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废旧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的还原酸浸回收与再生 被引量:8
1
作者 徐子贤 潘波 +2 位作者 何玲 孙为民 董其铮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4-70,共7页
采用磷酸为浸出剂,葡萄糖为还原剂,回收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研究了酸浸过程中磷酸浓度、葡萄糖浓度、固液比、温度、时间对Li、Ni、Co、Mn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浸出工艺参数条件为:磷酸浓度4 mol/L、葡萄糖浓度0.5 mol/L、固液比... 采用磷酸为浸出剂,葡萄糖为还原剂,回收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研究了酸浸过程中磷酸浓度、葡萄糖浓度、固液比、温度、时间对Li、Ni、Co、Mn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浸出工艺参数条件为:磷酸浓度4 mol/L、葡萄糖浓度0.5 mol/L、固液比20 g/L、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Li、Ni、Co、Mn的浸出率可分别达到97.3%、96.54%、96.59%、95.31%。利用未反应收缩核模型拟合了酸浸过程的动力学数据,结果显示浸出过程由表面化学反应所控制。使用共沉淀—固相法再生正极材料,所得材料结晶性良好,元素分布均匀,实现了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锂离子电池 三元正极材料 葡萄糖 磷酸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_(2)MgSi_(2)O_(7)∶Eu^(2+),Eu^(3+)发光性能及颜色调控 被引量:3
2
作者 何玲 温顺 +3 位作者 孙卫民 董其铮 徐仰涛 杨小凤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02-2210,共9页
采用静电纺丝法在不同气氛下制备了Sr_(2)MgSi_(2)O_(7)∶Eu^(2+),Eu^(3+)纤维,研究其晶体结构和形貌;将纤维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复合后获得Sr_(2)MgSi_(2)O_(7)∶Eu^(2+),Eu^(3+)‐PDMS复合材料,研究其光致发光和应力发光性能。研... 采用静电纺丝法在不同气氛下制备了Sr_(2)MgSi_(2)O_(7)∶Eu^(2+),Eu^(3+)纤维,研究其晶体结构和形貌;将纤维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复合后获得Sr_(2)MgSi_(2)O_(7)∶Eu^(2+),Eu^(3+)‐PDMS复合材料,研究其光致发光和应力发光性能。研究结果显示,氮气、空气下制备样品的XPS图谱同时出现Eu^(2+)和Eu^(3+)结合能特征峰;在360 nm和395 nm激发下复合材料的光致发光光谱中,不但有Eu^(2+)位于469 nm处的蓝色宽带发射,还包含Eu^(3+)位于615 nm的多个红色窄带发射。因为Eu^(3+)在电荷补偿下还原成Eu^(2+)并在刚性结构保护下不被氧化,证实了Eu^(3+)在Sr_(2)MgSi_(2)O_(7)中的自还原现象。随着Eu^(3+)的掺杂浓度增大,光致发光和应力发光强度都先增大后减小,Eu^(2+)和Eu^(3+)的发射分别在5%和10%时达到最强。应力发光强度与应力的增长是线性关系,Eu^(2+)的发射增长量大于Eu^(3+)。在实物照片和CIE坐标中观测到光致发光颜色从蓝色逐渐接近红色,应力发光颜色在应力增大时逐渐从粉红色变为紫粉色。该材料的研究将为发光调控提供参考,在应力传感和防伪等领域有着潜在的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_(2)MgSi_(2)O_(7)∶Eu^(2+) Eu^(3+) 纤维 自还原 应力发光 发光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