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4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地表径流内涝关系与排洪道优化设计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陈金林 李鑫 +1 位作者 余建平 李计生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1,20,共7页
为探究暴雨后地表径流与城市内涝关系,以兰州市为例,利用ArcGIS软件对其数字高程模型进行水文分析,获得了兰州市地表径流空间分布。根据地表径流空间分布规律,从城市全局视角分析了兰州市城市内涝问题,并对兰州市现有排洪道进行了优化... 为探究暴雨后地表径流与城市内涝关系,以兰州市为例,利用ArcGIS软件对其数字高程模型进行水文分析,获得了兰州市地表径流空间分布。根据地表径流空间分布规律,从城市全局视角分析了兰州市城市内涝问题,并对兰州市现有排洪道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易涝路段与径流路径具有高度相关性,地表径流流经大部分内涝路段,导致内涝发生,且径流路径的密集程度与内涝的严重程度相关,其中城关区最为严重,七里河区与西固区次之,安宁区相对轻微,符合兰州市现实情况,说明了该模型方法的正确性;内涝点集中分布在建筑用地、裸地(水泥地面等)区域,表明城市下垫面的高不透水率是造成道路积水的原因之一;优化后的排洪道使易涝区域的雨水就近排入洪道,减少了薄弱地区洪水冲入城市街道的可能性,减轻了地下排水设施的排水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将山地原始沟渠巩固、加宽、延长为新建排洪道,减少了发生山洪的风险。因该研究区域黄河穿城而过,地表径流最终通过排洪道汇入黄河,故该方法可为我国后续整个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一河一盘棋”的整体防洪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 ArcGIS 地表径流 排洪道 一河一盘棋 甘肃兰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IZ理论在提高石油钻井平台涂料耐腐蚀性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江红 冯辉霞 +4 位作者 谭琳 陈娜丽 赵丹 石露露 张皓翔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9-306,共8页
目的提高石油钻井平台防腐涂料的耐腐蚀性,减少由于石油钻井平台防腐涂层失效造成的经济损失。方法本文以石油钻井平台漆装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系统分析,并基于TRIZ理论(Teoriya Reshenivya Izobreatatelskikh Zadatch,TRIZ,译为发... 目的提高石油钻井平台防腐涂料的耐腐蚀性,减少由于石油钻井平台防腐涂层失效造成的经济损失。方法本文以石油钻井平台漆装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系统分析,并基于TRIZ理论(Teoriya Reshenivya Izobreatatelskikh Zadatch,TRIZ,译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中的功能分析、因果分析、裁剪、九屏幕法、物理矛盾等工具对石油钻井平台漆装系统中涂料的组成成分进行创新设计。结果本文共得到了12个方案,通过初步分析选用了其中的5个方案构成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首先在聚氨酯面漆中加入共轭结构的邻羟基苯甲酸甲酯,同时加入对苯醌自由离子捕捉剂,捕捉二氧化钛分子因吸收紫外线产生的自由基,防止面漆老化。此外还在面漆中加入OTS-SiO_(2)超疏水材料,阻止微生物附着。然后将环氧树脂中间漆中的不锈钢鳞片由不导电的玻璃鳞片替换。最后在底漆中加入弹性材料(微米级橡胶粒子),改善涂层易剥落的问题。结论该研究成果为提高防腐涂料的耐蚀性和环保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Z 石油钻井平台 涂料 耐腐蚀性 环保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株高效石油降解菌对SBR处理含油废水的强化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倩 陈吉祥 +2 位作者 杨轩 彭程 王天烽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2-60,共9页
研究了3株不同高效石油降解菌株用于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处理含油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投加菌液苍白杆菌FP1、假单胞菌X1、红平红球菌KB1的SBR,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8%、92.8%、98.2%;石油类物质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9.1%、80.0%、92.... 研究了3株不同高效石油降解菌株用于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处理含油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投加菌液苍白杆菌FP1、假单胞菌X1、红平红球菌KB1的SBR,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8%、92.8%、98.2%;石油类物质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9.1%、80.0%、92.8%;NH_(4)^(+)-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5%、91.4%、94.7%;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3.8%、30.9%、44.4%。与未投加石油降解菌相比,投加石油降解菌株能显著提高SBR对含油废水中各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同时系统运行稳定,耐冲击负荷能力高。实验结果还表明在SBR中投加Fe Cl3利用化学除磷协助生物除磷可提高系统对TP的去除率,同时提高活性污泥的絮凝沉降性能,增加系统内活性生物量。该研究为生物强化SBR处理含油废水的工艺设计与设备运行提供了参考,石油降解菌强化SBR技术有望应用于含油废水生物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强化 含油废水 SBR 石油降解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隐患整改与闭环管控工作机制探索 被引量:1
4
作者 崔锦峰 宋学平 +5 位作者 潘有江 包雪梅 郝大鹏 周应萍 郭军红 杨保平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6-231,共6页
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的目的是对发现问题隐患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整改和管控,降低安全风险,化解和遏制安全事故。隐患整改的具体工作包括设计整改方案、明确各方职责、建立工作机制、保证工作进度,目标是通过采取有效措施达成整改效用。... 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的目的是对发现问题隐患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整改和管控,降低安全风险,化解和遏制安全事故。隐患整改的具体工作包括设计整改方案、明确各方职责、建立工作机制、保证工作进度,目标是通过采取有效措施达成整改效用。该文根据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年度工作总体安排,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效用目标,以监管责任、主体责任、整改措施和整改进度四个方面为关联要素,设计构建了隐患整改四维工作体系,探索实验室安全检查隐患整改与闭环管控的工作机制。经实际应用表明四维体系能够保证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隐患整改的连续性、主动性、实效性和时效性,实现闭环管控的工作机制,达成了隐患整改的效用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实验室 安全检查 隐患整改 工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林垃圾对市政污泥热解过程减量及含碳物质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于涛 俞存天 +6 位作者 张婷 肖懿 李东阳 杨天学 黄启飞 席北斗 卢欢亮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9-296,共8页
市政污泥(SS)的高含水率、高灰分、高热解耗能、低产物品质等特点,制约其热解资源化技术的应用。向SS中添加比自身热值和有机物含量更高的园林垃圾(GW)进行共热解,通过热重分析仪、气相色谱质谱仪等测定其减量效果与物质组成,并采用Coat... 市政污泥(SS)的高含水率、高灰分、高热解耗能、低产物品质等特点,制约其热解资源化技术的应用。向SS中添加比自身热值和有机物含量更高的园林垃圾(GW)进行共热解,通过热重分析仪、气相色谱质谱仪等测定其减量效果与物质组成,并采用Coats-Redfern法分析了热解动力学。结果表明,SS与GW共热解过程中主要分为失水、挥发分分解、难降解有机物分解3个阶段;GW和SS共热解后可以降低活化能,热解反应向低温段偏移,当GW掺入量为50%时,挥发分分解阶段(155~380℃)活化能为4.64 kJ/mol,比SS单独热解减少10.25%;此外,共热解还可减少二次污染物的产生,在GW掺入量为50%时,热解后热解油中的有机碳氧化合物、脂烃类质量分别由单独热解的376和94 mg/g降为252和30 mg/g。基于以上研究结果,GW可以减少SS热解的能源投入,降低污染物的产生,为SS与GW减量化及资源化实际工程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污泥 园林垃圾 共热解 动力学 碳素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SiO_(2)催化剂用于甲氧基丙醇氧化反应
6
作者 赵鹬 张玉蓉 +3 位作者 毛绍祺 李宁 张栋强 赵仕玲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5-871,共7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一系列Ag/SiO_(2)催化剂。采用XRD、SEM、TEM、O_(2)-TPD对其进行了表征,评价了其对1-甲氧基-2-丙醇(MOP)的催化氧化性能,考察了Ag理论负载量(以SiO_(2)质量计,下同)对Ag/SiO_(2)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并对15%Cu/Si...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一系列Ag/SiO_(2)催化剂。采用XRD、SEM、TEM、O_(2)-TPD对其进行了表征,评价了其对1-甲氧基-2-丙醇(MOP)的催化氧化性能,考察了Ag理论负载量(以SiO_(2)质量计,下同)对Ag/SiO_(2)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并对15%Cu/SiO_(2)(Cu的理论负载量为15%,以SiO_(2)质量计)和15%Ag/SiO_(2)的微观形貌和催化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5%Ag/SiO_(2)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反应温度300℃、液时空速1.8 mL/(g·h)、体积空气流量80 mL/min的条件下,催化剂能稳定运行72 h,其中在反应8~20 h期间,MOP转化率平均为95.05%,目标产物甲氧基丙酮的选择性平均为85.07%;15%Ag/SiO_(2)在反应80 h后,积炭率达到13.5%;与15%Cu/SiO_(2)的Cu物种平均粒径(约15.2 nm)相比,15%Ag/SiO_(2)具有更小的Ag物种平均粒径(3.1 nm),分散性更好;Ag的氧吸附类型和高度分散是MOP在Ag/SiO_(2)催化剂上氧化的重要因素,Ag与SiO_(2)载体的强相互作用和良好的抗积炭能力为催化剂的稳定性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渍法 银基催化剂 纳米粒子 二氧化硅 甲氧基丙酮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淀法合成氧化镁吸附剂及其对氟化物的吸附机理
7
作者 赵鹬 石翎 +1 位作者 张栋强 李宁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981,共11页
氟化物移除是全世界范围内急需解决的水处理问题。本文通过一种简单的沉淀-煅烧法合成了氧化镁吸附剂并将其应用于废水除氟研究。pH对合成的氧化镁材料比表面积影响较大,p H在10~10.5时合成的材料比表面积最大(101.1~154.8m^(2)/g)。通... 氟化物移除是全世界范围内急需解决的水处理问题。本文通过一种简单的沉淀-煅烧法合成了氧化镁吸附剂并将其应用于废水除氟研究。pH对合成的氧化镁材料比表面积影响较大,p H在10~10.5时合成的材料比表面积最大(101.1~154.8m^(2)/g)。通过批量吸附实验及等温线研究,发现最大吸附容量为61.337mg/g;该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说明吸附过程为非均相吸附;通过动力学研究,发现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说明吸附过程包含化学吸附。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结果推断出氧化镁的吸附机理为静电相互作用、离子交换机制。在p H为2~10时氧化镁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氟化物;常见竞争阴离子中仅有CO_(3)^(2-)、PO_(4)^(3-)对氟化物的吸附有不利影响;循环吸附实验表明氧化镁吸附剂具有可再生利用的潜力。因此,通过对合成的氧化镁材料进行批次吸附实验及吸附机理的探究,为废水除氟的工业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镁 沉淀 氟化物 吸附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铂基催化剂电催化甲醇氧化研究进展与展望
8
作者 李红伟 许涵侨 +4 位作者 赵燕 刘耀宗 滕志君 季东 李贵贤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443-3456,共14页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s)是一种直接以液态甲醇为燃料,将甲醇的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能量转化装置,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成本低、储运方便等显著优势。本文基于电催化甲醇氧化反应(MOR)机理,系统综述了Pt单晶和Pt基合金催化剂电催化MOR的...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s)是一种直接以液态甲醇为燃料,将甲醇的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能量转化装置,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成本低、储运方便等显著优势。本文基于电催化甲醇氧化反应(MOR)机理,系统综述了Pt单晶和Pt基合金催化剂电催化MOR的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Pt基催化剂结构及性质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机制,阐述了三种Pt基电催化剂的典型制备方法,发现MOR中间物种CO_(ads)在Pt活性位表面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和反应活化能,从而导致Pt催化剂整体性能下降。此外,分析了可能的甲醇电催化氧化路径,提出通过调控甲醇脱氢步骤改善CO_(ads)毒化Pt催化剂的思路,为优化设计Pt基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和解析MOR微观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为助推DMFCs大规模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甲醇氧化反应 电化学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管道掺氢装置及混合特性
9
作者 杨东海 孙雅倩 +3 位作者 田磊 房昆 郭凯 李默翻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8-184,共7页
天然气掺氢是实现氢气大规模、长距离运输的重要技术手段,有必要开展基于天然气掺氢技术的混合装置及混合效果研究。为了优选混合装置并探究其混合效果,选用氢气和甲烷两种工质,构建T型管(主管与支管夹角为30°、60°和90°... 天然气掺氢是实现氢气大规模、长距离运输的重要技术手段,有必要开展基于天然气掺氢技术的混合装置及混合效果研究。为了优选混合装置并探究其混合效果,选用氢气和甲烷两种工质,构建T型管(主管与支管夹角为30°、60°和90°)混合器、单切向混合器及文丘里混合器模型,并基于Fluent对所构建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对不同模型的混合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采用控制变量法的情况下,随着速度、掺氢比分别增大,混合效果越差;速度比(甲烷/氢气)对混合性能影响很大,速度比越大,混合效果越好;在已设定的几种条件下,单切向混合器的混合效果最佳,T型管(90°)混合器的混合效果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掺氢 ANSYS Fluent 数值模拟 混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因素耦合下燃气管道非定型弯管冲蚀模拟
10
作者 郭凯 严哲楸 凌晓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64,共6页
特殊角度弯管在实际燃气管道工程中使用广泛,由于非定型弯管角度特殊,流体流经弯头造成的流速和压力突变使其更易发生冲蚀,甚至致其失效。基于气固两相耦合、DPM(离散相)和冲蚀模型,采用CFD模拟,建立有限元体积数学模型,对兰州市某燃气... 特殊角度弯管在实际燃气管道工程中使用广泛,由于非定型弯管角度特殊,流体流经弯头造成的流速和压力突变使其更易发生冲蚀,甚至致其失效。基于气固两相耦合、DPM(离散相)和冲蚀模型,采用CFD模拟,建立有限元体积数学模型,对兰州市某燃气管线中的106.4°非定型弯管进行冲刷腐蚀模拟,分析实际工况下及耦合不同流速、含水率、颗粒直径等因素时弯管的冲刷腐蚀特性。结果表明:实际工况下颗粒冲蚀集中在外侧壁面,分布面积沿曲面对称,呈“甲虫”状。在耦合流速和质量流率、含水率和流速、粒径和密度、温度和颗粒密度4种情况下,前3种因素与冲蚀速率间均呈“互同”耦合关系,后者呈“互逆”关系。研究发现在流率为0.1 kg/s下,流速增大,冲蚀面积右移,含水率0.008%—0.01%对非定型弯管冲蚀速率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管道 非定型弯管 耦合多因素 冲蚀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视化检测肼的吡唑类荧光猝灭型探针
11
作者 张应鹏 李星星 +1 位作者 杨云裳 滕志东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01-1308,共8页
以吡唑衍生物为荧光基团,合成和表征了一种用于可视化检测N_(2)H_(4)的荧光猝灭型探针(THI)。通过研究其光谱性质发现,THI对N_(2)H_(4)表现出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抗干扰能力强,响应时间短(18 s),它对N_(2)H_(4)的检测限为0.141μmol... 以吡唑衍生物为荧光基团,合成和表征了一种用于可视化检测N_(2)H_(4)的荧光猝灭型探针(THI)。通过研究其光谱性质发现,THI对N_(2)H_(4)表现出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抗干扰能力强,响应时间短(18 s),它对N_(2)H_(4)的检测限为0.141μmol·L^(-1)。质谱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验证了N_(2)H_(4)通过THI的分子内电荷转移(ICT)导致荧光猝灭的机理。此外,THI可以被制作成试纸条定量检测N_(2)H_(4),并且成功实现对HeLa细胞中N_(2)H_(4)的荧光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衍生物 分子内电荷转移 可视化检测 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云模型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维风险评估
12
作者 凌晓 汪霞 郭凯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71,共6页
为保障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科学合理运行,考虑到运行维护期间的多层次性与复杂性,提出了一种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和云模型理论的多维风险分析模型.采用工作分解结构法建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根据AHP计算确定各风险因素层... 为保障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科学合理运行,考虑到运行维护期间的多层次性与复杂性,提出了一种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和云模型理论的多维风险分析模型.采用工作分解结构法建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根据AHP计算确定各风险因素层的权重;采用正向发生器和逆向发生器生成评价标准云和综合评价云,对比获得风险分析结果.结果表明:管廊本体对于运行维护期间正常运行的影响较大,在子准测层中法律法规不健全和管廊本体的结构受破坏所占权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管廊 运行维护 AHP-云模型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锰两步反应制备P2-Na_(0.67)MnO_(2)正极材料及性能
13
作者 张庆堂 高鹏飞 王晓梅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10-4015,共6页
采用MnCO_(3)为原料,通过两步和一步反应制备P2-Na_(0.67)MnO_(2)正极材料(分别命名为NMO-2,NMO-1),并对合成样品进行结构表征以及电化学性能等测试。研究结果表明,NMO-2和NMO-1的晶粒尺寸分别为51、60 nm,小的晶粒尺寸可缩短钠离子迁... 采用MnCO_(3)为原料,通过两步和一步反应制备P2-Na_(0.67)MnO_(2)正极材料(分别命名为NMO-2,NMO-1),并对合成样品进行结构表征以及电化学性能等测试。研究结果表明,NMO-2和NMO-1的晶粒尺寸分别为51、60 nm,小的晶粒尺寸可缩短钠离子迁移距离,和NMO-1的不规则颗粒不同,NMO-2为明显的一维棒状和二维片状颗粒。当NMO-2作为电池正极时,0.1 C倍率下放电比容量为140 mAh/g,10 C高倍率下放电比容量为71.8 mAh/g,且在0.5 C倍率下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8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层状氧化物 锰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膜反应器研究进展
14
作者 范宗良 马腾飞 +3 位作者 杨勇 王东亮 周怀荣 李贵贤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106,共9页
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理想的氢能载体和储能介质。二氧化碳(CO_(2))加氢合成甲醇技术为基于化石燃料的传统甲醇生产路线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替代方案,也为CO_(2)的资源... 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理想的氢能载体和储能介质。二氧化碳(CO_(2))加氢合成甲醇技术为基于化石燃料的传统甲醇生产路线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替代方案,也为CO_(2)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途径,有望缓解化石燃料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器是CO_(2)加氢合成甲醇技术的核心之一,其中膜反应器具有CO_(2)转化率高、产物选择性高等优点,在该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CO_(2)加氢合成甲醇膜反应器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甲醇合成膜反应器的结构特点,分析了甲醇合成膜反应器工业化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本研究可为甲醇合成膜反应器的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加氢 甲醇合成 膜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铁路沿线湖泊及其与铁路最小距离演变研究
15
作者 于涛 张圣杰 +3 位作者 文莉娟 王梦晓 郑景元 牛瑞佳 《高原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3-177,共15页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青藏高原湖泊近年来变化剧烈,充分了解湖泊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对保护沿湖重大工程设施有重要意义。基于青海湖与错那湖的Landsat遥感影像、面积数据和水位观测数据,本文对两湖演变及其与青藏铁路最小距离变化进行...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青藏高原湖泊近年来变化剧烈,充分了解湖泊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对保护沿湖重大工程设施有重要意义。基于青海湖与错那湖的Landsat遥感影像、面积数据和水位观测数据,本文对两湖演变及其与青藏铁路最小距离变化进行了细致研究,进一步结合中国区域高时空分辨率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CMFD)和气象站的气象数据,揭示了影响两湖水位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1)1956-2004年青海湖呈退缩态势,2004年水位和面积达到最低值后转为逐渐增加,2004-2020年水位年均增长率为0.20 m·a^(-1),2004-2022年面积年均增长率为19.20 km^(2)·a^(-1)。2000-2018年的错那湖水位与从20世纪70年代至2022年的面积均呈轻微波动变化,水位和面积的年际最大变化值分别为0.60 m和9.98 km^(2)。(2)1990-2022年青海湖与青藏铁路最小距离先增加后减小,2004年后二者最小距离以19.6 m·a^(-1)的速率缩短,至2022年最小距离为74.3 m;2004-2022年错那湖与青藏铁路最小距离变化趋势不明显,至2022年二者最小距离为32.3 m。(3)青海湖的水位变化受风速、年降水量、向下短波辐射、向下长波辐射和比湿影响,贡献率分别为38%、24%、20%、14%和4%;错那湖水位变化主要受年降水量影响,其余气象因子与水位变化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 错那湖 青藏铁路 面积变化 水位变化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速和多障碍物影响下的氯气扩散及安全疏散优化研究
16
作者 陈金林 张魁 李嘉豪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5-673,共9页
氯气是一种在化工行业中广泛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学品,泄漏后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首先,以西北某化工厂区为研究对象,构建该区域的三维模型,使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模拟氯气扩散后浓度的... 氯气是一种在化工行业中广泛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学品,泄漏后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首先,以西北某化工厂区为研究对象,构建该区域的三维模型,使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模拟氯气扩散后浓度的时空分布,并讨论风速和多障碍物两个主要因素的影响。其次,通过Pathfinder软件构建化工厂区疏散模型,将疏散与就地避难相结合,根据气体浓度分布设置安全出口及就地避难场所。结果表明,随着风速的增大,氯气在侧风向的扩散距离和扩散范围均减少。在扩散过程中,空气和氯气的混合使得两者之间的传热和传质加剧,此时氯气向下风向扩散加剧。风速增大的同时,氯气在下风向扩散的浓度稀释也加快,造成人员危险的高浓度区范围也相对减小。当风吹向障碍物时,由于受到障碍物的阻塞,增大了氯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扩散面积。由于受建筑物顶部风速的影响,氯气向下风向扩散范围增加。建立就地避难场所后,人员到达安全地点的时间减少,相对于只有安全出口疏散时效率提升最大为1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氯气密封泄漏 计算流体力学 疏散 就地避难场所 障碍物 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密封界面摩擦声发射信号的特征提取与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陆俊杰 刘柱 +2 位作者 丁俊华 高德 丁雪兴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1-419,共9页
机械密封非正常接触状况下的高频摩擦信号识别与诊断研究较为匮乏,因此采用高频宽域与强灵敏的声发射技术,搭建密封监测试验台,采集机械密封启停、无压、低压、高压、低速、高速等运行状况下的声发射信号。使用时域、频域和时频域分析... 机械密封非正常接触状况下的高频摩擦信号识别与诊断研究较为匮乏,因此采用高频宽域与强灵敏的声发射技术,搭建密封监测试验台,采集机械密封启停、无压、低压、高压、低速、高速等运行状况下的声发射信号。使用时域、频域和时频域分析方法处理试验数据,进行测试,并建立基于AE信号均方根(RMS)值变化判定机械密封界面摩擦状态的方法,揭示了机械密封从接触式到非接触式过程中的端面摩擦信号与运行状态的对应关系,进一步探明了密封运行过程中,从端面接触摩擦的边界润滑(BL)与混合润滑(ML),逐渐转变为非接触下流体动力润滑(HL)状态的滑动接触信号演变规律,获取了密封界面摩擦时的AE信号频率带范围(240~320 kHz),并通过对AE信号进行时频分析,发现了连续小波变换(CWT)能有效表征机械密封不同工况下的AE信号时频特征信息。本文研究结果为机械密封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密封 声发射 摩擦 状态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储能机制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改性与展望 被引量:1
18
作者 燕静璇 张宁霜 +2 位作者 李世友 王梦雅 李小华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61,共14页
目前,水系锌离子电池(AZIBs)的正极材料已取得了许多引人瞩目的突破,但普遍存在结构稳定性差、易溶解、材料骨架间存在严重的静电相互作用和导电性差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和取得关键性技术的支持。MnO_(2)作为AZIBs正极材... 目前,水系锌离子电池(AZIBs)的正极材料已取得了许多引人瞩目的突破,但普遍存在结构稳定性差、易溶解、材料骨架间存在严重的静电相互作用和导电性差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和取得关键性技术的支持。MnO_(2)作为AZIBs正极材料的储能机制较其他材料复杂且一直存在争议,是限制Zn//MnO_(2)电池应用的主要因素。该文总结了最新MnO_(2)基正极材料的特征和储能机制,回顾了MnO_(2)基正极材料的基本问题和对应原因,探讨了最近研究中的优化策略。最后,基于MnO_(2)在不同储能机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一系列推动Zn//MnO_(2)电池商业化的关键性挑战,对AZIBs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锌离子电池 二氧化锰 正极材料 储能机制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微织构浮环气膜密封特性的方向效应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世鹏 丁雪兴 +2 位作者 力宁 丁俊华 张兰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5-856,共12页
为研究微织构的方向效应对浮环气膜密封性能参数的影响,选取矩形微织构孔为研究对象,基于气体润滑理论,建立该织构化流体动压润滑控制的理论分析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法对其进行求解,获得了密封间隙气膜的压力分布,以转速、压力、偏心率... 为研究微织构的方向效应对浮环气膜密封性能参数的影响,选取矩形微织构孔为研究对象,基于气体润滑理论,建立该织构化流体动压润滑控制的理论分析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法对其进行求解,获得了密封间隙气膜的压力分布,以转速、压力、偏心率、织构深度为自变量,重点研究织构方向角对其密封性能参数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开设微织构的浮环密封浮升力随着转速、压力和偏心率的增大均可提高,但微织构孔深度的增大会导致浮升力下降。泄漏率随着转速、压力、偏心率和织构深度的增加而提高;但转速的升高对其泄漏率数值影响不大。气膜摩擦力随转速、压力和偏心率的变大而升高,随织构深度的增大而降低。矩形微织构在改善密封性能参数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合理的选择微织构方向角,可有效地提高浮环气膜密封的密封性能。研究结果为提高织构化表面浮环密封性能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环密封 矩形微织构 方向效应 密封性能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EC电解水制氢耦合合成氨过程物质能量集成与技术-经济-环境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怀荣 郭奥雪 +4 位作者 陈振伟 伊嘉伟 王东亮 杨勇 杨思宇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1-310,共10页
针对传统合成氨工艺依赖化石能源,导致元素利用率低、碳排放高、经济效益差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的合成氨工艺,旨在提高能源效率并降低碳排放。通过建模模拟、能量集成和性能分析,对比传统工艺,揭示了新工艺的技术... 针对传统合成氨工艺依赖化石能源,导致元素利用率低、碳排放高、经济效益差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的合成氨工艺,旨在提高能源效率并降低碳排放。通过建模模拟、能量集成和性能分析,对比传统工艺,揭示了新工艺的技术、经济和环境优势。研究结果表明,新工艺氢、氮元素利用率分别为92.59%、90.50%,能量效率为72.19%,均高于传统工艺。新工艺生产成本为3442.8 CNY·t^(-1)(以NH_(3)计),在当前市场下不具备经济优势,但随着碳税实施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当电价降至0.1 CNY·(k Wh)^(-1)时,成本可降至2380.5 CNY·t^(-1),低于传统工艺。此外,新工艺在生产过程中不直接产生CO_(2),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电解槽 绿氨 过程集成 全局能量集成 技术-经济-环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