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症eda-A1基因突变分析及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6
1
作者 雷科 车团结 +3 位作者 王锦明 邓旎 张琳 何祥一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10-613,共4页
目的克隆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症(HED)eda-A1基因并进行突变分析,同时构建eda-A1基因编码序列突变型(M)和野生型(W)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eda-A1-M/W,为进一步明析eda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设计含有BamHⅠ和HindⅢ的酶切位点的... 目的克隆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症(HED)eda-A1基因并进行突变分析,同时构建eda-A1基因编码序列突变型(M)和野生型(W)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eda-A1-M/W,为进一步明析eda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设计含有BamHⅠ和HindⅢ的酶切位点的引物,从HED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提取总mRNA,利用RT-PCR法克隆eda-A1(M/W)基因cDNA序列;并运用BamHⅠ和HindⅢ双酶切pcDNA3.1(-)载体和eda-A1基因片段,将eda-A1(M/W)插入到pcDNA3.1(-)载体中,从而构建新的真核表达载体,命名为pcDNA3.1(-)-eda-A1-M和pcDNA3.1(-)-eda-A1-W。结果成功克隆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症eda-A1基因,并发现未见报道过的907位A→C错义突变,导致306位编码氨基酸由谷氨酰胺变异为脯氨酸;经PCR法、重组载体双酶切法、DNA测序验证,成功构建了pcDNA3.1(-)-eda-A1-W/M的真核表达载体。结论成功构建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症eda-A1基因(突变型和野生型)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eda-A1-M/W,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牙齿发育中的生物学作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症 eda—A1基因 突变 真核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轮状病毒VP7基因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2
作者 魏锁成 巩转娣 +1 位作者 车团结 田风林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1-154,共4页
为建立快速特异的定量检测牛轮状病毒(BRV)VP7基因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本研究设计扩增BRV VP7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将扩增的VP7基因片段(342 bp)克隆于pMD18-T载体中(pMD-VP7),作为重组质粒标准品,建立EvaGreen荧光定量RT-PCR(qRT-PCR)... 为建立快速特异的定量检测牛轮状病毒(BRV)VP7基因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本研究设计扩增BRV VP7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将扩增的VP7基因片段(342 bp)克隆于pMD18-T载体中(pMD-VP7),作为重组质粒标准品,建立EvaGreen荧光定量RT-PCR(qRT-PCR)检测方法。经反应条件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量为8.03拷贝/μL。该方法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冠状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及牛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批内和批间重复变异系数均小于3%。采用该方法对12份ELISA阳性样本检测出10份阳性,符合率83.33%。本研究建立的BVR VP7 qRT-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灵敏、快速和对标本的检测能力较强等特点,可以用于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VP7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地区唾液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郭瑞 车团结 +3 位作者 居军 杨森 何祥一 张莹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8-362,共5页
目的: 分析兰州地区人群唾液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状况,为防治幽门螺杆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兰州地区941例患者的唾液标本进行幽门螺杆菌的细菌学培养,并进行革兰染色镜检及生化特性鉴定。对不同口腔卫生情况、口腔疾病、性别、... 目的: 分析兰州地区人群唾液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状况,为防治幽门螺杆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兰州地区941例患者的唾液标本进行幽门螺杆菌的细菌学培养,并进行革兰染色镜检及生化特性鉴定。对不同口腔卫生情况、口腔疾病、性别、城乡、年龄段患者的唾液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及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兰州地区人群唾液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为42.72%。不同口腔卫生和口腔疾病情况下,患者唾液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lt;0.05)。男性与女性的唾液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分别为38.45%、47.89%,女性阳性率高于男性(P=0.004,χ2=8.492);城市、农村人群的唾液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分别为33.99%、50.93%,农村人群的阳性率高于城市人群(P=0.000,χ2=27.551)。10~59岁各年龄段唾液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基本上变化不大,呈平坦趋势,60岁之后呈上升趋势。不同年龄段唾液幽门螺杆菌生长量无统计学差异(P=0.086)。结论 兰州地区人群的唾液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与其口腔卫生、口腔疾病、性别、年龄及生活环境等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细菌培养 兰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