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真空温度空间模拟设备的研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殿东 袁文军 柏树 《航空制造技术》 2005年第11期89-92,共4页
通过阐述VTM-1100超高真空温度模拟设备的整体设计和测试结果来分析设备配置过程中的设计思路;介绍了制造过程中的关键工艺,设备的最终测试结果证明了整体设计的合理性。
关键词 超高真空 低温制冷 空间模拟 热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率高紧凑性垂直硅基光栅耦合器研究
2
作者 段宁 李聪聪 +4 位作者 袁征难 师晨曦 马丁琪 曹鹏飞 闫格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聚焦于硅基光电子芯片光学接口的设计,以实现高耦合效率、低制造成本和高集成度的目标。采用形状优化逆向设计算法,结合动态参数更新机制,利用参数化剖面和加噪处理,快速生成初始设计方案。通过降余弦衰减策略调节参数更新率,加快光栅... 聚焦于硅基光电子芯片光学接口的设计,以实现高耦合效率、低制造成本和高集成度的目标。采用形状优化逆向设计算法,结合动态参数更新机制,利用参数化剖面和加噪处理,快速生成初始设计方案。通过降余弦衰减策略调节参数更新率,加快光栅耦合器优化收敛过程,有效降低计算成本并提高设计效率。设计出无需额外材料层的紧凑型光栅耦合器。光栅区长度为18μm,在100 nm线宽条件下,在1550 nm波长下实现了-0.85 dB的单端口仿真耦合效率和28 nm的3 dB带宽。在10 nm刻蚀深度制备误差的情况下,实验单端口峰值耦合效率达到了-3.62 dB。对比于近期报道的光栅耦合器,在无需额外材料层的情况下,实现了220 nm硅层厚度的SOI平台上目前所知最高的耦合效率。此研究开发出一种高效率、低成本,兼具紧凑结构的光学接口,可为实现硅光芯片间的互联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光学 硅基光栅耦合器 形状优化逆向设计 光学接口设计 动态参数更新 逆向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仪器的真空计参数自动测试系统 被引量:7
3
作者 赵博文 梁西银 +3 位作者 颜昌林 谢凌菲 马丽萍 蔡坤辉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3-67,82,共6页
针对真空计参数测试过程中数据采集实时性差、自动化程度不高、测试点真空度调节困难等问题,设计出一套真空计参数自动测试系统。以LabVIEW为软件开发平台,采用RS485通信方式实现对真空计、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数据的实时自动采集;采用... 针对真空计参数测试过程中数据采集实时性差、自动化程度不高、测试点真空度调节困难等问题,设计出一套真空计参数自动测试系统。以LabVIEW为软件开发平台,采用RS485通信方式实现对真空计、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数据的实时自动采集;采用自整定PID算法调节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的通气量,实现对测试点真空度的自动调节。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自动调节真空度并记录数据,实现了真空计参数测试的自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计 LABVIEW PID-自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卧式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容器无损贮存规律 被引量:7
4
作者 思俊鹤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41,58,共4页
介绍了卧式低温容器的传热特点,以及低温液体无损贮存的传热模型。通过2m3卧式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容器在90%、85%和80%初始充满率下的静态无损贮存试验,拟合现有的传热模型,对升压过程中不同规律的3个阶段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第一、第三... 介绍了卧式低温容器的传热特点,以及低温液体无损贮存的传热模型。通过2m3卧式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容器在90%、85%和80%初始充满率下的静态无损贮存试验,拟合现有的传热模型,对升压过程中不同规律的3个阶段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第一、第三阶段升压的初步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式低温容器 无损贮存 高真空多层绝热 传热模型修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真空铝钎焊装备—主要技术参数及热工程序设计与控制 被引量:4
5
作者 彭平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75-480,共6页
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试验、理论分析总结了装备设计中工作真空度、抽速容积比、炉室漏气率、加热功率、温度均匀性、控温精度、独立闭环加热区尺寸、加热元件设计计算、工件许用均温度等主要参数的确定方法和计算依据 ,提供了两种... 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试验、理论分析总结了装备设计中工作真空度、抽速容积比、炉室漏气率、加热功率、温度均匀性、控温精度、独立闭环加热区尺寸、加热元件设计计算、工件许用均温度等主要参数的确定方法和计算依据 ,提供了两种实用的热工工艺程序原理框架。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钎焊 主要技术 闭环 尺寸 原理 大型 真空 抽速 加热功率 漏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液体储运设备的绝热设计 被引量:5
6
作者 李辉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7-50,共4页
通过合理设计整体支撑结构,对造成漏热的几条主要途径加以控制。以30 m3液氧储槽为例,用近似的理论计算做绝热设计,得出该储槽漏热小于按国家标准液氧蒸发率计算允许值的结论。
关键词 低温液体储槽 绝热 漏热 绝热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壳差速效应对旋喷泵性能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黄祺 刘在伦 +3 位作者 王小兵 李琪飞 权辉 王东伟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69-575,共7页
以旋喷泵为试验对象,完成了旋壳与叶轮同步变转速性能试验以及旋壳与叶轮非同步差速数值研究.为避免各向同性涡黏假设,数值计算选择雷诺应力RSM linear pressure-strain模型,将数值计算与试验结果对比以验证其可信度.结果表明:变转速试... 以旋喷泵为试验对象,完成了旋壳与叶轮同步变转速性能试验以及旋壳与叶轮非同步差速数值研究.为避免各向同性涡黏假设,数值计算选择雷诺应力RSM linear pressure-strain模型,将数值计算与试验结果对比以验证其可信度.结果表明:变转速试验中该泵的流量与扬程符合相似定律,最优效率基本保持不变,各转速下最优效率的最大偏差为3.1%,趋于常数.差速试验中旋壳转速升高引起径向液体压力梯度增大,导致旋壳内任意位置半径r大于叶轮出口半径r2区域的液体压力增加,而旋壳内任意位置半径小于叶轮出口半径区域液体的压力降低.受叶轮与旋壳差速扰动影响,集流管进口和尾涡区域湍流动能数值普遍较高,该区域能量损失大,涡的大小、形态、涡心位置随旋壳转速不断变化,主要分布在叶轮出口与流动中心区.与额定工况相比,旋壳转速的升高能够提高旋喷泵的扬程,但由内壁面带动液体快速旋转增加液体能量的方式会导致泵效率下降.旋壳转速在一定范围内的降低有利于能源的高效利用,提高泵效率,该泵试验范围内最优旋壳与叶轮转速比为0.75,研究结果对今后旋喷泵差速运行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喷泵 集流管 差速试验 变转速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的多路极低温数据测量系统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梁西银 倪波波 +3 位作者 颜昌林 刘昊 郭贝 马丽萍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9年第11期100-103,共4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极低温段温度数据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采用较宽测温量程(1.2 ~325 K)的四线制铑铁热电阻传感器RF50-SQ,提高了系统的抗辐射和抗干扰能力;采用FPGA芯片的电路设计实现了并行、高速、多通... 介绍了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极低温段温度数据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采用较宽测温量程(1.2 ~325 K)的四线制铑铁热电阻传感器RF50-SQ,提高了系统的抗辐射和抗干扰能力;采用FPGA芯片的电路设计实现了并行、高速、多通道的数据处理与串行接口通信。对传感器原始分度表的数值预处理以及使用恰当的查表算法降低了FPGA内部电路设计的复杂度,提高了采样速率与测量精度。该测量系统在真空环境模拟设备的现场应用试验中,各项功能与性能表现较好,为低温试验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测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温测量 铑铁热电阻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 分度表 插值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手机加速度与步态不对称特征的身份识别
9
作者 梁西银 何书芹 +2 位作者 颜昌林 马玲 倪波波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41-847,共7页
为解决现有步态识别准确率低的问题,通过研究人体走路左右步态不对称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左右步态特征提取的精确步态识别方法.与以往步态识别方法采用摄像头、地板传感器以及高采样率的传感器相比,通过智能手机中的加速度传感器采集数据... 为解决现有步态识别准确率低的问题,通过研究人体走路左右步态不对称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左右步态特征提取的精确步态识别方法.与以往步态识别方法采用摄像头、地板传感器以及高采样率的传感器相比,通过智能手机中的加速度传感器采集数据.在低采样率状态,采集50名志愿者的正常行走加速度数据,使用小波变换方法提取加速度的特征点,对所有志愿者进行左右步态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测试,证明了将左右步态区别提取的可行性.采用动态时间规整算法特征序列进行匹配.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左右步态特征的提取方法较好地提高了身份识别的准确率,平均错误率15.2%,为步态识别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识别 步态不对称 动态时间规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熵和动态时间规整的步态身份识别 被引量:14
10
作者 何书芹 梁西银 +2 位作者 颜昌林 郭贝 刘昊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4-91,共8页
针对现有人体步态身份识别算法单一、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熵和动态时间规整(DTW,dynamic time warping)的人体步态身份识别方法。采用自制的APP软件在较低采样率下采集人体步行加速度数据,实验中共采集50名志愿者的... 针对现有人体步态身份识别算法单一、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熵和动态时间规整(DTW,dynamic time warping)的人体步态身份识别方法。采用自制的APP软件在较低采样率下采集人体步行加速度数据,实验中共采集50名志愿者的正常行走加速度数据,使用多尺度熵算法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在各个尺度下的熵值,最后采用DTW算法对多尺度熵值进行特征匹配,得到的相对错误率(EER,equal error rate)为13.7%,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多尺度熵和DTW算法相结合的方法较好提高了身份识别的准确率,为人体步态身份识别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身份识别 生物特征身份识别 多尺度熵算法 动态时间规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骨式热沉调温系统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祁雪琴 刘智勇 颜昌林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32,46,共9页
为了降低空间环境模拟设备的投资成本,从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两个方面研究鱼骨式热沉在-130—+150℃可调范围内的温度均匀性。数值计算中,对热沉管及翅片整体结构进行了结构化网格划分,得到瞬态温度场随时间的变化及稳态时热沉不同控制... 为了降低空间环境模拟设备的投资成本,从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两个方面研究鱼骨式热沉在-130—+150℃可调范围内的温度均匀性。数值计算中,对热沉管及翅片整体结构进行了结构化网格划分,得到瞬态温度场随时间的变化及稳态时热沉不同控制点温度分布结果。研究结果发现,高温调温时,热沉温度均匀性均数值计算与试验结果相差1.176 K,低温调温时,热沉温度均匀性均相差1.408 K;热沉升降温速率在初始阶段,数值计算与试验结果相差3.53 K/min、3.04 K/min,升降温速率均满足≥1.0℃/min的指标要求;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表现出了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温热沉 温度均匀性 升降温速率 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绝热储运容器的储运低压安全泄放设计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子强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1-64,共4页
根据低温绝热储运容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问题 ,通过讨论密闭容器内低温液体气液两相的温度、压力、密度的平衡关系 ,提出了设定储运压力和相应的低压安全泄放装置的设计方案 ,使低温绝热储运容器的设计更趋合理。
关键词 低温绝热储运容器 经济性 安全性 低压安全泄放装置 设计 压力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超高洁净度检测工作平台的建立 被引量:1
13
作者 韵巧云 王毅 《中国测试》 CAS 2010年第3期44-46,共3页
鉴于低温超流氦工作系统的实际需要,在国内首次建立起了不锈钢材料表面(超)高洁净度检测系统。探索和提出对重要主辅材料的纯化和循环使用简便实用的工艺和方法,克服了国产检测介质和辅助材料的不纯带来的困难,完成了国家重大国际合作... 鉴于低温超流氦工作系统的实际需要,在国内首次建立起了不锈钢材料表面(超)高洁净度检测系统。探索和提出对重要主辅材料的纯化和循环使用简便实用的工艺和方法,克服了国产检测介质和辅助材料的不纯带来的困难,完成了国家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不锈钢组、零件表面洁净度的检测任务,为今后我国不锈钢材料表面(超)高洁净度检测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表面 洁净度检测 清洗介质 检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