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压氧对大鼠深Ⅱ度复合性烧伤创面的促愈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杨荣 陈庆 +3 位作者 王玉玲 黄云霄 李波 李晓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7-191,共5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深Ⅱ度复合性烧伤创面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50只Wistar大鼠为实验动物,建立深Ⅱ度复合性烧伤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单纯植皮组(实验组)、植皮配合高压氧治疗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于伤后第3天行切痂自体皮片移植术...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深Ⅱ度复合性烧伤创面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50只Wistar大鼠为实验动物,建立深Ⅱ度复合性烧伤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单纯植皮组(实验组)、植皮配合高压氧治疗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于伤后第3天行切痂自体皮片移植术,术后加压包扎固定。治疗组治疗给氧压为0.1MPa,一级导管给氧,升压18min,给压60min,减压18min,每日1次,共治疗7次。于伤后10、14、18、24、31天时相点对创面组织形态改变、微血管密度及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变化、表皮细胞增殖情况进行检测。结果高压氧治疗可使创面愈合时间缩短3~5天,促进肉芽组织的形成(P<0.05),加速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加速上皮细胞的DNA复制,瘢痕质地软而光滑。结论复合性烧伤后在单纯植皮基础上辅助高压氧治疗,皮片生长及成活情况良好,创面愈合时间快,感染率明显降低,治疗组的修复早于实验组和对照组,瘢痕形成减少,提示该治疗方法在西部高海拔地区临床外科中的推广应用,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愈后并发症轻,且方法简便易行,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性烧伤 深Ⅱ度 皮肤移植 高压氧治疗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间变型血管外皮细胞瘤与间变型脑膜瘤的影像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婧 周俊林 +1 位作者 刘建莉 董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381-384,412,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颅内间变型血管外皮细胞瘤与间变型脑膜瘤的影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间变型血管外皮细胞瘤19例,间变型脑膜瘤20例,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并与病理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所有39例病例均位于... 目的:对比分析颅内间变型血管外皮细胞瘤与间变型脑膜瘤的影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间变型血管外皮细胞瘤19例,间变型脑膜瘤20例,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并与病理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所有39例病例均位于颅内脑外。19例间变型血管外皮细胞瘤中病灶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16例,跨叶生长9例。MR平扫T1WI呈等、稍低混杂信号15例,等信号4例,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13例,高信号6例,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显著强化13例,明显囊变坏死12例,"硬膜尾征"4例,颅骨破坏9例。术后肿瘤组织学显示瘤细胞密集,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相多见,网状纤维染色见间质有大量裂隙状血管。20例间变型脑膜瘤患者中病灶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16例,跨叶生长2例。MR平扫T1WI呈等、低信号12例,呈等、高信号3例,较均匀信号5例;T2WI呈等、略高混杂信号17例,呈高、低混杂信号3例;中等度不均匀强化15例,明显坏死囊变13例,"硬膜尾征"14例,颅骨破坏11例。病理示瘤细胞分化不良,有丝分裂丰富,细胞密集,核增大,深染,异型性明显,核分裂相多见。结论:颅内间变型血管外皮细胞瘤与间变型脑膜瘤影像表现存在差异,前者具有更明显的跨叶生长倾向,T2WI呈明显高信号,肿瘤增强程度显著,多窄基底与硬膜相连,少见"硬膜尾征"等特点,可与后者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皮细胞瘤 脑膜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骨关节金属内固定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曹永杰 周俊 姜楠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骨关节骨折金属内固定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骨关节外伤金属内固定术后复查47例患者,采用双源CT双能量扫描模式,一次扫描同时采集2个不同能量的数据,对所得140 k V、80 k V能量数据及平均加权120 k V...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骨关节骨折金属内固定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骨关节外伤金属内固定术后复查47例患者,采用双源CT双能量扫描模式,一次扫描同时采集2个不同能量的数据,对所得140 k V、80 k V能量数据及平均加权120 k V数据传至后处理站,用能谱软件不同能谱值(ke V)进行金属伪影减影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用低能谱值如40 ke V时,图像质量不佳,金属伪影多,随着能谱值的增加,如90 ke V及以上时,图像质量明显改善,金属伪影明显减少或无伪影,局部骨质结构、固定器材均显示清晰,与平均加权120 k V图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9.774,P<0.05)。结论: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用高能谱值处理,能够有效去除金属内固定器材线束硬化伪影,能清晰显示局部细微结构,是骨关节金属内固定术后影像复查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外伤 骨折固定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 T MRI 3D-TOF序列联合3D-FIESTA序列结合多平面重建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4
4
作者 金军 汤小俐 +3 位作者 香辉 王小宜 陈玲 李莲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4期277-282,共6页
目的探讨3.0 T MRI 3D-TOF序列联合3D-FIESTA序列结合多平面重建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87例湘雅医院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VD)的病例资料,将术前3D-TOF序列联合3D-FIE... 目的探讨3.0 T MRI 3D-TOF序列联合3D-FIESTA序列结合多平面重建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87例湘雅医院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VD)的病例资料,将术前3D-TOF序列联合3D-FIESTA序列检查情况与术中探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87例患者术前3D-TOF序列联合3D-FIESTA序列显示:症状侧三叉神经血管压迫(neurovascular compression,NVC)阳性173例,阳性率达92.3%,MVD术发现血管神经压迫179例,阳性率达95.6%。其中小脑上动脉73例(40.8%)、小脑前下动脉28例(15.4%)、基底动脉17例(9.8%)、小脑后下动脉5例(3.2%)、复合压迫35例(20.2%)、静脉11例(6.2%)。3D-TOF序列联合3D-FIESTA序列显示无血管压迫14例,阴性率7.7%,而术中发现无责任血管10例,阴性符合率58.8%。症状对侧血管压迫阳性20例,假阳性率10.7%,两侧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TOF序列联合3D-FIESTA序列,结合3D后处理重建能相对清晰显示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的空间关系,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术前评估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3D-TOF序列 3D-FIESTA序列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肝脏加速容积采集成像在评估布-加综合征侧支循环中的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杜振刚 郑琼 侯斌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38-1142,共5页
目的:探讨3.0 T MRI肝脏加速容积采集(LAVA)技术在评估布-加综合征(BCS)患者侧支循环中的价值。方法:搜集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40例BCS患者,回顾性分析其MRI LAVA影像资料,计算LAVA对BCS分型的诊断符合率;分析LAVA对常见肝内... 目的:探讨3.0 T MRI肝脏加速容积采集(LAVA)技术在评估布-加综合征(BCS)患者侧支循环中的价值。方法:搜集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40例BCS患者,回顾性分析其MRI LAVA影像资料,计算LAVA对BCS分型的诊断符合率;分析LAVA对常见肝内外侧支循环的检出率及侧支循环与BCS分型的相关性;采用Kappa检验评估LAVA与DSA对直径≥3.0 mm副肝静脉的检出一致性。结果:LAVA诊断下腔静脉阻塞型18例,肝静脉阻塞型13例,混合型9例;DSA证实下腔静脉阻塞型18例,肝静脉阻塞型15例,混合型7例;MRI LAVA对BCS分型的诊断符合率为95.0%(38/40)。LAVA显示奇/半奇静脉扩张33例(82.5%),副肝静脉扩张22例(55.0%),腹壁浅静脉扩张19例(47.5%),肝内交通支静脉扩张17例(42.5%),膈下静脉扩张9例(22.5%)。奇/半奇静脉侧支主要存在于下腔静脉梗阻型和混合型BCS(P<0.01,相关程度为0.595),而副肝静脉侧支主要存在于混合型BCS(P<0.01,相关程度为0.426)。LAVA检出副肝静脉31支,平均管径为(7.1±3.4)mm,LAVA与DSA对副肝静脉检出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67)。结论:MRI LAVA扫描技术在BCS分型诊断、侧支循环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能为临床BCS的诊疗提供有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加速容积采集技术 布-加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分型诊断 侧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