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空绝热板(VIP)应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温永刚 王先荣 +3 位作者 董亮 王丽红 孙冬花 陈光奇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9-32,45,共5页
针对VIP应用技术问题分别建立了简化的使用寿命模型和热桥效应分析模型,对相关影响参数进行了分析和说明,对于指导VIP工程实际应用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关键词 真空绝热板 使用寿命 热桥效应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态存储器同一字节多位翻转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庆祥 杨兆铭 +2 位作者 李志常 李淑媛 江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1年第6期485-489,共5页
对两种大容量静态存储器 (SRAM )HM62 812 8、HM 62 85 12进行了同一字节多位翻转 (SMU)实验研究。HI 13串列加速器提供的F、Cl及Br离子轰击样品时 ,采用网络控制的 6116 62 85 12全系列SRAM单粒子效应测试系统进行动态检测 ,得到了两... 对两种大容量静态存储器 (SRAM )HM62 812 8、HM 62 85 12进行了同一字节多位翻转 (SMU)实验研究。HI 13串列加速器提供的F、Cl及Br离子轰击样品时 ,采用网络控制的 6116 62 85 12全系列SRAM单粒子效应测试系统进行动态检测 ,得到了两种器件的单粒子翻转 (SEU )以及SMU的σ LET曲线 ,分析了LET值以及测试图形对截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存储器 单粒子翻转 同一字节多位翻转 航天器 抗辐射 设计 半导体器件 空间辐射 单粒子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冷屏表面温度分布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叔平 谢福寿 +2 位作者 谭风光 温永刚 陈光奇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11-1415,共5页
空间冷屏是一种包裹在高速飞行器外的相变制冷装置,旨在提高近地高速飞行器的突防能力,防止其在近地轨道飞行时被红外探测器发现和拦截。为了实现弹道导弹在飞行中段的红外隐身效果,采用深冷介质相变制冷技术,建立了空间冷屏样机。实验... 空间冷屏是一种包裹在高速飞行器外的相变制冷装置,旨在提高近地高速飞行器的突防能力,防止其在近地轨道飞行时被红外探测器发现和拦截。为了实现弹道导弹在飞行中段的红外隐身效果,采用深冷介质相变制冷技术,建立了空间冷屏样机。实验研究了冷屏表面温度分布及质量变化,并提出了定量分析的经验模型。结果表明:该空间冷屏样机可使弹道导弹表面温度在飞行中段低于100 K,30 min内使表面红外辐射强度低于0.15 W/m2,从而满足低温红外辐射特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制冷 冷屏 液氮 红外隐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低温冷屏蔽系统及表面温度分布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周卫 厉彦忠 +1 位作者 陈光奇 汪雅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6-124,共9页
提出一种"空间冷屏蔽系统"模型,通过空间深冷剂的相变制冷可使空间飞行器表面温度低于100 K,30 min内使表面红外辐射强度低于0.5 W/m2;进而建立三维气液分离储液模型,并对分层储液结构进行单元传热数值模拟,分析单元模型的不... 提出一种"空间冷屏蔽系统"模型,通过空间深冷剂的相变制冷可使空间飞行器表面温度低于100 K,30 min内使表面红外辐射强度低于0.5 W/m2;进而建立三维气液分离储液模型,并对分层储液结构进行单元传热数值模拟,分析单元模型的不同传热边界条件,将换热经验关联式应用于稳态传热数值模拟过程,从而获得冷屏表面温度及热流随液位变化的分布规律;然后建立单元实验模型并进行实验分析.模拟计算及实验结果表明:当分层储液高度小于100 mm时,实验温度梯度与数值模拟结果相似;实验系统的表面温度在地面15 min以内、空间30 min以内可以满足低温红外辐射特征要求;太阳能辐射强度和毛细材料对表面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及液氮维持时间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屏蔽系统 红外辐射 相变制冷 液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用大容量静态存储器多位翻转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庆祥 杨兆铭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0-46,共7页
给出典型大容量静态存储器(SRAM)的多位翻转实验研究 结果。用HI-13串列型静电加速器和兰州重离子加速器(HIRFL)加速的重离子轰击样品,用 一套基于 网络协议的高分辨率SRAM单粒子效应检测系统检测发生的多位翻转。实验结果表明多位翻转... 给出典型大容量静态存储器(SRAM)的多位翻转实验研究 结果。用HI-13串列型静电加速器和兰州重离子加速器(HIRFL)加速的重离子轰击样品,用 一套基于 网络协议的高分辨率SRAM单粒子效应检测系统检测发生的多位翻转。实验结果表明多位翻转 可以由多种机制产生:在两种Hitachi SRAM中检测到的同一字节多位翻转(SMU)是由单个离 子产生的电荷被相邻敏感节点共享所致;当IDT71256中写入测试图形“00”时,其外围电路 中产生的单粒子瞬时脉冲(SET)引起多达8位的SMU;离子大角度掠射下,IDT71256中检测到 了同一事件多位翻转(SEMU)。同时预示了两种Hitachi大容量SRAM在地球同步轨道和两条太 阳同步轨道发生SMU的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存储器 辐射效应 多位翻转 航天器电子学系统 单粒子效应 SEMU 航天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小气体流量测量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得天 冯焱 +2 位作者 成永军 张涤新 郭美如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5-439,共5页
介绍了固定流导法极小气体流量测量技术,利用流导值为10-9m3/s量级的精密小孔,通过在10-110 Pa范围内调节进气压力,实现了10-810-10Pa·m3/s的流量测量,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0.94%。利用流导比值为187.9的两个激光小孔,将固定流导法... 介绍了固定流导法极小气体流量测量技术,利用流导值为10-9m3/s量级的精密小孔,通过在10-110 Pa范围内调节进气压力,实现了10-810-10Pa·m3/s的流量测量,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0.94%。利用流导比值为187.9的两个激光小孔,将固定流导法产生了流量分流为总流量的0.53%,实现了10-1010-12Pa·m3/s范围内流量的测量,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1.2%。利用极小气体流量测量技术校准了小于10-8Pa·m3/s量级的真空漏孔,而且避免了四极质谱计的非线性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与现有气体流量测量技术相比,提出的极小气体流量测量技术将测量下限延伸了4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气体流量 固定流导法 分流法 漏率校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蒸散型吸气剂泵在真空计量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得天 成永军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4-236,共3页
本文简要阐述了非蒸散型吸气剂(NEG)泵的吸气机理,着重介绍了NEG泵在超高/极高真空标准、静态膨胀法真空标准等真空计量标准中的最新应用结果。结果表明:利用NEG泵在室温下获得了10-10Pa的XHV;利用NEG泵将超高/极高真空标准校准下限延... 本文简要阐述了非蒸散型吸气剂(NEG)泵的吸气机理,着重介绍了NEG泵在超高/极高真空标准、静态膨胀法真空标准等真空计量标准中的最新应用结果。结果表明:利用NEG泵在室温下获得了10-10Pa的XHV;利用NEG泵将超高/极高真空标准校准下限延伸到了10-10Pa量级;利用NEG泵将静态膨胀法真空标准的校准下限延伸到了10-7Pa量级。最后还对用NEG泵延伸固定流导法微流量标准测量下限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蒸散型吸气剂泵 真空计量标准 延伸校准下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深空探测低温制冷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16
8
作者 朱建炳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0年第6期39-45,共7页
深空探测技术已经被列入国家发展计划,由于空间环境的特殊性,对空间低温制冷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介绍了美国、日本和欧空局用于深空探测的深低温制冷技术的发展状况,包括超流氦制冷技术、多级机械制冷技术、吸附式制冷技术、绝... 深空探测技术已经被列入国家发展计划,由于空间环境的特殊性,对空间低温制冷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介绍了美国、日本和欧空局用于深空探测的深低温制冷技术的发展状况,包括超流氦制冷技术、多级机械制冷技术、吸附式制冷技术、绝热去磁制冷技术和氦稀释制冷技术,并介绍了在天文卫星和空间望远镜上的应用;综述了中国空间低温制冷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中国开展深低温制冷技术研究的启示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技术 深空探测 超流氦 航天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动分置式斯特林制冷机被动减振技术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孙述泽 闫春杰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5-58,共4页
论述了斯特林制冷机的振动来源和振动特性,利用梁模型计算了冷指的自然频率,理论上给出了动力吸振器的设计方法,得出在气动分置式斯特林制冷机中被动减振方法具有优势。根据分析设计了动力吸振器,通过实验验证了动力吸振器可以有效的抑... 论述了斯特林制冷机的振动来源和振动特性,利用梁模型计算了冷指的自然频率,理论上给出了动力吸振器的设计方法,得出在气动分置式斯特林制冷机中被动减振方法具有优势。根据分析设计了动力吸振器,通过实验验证了动力吸振器可以有效的抑制制冷机地振动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特性 自然频率 动力吸振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热脂低温热导率的测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建可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411-2416,共6页
导热脂的低温热导率是研究宇航用导热脂的重要参数,"瞬态热线法"是常用的测量方法之一,但受使用条件限制,实际应用中容易产生较大误差。本文提出采用改进的"瞬态热线法"即对标准流体与试样进行测量比对的方法,用于... 导热脂的低温热导率是研究宇航用导热脂的重要参数,"瞬态热线法"是常用的测量方法之一,但受使用条件限制,实际应用中容易产生较大误差。本文提出采用改进的"瞬态热线法"即对标准流体与试样进行测量比对的方法,用于导热脂低温热导率的测量,减小了测试方法的系统误差,因而保证了测量的相对误差小于6%。在测量装置上,采用廉价的康铜丝取代了传统使用的铂丝,设计采用了容易进行拆洗的低温试验装置。文章讨论了影响导热脂低温热导率的因素。提出测量加热时间要在2s~3s之内以防止对流,分析了比对状态的误差影响,并给出了两种导热脂低温热导率与温度关系曲线。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试验方法可以满足宇航用导热脂研究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热脂 低温热导率 改进的瞬态热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特林制冷机与红外探测器耦合集成技术 被引量:7
11
作者 闫春杰 潘雁频 +2 位作者 许国太 霍英杰 王田刚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1年第2期64-67,共4页
主要针对斯特林制冷机与红外探测器的耦合集成技术进行了设计、分析,研制了整体式耦合和分离式耦合2种结构的斯特林制冷机/红外探测器组件,并通过了试验测试,性能指标可以满足要求。
关键词 斯特林制冷机 红外探测器 耦合 集成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场发射阴极制备技术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福全 董长昆 李得天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39-143,共5页
重点介绍了以点、膜和阵列3种形式制备碳纳米管阴极的最新研究进展,如基于点电子源的高分辨X射线管,基于膜电子源的可弯曲平面显示技术和基于阵列电子源的易调制微波放大器。介绍了各种阴极结构的工作特性,讨论了其性能的优点与不足,并... 重点介绍了以点、膜和阵列3种形式制备碳纳米管阴极的最新研究进展,如基于点电子源的高分辨X射线管,基于膜电子源的可弯曲平面显示技术和基于阵列电子源的易调制微波放大器。介绍了各种阴极结构的工作特性,讨论了其性能的优点与不足,并对于未来碳纳米管阴极研究与发展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场发射 阴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发射冷阴极电离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蔡敏 李得天 +1 位作者 成永军 常鹏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32-738,共7页
碳纳米管冷阴极具有优异的场致电子发射特性,在电子源应用方面具有很好的前景,被认为是很有希望取代热阴极的材料之一。本文回顾了20多年来场发射冷阴极电离规的发展。内容包括微尖型场发射阴极电离规和碳纳米管场发射阴极电离规的发展... 碳纳米管冷阴极具有优异的场致电子发射特性,在电子源应用方面具有很好的前景,被认为是很有希望取代热阴极的材料之一。本文回顾了20多年来场发射冷阴极电离规的发展。内容包括微尖型场发射阴极电离规和碳纳米管场发射阴极电离规的发展,从中可以看出场发射电离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最后对碳纳米管超高/极高真空电离规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规 微尖阵列 碳纳米管 超高/极高真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G型真空绝热板使用寿命评估 被引量:14
14
作者 温永刚 王先荣 陈光奇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0-113,共4页
真空绝热板(VIP)的使用寿命是目前研究者和使用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如何有效保证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依然保持高性能热阻需要进行理论和试验研究。本文通过材料选择制作了VIP测试样板,对其热导率变化进行了长期跟踪测试。利用本文所建... 真空绝热板(VIP)的使用寿命是目前研究者和使用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如何有效保证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依然保持高性能热阻需要进行理论和试验研究。本文通过材料选择制作了VIP测试样板,对其热导率变化进行了长期跟踪测试。利用本文所建立的使用寿命分析模型对VIP热导率变化及其使用寿命进行了预测评估,并将试验数据和模型分析数据进行了比对,两者得到了较好的吻合,分析结果对VIP生产和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用寿命 真空绝热板 玻璃纤维 分析模型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用空心阴极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5
作者 郭宁 唐福俊 李文峰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5-160,共6页
空心阴极是离子推力器、霍尔推力器、等离子接触器、空心阴极微推力器的核心组件。介绍了国外针对上述空间应用所进行的空心阴极研究进展,分析了国外空间用空心阴极技术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空间用空心阴极技术发展思路提出建议。
关键词 电推进 空心阴极 空间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复合材料低温热导率测试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建可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8-61,共4页
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在X、Y、Z3个方向的各向异性特点,分析其传热机理,讨论分析了碳纤维复合材料低温热导率测试方法。采用两种不同方法分别测试出碳纤维复合材料3个方向的低温热导率数据。根据测试结果,讨论了影响测试精度的主要因素,... 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在X、Y、Z3个方向的各向异性特点,分析其传热机理,讨论分析了碳纤维复合材料低温热导率测试方法。采用两种不同方法分别测试出碳纤维复合材料3个方向的低温热导率数据。根据测试结果,讨论了影响测试精度的主要因素,如温度、试样装配、试样厚度的影响等,给出了部分碳纤维复合材料低温热导率与温度关系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 低温热导率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MMR制冷器的实验验证与性能分析
17
作者 王田刚 孙述泽 +2 位作者 闫春杰 霍英杰 许国太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64,共4页
针对一种MMR制冷器开展了实验验证与性能分析,阐述了MMR的工作机理、并针对具体实验结果给予分析,讨论了影响制冷器性能的诸多因素,得到工质的工作压力对制冷器的性能影响显著。提出研制MMR制冷器原理型样机的设计与实施方案,对设计的... 针对一种MMR制冷器开展了实验验证与性能分析,阐述了MMR的工作机理、并针对具体实验结果给予分析,讨论了影响制冷器性能的诸多因素,得到工质的工作压力对制冷器的性能影响显著。提出研制MMR制冷器原理型样机的设计与实施方案,对设计的新的节流制冷器进行了实验研究,对比分析了两种节流制冷器之间的性能差距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R制冷器 实验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用高温超导滤波器与制冷机集成结构设计 被引量:4
18
作者 许国太 闫春杰 +1 位作者 霍英杰 王田刚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13,67,共4页
介绍了准备投入空间试验用高温超导接收机前端中的高温超导滤波器与斯特林制冷机耦合集成结构设计。首先介绍了结构设计所考虑的因素及总体结构方案设计,然后对集成系统中重要零、部件从材料的选取、结构的详细设计,以及热力学和机械强... 介绍了准备投入空间试验用高温超导接收机前端中的高温超导滤波器与斯特林制冷机耦合集成结构设计。首先介绍了结构设计所考虑的因素及总体结构方案设计,然后对集成系统中重要零、部件从材料的选取、结构的详细设计,以及热力学和机械强度校核计算等方面将设计过程进行了介绍,通过理论分析结合以往设计经验,认为该设计能够满足试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超导 空间低温制冷机 集成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斯特林制冷机失效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闫春杰 潘雁频 +3 位作者 许国太 霍英杰 王田刚 魏广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14,共5页
针对空间用的"牛津型"斯特林制冷机的结构特点,对其早期失效模式和正常失效模式等主要失效模式进行了较深入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通过结构设计、工艺等改进,可以消除早期失效模式、延长正常失效的时间。
关键词 空间斯特林制冷机 失效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金属多孔材料的渗透和导热性能测试及孔隙特征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任小军 张鹏 +1 位作者 王小军 潘雁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2-357,共6页
为研究烧结金属多孔材料的各项性能参数,测试了多孔材料的孔隙率;在自然断裂表面扫描电镜(SEM)图像基础上进行图像处理与分析,得到面孔隙率以及平均孔径与孔径分布特征;设计了以达西定律为依据的实验系统对渗透系数和透气度进行测试,分... 为研究烧结金属多孔材料的各项性能参数,测试了多孔材料的孔隙率;在自然断裂表面扫描电镜(SEM)图像基础上进行图像处理与分析,得到面孔隙率以及平均孔径与孔径分布特征;设计了以达西定律为依据的实验系统对渗透系数和透气度进行测试,分析了原始粉末粒度、孔隙率、厚度、低温工况、平均孔径以及孔径分布等因素对渗透性能的影响;使用hot disk热导测试装置测量了有效热导率,并与经验公式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体积平均孔径与孔径分布特征能有效反映透气度的变化规律;厚度对烧结金属多孔材料的孔隙率和渗透系数有着重要影响,厚度越小,原始粉末颗粒的直径越大,壁面效应越明显;低温工况不会改变烧结金属多孔材料的渗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多孔材料 烧结 渗透系数 孔隙率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