 制备了 SO_4^(2-)/La_2O_3~TiO_2-HZSM-5超强酸催化剂,用于催化癸二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反应,研究了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a^(3+)浸渍浓度为0.07 mol/L,经110℃烘干后于500℃焙烧3 h 所得催化剂的活性较好。用正交实验法考察了酯化反应的影响因素,最佳实验条件为:正丁醇/癸二酸(物质的量比)=4:1,反应时间3 h,催化剂用量1.5%(质量分数),酯化率可达98.7%。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和再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4^2- 癸二酸二丁酯 催化合成 超强酸催化剂 最佳实验条件 酯化反应 催化剂性能 LA^3+ 正交实验法 物质的量比 催化剂用量 制备条件 反应时间 质量分数 再生能力 正丁醇 500 酯化率 浸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芬顿氧化法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尚秀丽 陈淑芬 +1 位作者 甘黎明 伍家卫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5-38,共4页
文章综述了电芬顿法处理印染废水的基本原理,分析了电极材料、不同类型芬顿反应器对染料废水脱色率的影响,电芬顿法作为一类高级氧化技术,是处理染料废水的有效方法。双氧水(H2O2)是在包含支持电解质的酸性溶液中通过电化学法还原溶解... 文章综述了电芬顿法处理印染废水的基本原理,分析了电极材料、不同类型芬顿反应器对染料废水脱色率的影响,电芬顿法作为一类高级氧化技术,是处理染料废水的有效方法。双氧水(H2O2)是在包含支持电解质的酸性溶液中通过电化学法还原溶解氧制备的,这个氧化过程产生的羟基自由基(·OH)可以与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另外,对阴极材料的优化不仅可以提高(·OH)/(或H2O2)的产率,而且可以节约染料废水的处理成本。因此,通过选择性研究,电芬顿法处理染料废水是经济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芬顿 染料废水 羟基自由基 高级氧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缕石的有机改性及其在改性沥青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有朋 何小荣 +3 位作者 韩建军 冯文成 吕维华 罗资琴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3-44,47,共3页
对坡缕石进行提纯和有机改性后,应用于改性沥青中。研究表明,有机坡缕石与沥青有较好的相容性,提高沥青的高温性能,扩大坡缕石的使用范围。
关键词 坡缕石 有机改性 改性沥青 软化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壳聚糖对废水中镍离子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尚秀丽 杨风林 +1 位作者 夏德强 周萃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9-201,共3页
通过原位共沉淀法研究了改性壳聚糖对废水中镍离子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吸附剂用量、时间、温度对镍离子吸附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对废水中镍离子的吸附在60min达到平衡,其动力学行为更好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是一个... 通过原位共沉淀法研究了改性壳聚糖对废水中镍离子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吸附剂用量、时间、温度对镍离子吸附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对废水中镍离子的吸附在60min达到平衡,其动力学行为更好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随着温度的升高,镍离子的吸附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原位共沉淀法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改性凹凸棒处理废水中苯酚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冷宝林 夏德强 +2 位作者 吕维华 甘黎明 张远欣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9-81,共3页
研究了壳聚糖改性凹凸棒(CTS-ATP)对废水中苯酚的吸附效果,探索了该工艺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40℃,CTSATP吸附剂的投加量为10 g/L,p H值为6时,吸附30 min后苯酚的去除率达90%以上。CTS-ATP对废水中苯酚的吸附符合Langmuir... 研究了壳聚糖改性凹凸棒(CTS-ATP)对废水中苯酚的吸附效果,探索了该工艺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40℃,CTSATP吸附剂的投加量为10 g/L,p H值为6时,吸附30 min后苯酚的去除率达90%以上。CTS-ATP对废水中苯酚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根据热力学函数关系计算出苯酚在CTS-ATP上的吸附焓变ΔH为95.13 J/mol,自由能变ΔG小于0,熵变ΔS大于0,表明CTS-ATP对苯酚的吸附是一自发的熵增吸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 壳聚糖 苯酚 废水 吸附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油络合吸附脱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崔盈贤 唐晓东 +2 位作者 王焕梅 胡星琪 周丹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3-126,共4页
针对传统脱芳方法存在能耗高、污染环境、脱芳效果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络合吸附脱芳新工艺,通过采用AlCl3-HCl络合剂,对高芳烃煤油进行脱芳研究。实验表明,在AlCl3浓度为0.8mol/L、HCl气体浓度为1.05mol/L、络合吸附温度60℃及吸附时间2... 针对传统脱芳方法存在能耗高、污染环境、脱芳效果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络合吸附脱芳新工艺,通过采用AlCl3-HCl络合剂,对高芳烃煤油进行脱芳研究。实验表明,在AlCl3浓度为0.8mol/L、HCl气体浓度为1.05mol/L、络合吸附温度60℃及吸附时间25min的操作条件下,对煤油进行络合吸附脱芳,效果明显,精制煤油芳烃含量(质量分数)降到0.68%,脱芳率达到91.1%,完全满足无芳煤油质量要求;且络合物可进一步解络,回收芳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油 络合剂 吸附分离 脱芳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叔丁基-4-甲基苯酚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兴锴 伍家卫 +2 位作者 索陇宁 马利海 甘黎明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03年第6期415-416,共2页
以 4-甲基苯酚和异丁烯为原料 ,以浓硫酸为催化剂 ,选择性合成 2 -叔丁基 -4-甲基苯酚 ,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合成 2 -叔丁基 -4-甲基苯酚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反应温度 75℃ ,催化剂用量 4%,反... 以 4-甲基苯酚和异丁烯为原料 ,以浓硫酸为催化剂 ,选择性合成 2 -叔丁基 -4-甲基苯酚 ,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合成 2 -叔丁基 -4-甲基苯酚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反应温度 75℃ ,催化剂用量 4%,反应时间 45min时 ,2 -叔丁基 -4-甲基苯酚合成转化率达 98.3 %,产物收率为 91 .5 %,产物选择性为 93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叔丁基-4-甲基苯酚 合成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馏汽油NO_x-O_2催化氧化脱硫的探索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何柏 唐晓东 +1 位作者 崔盈贤 王焕梅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14,共4页
采用催化氧化法将直馏汽油中的有机硫化合物氧化为高沸点、极性硫化物,分别采用聚结-蒸馏、蒸馏-吸附、吸附蒸馏和加催化裂化油浆萃取蒸馏的方法处理氧化汽油,根据沸点差异将极性硫化物与汽油馏分进行分离,残余NOx-O2供循环使用。实验... 采用催化氧化法将直馏汽油中的有机硫化合物氧化为高沸点、极性硫化物,分别采用聚结-蒸馏、蒸馏-吸附、吸附蒸馏和加催化裂化油浆萃取蒸馏的方法处理氧化汽油,根据沸点差异将极性硫化物与汽油馏分进行分离,残余NOx-O2供循环使用。实验结果表明,在30℃下用NOx-O2催化氧化直馏汽油40min后,采用加催化裂化油浆(催化裂化油浆与汽油体积比为0.05)蒸馏方法处理氧化汽油,所得精制汽油中的硫含量可从3009μg/g降至148μg/g,脱硫率达95.1%,汽油收率为9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料 催化作用 氧化 脱硫 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非线性回归的煤炭发热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江荣 赵振学 +1 位作者 罗资琴 文晖 《洁净煤技术》 CAS 2015年第1期81-85,共5页
针对经典线性回归模型无法反映变量间的非线性关系,不适宜预测有模糊数的煤炭发热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三角模糊数的多元非线性回归的煤炭发热量预测模型。以我国新疆伊犁地区煤炭工业分析为建模数据和模型检验数据,将计算模糊中心... 针对经典线性回归模型无法反映变量间的非线性关系,不适宜预测有模糊数的煤炭发热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三角模糊数的多元非线性回归的煤炭发热量预测模型。以我国新疆伊犁地区煤炭工业分析为建模数据和模型检验数据,将计算模糊中心值和模糊幅度值的问题转化为约束非线性优化问题,采用MATLAB优化工具箱求解。最后对比分析了模糊非线性回归、经典线性回归、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及支持向量机回归4种模型对测试煤样发热量的预测结果。结果表明,模糊非线性回归模型的线性拟合优度值为0.9997,调整后的非线性拟合优度值为0.9838,均方误差为0.4473;测试煤样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0203,80%的测试煤样模糊隶属度大于0.5。模糊非线性回归模型具有很高的精确度和可靠性,可用来预测预报煤炭发热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模糊数 多元非线性回归 煤炭发热量 模糊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聚砜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超级电容性能 被引量:4
14
作者 尚秀丽 索陇宁 +2 位作者 冯文成 吴海霞 胡中爱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60-1064,共5页
通过化学聚合法,制备出盐酸掺杂聚苯胺(PANI),将其与聚砜(PSF)溶液混合,定量滴加到玻碳电极上制得PANI/PSF复合膜电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以及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根据循环伏安曲线、恒电流充放电曲线和电化... 通过化学聚合法,制备出盐酸掺杂聚苯胺(PANI),将其与聚砜(PSF)溶液混合,定量滴加到玻碳电极上制得PANI/PSF复合膜电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以及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根据循环伏安曲线、恒电流充放电曲线和电化学阻抗,研究了其作为电极的超级电容性能。结果表明,多孔结构的PANI/PSF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容性能,其比电容可达到497 F/g,并且该超级电容器具有较小的内阻和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聚砜 复合膜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灰关联度分析法的煤样识别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江荣 罗资琴 +1 位作者 文晖 赵振学 《洁净煤技术》 CAS 2014年第5期28-31,35,共5页
针对常用煤炭识别方法样本数据要求高、人为因素影响大、识别准确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息熵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通过分析熵权灰关联分析法的决策模型,根据样本数据建立了熵权灰关联度分析法的煤炭种类(无烟煤,烟煤和褐煤)辨识模... 针对常用煤炭识别方法样本数据要求高、人为因素影响大、识别准确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息熵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通过分析熵权灰关联分析法的决策模型,根据样本数据建立了熵权灰关联度分析法的煤炭种类(无烟煤,烟煤和褐煤)辨识模型,并反向检验了待测煤样识别的准确性。最后对比分析了熵权灰关联度分析法和模糊识别法的煤样识别的准确性。结果表明:熵权灰关联度分析法对建模煤样和待测煤样的识别准确率均达到100%;而模糊识别法对建模煤样、待测煤样的识别准确率分别为83.33%、75.00%,总准确率为81.25%。说明熵权灰关联度分析法泛化能力强、可靠性高,明显优于模糊识别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权 灰关联分析 煤样识别 模糊识别法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聚吡咯/醋酸纤维素复合膜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尚秀丽 孙林 胡中爱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2-63,共2页
采用相分离原位聚合法在醋酸纤维素(CA)基体中合成聚吡咯(PPy),可制成均匀的PPy/CA导电复合薄膜,成膜后朝向玻璃的膜面(反面)是绝缘的,而朝向溶液的膜面(正面)却是导电的。膜中吡咯/醋酸纤维素的投料比为0.091时,导电复合膜的表面电阻约... 采用相分离原位聚合法在醋酸纤维素(CA)基体中合成聚吡咯(PPy),可制成均匀的PPy/CA导电复合薄膜,成膜后朝向玻璃的膜面(反面)是绝缘的,而朝向溶液的膜面(正面)却是导电的。膜中吡咯/醋酸纤维素的投料比为0.091时,导电复合膜的表面电阻约为20Ω/cm。通过红外光谱(FTIR)、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导电复合膜两面的化学组成、表面形态进行了表征。分析了制备条件对PPy/CA复合膜导电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吡咯 导电复合膜 原住聚合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糠醛精制变压器油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唐晓东 李林 +1 位作者 崔盈贤 王焕梅 《润滑油》 CAS 2006年第6期24-27,共4页
为了解决糠醛精制变压器油工艺中存在脱酸选择性低、产品收率低、萃取剂成本和再生能耗高等问题,对糠醛精制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表明:与原有糠醛精制工艺相比较,优化工艺采用研制的糠醛复合剂,脱酸选择性提高246.6%,精制油收率提高... 为了解决糠醛精制变压器油工艺中存在脱酸选择性低、产品收率低、萃取剂成本和再生能耗高等问题,对糠醛精制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表明:与原有糠醛精制工艺相比较,优化工艺采用研制的糠醛复合剂,脱酸选择性提高246.6%,精制油收率提高20.1%以上,萃取剂用量下降40%,萃取剂吨成本下降约30%,再生能耗也将大幅度下降。在最优操作条件下,可使原料油酸值从1.53 mgKOH/g降到0.012 mgKOH/g,满足GB 2536-90的要求,残炭从0.23%降至0.063%,精制油收率达84.1%。优化工艺仍采用现有的糠醛精制工艺,通过采用新的萃取剂,调整操作条件和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即可进行,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和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糠醛精制 变压器油 酸值 收率 优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影寻踪在瓦斯涌出量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江荣 罗资琴 赵睿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7-89,共3页
针对瓦斯涌出量预测时常用的瓦斯监测数据降维方法会不同程度地造成数据信息丢失、导致预测精度降低的问题,利用投影寻踪原理并结合差分进化算法将高维样本数据转化成1维投影数据,运用Matlab曲线拟合工具箱建立了一种正弦和函数瓦斯涌... 针对瓦斯涌出量预测时常用的瓦斯监测数据降维方法会不同程度地造成数据信息丢失、导致预测精度降低的问题,利用投影寻踪原理并结合差分进化算法将高维样本数据转化成1维投影数据,运用Matlab曲线拟合工具箱建立了一种正弦和函数瓦斯涌出量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涌出量 预测模型 投影寻踪 差分进化算法 曲线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絮凝剂APAC与壳聚糖复配处理浊度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夏德强 吕维华 +3 位作者 苏晓云 张远欣 甘黎明 赵立祥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61,65,共4页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复合絮凝剂聚合氯化铝-凹凸棒土(APAC)与壳聚糖(CTS)复配处理浊度水的效果,考察了APAC与CTS的投加量、浓度及投加方式等因素对除浊及降低残余铝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8的条件下,对于117.3NTU的...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复合絮凝剂聚合氯化铝-凹凸棒土(APAC)与壳聚糖(CTS)复配处理浊度水的效果,考察了APAC与CTS的投加量、浓度及投加方式等因素对除浊及降低残余铝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8的条件下,对于117.3NTU的模拟浊度水,1 g/L的APAC、1.5 g/L的CTS用量分别为32 mg/L、6 mg/L,投加方式为先加APAC,搅拌后再加CTS,浊度、残余铝的去除效果较好,除浊率高于99%,残余铝含量低于0.2 mg/L,能够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剂 壳聚糖 凹凸棒 残余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稳态操作下的聚丙烯液相环管反应器中微观模拟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静 罗正鸿 +2 位作者 郑屹 曹志凯 温少桦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0-74,共5页
采用机理建模方法对丙烯在环管反应器中的液相聚合过程进行了模型化研究。分析了流体在反应器中的混合模式,并联用机理分析方法建立了环管反应器中丙烯液相聚合微观数学模型(方程组)。此外,应用所建立的模型分析了工业上几种典型的非稳... 采用机理建模方法对丙烯在环管反应器中的液相聚合过程进行了模型化研究。分析了流体在反应器中的混合模式,并联用机理分析方法建立了环管反应器中丙烯液相聚合微观数学模型(方程组)。此外,应用所建立的模型分析了工业上几种典型的非稳态操作过程。结果表明,在非稳态操作下,模拟结果和工业数据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液相聚合 环管反应器 聚合机理 动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