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脲对工业电解中铜电结晶行为的影响
1
作者 徐仰涛 仲志强 +2 位作者 杜海洋 李艳红 班延鹏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811-2825,共15页
本文对不同硫脲浓度下工业电解铜的电结晶行为和晶粒细化现象进行了研究。通过在铜工业电解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硫脲得到铜沉积层,在沉积过程进行电化学行为研究并对沉积层进行XRD、SEM和AFM表征;将未添加硫脲和最佳添加剂浓度下(30 mg/L... 本文对不同硫脲浓度下工业电解铜的电结晶行为和晶粒细化现象进行了研究。通过在铜工业电解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硫脲得到铜沉积层,在沉积过程进行电化学行为研究并对沉积层进行XRD、SEM和AFM表征;将未添加硫脲和最佳添加剂浓度下(30 mg/L)得到的沉积层进行成核生长研究和EBSD技术表征。结果表明:当硫脲浓度为30 mg/L时,过电位和峰值电流最高,阴极极化程度最大,铜沉积层择优取向为(220)和(111)晶面,形貌致密平整,表面晶粒尺寸和表面粗糙度最小分别为0.65μm和186 nm,由此确定为最优添加浓度。在最优硫脲浓度下,铜沉积层的成核速率相较于未添加硫脲时加快,铜沉积层晶粒明显细化,平均晶粒尺寸由1.02μm减小至0.72μm,并且沉积层中应力和位错密度增大而孪晶体积占比减小近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脲 择优取向 位错密度 孪晶 晶粒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冷喷涂镍基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涛 成波 +3 位作者 李文生 范祥娟 李建军 黄晓龙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03-211,共9页
目的研究镍基陶瓷复合涂层的摩擦学性能,为现场修复泥浆泵关键部件提供实验支撑。方法采用低压冷喷涂技术,在Q235钢表面分别制备不同Al_(2)O_(3)和ZrO_(2)含量的镍基金属陶瓷复合涂层。通过HT-1000摩擦实验机测试大气气氛下涂层的摩擦... 目的研究镍基陶瓷复合涂层的摩擦学性能,为现场修复泥浆泵关键部件提供实验支撑。方法采用低压冷喷涂技术,在Q235钢表面分别制备不同Al_(2)O_(3)和ZrO_(2)含量的镍基金属陶瓷复合涂层。通过HT-1000摩擦实验机测试大气气氛下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附带能谱的扫描电镜(SEM)表征复合涂层的微观组织和物相组成,利用维氏显微硬度仪测试复合涂层硬度。结果陶瓷颗粒添加量为9%~33%(以体积分数计)时,涂层硬度随着Al_(2)O_(3)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而随着ZrO_(2)增加,涂层的硬度呈先减再增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类型陶瓷颗粒的添加使涂层的致密度发生了变化。Ni-Al_(2)O_(3)复合涂层摩擦因数随Al_(2)O_(3)含量增加,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涂层磨损机理由粘着磨损向磨粒磨损转变,而Ni-ZrO_(2)复合涂层摩擦因数大致稳定在0.2附近。Ni-Al_(2)O_(3)复合涂层的磨损率随Al_(2)O_(3)含量的增加,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而ZrO_(2)含量增加,Ni-ZrO_(2)复合涂层的磨损率则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当加入23%Al_(2)O_(3)颗粒时,涂层的耐磨性能明显改善,摩擦因数低至0.149,磨损率为3.18×10^(–5)mm^(3)/(N·m)。结论陶瓷颗粒的加入可有效提高涂层的耐磨性能,但耐磨性能也受添加颗粒尺寸因素的影响。该研究结果为泥浆泵关键部件的修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复合涂层 低压冷喷涂 Al_2O_3 ZrO_2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Johnson-Cook模型的Q345R钢压力容器形变预测 被引量:2
3
作者 牛江 李胜斌 张应龙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9-186,共8页
为研究Q345R钢作为压力容器用钢在高应变速率下的形变,开展了Q345R钢在准静态拉伸、高应变速率(240、400和480 s^(-1))下的动态拉伸试验,基于该力学性能试验结果,对Johnson-Cook模型相关参数进行了标定及验证。在液罐车罐体侧翻碰撞的... 为研究Q345R钢作为压力容器用钢在高应变速率下的形变,开展了Q345R钢在准静态拉伸、高应变速率(240、400和480 s^(-1))下的动态拉伸试验,基于该力学性能试验结果,对Johnson-Cook模型相关参数进行了标定及验证。在液罐车罐体侧翻碰撞的基础上,建立了局部罐体碰撞模型,以Q345R钢准静态拉伸下的真应力-真应变数据和标定的Johnson-Cook模型分别作为材料属性,进行了碰撞速度为5 m·s^(-1)的碰撞计算,将两种计算结果与实测碰撞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Q345R钢存在明显的应变速率敏感性,Johnson-Cook模型能较准确地模拟其在高应变速率(480 s^(-1))下的塑性行为;基于准静态真应力-真应变进行的碰撞,在变形范围及厚度减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使用Johnson-Cook模型的Q345R钢碰撞变形及壁厚变化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该模型能够对Q345R钢压力容器在高应变速率下的变形进行准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345R钢 Johnson-Cook 罐体 碰撞 形变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复合流体抛光性能稳定性与使用寿命研究
4
作者 王有良 于璞垚 +2 位作者 高熙淳 张文娟 吴勇波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902-1915,共14页
磁性复合流体(Magnetic Compound Fluid,MCF)抛光是一种高效的精密抛光技术,然而,MCF抛光液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存在性能衰减问题。本文研究了MCF抛光液的组分对抛光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通过添加补充溶液恢复其抛光性能的可行性,以延长MC... 磁性复合流体(Magnetic Compound Fluid,MCF)抛光是一种高效的精密抛光技术,然而,MCF抛光液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存在性能衰减问题。本文研究了MCF抛光液的组分对抛光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通过添加补充溶液恢复其抛光性能的可行性,以延长MCF抛光液的使用寿命。首先,采用MCF抛光技术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抛光实验。通过观察抛光前后MCF形貌的变化特征,测量表面粗糙度、材料去除率、温度和法向力,分析抛光液在不同抛光时间下的性能。其次,通过每10 min添加包含磨粒溶液或α-纤维素溶液,探究添加组分对MCF抛光性能的恢复效果和延长MCF抛光液寿命的可行性。最后,对添加补充液状态下的MCF的长时间抛光实验,探究MCF抛光液使用寿命。实验结果表明,MCF抛光液在持续抛光60 min后,抛光液形态由初始的均匀磁簇逐渐转变为碎片状团簇,其表面粗糙度下降率由97.06%降低至65.97%,抛光性能显著衰退。通过补充磨粒溶液和α-纤维素溶液,可使法向力稳定至6.4 N和7.3 N,表面粗糙度下降率保持在85%以上。进一步研究表明,每10 min补充0.1 mL补充液,可使MCF抛光液的使用寿命从60 min延长至180 min,并维持表面粗糙度Ra<0.05μm,材料去除率在1.80×10^(8)μm^(3)/min以上。MCF抛光液在抛光过程中存在水分、磨粒和α-纤维素的损耗,导致抛光性能下降。通过定量补充关键组分,可有效维持MCF抛光液的抛光性能,提高抛光稳定性,并显著延长其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复合流体 抛光 表面粗糙度 材料去除率 使用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PMMA工件磁性复合流体抛光工艺参数优化
5
作者 王有良 高熙淳 张文娟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2,共9页
针对磁性复合流体抛光PMMA工件取得最佳表面质量和最大加工效率时工艺参数不同的问题,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工艺参数优化方法,设计3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分析磁感应强度、羰基铁粉粒径、磨粒粒径对磁性复合流体抛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优... 针对磁性复合流体抛光PMMA工件取得最佳表面质量和最大加工效率时工艺参数不同的问题,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工艺参数优化方法,设计3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分析磁感应强度、羰基铁粉粒径、磨粒粒径对磁性复合流体抛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后得到的磁性复合流体抛光PMMA工件的最佳方案为:磁感应强度,0.50 T;羰基铁粉粒径,7μm;磨粒粒径,3μm;使用优化后的工艺参数抛光,工件的表面粗糙度为14 nm,材料去除率为2.088×10^(8)μm^(3)/min,提高了3.5%;通过灰色关联分析优化后获得的工艺参数,既能满足工件高表面质量的抛光要求,又能显著提高磁性复合流体抛光的材料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复合流体 灰色关联分析 工艺参数 表面粗糙度 材料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渣改质及其在磁性复合流体抛光中的应用
6
作者 王有良 于璞垚 +1 位作者 尹新城 张文娟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5,共12页
为了提高镍渣的再利用性,基于镍渣中的磁性元素,提出一种将镍渣改质后应用于磁性复合流体(Magnetic Com-pound Fluid,MCF)精密抛光的方法,研究抛光过程中改质渣含量对MCF的抛光质量的关系。通过对镍渣进行熔融氧化、破碎、磁选获得具有... 为了提高镍渣的再利用性,基于镍渣中的磁性元素,提出一种将镍渣改质后应用于磁性复合流体(Magnetic Com-pound Fluid,MCF)精密抛光的方法,研究抛光过程中改质渣含量对MCF的抛光质量的关系。通过对镍渣进行熔融氧化、破碎、磁选获得具有磁性的改质渣,分析其组分及磁性能。通过观察含有不同质量分数改质渣的MCF抛光液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抛光后表面形貌特征,分析其对粗糙度Ra和材料去除率的影响规律;通过观察外加磁场下MCF抛光前后的形貌特征,探究改质渣对MCF抛光液磁簇成型的影响;通过测量不同抛光液的抛光作用力,分析MCF形貌与抛光作用力的内在联系。最后,通过观察含有改质渣的MCF抛光簇的微观形貌特征,结合MCF形貌、抛光力特征构建含改质渣的MCF抛光液的抛光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改质渣的饱和磁化强度是镍渣的5.64倍;随着改质渣的质量分数的增加,MCF抛光性能下降;在改质渣含量为10%时,MCF抛光10 min后,工件表面粗糙度从0.502μm降低至0.010μm,表面粗糙度下降率Ra达到97.966%;相较于使用无改质渣的MCF抛光后的表面粗糙度下降率仅下降了0.482%;对比使用改质渣含量为15%的MCF抛光后的下降率则高出3.603%;材料去除率达到1.237×108μm3/min;随着改质渣含量的增加,抛光时磁性颗粒形成的链状结构曲度增加,抛光力下降,进而影响其抛光性能;结合抛光性能,剪切力,磁簇的微观结构,提出了含改质渣的MCF的抛光机理。镍渣改质后可应用于MCF抛光,当MCF抛光液中改质渣质量分数低于10%时,抛光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复合流体 镍渣 抛光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graphene composite aerogel with a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compressibility and flexibility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phase-change materials for rigid-flexible material innovation
7
作者 CUI Jia-ming CHEN Yi-xing +1 位作者 XU Wen-tao WANG Sheng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6-1153,共18页
Oriented graphene aerogels have limited applica-tions because the flexibility of their graphene sheets and mi-crostructure give them a low skeleton strength,insufficient compression resilience,and poor flexibility.We ... Oriented graphene aerogels have limited applica-tions because the flexibility of their graphene sheets and mi-crostructure give them a low skeleton strength,insufficient compression resilience,and poor flexibility.We report the preparation of novel aerogel materials with a much better per-formance.Using the driving force of graphene oxide(GO)self-assembly andπ-πinteractions,carbon nanotubes(CNTs)were attached to the GO sheets,and an oriented composite carbon skeleton was constructed using“hydro-plastic foam-ing”.The introduction of CNT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strength of the skeleton and gave the aerogel an excellent re-versible compressibility.The innovative use of cold pressing greatly improved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flexibility of the aerogel,providing new idea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performance aerogels.Tests show that the obtained graphene composite aerogel has a reversible compressive strain of over 90%and can withstand 500 compression cycles along the direc-tion of pore accumulation.It can endure more than 10000 bending cycles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composite carbon layer stacking,and its in-plane thermal conductivity reaches 64.5 W·m^(-1)·K^(-1).When filled with phase change materials,the high porosity of the carbon skeleton enables the material to have a high phase change filling rate,and its phase change enthalpy is greater than 150 J/g.Thanks to the exceptional flexibility of the carbon skeleton,the macrostructure of phase change materials can be bent as needed to adapt to thermal management scenarios and conform to device shapes.This significantly enhances practical application compatibility,providing flexible support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and thermal management across diverse device for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iented graphene aerogel GO CNT Hydro-plastic foaming Phase change materi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Mo-V耐热钢焊条电弧焊焊缝金属低温冲击韧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董万龙 曹睿 +4 位作者 蒋勇 杨飞 黄义芳 徐晓龙 陈剑虹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42-146,共5页
本工作通过研究焊条电弧焊耐热钢多层多道焊缝金属焊态和热处理态下的微观组织与低温冲击韧性的关系,揭示低温冲击韧性出现低值及韧性不稳定的原因。通过-30℃的夏比冲击试验得到低温冲击吸收功,使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本工作通过研究焊条电弧焊耐热钢多层多道焊缝金属焊态和热处理态下的微观组织与低温冲击韧性的关系,揭示低温冲击韧性出现低值及韧性不稳定的原因。通过-30℃的夏比冲击试验得到低温冲击吸收功,使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EDS)等手段对材料的微观组织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焊态试样中存在大量塑性差、脆硬的马氏体-奥氏体(M-A)组元,使得冲击韧性急剧下降;柱状晶区粗大的铁素体晶粒尺寸决定了起裂的早晚,直接决定冲击韧性的好坏;焊缝中不同类型的组织对韧性的影响不同:针状铁素体(AF)的冲击韧性最好,侧板条铁素体和晶粒边界铁素体次之,粗大块状铁素体的冲击韧性最差;连续分布的M-A和碳化物团簇产生应力集中,对韧性造成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条电弧焊 耐热钢 低温冲击韧性 晶粒尺寸 马氏体-奥氏体(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接热输入对耐热钢埋弧焊(SAW)焊缝金属冲击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窦贵山 曹睿 +3 位作者 蒋勇 杨飞 廖芬 徐晓龙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334-338,共5页
耐热钢因具有优异的焊接性能和加工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制造工业。为了提高焊接接头的性能,同时延长构件的使用寿命和提高工作效率,选择合适的焊接热输入是非常重要的。本工作研究不同焊接热输入对耐热钢埋弧焊焊缝金属冲击韧性的影... 耐热钢因具有优异的焊接性能和加工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制造工业。为了提高焊接接头的性能,同时延长构件的使用寿命和提高工作效率,选择合适的焊接热输入是非常重要的。本工作研究不同焊接热输入对耐热钢埋弧焊焊缝金属冲击韧性的影响。通过夏比冲击试验测试不同焊接热输入下焊缝金属的冲击韧性。利用扫描电镜、光镜和显微硬度等手段分析不同热输入下焊缝金属冲击韧性差异的原因。高热输入焊缝金属对应显微组织是块状铁素体、链状分布的碳化物和大尺寸的夹杂物。较大尺寸夹杂物越容易使裂纹形核。更多硬脆碳化物相的聚集导致裂纹形核扩展越容易。造成不同焊接热输入下耐热钢埋弧焊焊缝金属冲击韧性波动的原因是焊缝金属组织的不均匀,高热输入下出现的粗大块状铁素体、链状碳化物、块状M-A组元和较大尺寸的夹杂物导致冲击韧性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输入 夹杂物 冲击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增材制造过程的在线监测研究综述 被引量:17
10
作者 产玉飞 陈长军 张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839-2846,2867,共9页
金属增材制造(AM)技术融合制造技术、光学技术、数控技术、传感技术等多门科学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型制造技术。与传统减材制造方法相比,此技术具有易加工结构复杂零件、加工材料广、制造周期短、环境污染小等优点。经过数十年的... 金属增材制造(AM)技术融合制造技术、光学技术、数控技术、传感技术等多门科学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型制造技术。与传统减材制造方法相比,此技术具有易加工结构复杂零件、加工材料广、制造周期短、环境污染小等优点。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快速原型制造、生物医疗、装饰品制造等诸多领域,并对原有的生产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缺乏对金属增材制造过程进行在线监测,阻碍了该技术在一些对零件质量要求很高的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如医疗和航空航天等高精尖领域,针对这个问题,金属增材制造过程在线监测研究应运而生。在金属增材制造过程中,零件的质量和尺寸精度受工艺参数(如激光功率、送粉率、扫描速度等)、外部因素(基板温度、冷却方式)及熔池的温度和尺寸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这些影响因素成为在线监测研究的主要对象。且随着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制造的功能梯度性零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对零件的元素成分和显微组织实现在线监测是十分重要的。近10年来熔池的温度和尺寸监测一直是AM在线监测研究的焦点,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六年来,元素成分和显微组织的在线监测也得到初步发展。在线监测研究在充分发挥金属增材制造技术优势的同时,不仅提高了零件的质量和尺寸精度,还对促进功能梯度性零件的开发和制造具有重要意义,扩大了该技术的应用范围。关于熔池温度和尺寸的在线监测研究,目前已经能实现闭环控制,即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反馈进行相应的动作,从而改善零件的质量和尺寸精度。而元素成分和显微组织在线监测系统由于研究时间较短,只有显微组织能实现闭环控制,元素成分目前只能实现实时监测,尚未实现闭环控制。本文归纳了熔池温度、熔池尺寸、元素成分和显微组织这四种在线监测研究中所使用的监测工具及其工作原理,并分别对这四种在线监测系统进行了原理介绍和结果分析,分析了金属增材制造过程在线监测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前景,以期为相关研究方向的初学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增材制造 在线监测 熔池温度 熔池尺寸 元素成分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_(0.5)Na_(0.5)NbO_(3)-x LiNbO_(3)陶瓷的相转变与压电性能温度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肖荣振 徐鹏 燕小斌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0-715,共6页
采用常规陶瓷工艺制备了K_(0.5)Na_(0.5)NbO_(3)-x LiNbO_(3)(KNN-x LN)基无铅压电陶瓷。采用介电温度谱结合XRD系统研究了铌酸锂(LN)掺杂对KNN陶瓷相结构与压电性能温度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与机制。结果表明,LN在KNN陶瓷中的固溶度范围内... 采用常规陶瓷工艺制备了K_(0.5)Na_(0.5)NbO_(3)-x LiNbO_(3)(KNN-x LN)基无铅压电陶瓷。采用介电温度谱结合XRD系统研究了铌酸锂(LN)掺杂对KNN陶瓷相结构与压电性能温度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与机制。结果表明,LN在KNN陶瓷中的固溶度范围内(约小于10%(摩尔分数)),LN掺杂具有同时提升KNN陶瓷的T_(C)与降低陶瓷T_(O-T)的效应。当LN的掺杂量(摩尔分数)为6%时,可使陶瓷的T_(O-T)下移至室温,此时陶瓷为正交相与四方相两相共存,陶瓷的压电性能得到极大增强。T_(C)的提升增强了陶瓷的压电性能温度稳定性,当LN的掺杂量(摩尔分数)x~8%,T_(C)增加至479℃,此组分陶瓷的压电性能经470℃热处理后仍保持在室温时的71%,表现出良好的温度稳定性。当LN超过固溶度后,部分LN倾向于与K元素生成第二相,未反应的LN因其强热释电效应导致陶瓷的d 33呈现出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增强的伪增强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酸钾钠 铌酸锂 相结构 居里温度 压电性能温度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密度、温度、阴极孔隙率和N_(2)溶解度因子对Li-N_(2)电池放电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赵旭东 薛红涛 汤富领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5,共7页
Li-N_(2)电池是一种具有电化学固氮功能的新型储能系统,文章利用有限元软件COMSOL耦合多物理场建立的电化学模型能揭示各因素对其放电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放电电流密度、温度、阴极孔隙率和电解液中的N_(2)溶解度因子对Li-N_(2)... Li-N_(2)电池是一种具有电化学固氮功能的新型储能系统,文章利用有限元软件COMSOL耦合多物理场建立的电化学模型能揭示各因素对其放电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放电电流密度、温度、阴极孔隙率和电解液中的N_(2)溶解度因子对Li-N_(2)电池的放电性能均有影响;较大的放电电流密度会降低该电池的电压和容量;阴极孔隙率和电解液中的N_(2)溶解度因子是影响该电池电压和容量的关键性因素,提高阴极孔隙率和电解液中的N_(2)溶解度因子均能增加该电池的电压和容量;电池放电的平台电压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但放电容量几乎不受温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_(2)电池 有限元分析 COMSOL 放电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420qENH钢及其焊接接头在模拟含PM_(2.5)的工业大气介质中干湿循环腐蚀行为研究
13
作者 张利帅 郭铁明 +5 位作者 武维宏 胡焱文 刘晓倩 南雪丽 周贵易 易维斌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09,共13页
目的 研究桥梁耐候钢板材及其焊接接头在模拟含PM_(2.5)的西北工业大气环境中腐蚀行为的区别。方法 采用NaHSO_(3)+SiO_(2)的腐蚀介质进行干湿交替加速腐蚀实验,并采用腐蚀动力学、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电化学测试等方法,分析了Q4... 目的 研究桥梁耐候钢板材及其焊接接头在模拟含PM_(2.5)的西北工业大气环境中腐蚀行为的区别。方法 采用NaHSO_(3)+SiO_(2)的腐蚀介质进行干湿交替加速腐蚀实验,并采用腐蚀动力学、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电化学测试等方法,分析了Q420qENH钢板材、焊缝及热影响区试样的腐蚀趋势、腐蚀类型及锈层的保护性,以及SiO_(2)对腐蚀的影响。结果 Q420qENH板材试样初期腐蚀速率大于焊接试样,中后期2种试样腐蚀速率逐渐下降并趋于一致。3种试样腐蚀类型均为不均匀的全面腐蚀,外锈层均疏松易脱落,但焊缝、热影响区内锈层比板材致密且与钢基体结合紧密,锈层中Cu、Ni元素含量明显高于板材试样。3种试样腐蚀30d的自腐蚀电流密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板材>焊缝>热影响区,自腐蚀电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热影响区>焊缝>板材,焊缝及热影响区试样的锈层电阻分别为板材试样的1.28倍、1.68倍。结论 PM_(2.5)中的主要成分SiO_(2)易在缺陷处沉积,成为腐蚀产物的形核基底,促进了腐蚀产物的非均匀形核,不利于锈层的致密性。热影响区和焊缝形成锈层的保护性、耐蚀性能优于板材试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420qE桥梁耐候钢 焊接接头 西北工业大气环境 PM_(2.5) SiO_(2) 干湿循环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介质对镍渣直接还原提铁的影响
14
作者 郑江华 宗红星 +3 位作者 李彬 任学根 申莹莹 杜雪岩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102,共7页
如何从富铁镍渣中高效提铁是该资源综合再利用的关键。本文采用焦炭和烟煤作为还原剂,对镍渣进行直接还原提铁试验研究,对比两种还原剂在镍渣还原过程中产生有效还原介质的差异,借助热力学软件对不同还原介质的还原能力进行热力学分析,... 如何从富铁镍渣中高效提铁是该资源综合再利用的关键。本文采用焦炭和烟煤作为还原剂,对镍渣进行直接还原提铁试验研究,对比两种还原剂在镍渣还原过程中产生有效还原介质的差异,借助热力学软件对不同还原介质的还原能力进行热力学分析,然后通过试验及表征研究两种还原剂对镍渣还原过程金属化率变化及微观结构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烟煤含有的高挥发分会产生CO-H_(2)混合的还原介质,而焦炭则主要以CO还原介质为主;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CO-H_(2)混合气对铁氧化物的还原能力优于纯CO。镍渣还原焙烧试验结果显示,使用烟煤作为还原剂,1 300℃下还原20 min,镍渣球团的金属化率可达90.20%;而采用焦炭作为还原剂时其金属化率仅达到72.97%,烟煤对镍渣的还原能力优于焦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渣 还原介质 金属化率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_3Al基高温自润滑复合涂层的制备和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文生 范祥娟 +3 位作者 杨军 朱圣宇 胡伟 孙洋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6-634,共9页
采用高能球磨结合喷雾造粒制备喷涂喂料,利用等离子喷涂方法制备Ni_3Al基高温自润滑复合涂层,通过HT-1000销-盘式高温摩擦试验机测试大气气氛不同温度下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并采用SEM、EDS和Raman等表征分析涂层微观组织、物相组成和摩... 采用高能球磨结合喷雾造粒制备喷涂喂料,利用等离子喷涂方法制备Ni_3Al基高温自润滑复合涂层,通过HT-1000销-盘式高温摩擦试验机测试大气气氛不同温度下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并采用SEM、EDS和Raman等表征分析涂层微观组织、物相组成和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涂层在25℃至800℃具有良好的自润滑性能,摩擦系数为0.14~0.42,磨损率为2.41×10^(–4)~5.76×10^(–4) mm^3/(Nm). 25℃到400℃之间,随温度升高,Ni_3Al金属间化合物韧性和软金属银塑性变形能力均提高,形成了有效的转移润滑膜,从而提高了涂层摩擦学性能,涂层磨损形式主要为脆性断裂、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600℃时软金属Ag过度软化,BaF_2/CaF_2共晶脆-塑性转变不完全,磨损表面不能形成完整致密的润滑膜,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大幅升高,涂层的磨损形式主要为剥层磨损和磨粒磨损;800℃时磨损表面形成富含NiO、Ag_2MoO_4和NiCr_2O_4等高温润滑剂的连续光滑釉质层,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大幅降低,磨损形式主要为氧化磨损和黏着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喷涂 NI3AL基 自润滑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钛合金不同气源激光渗氮行为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文生 张文斌 +5 位作者 武彦荣 梁刚 高凤琴 石玗 俞伟元 姚小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17-828,共12页
在用矩形光斑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在纯氮气和氮氩混合两种不同方式下,通过不同气流量和氮氩混合对Ti-6Al-4V进行表面渗氮,研究气体流量、氮氩混气比对渗氮熔池形态及渗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SEM、EDS以及XRD对渗氮层的显微组织... 在用矩形光斑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在纯氮气和氮氩混合两种不同方式下,通过不同气流量和氮氩混合对Ti-6Al-4V进行表面渗氮,研究气体流量、氮氩混气比对渗氮熔池形态及渗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SEM、EDS以及XRD对渗氮层的显微组织、微区成分及相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纯氮渗氮时,在15 L/min气流量下获得均匀渗氮层,继续增大气流量渗氮熔池流动紊乱,出现贯穿裂纹,且渗氮深度和硬度并未随气流量增加;采用不同氮氩混气比渗氮时,渗氮层的表层硬度均较相同条件下纯氮气渗氮层的有所降低,且渗氮层裂纹倾向减弱,渗氮层组织由表至里在200~800μm内按层深依次存在TiN0.88、TiN0.61、TiN0.3三种稳定相;分别采用纯氮气和不同氮氩混气比渗氮时,渗氮层组织沿层深分布依次均为粗短树枝晶、等轴晶、细长树枝晶、针状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渗氮 气体流量 裂纹 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素扩散对高铝青铜喷焊层显微组织及摩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何艳艳 李文生 +3 位作者 吴学军 王大锋 杨效田 何玲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3-149,共7页
采用等离子喷焊技术在d100 mm×30 mm 45号钢圆柱基体上制备厚度为5 mm的高铝青铜喷焊层,将制备的喷焊工件在距基体底部分别为32、33和34 mm处进行水平切割,切割后留在基体上的喷焊层厚度分别为2、3和4 mm。在室温条件下,研究喷焊... 采用等离子喷焊技术在d100 mm×30 mm 45号钢圆柱基体上制备厚度为5 mm的高铝青铜喷焊层,将制备的喷焊工件在距基体底部分别为32、33和34 mm处进行水平切割,切割后留在基体上的喷焊层厚度分别为2、3和4 mm。在室温条件下,研究喷焊层中元素扩散对其组织、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分隔层位置从基体到喷焊层纵深方向距离的增加,Fe元素扩散作用减弱;靠近基体的喷焊层中Fe元素含量较多,富Fe的k相含量多,且呈点状或球状团聚在一起,喷焊层与铁基对摩件的组织相容性增加,在摩擦过程试样易与对摩件黏着;喷焊层硬度虽高,但磨损率较高;靠近喷焊层表面的喷焊层中Fe元素含量最低,k相相貌由粗大树枝状向细小树枝状和粒状组织转变,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均有所降低,黏着磨损受到抑制,主要磨损机理为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喷焊层 元素扩散 k相形貌 摩擦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界面CrN/CrAlN涂层在海水环境中的腐蚀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文生 孙绪伟 +4 位作者 王永欣 李金龙 王春婷 隋永枫 蓝吉兵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9-78,共10页
目的通过多界面结构CrN/CrAlN涂层来提高316不锈钢在海水中的耐腐蚀磨损性能。方法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316不锈钢基底表面制备CrAlN单层和CrN/CrAlN多层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设备... 目的通过多界面结构CrN/CrAlN涂层来提高316不锈钢在海水中的耐腐蚀磨损性能。方法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316不锈钢基底表面制备CrAlN单层和CrN/CrAlN多层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设备表征涂层的微观结构和相组成;借助纳米压痕仪及划痕仪分别测试涂层的硬度和结合强度;通过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及电化学工作站,实时记录涂层在人工海水环境下摩擦系数和电化学信号的连续变化,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磨痕形貌进行分析,评价CrAlN单层和CrN/CrAlN多层涂层在人工海水环境中的腐蚀磨损特性。结果CrN/CrAlN多层涂层结构致密,层间界面清晰,厚度大约在4.12μm,力学性能优异,其硬度高达37.65 GPa。在海水环境中,摩擦系数随外加电位增加而降低,且当外加电位为0.2 V时,最低摩擦系数在0.29左右。而多层涂层损失量变化规律与之相反,当外加电位为–0.6 V时,其具有最低损失量,大约为0.00086 mm^(3)。相比CrAlN单层涂层,CrN/CrAlN多层涂层的腐蚀电流密度降低,损失量显著减小。结论CrN/CrAlN多层涂层具有致密的多界面结构,在海水环境中的耐腐蚀磨损性能更为优异。主要失效机制为磨粒磨损、塑性变形和腐蚀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弧离子镀 CrN/CrAlN多层涂层 腐蚀磨损性能 海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镁表面等离子体电解渗硼与微弧氧化复合膜的制备及耐蚀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乐 马颖 +2 位作者 李奇辉 王晟 王占营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4-76,共13页
目的在纯镁表面制备新型复合膜,以提高其耐蚀性。方法先在硼砂系电解液中对纯镁进行等离子体电解渗硼(PEB)处理,预制表面改性层,然后在硅酸盐系电解液中对其进行微弧氧化(MAO)处理,从而获得PEB+MAO新型复合膜。分别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 目的在纯镁表面制备新型复合膜,以提高其耐蚀性。方法先在硼砂系电解液中对纯镁进行等离子体电解渗硼(PEB)处理,预制表面改性层,然后在硅酸盐系电解液中对其进行微弧氧化(MAO)处理,从而获得PEB+MAO新型复合膜。分别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膜层的微观结构、元素分布及物相组成,膜层的耐蚀性则通过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来表征。结果纯镁的等离子体电解渗硼过程经历了电离、置换、吸附和扩散四个阶段,获得的PEB表面改性层由氧化层和扩散层组成。在PEB+MAO复合膜的生长过程中,膜层在其厚度方向存在重叠的现象,而不是逐层的简单堆积。等离子体电解渗透时,硼元素渗入后所形成的渗层区域降低了纯镁基体表面的化学活性,改善了其微观组织结构,进而使PEB+MAO复合膜的腐蚀电流密度较基体、单一PEB改性层和单一微弧氧化膜层分别降低了3、2、1个数量级。同时,EIS研究也表明,PEB+MAO复合膜可以提供相对较长时间的抗蚀保护。另外,分析了PEB表面改性层的生成机理以及PEB+MAO复合膜的形成过程,并建立了物理模型。结论 PEB预处理会显著影响PEB+MAO复合膜的厚度、致密性及成分,继而明显提高纯镁的耐蚀性。该新型的复合膜制备方法有望进一步推广到镁合金上,以提高其耐蚀性和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电解渗硼 微弧氧化 表面改性 复合膜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CoCrCuFeNi_(x)高熵合金涂层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8
20
作者 冯力 杨伟杰 +3 位作者 马凯 袁昱东 安国升 李文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0-503,共14页
Ni是FeCrNiCo系高熵合金中的重要元素,对合金的性能有关键性的影响。本文通过激光重熔辅助冷喷涂的方法,在45#钢表面制备AlCoCrCuFeNi_(x)(x=0,0.5,1,1.5,2)高熵合金涂层。结果表明:涂层组织主要由柱状晶和枝晶间组织组成。当0≤x≤0.5... Ni是FeCrNiCo系高熵合金中的重要元素,对合金的性能有关键性的影响。本文通过激光重熔辅助冷喷涂的方法,在45#钢表面制备AlCoCrCuFeNi_(x)(x=0,0.5,1,1.5,2)高熵合金涂层。结果表明:涂层组织主要由柱状晶和枝晶间组织组成。当0≤x≤0.5时,涂层组织结构的晶格应变ε会随原子尺寸差异δ的增大而增大;当0.5≤x≤2时,涂层组织结构的晶格应变ε会随原子尺寸差异δ的减小而减小。价电子浓度(C VE)随着Ni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这导致随着Ni含量的增加,涂层中BCC相含量先增多后减少,FCC相含量先减少后增多。当0≤x≤0.5时,涂层中的枝晶组织为BCC相,枝晶间组织为FCC相;当0.5≤x≤2时,涂层中的枝晶组织由BCC相向FCC相转变,枝晶间组织由FCC相向BCC相转变;当x=0.5时,涂层的性能达到最优,硬度为596.7HV,摩擦因数为0.35,磨损率为3.76×10^(−5)mm^(3)/(N∙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喷涂 激光重熔 高熵合金涂层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